<h3>严重哭闹型</h3><h3>天天来园时大哭大闹,使劲抱着妈妈不松手,进教室后就往地上躺,对来帮助他的老师又踢又踹。</h3><h3>这类孩子在入园初期最常见,一般哭闹持续时间较长,最长的大约需要三周时间才能逐渐适应。</h3><h3>家长对策</h3><h3>消除消极心态,坚持送孩子入园,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h3><h3>与孩子交流时要注意语言导向。</h3><h3>不要问一些带有消极暗示的问题,如</h3><h3>“有小朋友打你吗?”</h3><h3>“你今天哭了吗?”</h3><h3>“幼儿园的饭吃得下吗?”</h3><h3>……</h3><h3>这会强化孩子的分离焦虑心理。</h3><h3>应注意从正面引导幼儿,如:</h3><h3>“今天你得了一个小五星,真棒!”</h3><h3>“你今天和东东一起玩滑梯,很开心啊,明天还可以玩啊!”</h3><h3>以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h3><h3><br></h3><h3></h3> <h3>严重哭闹型</h3><h3>天天来园时大哭大闹,使劲抱着妈妈不松手,进教室后就往地上躺,对来帮助他的老师又踢又踹。</h3><h3>这类孩子在入园初期最常见,一般哭闹持续时间较长,最长的大约需要三周时间才能逐渐适应。</h3><h3>家长对策</h3><h3>消除消极心态,坚持送孩子入园,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h3><h3>与孩子交流时要注意语言导向。</h3><h3>不要问一些带有消极暗示的问题,如</h3><h3>“有小朋友打你吗?”</h3><h3>“你今天哭了吗?”</h3><h3>“幼儿园的饭吃得下吗?”</h3><h3>……</h3><h3>这会强化孩子的分离焦虑心理。</h3><h3>应注意从正面引导幼儿,如:</h3><h3>“今天你得了一个小五星,真棒!”</h3><h3>“你今天和东东一起玩滑梯,很开心啊,明天还可以玩啊!”</h3><h3>以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h3><h3>跟随哭闹型</h3><h3>琪琪来园时姥姥抱着,虽然不高兴,但并不哭闹。一来到教室门口,听到其他小朋友在哭,马上就跟着哭起来。</h3><h3>一般说来,这类孩子在家比较听话,所以即使不是很愿意来幼儿园,还是乖乖地来了。但一听到别的幼儿哭,就马上引起了共鸣,跟着哭起来。这类孩子一般适应比较快,只要旁边没有哭闹的幼儿,并有新奇的玩具,就能转移注意力。</h3><h3>家长对策</h3><h3>与老师沟通,请老师扮演妈妈,让孩子感觉一切如常,就像妈妈在身边一样,消除孩子的焦虑。</h3><h3>每天离园时有意引导孩子和性格比较开朗活泼的幼儿在一起玩,用同伴积极的因素去感染</h3> <h3>唠叨不断型</h3><h3>花花来园时不哭也不闹,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但是也不选择玩具,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每隔一两分钟就自言自语地唠叨:“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有时还拉着旁边的小朋友说:“别哭了,一会儿妈妈就来了。”一天下来,总是无数次重复这几句话。</h3><h3>这类幼儿一般比较内向,很听话,但对幼儿园也没有产生亲近感,所以总盼着早点回家。只要家园配合得当,一周时间就能够适应幼儿园。</h3><h3>家长对策</h3><h3>入园初期,家长尽量每天准时接送幼儿,使孩子接受并习惯幼儿园的生活作息规律,同时也对家长产生信赖。</h3><h3>接到幼儿后与他多玩一会儿,使他感受到家长对他依然很关爱。</h3><h3>鼓励和表扬孩子的积极变化,使他感到在幼儿园能获得一种在家里所不能获得的自信和快乐。</h3> <h3>身体不适型</h3><h3>乐乐入园后常常不是头痛就是肚子痛,还每天尿裤子,但一回家症状马上就消失了。</h3><h3>这类孩子在入园前往往已形成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一旦行为举止受到约束,就会感到紧张和不自在,心理上的焦虑会在一定程度引起生理上的反应。而回到家,心理上的焦虑一消失,生理上的不适反应也就马上停止。</h3><h3> 家长对策</h3><h3>不要着急或责怪孩子,首先要确定究竟是生理原因还是心理原因引起的,其次再想相应的办法。</h3><h3>和老师勤沟通,给孩子足够的安抚,让他能够接受幼儿园的一些规定。</h3><h3>不能让孩子产生“只要我说不舒服就可以回家”的想法。</h3> <h3>矛盾型</h3><h3>露露来园时很高兴,可等奶奶走了之后却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哭。一天,露露病了不能来幼儿园,却在家里大哭大闹非要来幼儿园。</h3><h3>这类孩子的表现很奇怪,正反映了他们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对幼儿园新鲜的环境感兴趣,一方面又不能忍受离开家。这种矛盾的心理会使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显得反复无常。这类幼儿克服焦虑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要持续三周或更长的时间。</h3><h3> 家长对策</h3><h3>事先做好稳定孩子情绪的工作,用感兴趣的话题转移他的注意力,以淡化分离焦虑。</h3><h3>每天主动与孩子聊天,对幼儿园的生活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关注和欣赏。</h3><h3>孩子发脾气时不要责备孩子,要让他有适度发泄的机会。</h3> <h3>绝食型</h3><h3>秋秋外表很柔弱,也不喜欢说话,每天来园就坐在一旁掉眼泪,谁也不理,到了吃饭时也不吃。就这样几乎“绝食”了近一个月。</h3><h3>这类孩子看上去很有个性,在家常常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幼儿园就会“故伎重演”,用“绝食”进行“抗议”,希望能早点离开幼儿园回家。这类幼儿是“分离焦虑”中最让家长担忧的一种,适应起来很困难,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h3><h3>家长对策</h3><h3>循序渐进,可以和老师协商是否可以先把孩子接回家吃饭,然后再送回来。</h3><h3>请老师有意安排他与性格开朗活泼的幼儿在一起玩,用积极的因素去感染带动他。</h3><h3>坚持天天送幼儿园不动摇。不能因为孩子采取了“过激”行为,父母就“心软”放弃,断断续续时而送时而不送,只会延长孩子适应的时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