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自小,我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br></h3><h3> 生于70年代,就读于80年代。那时候,课外书极其匮乏。我出生在农村,姐妹五个,父母文化程度也不高,贫困的家境没让辍学就是对我们姐妹最大的恩惠,课外读物是不要想的。</h3><h3> 在我9岁那年,也就是小学三年级,无意间,我发现我家最大的宝库——大姐夫那一箱子的连环画及厚厚的大书。(因为我家是姐妹5个,所以大姐夫是入赘我家,其中嫁妆之一就是这个装着书的红红木头箱子。)我分外震惊,因为我家从来有的只是课本,而我,对当时自己所学课本兴趣都不大,怎会去翻姐姐们留下的那些大大厚厚的课本呢。于是,我悄悄拿了一本封面还算吸引我的连环画,躲在一个难以被人发现的角落里开始翻看。很快,我便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虽然当时认字不多,但每页上面配有图画,很易懂。我发现这可比我的语文书有趣多了,丰富的画面、简短的文字、有趣的情节无不吸引着我。这一发不可收拾,我就这样悄悄拿一本,看完又悄悄放回去。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怕父母不让我看,也怕大姐夫不借给我。不到一年的时间,我看完了这几十本连环画,其中战争题材最多,雨来、海娃、潘东子、嘎子、刘胡兰、王二小,给幼小的我留下深刻影响,热爱祖国、英雄豪杰的精神也就是在那时生了根。其次是历史小故事,也让那时的我明白了古代有皇帝,还有好多大将军,大诗人……描写六七十年代的农村趣事也不少。种类较多,不一而足。</h3><h3>看完这几十本连环画,我也读四年级了,随着识字量增加,连环画已不能满足我,姐夫纸箱里的大书又成了我新的目标。里面的文艺书籍及长篇小说我又开始大胆进攻。同样还是用之前办法,悄拿悄还,因为是厚厚的大书,我拿还的频率没那么高了,因此安全系数增加不少。儿童文学、故事会、历史故事、武侠小说……我样样涉猎,甚至琼瑶、岑凯伦的言情小说我都看,也不知道那时的我怎能看懂,可能也就是囫囵吞枣吧,只注重故事情节罢了,但总能看得如痴如醉,忘掉自己,忘掉世界,在书里尽情遨游。因为这些课外书的确比我的语文课本有趣多了,又因为当时没有电视没有网络,这些书籍就成了我课外最大的娱乐消遣。那时候,整个社会风气是不怎么支持读课外书的,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光。也因此,我的老师,我的父母从没在我耳边告诉我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反之还时时提防着我。那时的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我已为自己养成了一个终生受益的好习惯——爱读书。因此,我也常常是小心谨慎,用智慧躲过他们的严密监视、枪林弹雨,胆大心细地与他们周旋。</h3><h3> 因为我的课外阅读是地下工作,当然也不能得到老师或父母的正确引导,我看得失控,课外看课堂上也看。在课堂上,遇上我不感兴趣的课,我常是课本在上,我的小说在下,为了掩饰这一行径,我还隔一会儿,抬起头与老师应和着,仿佛我听讲是多么认真。回家做家庭作业时,我也是家庭作业在上,小说在下。为了读小说的时间更充足一些,我的家庭作业常常是应付。这样做,毕竟是提心吊胆,看得不够尽兴,怎够我对下面情节好奇?怎够我急于快速读完一本书?于是,我干脆趁上厕所的时候尽情看,书里跌宕起伏的情节从没让我嫌弃厕所的恶臭,反而觉得这地方真是安全啊,当然也导致我现在对各种气味,尤其是臭味不敏感,因为我是闻着臭气长大的,哈哈。厕所里偷看毕竟时间不能太长,我有时又转移到被子里看。捂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其实这比厕所的恶臭更痛苦,憋人、闷热,但这仍然挡不住我看课外书的欲望。天了,现在想想,为了看课外书,那时的我,多么有毅力,多么有恒心。明明是一个好习惯,我却做得好悲催,好猥琐,要是现在,得受父母老师的多少夸奖。</h3><h3> 当然,因为我看课外书的方式不够正确,也导致我的成绩一落千丈,五年级时,班里五十五个学生,我获得了五十名的“优秀”成绩,我的班主任说我有“五十”(四川话,有本事),要不是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我的语文还好,作文常作范文读,她真会让我留级。看着那几位强制留级的学生(那时允许留级),他们那哭天扯地的模样震撼了我,于是暗自下定决心,六年级了,看课外书要有节制,还是先把学习搞上去,不然,考不上初中(那时的初中需要考)。以我家的情况,姐姐们学习一个比一个好,家里正愁没人干活,做父母小帮手,我不正好就成了这个冤大头。小学毕业的文凭,我可看不起,就凭我读了那么多的课外书,英雄的故事、名人的故事、精彩的人生、一番作为,早在我心里落下烙印。于是,六年级的我,开始发奋苦读,说来也奇怪,四五年级欠下的数学帐在六年级这个新换的杨老师面前,他一点拨,我就懂了。在学新知识的同时,杨老师随时还复习着旧知识,仿佛就是为我而讲,当时的我就是这样认为,因为我能感受到杨老师对我的重视,常夸我聪明又可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在老师的格外关照下,我成功逆袭,考上初中。现在才明白,其实那时的我可以有那么大的进步,我的阅读能力功不可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成绩变差是因为没用正确的方式读课外书,但大量阅读恰好提升了我的阅读能力,相应也开发了我的智力,同时也炼就了我的毅力,成绩当然可以嗖嗖上涨。</h3><h3> 到了初中,因为我有高远目标:初中三年考上师范,成为一名教师,成为一名有工作的人,所以我看书有节制了,同时也知道该看一些有用的书。四大名著就是那时看的,虽然当时还看得不怎么懂,但大致情节知道了,也勉勉强强知道了这些书的意义、文学价值。一些诗、短小文言文也就在那时开始有意识地积累了,我也因此明白了诗词、文言文是我们的国粹,蕴含了丰富内容,透过诗词及文言文,我们可以读出当时的历史、人文,作者的境遇及情感。或许是当年有些积累,现在写文或与人交流时,常引用些诗句,使我整个人好像诗意了,也感觉有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现在偶尔还可以自创一些诗词或短小文言文,自得其乐,这都得益于当时的课外阅读吧。那时,我的数理化也不错,可能是我阅读量大,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强,所以很轻松地进入了班级前三名,也很轻松进了师范。</h3><h3> 进入师范,因为“教师”这个铁饭碗已被我稳妥妥地拿到了,反正毕业就有工作。因此,学习懈怠了不少,但读书这个良好习惯,我已根深蒂固。在学校图书室,我借阅了大量书籍看,尤其是有了看外国名著的兴趣。《简爱》《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羊脂球》《童年》……这些外国名著让那时的我对世界、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更加完整,更加丰满。同时,我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我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我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华。</h3><h3> 走上工作岗位,我正巧成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因为有着一定的文学素养,再加上有看书的习惯,我的语文课较受欢迎,我的教学成绩一直斐然,所教学生阅读写作能力较为突出。这期间,我看了一些专业书籍,同时也看了一部分中外名著。《班主任漫谈》《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从爱开始》《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教育探索》等,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透,对学生更有仁爱之心。我又重读了四大名著,因为是读原著,所花费的时间较多、精力较大,但我对这四大名著的魅力、深远影响认识更深刻了。《上下五千年》《大秦帝国》《百年孤独》《边城》《文化苦旅》《人间有味是清欢》《那年冷风冷雨》等等,都是我用心啃读。通过这些书籍,我的知识面更宽广,我的人文情怀更丰盈,我的人生也更厚实。</h3><h3> 2018年,新教育如和煦的春风吹进旺苍教育界,吹进我们每位教师的心里。我知道教师阅读的重要性,在这一年,我加大读书的力度,不但读了大量教师专业书籍,我还陪着我班学生进行共读。《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生命中最好的语文》《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文集》《新教育年度主报告》等书籍,为我践行新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对我的教学实践有了具体指导,让我在新教育行走的路上,不偏不斜,亦走亦稳。《爱的教育》《昆虫记》《呼兰河传》《草房子》《稻草人》《海底两万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夏洛的网》等,是我与我的四年级七班所共读的书。和学生一起读,一起交流,一起共情,我们的情感得到共鸣,我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得到共长。</h3><h3> 我自认为有教育情怀,也知道终身学习的意义,更知道教师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希望进入新网师学习,提升自己。新网师要求严格,目标高远,我已通过身边新网师成员知道。但我不怕困难,不怕孤独,有恒心、有信心进入新网师学习,寻找尺码相同的人,成就教育的美好。让我的生命更有宽度更有厚度更有温度,让我的教育生涯更灿烂、更有意义,让我的学生生命更鲜活、生活更完整。</h3><h3> 阅读之花,我会常开不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已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