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半生的少年,相聚已白首

青稚

<h3>在秋高气爽的九月,原哈尔滨外语中学(第七十中学)的一大班三小班同学为欢迎从京城来哈避暑的王来生,师生十人相聚在福季酒店。</h3> <h3>其中八名同学是我们三小班李杰尔老师的嫡子:(以姓氏笔画为序)</h3><h3>于静环 王西 王小青 王来生 关淑荣 刘守运 李喜荣 张鸿达</h3><h3>还有一名是过继到我们三小班的继子:尹滨生同学,因为他的恩师王萍老师已在早些年离世了,他不愿成为“孤儿”,所以就拜在了我们杰尔老师的麾下。</h3> <h3>杰尔老师虽然今年已七十有五,但她的活力、智商、情商和心态还都和我们一样!甚至要超过我们!</h3> <h3>虽然她退休前已是理工大学英语教研室的主任,但她还记得半个世纪前给我们上课教的英文小诗: </h3><h3> “Little mouse ,little mouse.</h3><h3>Will you come out of your house?” “Thank you ,pussy.” Says the mouse.</h3><h3>“I wouldn't leave my little house.”</h3><h3>译文:</h3><h3>“小老鼠,小老鼠,你能从你家出来吗?”</h3><h3>“谢谢你,小妞!”老鼠说,“我不会离开我的小房子。”</h3> <h3>我们班最巾帼不让须眉的于静环在讲述老师当时是如何钻到课桌下饰演小老鼠的样子,以让我们听明白她在表达的内容。</h3><h3>那时我们上英语课的一条硬行规定就是:不许说汉语,“No Chinese!”说心里话,真是把我们憋的够呛!一一 只是跟着老师照葫芦画瓢,都会说,确切意思说不准!</h3> <h3>当时的阳光大男孩张鸿达,如今不知该称大爷好还是爷爷好?</h3><h3>他仍深深地爱着我们的老师,正甜甜地欣赏老师可爱的,如孩童的笑颜!</h3> <h3>温柔优雅的贤妻良母关淑荣,当年是我们学校身材苗条匀称的体操运动员呢!</h3> <h3>我们三小班的小班长,来自三中的李喜荣,她曾是老师得力的小帮手。</h3> <h3>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h3><h3> I caught a fish alive. </h3><h3>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h3><h3> I let it go again.</h3><h3>译文:</h3><h3>我活捉到一条小鱼,我又将它放了。</h3> <h3>师生之情,亦父、亦母、亦友、亦姐……。</h3> <h3>这位是今天的重量级人物,来自京城的王岐山的同行一一纪委书记王来生!他语言幽默诙谐,严谨质朴,常常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br></h3> <h3>他曾是我们班的文娱委员,如今仍能胜任,一曲蒋大为的《桃花源》唱的字正腔圆,有滋有味儿。</h3> <h3>精明干练的王西,学医之后从政。我们同学真都够厉害的了!当年老师选我们的时候真是慧眼识珠。</h3> <h3>写得一手好字的刘守运,又打得一手好乒乓球,外号“小诸葛”还是“小神仙”我记不清楚了,可见他是有多么聪明吧!</h3> <h3>大能人,大才人,大热心人,也是来自红眼学府一一三中的于静环。</h3> <h3>同窗同床</h3><h3>当年的七十中(外语中学)是一所专门为高级外国语人才打基础的学校,所以当年文革前的副市长郑依平的夫人,市教育局局长朱其虹任我们的 名誉校长。选配了年富力强校长(乔玉兰)教导主任(刘沛琛)又调配了全市最优秀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任教。</h3><h3>解散的苏联中学和烈士子弟校的大部分物品都调给了我们学校,其中我们寑室的床就是烈士子弟学校小学生用的床,我们中学生自然是睡不下的,所以聪明的老师们就把三张小床合并在一起让我们中学生横着睡,这样三张小床睡两个同学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亲密无间的同床同学!</h3> <h3>同床同学如同当时家里的同铺姐妹。静环总爱把我那很令人脸红的“优点”小喇叭似的广播一番。</h3> <h3>同桌你,笑得好灿烂!</h3> <h3>记得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让用“越……越……”造句,我们班史鹰同学站起来就造了一个这样的句子:“张越,越看《越南南方来信》越激动!”(张越,是我们小班同学的名)你看,我们班同学是多么聪明!多么有趣呀!只可惜我们在一起只上了两个月的文化课。</h3><h3>后来文革中,大家都给自己改名:卫东,捍东,东方红,立新等很具颜色的名子,又是这位史鹰同学,他给自己改名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万岁!”</h3> <h3>律师兼歌唱家尹滨生,他的歌声太专业了!</h3> <h3>师生用英语同唱《雪绒花》</h3> <h3>多年不见的同学,刚一见面都有些发愣,再仔细端详后,原来还是那个五十年前的他(她)!可亲!可爱!</h3><h3>出走半生的少年,归来已是白首,真希望今后我们这些同学能常常见面。</h3> <h3>编辑撰稿:王小青</h3><h3>摄影: 王小青</h3><h3>2019.9.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