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中国人在很久以前便学会了打结。据说,人类没有文字以前,最早就是用结绳的方法记事。发生了什么大事,害怕忘了,古人就在绳子上打个结,结住了这件事,也结住了一段记忆。所以“结”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结”不仅是最初的符号,用来记事,“结”还是最初的文字,用来传情。</b><br></h3> <h3><b> “结”的本义是古代婚庆仪式上,新郎用一根红绸带拉着新娘入洞房,红绸带中间穿成死疙瘩,象征彼此姻缘已牢固联接,不可分解。所以对于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均以“结”来表达,如:结亲、结婚、结合、结姻等等。“结发夫妻”就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b></h3> <h3><b> 后来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都被称为“结”。根据“结”的这一造型特征,在漫长的汉字演变过程中,多愁善感又富有想象力的中国人赋予了“结”各种各样的情感,使“结”有了很多引申义,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b></h3> <h3><b> “结”与“吉 ”谐音, “吉”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主题。我们最熟悉的“中国结”便承载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全部愿望。一根红绳,就这么三缠两绕,交织编扎,那复杂曼妙,千回百转的玲珑曲线就把祝福、期盼、吉祥盘结起来,传达出内涵丰富的寓意。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送给孩子一个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b></h3> <h3><b> “结”除了可以表达浓郁美好的祝福,也可以如李清照的词那样婉约含蓄。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于是“结”就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为古人传达浪漫爱情的神圣使命。那缕缕丝绳编制成弯弯绕绕的结和情人之间缠缠绵绵的相思完美融合,万千情爱便蕴含其中。</b></h3><h3><b> 古人喜欢用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结”来表达相爱的情愫 ,起名“同心结”。梁武帝诗词中有“腰间双绮带, 梦为同心结”。明代夏完淳的“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结”自古以来就成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b></h3> <h3><b> 张先的“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是用相爱之人的情丝织就了情网,而在这双情网中有千万个用情丝打成的结,把两颗心、两个人的命运紧紧地拴在了一起,这是一份多么的深刻和坚定爱。</b></h3> <h3><b> “结”不仅有吉祥喜庆,相思缠绵的寓意,还暗含着哀伤愁怨。古人很早就发现丁香在未开时,火柴头状的花蕾上有十字形勒痕,如同用绸带打结的样子,所以在民间被称作“百结花”。又因丁香开在暮春时节,春尽花残,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把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用丁香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于是“丁香结”就被善于借物抒情的古代文人用来比喻心中暗藏的情思愁绪。</b></h3> <h3><b> 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李璟诗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也是以雨中的丁香花来暗喻愁思。</b></h3> <h3><b>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长的绳,上面打着各种各样的结——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解不开放不下的心结,多情却被无情恼的郁结……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就像丁香树上那一簇簇,乱蓬蓬的花蕾打出的无数“结”,但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只要这些结不是“死结”,我们能平心静气、不急不躁地慢慢解开,一切就还有希望。</b></h3> <h3><b> “结”字还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的字眼。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要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b></h3> <h3><b> “结”由最初的记事工具,经过千年的流传,被赋予了更多情感的,文化的,信仰的内涵。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人类的思想多么开阔,“结”的含义就有多么丰富多彩。“结”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一个结,一件心事,一份记忆,在女诗人席慕容的《结绳记事》中,柔婉地表达出来。</b></h3><h3> 有些心情,一如那远古的初民</h3><h3> 绳结一个又一个的好好系起</h3><h3> 这样 就可以</h3><h3> 独自在暗夜的洞穴里</h3><h3> 反复触摸 回溯</h3><h3> 那些对我曾经非常重要的线索</h3><h3> 落日之前 才忽然发现</h3><h3> 我与初民之间的相同</h3><h3> 清晨时为你打上的那一个结</h3><h3> 到了此刻 仍然</h3><h3> 温柔地横梗在</h3><h3> 因为生活而逐渐粗糙了的心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