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18日上午,福建省电信公司老体协(闽东北片区)一行60人,从全省各地集中福州。</p><p class="ql-block"> 迎着霏霏细雨,顶着凛冽寒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到福州鼓岭“加德纳展示馆”,开始了</span>聆听习主席《鼓岭故事》暨《福州古厝.序》游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省电信公司老体协名誉主席刘耀明、主席乐朝平、秘书长周振超、福州电信分公司、南平电信分公司、宁德电信分公司和中通服福建公司老体协老同志应邀参加了活动。</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有幸被邀请作为导游,全程全程参加这次<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游学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一行人在加德纳展示馆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加德纳先生,1901年还在襁褓中,随父母来到福州,在福州生活了11年,他就是住在福州鼓岭这个简易别墅,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夏季时光!</p><p class="ql-block"> 加德纳先生1911年回到美国以后,终身眷念着鼓岭这个地方,希望能够再回到儿时的中国故地看一看。但由于各种原因,他的愿望没能实现。临终弥留之时还念叨着“kuliang.(鼓岭)kuliang(鼓岭)” </p><p class="ql-block"> 加德纳夫人深受感动,发誓要为加德纳先生圆了这个中国梦!她多次来到中国寻找kuliang,但都无果而返。后来在寄宿她家的中国留学生的帮助下,终于查明加德纳先生所说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kuliang</span>,就是中国福州的鼓岭!加德纳先生的夏季童年,就是在鼓岭这个小石屋里度过。</p> <p class="ql-block"> 留学美国的武汉人刘中汉先生,把加德纳先生终身眷念鼓岭的故事,以及她的夫人决心实现丈夫的遗愿,多次到中国寻觅丈夫终身眷念的鼓岭未果的故事,在人民日报用笔名(钟翰)发表文章《啊,鼓岭!》。</p> <p class="ql-block"> 1992年4月8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从当天的《人民日报》上看到这篇文章,深受感动。放下报纸,立即指示有关部门与加德纳夫人联系,专门邀请她访问鼓岭。</p> <p class="ql-block"> 当年8月,加德纳夫人来到了福州。习近平特地安排加德纳夫人到鼓岭游览,并安排9个年届九旬的加德纳儿时的玩伴与加德纳夫人座谈,畅谈加德纳小时候与他们友好相处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加德纳夫人欣喜不已。她说,丈夫的遗愿终于实现了,美丽的鼓岭和热情友好的中国人民,使她更加理解了加德纳先生为什么那样深深地眷念着中国。她表示要把这份情谊永远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下图绿色服装者为加德纳夫人。</p> <p class="ql-block"> 参加这次游学的一行人,听了我在加德纳故居前,声情并茂的介绍习主席亲自在美国讲述的《鼓岭故事》,都深受感动。</p><p class="ql-block"> 鼓岭时冬天寒气逼人,但习主席的《鼓岭故事》,像一股暖流,温暖了在场每一位同志们的心!</p> <p class="ql-block"> 2012年2月15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访问美国期间,在华盛顿万豪酒店马歇尔厅,出席美国工商界人士的欢迎午餐会的演讲中,深情的讲起了20年前他亲自邀请加德纳夫人来中国福州的《鼓岭故事》,感动了在场的500多位来宾和媒体记者。其中就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先生等人。 </p><p class="ql-block"> 美国前国会议员高级助手克里斯.尼尔森表示,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中美民间交往,相信日益加深的两国民间往来将有力地增进中美的互相理解和战略互信。</p> <p class="ql-block"> 《啊,鼓岭!》一文发表时,作者钟翰先生才45岁。2012年2月17日在接受媒体记者专访时(65岁)说,我从电视上看到习近平副主席在美国演讲的实况,我当时真是特别激动,没想到习近平副主席还能记得我写的东西,更没想到他会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提到这篇文章。我能够成为这段往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感觉非常荣幸。</p> <p class="ql-block"> 我特别拿出1992年4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啊,鼓岭》文章的影印件,与大家分享,引起一阵轰动。</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同志就是看到了这篇文章,立即指示福州市政府对外办公室马上与美国加德纳夫人联系,专门邀请她访问鼓岭,从而谱写了一曲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友谊新歌!</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一行在加德纳展示馆内参观。我们认真观看着当年加德纳家人使用过的物品。这些物品,很多是一位热爱鼓岭文化,名字叫穆言灵的美国女士,从美国各地收集来的。</p><p class="ql-block"> 穆言灵女士的公公,原来就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鼓岭生活过得美国人。由于穆言灵对福州鼓岭洋人生活历史挖掘的贡献,现在成为鼓岭历史文化的外籍顾问。</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接着来到了鼓岭保存最完好的百年老别墅《宜夏别墅》。</p><p class="ql-block"> 这是1886年英国驻福州领事馆馆医任尼(美国人),在鼓岭修建的第一座夏季避暑小别墅。</p> <p class="ql-block"> 《宜夏别墅》里东厢房的靠右的这间卧室,就是加德纳夫人当年在宜夏别墅住过的客房。</p><p class="ql-block"> 因为当时《宜夏别墅》挂牌为福州市于山宾馆鼓岭分馆。于山宾馆是福州市政府专属接待宾馆。</p> <p class="ql-block"> 1992年8月24日,加德纳夫人在这里住了一天(因为当时加德纳故居尚未修复)。静谧的夜晚,伴随着屋外阵阵柳杉吹拂声,虫鸣蛙叫声,加德纳夫人安然的入睡了!</p><p class="ql-block"> 她第二天对随行的福州晚报记者乔梅说,这是她多次来中国,在中国睡眠的最好的一个夜晚!</p><p class="ql-block">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加德纳夫人的心情,因为她终于完成了夫君加德纳先生的遗愿,重新来到了让加德纳先生一生魂牵梦萦的福州鼓岭还愿! </p> <p class="ql-block"> 大家坐在宜夏别墅室外咖啡座,听我介绍宜夏别墅的历史延续故事。</p> <p class="ql-block"> 宜夏别墅现在已成为多功能的中外友好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p><p class="ql-block"> 自从习主席在美国讲述了《鼓岭故事》后,鼓岭一下子火了起来,也由于加德纳夫人回美国以后广泛联系加德纳先生的亲人后代,所以现在每年加德纳家族都会来这里探寻父辈们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很多当年在鼓岭生活过的外国人的后代,在听了“鼓岭故事”以后也纷至沓来,寻找先人在鼓岭的足迹,重温先辈们的鼓岭情结!</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宜夏别墅》的建造者美国人任尼先生的第三代后人,萨利.帕克斯女士来到福州鼓岭,深情的拥抱宜夏别墅!</p><p class="ql-block"> 这场景实在太感人太经典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鼓岭又一个地标性建筑———百年老教堂。由于鼓岭当年是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洋人夏季度假别墅村,外国人夏季来这里避暑度假的人口,最多时达到3600人。也由于外国人大多数信基督教,所以100多年前,教堂就在海拔800米的鼓岭拔地而起。</p><p class="ql-block"> 鼓岭原来的教堂由于年代久远,所以已经倒塌。这座新教堂是2002年动工改扩建,2006年7月完工,为意大利哥特式建筑风格,可容纳500多人做礼拜。房子由青石砌成,白灰勾边,显得敦实庄严。当年,加德纳的家人都来过。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继续在鼓岭游学,首先来到柳杉王公园游览并合影。这是鼓岭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来到原福州抗日名将海军中将李世甲在鼓岭建造的别墅,现在改造为“大梦书屋”。</p><p class="ql-block"> 这座别墅是鼓岭过去366座别墅中,唯一的中西合璧石木结构的二层楼别墅,其余别墅均为单一单层西式结构。</p> <p class="ql-block"> 参观鼓岭百年泳池。这是现存的100多年前在鼓岭修建的游泳池。</p><p class="ql-block"> 由于过去鼓岭没有汽车公路,所以建造游泳池的水泥和沙石,是一包一包从山脚下背上山来的,所以每一包水泥运到山上,价格就要提高数倍以上,这样游泳池的造价就非常昂贵。</p> <p class="ql-block"> 根据史料记载,1949年前,外国人在鼓岭曾经修建了300多口游泳池。但是保存下来的只有这一口了。这一口游泳池还划分为浅水区和深水区,在当年算是非常标准完美的游泳池。</p><p class="ql-block"> 现在很多私家游泳池都没有这种大手笔。史料记载,这是1933年时修建,花费了2000美元。主要是把一包包洋灰(水泥)和沙,从山下背上海拔800米的鼓岭,人工费用占比例很高。</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著名的万国公益社。因为鼓岭曾经有来自欧美17个发达国家驻福州领事馆的外交人员和传教士,夏季在这里避暑度假,人数最多时达到3000多人。为了有一个共享的文化娱乐场所,修建了这个会所俱乐部,简称万国公益社。会所有舞厅,化妆室,更衣室和露天广场等,设施齐全。这是福州历史上第一个会所。经常放映电影。</p><p class="ql-block">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鼓岭夏季,因为没有电灯,当地老百姓早早的就去睡觉了。</p><p class="ql-block"> 只有这里却是灯火通明,悠扬的音乐声在鼓岭的山峦里回响!</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行走在800米的鼓岭老街,当年也叫洋人街,各种为前来避暑度假洋人服务的店铺设施,应有尽有,比如洗染店,修鞋店,理发店等等,成为鼓岭特有的商业服务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 在100多年前的鼓岭柯达照相馆遗址前留影。柯达照相馆的馆牌,是100多年前在美国用搪瓷工艺制作的,所以历经百年,颜色依旧鲜艳。这块牌子一直被房屋的主人保存,现在重新张挂出来。据说现在只能用烤漆工艺制作,但效果达不到搪瓷工艺制作的质量。</p> <p class="ql-block"> 这个在鼓岭老邮局旁边的古井,为一方形井台,中为一圆形石井圈,外径0.72米,高0.6米。井圈外壁上的字迹,从右往左还能看出“外国、本地——公用”六个阴刻的字迹。</p><p class="ql-block"> 这是100多年前当地村民和居住鼓岭的外国人和谐共处的友谊见证!</p> <p class="ql-block"> 这口古井,历经百年风雨侵袭,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成为确定已经消失的百年老邮局的佐证。</p> <p class="ql-block"> 我拿出珍藏的老照片介绍,由于100多年的年代久远,风雨侵袭,原来鼓岭的这个老邮局已经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因为这口百年古井还存在,所以根据这张百年前鼓岭邮局照片显示,在邮局的左侧有一口水井,鼓岭管委会因此确定了100多年前的老邮局位置,并且在2012年夏天修复了鼓岭老邮局。</p><p class="ql-block"> 鼓岭百年老邮局,现在成为来鼓岭旅游游客的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退休的电信公司老书记补充介绍鼓岭老邮局的历史。他说加德纳先生小时候在鼓岭生活时,鼓岭邮局只是夏季开放三个月。</p><p class="ql-block"> 自从习主席讲了鼓岭故事后,鼓岭邮局现在成为常年营业的模式。满足游客们在这个百年老邮局买了明信片,盖上邮戳,寄给亲朋好友,成为集邮者的收藏品。</p> <p class="ql-block"> 通过介绍习主席讲的鼓岭故事,我们一行都知道,当年习近平同志能够帮助加德纳夫人圆了“中国梦”,就是因为有了加德纳先生保存的这批鼓岭老邮局发行的邮票上的邮戳标注了福州鼓岭,从而破译了加德纳先生终身念念不忘的Kuliang,就是中国福州鼓岭。</p> <p class="ql-block"> 所以鼓岭这个百年老邮局是当年沟通福州鼓岭与美国各大城市重要邮件转运枢纽。</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出示的一张100多年前,福州邮政职工每天背着一麻袋沉重的邮件,攀登一级一级的鼓岭古道石阶,向鼓岭迈进的老照片,十分珍贵。</p> <p class="ql-block"> 中国电信公司原来就是因为从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出发,从邮政局拆分出来组建的公司,所以我们原中国电信公司员工,也算是老邮政人了。</p><p class="ql-block"> 邮政事业的先人,为了鼓岭邮政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今天来到这个百年老邮局,一方面是向老邮政人学习致敬,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继承邮政前辈艰苦创业,不辞劳苦为客户服务的敬业精神。</p><p class="ql-block"> 大家纷纷按照所属单位在百年老邮局前集体合影,以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福州电信公司老体协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宁德分公司老体协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省中通服老体协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南平分公司老体协合影。</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下午,我们一行游学活动,来到了福州三坊七巷。</p><p class="ql-block">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为《福州古厝》一书撰写了序言,深刻揭示福州本地古建筑的丰富文化内涵,作出了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文脉的重要论述,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人文环境保护同等重要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这次游学活动第二站来到三坊七巷,就是来了解三坊七巷的变化,领会习主席关于“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指示,在三坊七巷开发保护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在严复故居,听取介绍严复先生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理论,对中国社会的变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福建民俗博物馆,导游给大家介绍了这个馆展出的具有福建福州民俗的文物,房屋的建筑修饰特色。其中还介绍了有一对楹联,具有防腐倡廉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来到面积有3300平方米的古厝《小黄楼》,我给大家介绍了当年民族英雄林则徐曾经在这里读书学习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本次游学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大家都感到收获满满,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分别的时候终于到来了,大家依依不舍,互道珍重,相约下一次再来福州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