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父亲与国旗同框

陶静娜

<h3>我的老父亲已是鲐背之年的老人了,他从时光深处走来,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强大。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来临之即,九旬老人满怀深情的捧出了他的珍藏。</h3> <h3>这张父亲与国旗同框的照片,摄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那天。照片中,刚满20岁的父亲身着铁路工装,双手插兜、微微仰头站在沈阳铁路局门前。身后,是一面一人多高的五星红旗。那时,国旗是在开国大典前十几天才确定的,来不及制作,只能由三块红色条布临时拼接而成。</h3> <h3>父亲回忆,沈阳解放后,我军接管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东北铁路,父亲由丹东调入刚刚组建的沈阳铁路局。立即投入了医治战争创伤,抢修线路,恢复铁路运输,全力支援前线的工作中。英雄的铁路工人,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千里铁道线上,创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用实际行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br></h3> <h3><font color="#010101">“十一”那天下午3时,路局机关全体人员,举旗列队到中山广场参加与北京同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上级安排父亲和一位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战士陈梅玉留守值班。父亲登上楼顶,向南望去,看到中山广场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震天,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当听到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父亲激动万分,热血沸腾,跳上台阶站在国旗下,陈梅玉同志按下快门,留下了年轻的父亲与新中国国旗同框的瞬间。</font></h3> <h3>后来,父亲就是从这里一步步地走上了领导岗位。</h3> <h3>这部深红色32开精装本的《毛泽东选集》跟随了父亲七十多年。封面上从右向左排列的“毛泽东选集”五个繁体字显示它出版于岁月深处。封面的下部横排一行繁体字:大连大众书店发行。全书共分5卷,合订为一部。共收进毛泽东著作31篇。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印制,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发行。</h3> <h3><font color="#010101">“民国”三十五年是1946年,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年满一周年,中国的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国人很少见到毛泽东的著作,此时出版的《毛泽东选集》自然更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font></h3> <h3>父亲出身贫苦,十四岁进了日本人开办的火车司机学校,十六岁上车当了司炉,饱受日本人的凌辱。是党把他从一个穷工人培养成了党的干部。1948年7月父亲参加了安奉铁路军事管理局干训班,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他在新华书店买了这本《毛泽东选集》。</h3> <h3>他如获致宝,手不释卷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为他后来的领导工作打下了理论基础。正<font color="#010101">是这本《毛泽东选集》改变了父亲的一生,所以,他一直珍藏至今。</font></h3> <h3>这张破旧的,泛了黄的稿纸是父亲七十多年前写下的入党自愿书,每逢党的生日他都要取出重温。</h3> <h3>这被岁月模糊了的字迹中珍藏了父亲爱党爱国的情怀。他总是告诫后人,共产党是我们家的大救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人生路上遇到的任何坎坷都没能动摇他对党的忠诚与热爱。<br></h3> <h3>我还依稀记得,在我童年时,父亲总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节假日和星期天也很少休息。在他任沈阳机务段党委书记时,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曾经对他所领导的沈阳机务段作过祥细报导。</h3> <h3>电视中今日坦赞铁路的画面,让我想起几十年前父亲远赴非洲,出任坦赞铁路专家组副组长,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艰苦奋斗,同老一辈铁路人一起,用汗水和生命筑就了中非人民的友谊之路。</h3> <h3>坦赞铁路是中非关系史上的一座丰碑,父亲为这座丰碑的建立奉献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h3> <h3>1989年父亲走出了这栋大楼,离职休养。</h3> <h3>离开了工作岗位的父亲,仍然对他奉献一生的铁路事业难以释怀。离休后他先在局老战士协会工作,同离休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局长、老书记调研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兼任铁路局政治工作研究会研究员,在老干部中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h3> <h3>今年春天我们陪着父亲参观了他工作过的沈阳机务段。</h3> <h3>在机务段的历史墙上,他见到了老战友,回顾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h3> <h3>对着长长的历史墙,他向我说述了时光深处的过往。</h3> <h3>他曾经那么熟悉的机务段如今发生了巨大变化。眼前的一切,让他感慨万千!</h3> <h3><font color="#010101"><h3>今年91岁的老父亲,身体健康,腿脚利落,耳聪目明,他每天上午都会走出家门与老年朋友一起聊天散步,生活完全不用儿女操心。</h3></font></h3> <h3></h3><h3>他坚持看报、看电视新闻,到老干部活动中心参加学习,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并坚持写作。几年来,他陆续在《沈阳铁道报》上发表了《唱支颂歌给党听》《回忆建国那一天》《环辽东半岛之行》《沈丹铁路钩沉》《吹响进军高铁时代的号角》等文章歌颂我们的党和国家。还完成了三部有收藏价值的书籍。</h3> <h3>爱好广泛的老父亲跟儿孙们学习上网,玩手机,发微信,他说要跟上时代,健健康康的迎接党的百岁生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