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这里,想展示我所知悉的几位教育工作者。他们都曾是怀仁中学(现一中前身)的普通教职员工,没做过显赫的大事,也没受过什么持殊的表彰。但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了高尚的为人品质,清廉的职业操守,和传统的师德师风。</font></h1> <h3><font color="#39b54a">赵福海,原一中老师,多才多艺。虽然在文革中受尽了屈辱和磨难。但后来学校情况好转时,学校通知动乱中离校的学生返校,但赵庄的彭某与一部分同学一样,觉得上学没什么希望,多次通知也未到校。赵老师觉得彭某不上学可惜,便冒着一尺多厚的大雪,拿着干粮走了十五里路,去到了彭某的家。彭某父母深受感动。当时就跟赵老师回到了课堂。他带的班毕业时,背着行李的学生们都哭着久久不愿离去。后来在校领导的劝慰下,他们才依依不舍地与赵老师泪别了。</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王亮先生是怀仁中学第一任校长。池某某是首届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因家境艰难,毕业时她选择了就业。王校长知道后,把从未单独说过话的她叫到了家里,表示愿意资助她继续上学,不能躭误了前途。此事虽然因池某某的亲属们觉得不妥而作罢,但王校长仍然帮助她进了一所较好的学校。后来的同学聚会时,她总不忘为已故的王校长酹酒一杯。</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薛秉均先生是怀仁中学原校长。但他从不搞任何特殊。去食堂吃饭时,也和员工一起排队,老师们都让他,他总是说:“你们忙,你们先来!”吃肉时,炊事员给他多一点。他对这种讨好领导的做法很反感,但也不批评他,只是说:“我吃不了这么多,少点,再少点。”在那个食物极度紧缺的年代,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时间长了,所有人都不敢特殊待他。</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马凤华先生是怀仁中学建校的元老。民国时曾任农业局、建设局长。日军占领怀仁后,他辞职种树八年。伪县长亲自豋门,让其去日本留学,回来委以重任,他毅然拒绝。他一手管理怀仁中学建校工程,精打细算,严把质量关,节省了大量资金。而他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从不占公家半点便宜,以至他家里连个象样的凳子也没有。</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刘成汉先生,原是怀仁中学的食堂管理员。为人正派,廉洁奉公。在食物匮乏的年代,他想方设法地尽力把食堂搞好。几次学校被大同市评为“抓生活”的模范。四清运动中,工作队返复几次查了他十多年的账本,但始终查不出他一分钱的问题,工作队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这时工作队长再次看了他在办公室墙上自已画的一幅画,画上画得是自已坐在办公桌前,题款是:为了花好每一分钱!</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周正琪先生是几何老师。他发现三名学生成绩不好,就主动要他们下学后,去他宿舍补课。(从前补课没有收费一说)当时大家都吃不饱肚子,一次,有一个学生补课时肚子餓得咕咕叫,周老师悄悄地地去食堂买了两个馒头给他。让这位学生记了他一辈子。他还常给去他宿舍的学生们吃几颗煮黄豆,在那个年代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事。</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马龙先生是怀仁中学的音乐老师。星期天他发现一位学生在窗外看他弹琴,就主动出来问:你喜欢弹琴?学生说:喜欢,马老师能教我吗?马老师听了很高兴,立即找了一本教材给他,并吩咐他可以随时来他办公室练琴。假期正是数九天,琴在没有火炉的房里放着,马老师还要陪着学生练琴,手冻了就用嘴哈哈气取暖。在他的引领下,一位学生的手风琴达到了独奏水平。</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孙璧先生是怀仁中学一班的班主任,对学生如兄长一般地关怀,经常送学生日记本,教导学生要有写日记的习惯。发现庞某有体育特长,就从北京的家生带来冰鞋教他滑冰,庞某后来参军,临行前孙老师去家和他彻夜长谈,教导他不能放弃学习和处事做人的道理。年届耄耋的庞某至今不忘孙老师的恩德。</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张仲如先生是怀仁中学的“庶务”。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冬天,住校的学生要去总务处领生火的煤,但他主动提出要自己去送。一次,总务处要他买几打子铅笔回来,但由于事多忘了。晚上有人去他宿舍,听得他在里边说:你对工作为啥这么不认真呢?记性哪去了?配吃人民的小米吗?”这人以为他在批评谁呢,进门后,才发现张先生指着自己抬起的一只脚(他在自罚)责骂自已呢。</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这些教育界的前辈们都已逝去,他们的精神永存,千古垂范!</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