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01 考入部队院校</h3><h3>1977年入伍的大批女兵,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全国恢复高考后,部队的提干制度也进行了全面改革。</h3><h3><br></h3><h3>1979年,部队院校取消了保送推荐方法,采取了考试择优录取制,对这批女兵来讲,是天大喜事,考学留在部队的机会来了。</h3><h3><br></h3><h3>1979年10年,在茫茫考生大军中,我们跻身考入了部队院校,我所在的团,参考的百八十名考生中,只有我一人被录取。</h3> <h3>1980年春节后,大家坐着王蒙《春之声》笔下的绿皮火车,去学校报到。我们学校有个响亮的名字《大连军医学校十队》,我们学的是护理专业。</h3><h3><br></h3><h3>那是个"以梦为马"的年代,虽然物资贫乏,但人们的精神是富有的。在校期间,同学们有时间就会去书店淘金。</h3> <h3><br></h3><h3>月津贴费不足十元,还能省下钱购买各类书藉,将一些警句名言,一段一段抄记在小日记本上,好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小本子,它记录着我们的成长。<br></h3> <h3><br></h3><h3>02 同班宝贝</h3><h3><br></h3><h3>我们队共有4个区队,16个班,每班10人。照片上,第二排右数第一位是本人,第四位是XⅩ医院的代培人员。</h3><h3><br></h3><h3>两年多,我们过着一个寝里住,一口锅里吃的日子。懵懂的青春,驿动的心,共绘芳华岁月,也成了彼此生命中,份量最重的宝贝,将一生陪伴。<br></h3> <h3>03 邓丽君的“小迷妹"</h3><h3><br></h3><h3>她住我上補,这是她毕业前送给我的日记本,和一个精制的书签,当时算是最豪华的纪念品了,也露出她的生活品位。</h3> <h3><br></h3><h3>她叫蘭花,是邓丽君的"小迷妹",现在叫"铁粉"。她的小资情调很浓,走起路来一步一个点儿,目不斜视,好象周围人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一样。</h3><h3><br></h3><h3>她陶醉在美好的事物中,陶醉在邓丽君的歌声里,不了解她的人,还以为她是清高之人,其实,她没戴眼镜时,谁从她身边走过,她根本就看不太清楚。</h3><h3><br></h3> <h3>晚上,熄灯号一吹,她的小手电,小收录机就开始工作起来,传出的永远是邓丽君的歌曲,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h3><h3><br></h3><h3>那是我们接触到的、最早的流行歌曲。在她的下铺,我免费听了两年的靡靡之音,毕业时,邓丽君的歌己首首上口,出口成歌了。</h3> <h3>也许你会问她不复习功课吗?是的,她很少复习功课,报到前在卫生队工作,学过了好多的专业知识,到学校自然就轻松了,加之她天资聪慧,专业课对她算洒洒水啦!她把课外大多的精力,都用在听音乐,听故事上了。</h3> <h3><br></h3><h3>04 班中的老幺</h3><h3><br></h3><h3>相逢一笑,是我们班最小的、在全队也算是倒数的一位小朋友,住在二层補上。</h3><h3><br></h3><h3>当时她只有16岁,一张小娃娃脸儿,一口四环素的小牙,整天笑嘻嘻,不笑不说话。</h3><h3><br></h3><h3>照片中,她很不流畅的短发,是我的杰作,一个月至少要给她们剪一次,用的是当年市场上通用的鱼形削发梳子。</h3> <h3>由于她年龄小,开班会前,大家都愿意逗她两句,故意把对的说成错的,她会露着小黄牙,认认真真地跟你辨论,哪块肌肉长在哪儿啊?那对神经支配哪儿啊?什么药的化学分子式啊等等,随后会听到她一串银铃般的笑声。</h3><h3><br></h3><h3>她是个绝顶聪明的孩子,学习上,没有能难到得她的,而且她很努力很专研,成绩一直排在全队的前边。</h3><h3><br></h3><h3>毕业后,又考入了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学习是她最大的兴趣。她的单纯和直着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h3><h3><br></h3> <h3><br></h3><h3>05 刘慧芳的"小样"</h3><h3><br></h3><h3>我班无瑕,就是刘慧芳的"小样",或者说是刘慧芳的原型。</h3><h3><br></h3><h3>90年《渴望》中的刘慧芳,以她的贤惠善良,包容和大爱,赚得了多少小媳妇儿,大姑娘的赞许和羡慕,她的人物塑造,比我们身边的刘慧芳整整晚了10年。</h3><h3><br></h3><h3>无瑕,就是我们心中最标准的贤妻良母型。她说话的音调永远在一个频率上,她的步伐永远是每分钟80步,不管你是谁,有事相求于她,她会乐此不彼、不厌其烦地去满足。</h3> <h3>她的传统美德,不仅我班同学看在眼里,临班的叫梦幻中人,也被吸引过来。每天像黏皮糖一样粘在身边,活象个小尾巴,也成了我班的编外班员,班里有活动、劳动,她也参加。</h3><h3><br></h3><h3>梦幻中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缝衣服扣、洗床单被罩,由无瑕承包了。</h3><h3><br></h3><h3>无瑕是一个极其精致、极有品位的人,是相处时,让你很舒服的人。满口的北京味儿,那个时候听起来是那么好听,那么有感染力。</h3><h3><br></h3> <h3> 这是"小尾巴"全班合影</h3> <h3><br></h3><h3>06 严于利己的班副</h3><h3><br></h3><h3>她是我们班里最勤劳、最任劳任怨的人。</h3><h3><br></h3><h3>她根红苗正,爱党,爱学校,爱班里每一个人。队里所有的活动、学习开会,没人愿意去的事儿,她都踊跃参加。</h3><h3><br></h3><h3>早晨规定六点起床,她五点就会起来到炊事班帮厨,忙完后回到宿舍搞卫生,她不知疲倦天天如此,只有一个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h3> <h3> 阅兵前演练</h3> <h3>1981年,在九、十队两队中,挑选了部分人员,参加建军54周年阅兵活动,她个子高被选中了,克服紫外线过敏头晕的困难,站在阅兵式的最前面,标准的基准兵,为队里争夺了荣誉,受到军区首长的好评。</h3> <h3>无法得知当时的原因,这么努力的同学,毕业前,楞没填上《入党申请书》,真是奇怪,全队也没发展一个党员。</h3><h3><br></h3><h3>这事,是她内心好久不能治愈、也不允许别人提及的痛。我是第一次揭开了她的伤疤,相信她早已治愈了,释怀了。</h3> <h3><br></h3><h3>07 <b>" 阿拉外之</b>"队副</h3><h3><br></h3><h3>说到两年的学校生活,自然想到了谦和可敬的薛副队长,他象一位兄长。</h3><h3><br></h3><h3>在校期间,英语课好象不是必修课,课时少时间短。为了让我们多掌握些前沿知识,不知他从哪儿学来的朝阳"英语",早自习时教我们。</h3> <h3>记忆最深的是"aIways“,他读成"阿拉外子“,就这口条,一有时间还真敢来教我们。</h3><h3><br></h3><h3>多么朴实的队长,他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是真正的圆丁,是铺路石子。是他的瘸腿英语,使我们掌握了很多翻译技巧,试问?到哪里,还能找到这样无私无畏的队长。</h3><h3><br></h3><h3>现在,只要一接触到英语,我的眼前都会浮现"阿拉外子“那位有温度,有担当的可敬的兄长。</h3> <h3><br></h3><h3>08. 各随所愿</h3><h3><br></h3><h3>我们班的同学,现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态度,令人心慰,骄傲和自豪。</h3> <h3>每个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生活的方式,健康快乐地享受着生活,诠释着生命的真谛。</h3> <h3>有唱的有跳的,有写的有画的,往返于老年大学,陶醉在音乐与书法中;有的已成为了姥姥奶奶,子孙满堂乐享天伦;有的花大部分时间,去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仙游在美丽的山水之间。</h3><h3><br></h3><h3>有的仍在岗位发挥余热,本应靠专业吃饭的,却挑战自我,勇敢地去做保险了;更有以班副为代表的贤惠善良之人,继续着她们的专业,照顾着家人。</h3> <h3>有的是守一亩地,耕三分田,乐于天地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象闲云野鹤般自在。</h3> <h3>学生时代丰腴飒飒爽爽的、象吴琼花一样朝气蓬勃的海鸥,现在真飞起来了,跳起了民族舞,活成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跟团到处巡演。</h3> <h3>澜花依旧那样小资,玩着钢琴,古筝,吉它,书法参展获奖,还是那样从容淡定,做着自己想做的事。</h3> <h3>"小尾巴"毕业后不久,去美国开了个中医诊所,空闲时组织义演,演着演着竟演到美国歌剧院,唱歌剧去了,有天理吗?</h3><h3><br></h3><h3>以前大气不敢喘,大声不敢说的她,现在的嗓音高亢宏亮,穿透了美国的上空,起范了!</h3> <h3>相逢一笑,读书读到了英国,现在己过上了好日子</h3> <h3>毕业30年时,队里举行了一场大型聚会,我们是主办方,实到128人,2天2宿,能邀到的老师也都请来了。场面隆重、热烈,气氛融合,令人难忘。</h3> <h3>这是各班合影,我班10人,分布在全国各地,还有在国外的,聚会时人没到齐。</h3><h3><br></h3><h3><br></h3> <h3>是我这个班长做的不好,我很愧疚,借这个栏目,我要对我的同窗说:八班宝贝,我很想念你们!想把我思念讲给你们听。</h3> <h3>感谢我们的相识,感恩我们的相遇,使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愿你们一切都好,明年是相识40年的纪念日,愿我们再聚首,再享成长的快乐。<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