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写点什么、用文字记录些什么、编写点什么,这对我来说太困难了,准确来说,语言表达,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大概都是一回事吧)一直是我的困扰。依稀记得,大概是小学三年级时,中国第一次举办亚运会,1990年吧,那年我写了一篇作文《亚运之光》,自认为写得还不错,表达了真实情感。老师给了这样的评语:立意不错,语言欠佳。当时,我真没搞明白“欠佳”到底是好还是不好😝️。</h3><h3> 言为心声,语言的表达力是内在思维状态的一个投射,在小学阶段,在过去的N多年里,作文、口头表达的苍白正是空白的、没有色彩和生机的一个生命状态的折射。近些年随着不断的自我向内探索和学习,生命中原本的光彩一点点增加,心中有很多东西从无到一丝丝、一缕缕飘出来,虽然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不清楚是什么,但现在可以尝试捕捉那一丝一缕,用文字表达出来。</h3> <h3> 上学期,学校布置任务---编写校本教材。起初,我的心是抗拒的,每天已经很忙了,领导净给老师们找事,而且编一本教材谈何容易。</h3><h3> 如果是应付差事地稀里糊涂地粘帖了一些东西,这不是在浪费自己和检查者的生命吗?有这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走走步,健健身,让自己少生病,多干点更有意义的工作呢。如果实打实地去编、写、创作,会有两种可能:一是自己水平实在有限,写出来的不是那么的有价值;一种可能是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并且转化为“生产力”———开设本课程,学生受益(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很像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开玩笑哈)</h3> <h3> 拖延一直是我很难克服的困难,一般来说,会对哪类事情拖延呢?我反思自己,有两件事,一是不喜欢的事情(常常是在潜意识而非意识中),二是有难度的事情(趋向舒服、喜欢不费力可以完成是天性)。我想编校本教材应该属于后者,或者两者皆有。</h3> <h3> 这个任务一直在大脑里占据着空间,整个假期一想起这个事就觉得有个庞大的事情必须做,烦!但迟迟不愿开始。7月份我只编了一小部分,坐在电脑前像是在油锅里煎熬。不知道从何下手,不知道把哪些写进课本合适,没有思路。图片也需要一张张地找,尽管化妆造型课程已经上了几轮了,但上课跟编课本是两个概念。</h3> <h3> 8月下旬,因为开学要上交电子稿,被逼无奈,编吧,强迫自己坐在电脑前,这时才渐渐地“定”在这件事上,整本书的思路才确定下来。之前上交课程计划内容被删改了三分之一。</h3><h3> 今天下午终于在上交截止时间前 ,上交了电子稿,完成了任务。尽管,我很清楚,书上内容都是东拼西凑来的,有个别地方格式还未按要求书写,但还是感觉到了小欣喜,欣喜不是因为我完成了这件事,而是因为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收获到了许多。</h3> <h3>下面来个小总结:</h3><h3>1. 在把电子稿上传的一刹那,我发现结果、完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体会那个编写、做事的过程,编写过程也是自己对这一主题理解、整理和清晰的过程,说白了是自己学习的一个过程,从这点来说,收获最大的是自己。</h3> <h3> 2.我的校本课程的名称是《化妆造型基础》,原计划名称是《化妆造型》,课程计划中的内容是给学生讲课的所有内容,包括最后一部分整体造型。</h3><h3> 这部分被我果断舍弃,为啥?</h3><h3> 因为在不断查阅网上各种资料的过程中,我更加确定:6年前学的化妆造型早已过时,而且已经落伍N代了吧,时尚的东西更新的速度比电子产品更新快得多。6年过去了,在化妆造型方面,除了自己听听网课,没再次参加任何地面培训,相当于我的化妆造型的电脑还停留在586阶段。</h3><h3> 所以,舍去了计划中最后整体造型部分,只保留了妆面和发型的基础部分。不管时尚如何变化,化妆最基础的部分基本不会变,这是化妆的基本功,基础打好了,学后面的就容易得多了。</h3> <h3> 3.在搜集资料的过程,我发现对好多化妆知识一知半解,尤其是在发型造型上。那时在花都艺术学校学习时,动手少,再加上平时动手练习机会也少,这个编课程的过程,让我缕顺了好多内容。比如在自己发型上薄弱是因为基本功没学扎实,比如分区。</h3><h3> 整理的过程也是查漏补缺的过程,也让自己清晰了以后努力的方向。</h3><h3> 4. 校本教材电子稿的格式是爱人帮着弄的,跟爱人相处久了,本来就不愿意跟“机器”打交道的我,现在更甚了,他10分钟能搞定的事,自己干嘛要花一个小时来做呢?哈哈,因此我主动选择关闭了跟“物”打交道的功能。</h3> <h3> 无论如何,电子稿上交了。如果没有任务的逼迫,自己怎么可能想到要编点什么呢?(尽管这真算不上编,只是在一堆材料中做了一下取舍而已。</h3><h3> 如果没有逼迫,你怎能知道自己的潜力有这么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