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一、“南侨机工”背后的故事:</h3><h3>抗日战争时的滇缅公路与南侨机工的故事,许多的文学影视作品从不同侧面有所表述、,还建有专业的展览馆、纪念馆全面展示与介绍。</h3> <h3>我要讲述的是民国廿九年,滇缅运输线较艰难的时期,我叔外公(我妈的养父)娄剑如在缅甸腊戍鲜为人知的抗日故事</h3> <h3>1939年,大半个中国沦陷,所有的出海口都被日军封锁。国际援华抗日的战略物资只能从缅甸的腊戍用汽车运往中国昆明。于是这条20万中国民工仅用一年时间,修筑的一千多公里长之滇缅公路,就成了中国抗战的生命线,也就有了大家熟知的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英烈故事。</h3> <h3>国际援华物资到达腊戍后,仓库频遭日军间谍破坏,运输计划外泄,损失巨大。为此,国民党军统局戴笠率领娄剑如、毛宗亮、张我佛等一干人于1940年1月赴仰光、腊戍,组建缅甸工作站,开展反谍工作。我叔外公娄剑如任警卫监察长,负责物资安全和反谍具体工作。</h3> <h3>缅甸是个佛教国家,寺庙很多。据情报分析日谍很可能藏身寺庙,但进寺庙搜查显然不可能,于是娄剑如招募训练缅甸当地爱国华侨青年,以当地习俗剃度出家成和尚潜入庙内排查,一举铲除日军铃木敬司大佐(化名南益世)建在腊戍的南机关间谍网,有效保护了国际援华的抗战物资。</h3> <h3>铲除日谍南机关后,为防止英日结盟影响滇缅运输线,1940年4月在戴笠的直接指导下,未雨绸缪巧安排,指示腊戍站潘其武大量雇用商车,扩大运输。由腊戍孔雀公司总经理张嘉顺出面,向缅甸海关和路局报领商用大卡车牌照一千张,(费用由军统局秘密支付)交由娄剑如保管。(当时大家都不理解为何要办这又费钱又费力的事)</h3> <h3>当年7月16日英日两国果然签署了封锁滇缅公路协议,同时英军在腊戍海关加派警备兵力,加建栏栅岗亭,添架电话专线,封锁滇缅公路,规定今后凡是武器弹药机件油料等战争物资,一概不准再北运中国。</h3> <h3>于是娄剑如启用备存的一千张车牌,转发给整装待发的运输军用物资大卡车队,换装应用。以孔雀行商车名义报关,由股长余莫舟押运,顺利过关北运,进入云南畹町再将此照换下,送回运用。如此循环行驶未生枝节。因为潜伏的日谍被清除了,敌军不明内情,无从抗议。等到后来国军云集滇南边境,以及各方面的提出交涉,滇缅公路也就恢复开放了,此是后话。</h3> <h3>这是坐落在云南畹町的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塑像,后面是2005年南侨机工后代林晓昌先生为继承发扬父亲的爱国精神,捐资350万元人民币建设一座16米高的“畹町南洋华侨回国抗日纪念碑”以表心志。同时,把所有机工的名字都刻在了纪念碑上。2017年政府投资400万元,修建了南洋机工纪念馆。当年3200名南侨机工牺牲达三分之一,到今天老机工也基本仙逝了,但他们为抗战所作的贡献和牺牲,当然也包括我的外公,我们将永远铬记。</h3> <h3>二、还一个真实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h3><h3>中美合作所是基于1943 年 4 月 1 日中美双方在华盛顿签署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而成立的。协定中规定:美国提供给国民党军统局技术、器材、械弹、军用物资,国民党军统局提供人员给美国海军,在中国沿海地区和被日军攻占地区,建立水雷爆破站、气象情报站、情报侦察站、电讯情报侦译站、行动爆破站。</h3> <h3>戴笠其人,正也?邪也?盖棺无定论,其死后章士钊先生的一副挽联值得研究:“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论;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h3> <h3>背了70年骂名的中美合作所其实与小说《红岩》、电影《烈火金刚》、歌剧《江姐》等文学影视作品所描写的“白公馆”、“渣子洞”没有任何关系。这些作品所描叙的都是中美合作所停办2年以后的故事。</h3> <h3>中美合作所只开办了三年多,却为抗日培养了五万多名特工、特战人员,多数直接同日军真刀真枪的作战,同大部队野战不同,他们的作战方式多是游击战、爆破、暗杀等。据中美合作所美方参谋长贝乐利1946年说:中美合作所部队击毙敌寇26799人,伤11642人,俘虏508人,破坏桥梁183座,舢板158只、汽船35只,飞机1架,车头、车厢425节,库房271个,铁路303段,机动机车269辆,营救联合国飞行员130名。特工人员收集情报、破译日电,开展秘密金融战,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当然,在对共产党方面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功过是非自由后人评说。</h3> <h3>歙县第一中美特种技术训练班由戴笠亲任主任,共开办了9期,1945年2月的第8、9期由副主任娄剑如主持,调训生源来自忠义救国军淞沪指挥部阮清源部。忠义救国军由此兵员素质和武器装备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其精锐人员的单兵素质甚至超过了国军中老兵。该班是所有‘中美特种技术训练班’中,戴笠和梅乐斯最为满意的二个班。</h3> <h3>该班毕业生成为了军统武装力量中装备最为精良,人员配备最为整齐,战斗力也是最强的部分。抗战胜利后,第一时间进入上海的国府武装部队,就是由该班训练,编制而成的武装特务部队。</h3> <h3>日本投降后不久,根据中美协定,中美合作所于1946年10月1日终止。</h3><h3>在“三大战役”国军节节败退之时,戴笠为保存军统所训的特种部队不被瓜分,报请蒋介石同意,将其装备精良、战斗力超正规军的特种部队改编为交警总队。在解放战争中交警大部被歼或投降,49年后,我外叔公娄剑如参于交警残部在福建的改编后随胡链司令退守金门岛,后病逝于台北。</h3> <h3>三、我有两个外公:</h3><h3>我母亲的生父叫娄绍铠,养父叫娄绍钊(字.剑如,是我妈的五叔,因无儿女,所以将我妈过继名下)。兄弟俩于1926年同入黄浦军校四期政治科学习。毕业后,外公娄绍铠于1928年10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30年7月毕业于野战重炮科。回国后任炮校教官、独立炮兵8团团长,抗战时任第46补训处(等同预备师)主任,抗战结束后任南京汤山炮校校长(前任校长由蒋介石兼任)。解放战争时,炮校南撤,50年炮校在云南起义,我外公则辗转到了台湾,先后在某基地司令部、国防部任职,91年病逝于台北。</h3><h3>其实我妈还有个三伯父也在台湾,名叫娄绍鉷。我妈晚年曾提到过,他服务于蒋介室侍从室,负责中统、军统的有关事务。因涉机密,不能与外界有任何往来,所以在公开史料中查阅不到相关信息。</h3><h3>我外公兄弟三人从军,虽无显赫事迹可书,然一门三将军也算少有。</h3><h3>一峡隔两岸、浪沙淘尽风流,</h3><h3>九月登高处、兄弟笑谈情仇。</h3> <h3>在抗战胜利纪念日来临之际,</h3><h3>堇以此文:</h3><h3>向为抗战作出贡献和牺牲的先辈致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