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罗马的第一站,直奔圣彼得大教堂而去。<br>梵蒂冈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小(0.44平方公里)的主权国家,却是所有国家天主教会的最高权力象征,名副其实的“万国之国”。<br>一秒都等不及想要去看看。</h3> <h3>在罗马的五天里,三访圣彼得,时间允许的话,也恨不得再去一次梵蒂冈博物馆。偶遇了教宗公开接见天主教众,得益于梵蒂冈博物馆的不断求新,有近乎完美的参观体验。</h3> <h3>最深的感触,是在新的千年,天主教也着力以新的、更加亲切的姿态面对公众,看似放低了宗教的身段,却以更开放的胸怀获得了更多的拥趸。</h3> <h3>梵蒂冈ABC</h3> <h3>梵蒂冈的历史,想要靠这短小的篇幅交待清楚,怕是真有难度,我试着捋了捋。</h3> <h3>A看历史渊源</h3> <h3>梵蒂冈的前身是教皇国。公元4世纪(其时我们是三国三分天下的局面刚结束步入两晋时期),西罗马帝国衰亡,罗马城主教占地为王。<br>公元6世纪,主教取得罗马的实际统治权,称“教皇”,8世纪,直辖领土达4万平方公里,那时我们正是盛唐。<br>公元11到13世纪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教皇发起的十字军东征,前后8次历时200年。那是教皇国的巅峰期,其后权力式微。<br>19世纪意大利逐步统一,1870年教皇的世俗权力被剥夺,退居梵蒂冈宫内。直到1929年2月11日,墨索里尼政府同教宗签订“拉特朗条约”,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为永久中立国,全称“梵蒂冈城国”。</h3> <h3>B看梵蒂冈现状</h3> <h3>梵蒂冈的拉丁文原意是“先知之地”,如今的城国偏居罗马城西北角台伯河西岸,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圣彼得广场外,国界以古城墙为标志,2013年的统计数据,人口仅428人。<br>1929年签订的《拉特朗条约》,确立梵蒂冈为独立主权国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统治,拥有自己的货币、邮政、电讯及民政机构,是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h3> <h3>梵蒂冈的元首教皇,也称教宗,由80岁以下的枢机主教在教宗选举上产生,任期终身。<br>现任教皇方济各一世,阿根廷人,于2013年3月13日当选为天主教罗马教皇,同年3月19日登基。他是首位出于拉丁美洲的天主教教宗。</h3> <h3>C看超帅瑞士卫队</h3> <h3>瑞士卫队实际上是雇佣兵组织,原称皇家卫队,成立于1506年,负责保护梵蒂冈教廷和教皇。<br>在1527年5月6日的罗马之劫中,为掩护教皇撤退,传说别的国籍的卫兵全作鸟兽散,而忠于职守的189名瑞士卫兵战死147人。</h3> <h3>自此,皇家卫队仅甄选瑞士国籍的卫兵,便改称瑞士卫队。瑞士卫队被视作绝对忠诚的象征,直到今天都是梵蒂冈的保护力量。<br>瑞士卫队甄选的条件比较严苛:单身男性&天主教徒&瑞士公民,且年龄在19-30岁间,身高高于174厘米。<br>再早之前还要求是贵族出身,这样选出来的卫兵,实在是不帅都不行啊。</h3> <h3>看瑞士卫队,卫兵们那身充满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制服很吸睛。红黄蓝彩条制服有传是米开朗琪罗所设计,其实是由当年的瑞士近卫队队长Jules Repond于1914年设计。</h3> <h3>三访圣彼得</h3> <h3>初访:初识在黄昏的圣彼得广场</h3> <h3>为了兼顾罗马城和梵蒂冈,选择住宿的时候颇费了点心思,最后敲定的民宿紧邻纳沃纳广场,沿台伯河岸步行经过天使桥,便是协和大道,笔直指向圣彼得广场。<br>从这里一步步走向圣殿,看圣彼得大教堂著名的穹顶在视线里越来越近,特别有仪式感。<br>在民宿搁下行李,我们一刻不停,走向圣彼得广场。</h3> <h3>圣彼得广场是济安·贝尼尼历时11年完成的旷世杰作。他设计的两侧环抱的圆弧形柱廊,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以广场上一块圆形大理石标记的圆心辐射开来,形成三条走廊。<br>对应于每一根面向广场的圆柱顶端,都有一尊3米多高殉教者的雕像,共140尊,用他们的目光俯视着每一位朝圣者(广场建造之初只有朝圣者并没有游客)。</h3> <h3>广场中央的方尖碑来自埃及,高25.5米,公元40年就立在此处。<br>因为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数百年来一直被诟病。1740年,教皇克雷芒十二世在方尖碑上安装了一块耶稣被钉的十字架真木。</h3> <h3>黄昏的天光里,暮色渐渐四合,我站在圣彼得广场的中央,静静感受宗教独有的神圣。</h3> <h3>再访:教宗方济各从我面前经过</h3> <h3>按原定计划一早去参观圣彼得大教堂,才走进广场,就看见汹涌的人潮一波一波进来。<br>瞅准一位高大帅气的执勤军官问过去,原来今天有特别的活动,教宗会乘礼车穿过广场接见天主教众,大教堂上午不会开放。<br>哇塞,有这样的好事!赶紧占据有利地形。</h3> <h3>大约10点,先是广场的大屏幕播放教宗正接见各个教会的代表,然后人群一直涌向广场上的通道两旁。<br>我仗着自己个头小,东钻西穿,居然凑到了最前面。相机都还没有拿稳,教宗的礼车已经开过来了,身旁的教众用各种语言高呼着,竭力表达对教宗的热爱。</h3> <h3>这位出自阿根廷的教宗,以他的福音简朴性与和蔼可亲的性格而出名,喜爱古典文学、足球和探戈,对移民、妇女和青年给予很大的关注,尤其是穷人,深受爱戴。</h3> <h3>教宗的礼车停了下来,他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还亲吻了一位孩子并赐福给他,不敢相信,就在我的眼前。</h3> <h3>三访:伟大的圣殿</h3> <h3>如果不置身于圣彼得大教堂的大殿,你永远无法体会它有多大,以及这样巨大的体量带给我们的宗教神圣感。<br>圣彼得被罗马教廷追认为首位教皇,这里是他的蒙难地和墓地。1506年,原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更名为圣彼得大教堂,展开长达120年的重建工作,历经18位教皇。</h3> <h3>罗列一下参与圣彼得大教堂重建的大师名单:<br>伯拉孟特(首位主持重建者,设计教堂施工图)<br>拉斐尔(他生命的最后6年一直主持重建)<br>小桑迦诺<br>米开朗琪罗(穹顶和西斯廷教堂)<br>迦科莫(米开朗琪罗的继任者,完成了穹顶)<br>马德诺(贝尼尼老师,将希腊十字形改为拉丁十字形)<br>贝尼尼(教堂的后期装饰)</h3> <h3>圣彼得大教堂看点太多,对基督教历史不够了解的普通游客,就算时间再有限,也一定不能错过以下重点:<br>面对圣彼得大教堂,从右至左共有五道门,分别是:圣门(只有圣年才开启)、圣事门(最新,1963年雕塑家克罗采蒂所造)、中门(也叫费拉莱特门,是唯一的原装门,铸于1433年)、善恶之门和逝门。</h3> <h3>马德诺设计的圣彼得墓,100盏铜质羊角灯长明不熄,就算无法靠近,一想到圣彼得埋骨于此,来自宗教的强烈震撼无法言喻。</h3> <h3>贝尼尼设计的青铜华盖和宝座祭坛,尤以宝座后面的雕塑背光我最喜爱。当阳光从外面透过黄色水晶照射进来,在一片炫目的金色中,中心展翼而飞的鸽子象征圣灵指引着众生去往天国的方向,美和庄严并举。</h3> <h3>进门右侧第一间小礼拜堂里总是游客聚集,不用问,远远地看到米开朗琪罗青年时代的代表作《哀悼基督》。<br>因为1972年一名匈牙利精神病患者锤击这件作品,造成损伤,历时3年修复完成后,我们现在只能隔着玻璃罩和围栏远观这件杰作。<br>这样的观赏体验虽然不尽完美,然而年轻圣母美好的面容因失去爱子而流露的哀伤,带给观者心灵的震动,是在电脑屏幕上看再多次高清图片也无法替代的。</h3> <h3>教堂里最多的,是基督教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宗的墓以及圣徒的雕像,每一尊雕像后面都有动人的故事。</h3> <h3>圣女维罗妮卡像,雕塑家莫奇于1629年完成。传说耶稣蒙难之前,身背十字架前往刑场,维罗妮卡用自己的面纱为耶稣擦拭脸上的血和汗,耶稣的面容因此永远留在了维罗妮卡的面纱之上。<br>雕像上方的石室中保留的与耶稣蒙难有关的圣物中,就有这块面纱的残片。</h3> <h3>格雷戈里礼拜堂,由米爷设计和建造,但是他没能最终完成便离世。但是大师晚年的作品,愈见功力深厚,于优雅从容中透出悲悯,相较于贝尼尼的华美,有更多打动人心的力量。<br>格雷戈里礼拜堂,更有“世上最美礼拜堂”的美誉。</h3> <h3>最后,让我们回到教堂最恢弘的构筑物--米开朗琪罗的穹顶之下。<br>在最高120米、最大直径71米的巨大穹顶下,透过天窗投射进来的光影造成一个特别的空间,将仰望的我和身旁的喧嚣隔绝开来,仿佛借由这光影的通道,可以走向俗世的尽头,天堂的门口。</h3> <h3>恨不早相逢:梵蒂冈博物馆</h3> <h3>继去过卢浮宫、奥赛、乌菲齐等大牌博物馆之后,对梵蒂冈博物馆依然一见倾心,生出恨不早早相逢的遗憾,好在余生还有时日容我再访。</h3> <h3>梵蒂冈博物馆的N种玩法</h3> <h3>在计划梵蒂冈博物馆的参观行程时,各种关于排队数小时的传言,让我一直试图想要找到更好的方法,避开大规模人潮,就像去年我们在卢浮宫做的明智选择一样。</h3> <h3>想避开团队,最佳的方法是选择夜场,参观时间上虽然会短一点,但没有一大堆人围在你想仔细看的藏品前面,那种感觉是真的好。<br>梵蒂冈博物馆从5月8号到10月28号每周五开夜场,从晚7点到11点,可惜我们周五要离开,甚憾。<br></h3> <h3>想早点进博物馆,就起早去排队,9点开门的话至少7点半就要去排,不过以我们的龟速参观习惯,避开人潮是不太可能了,而且有些团也去得特别早。</h3> <h3>买包含梵蒂冈博物馆的通票,走快速通道,不排队也不用起早。票价贵且不说,不过在巴黎的经验告诉我,有通票的人往往和没通票的人一样多。<br></h3> <h3>各种代购门票的网站让人觉得不放心,还是直接进官网看看比较靠谱。一看之下有惊喜,梵蒂冈博物馆居然提供了这么多选择给热爱它的人。<br>可以支付预约费提前购票,省掉排队购票的环节;可以预定套票,含早餐或者午餐,有特别通道不用排队;有私人定制以及参观特殊藏品的高级定制等等,一时看得人眼花缭乱。</h3> <h3>我第一个走进博物馆</h3> <h3>我个人最中意的是含早餐的提前场,比正常开馆时间提前1小时入场参观,那应该相当于跑在所有人前面了。<br>这样的待遇还是需要出点小血,套票除门票16欧外,还包括自助早餐15欧、导览器(有中文)7欧,预约费4欧和提前入场费23欧,一共65欧。<br>为了珍贵的一个小时,多付23欧,当然还有15欧在博物馆吃早餐的体验,这种事一辈子也干不了几次,个人觉得还是蛮值得。</h3> <h3>参观博物馆那天早上有点小兴奋,早早没靠闹钟自己就醒了。五月的罗马,5点半天已经亮起来。<br>赶到博物馆门口刚7点,我们几乎排在队伍的最前端。</h3> <h3>排队、安检,早餐就安排在皮戈纳庭院一侧的咖啡馆,目光穿过眼前的草坪,便自然聚焦在美景宫前那株世界上最大的铜铸松果上。<br>在这样美好的早晨,我心里却打起了小九九,盘算着待会儿要怎么走可以让这提前参观的1小时利益最大化。</h3> <h3>吃完早餐,发导览器的工作人员让我们先去参观西斯廷教堂。按指示的方向,我们快步行进,途中遇到的一队团体也被我们超过。<br>当我们走进西斯廷,发现我们真的是那天第一个进馆参观的游客,大惊喜!<br>2016年5月10日8时,值得纪念的一刻。</h3> <h3>博物馆不得不看的藏品目录</h3> <h3>梵蒂冈博物馆总面积5.5万平方米,前身是教皇宫廷,收集和保存了大量稀世文物和艺术珍品,共有12个陈列馆和5个艺术长廊,值得花大把的时间参观。</h3> <h3>埃及馆,有木乃伊干尸和许多珍贵的石刻,当然不及纽约大都会和大英博物馆的收藏丰富,可以简单看一看。</h3> <h3>基雅拉蒙地馆,主要是历任教皇搜集的珍贵文物,超过800件藏品,多数是古希腊或古罗马雕塑作品的原件或孤本,无任何博物馆可望其项背。</h3> <h3>八角庭院全部是珍品,每一件放到任何一个顶级博物馆都可以成为镇馆之宝,而他们被错落地堆放在小小的庭院里,对参观者来说简直是最大的福气。<br>除了名气最大的《拉奥孔》,还有卡诺瓦的代表作《拿着美杜莎头颅的柏休斯》,感觉大卫的脸至少是照这个模子刻出来的《阿波罗像》,以及《刮汗污的运动员》等等。<br>一定要看了又看。</h3> <h3>一走进缪斯厅,大厅正中陈列着著名雕塑“残躯”,这件公元前2世纪的作品,只剩一段残存的躯体,但它对文艺复兴、矫饰主义和巴洛克艺术产生过重要影响,就连米爷都对它极为推崇。</h3> <h3>我个人很喜欢烛台厅天顶和两侧的壁画,由路德维希·塞茨和多米尼克·托蒂共同完成。</h3> <h3>挂毯厅两侧全部是15世纪和17世纪的挂毯藏品,其中有部分拉斐尔设计的作品。</h3> <h3>地图厅最扯眼球的是华丽到无以复加的天花板,其实走廊两侧的40幅意大利古地图,异常精美。</h3> <h3>拉斐尔画室一共有4个房间,由拉斐尔和他的学生们共同完成壁画和天顶画。<br>第三间签署室,有拉斐尔最伟大的壁画作品,不只大名鼎鼎的《雅典学院》,还有《圣体论辩》、《神学、美德与法律》以及《阿波罗与缪斯诗坛》。<br>那些画美到不忍把视线移开,足足听了3遍讲解,实在还因为人多到令人窒息的程度,才不舍地离去。</h3> <h3>那天我们把提前参观的一小时全部花在了西斯廷教堂。<br>当我第一个冲进去,在这里花掉的一个小时里,也只是傻傻地对着自称是画匠的米爷用生命为我们绘制的《创世纪》和《末日审判》,几欲落下泪来。<br>艺术的美以及艺术的力量,无法解读,只有感受。</h3> <h3>结语</h3> <h3>谢谢所有耐心看完本篇的小伙伴们。<br>这篇文章足足写了一周,只但愿透过我最真实的感受,将信仰的力量和艺术的美诉诸笔端,哪怕有一些些感同身受,我便很知足了。</h3> <h3>在梵蒂冈流连的每一分钟,都是和历史以及艺术的对话时刻,穿越层层堆积的华丽,我看到的是那些人性闪光的片段。<br>不管是对信仰的执着还是对艺术的求索,只要谦卑地臣服,循着真理的方向,一定可以抵达心中的天堂。</h3> <h3><br>……</h3> <h3><br>原创不易,请不吝点赞,转发请注明出处</h3> <h3><br>(除资料用图搜集自网络外,所有文字及图片均系原创,引用请洽作者及标明出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