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神秘隽美的亚洲国度尼泊尔,那里有温暖舒适的阳光,高耸入云的雪山。</p><p> 有美丽飘逸的异域姑娘,永生不灭的佛光。</p><p><br></p><p><br></p> <h3>巴德岗古城</h3> <h3>幽想的僧人</h3> <h3>苦行僧幽想</h3> <h3>巴德岗古城里的中世纪遗址</h3> <h3>高山幽静</h3><h3><br></h3><h3> 尼泊尔,喜玛拉雅山脉褶皱里的一个中世纪小国,在当今世界里,安静得几乎无欲无求。虽然她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地区之一,但她却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h3><h3> 这里的人民对生活的燃点要求很低,如同她清纯的空气,通透的,眼可直视。这是珠峰脚下,北望珠峰,别有嗞味在心头。</h3><h3> 到处可见古老的神庙,彰显着宗教的法度。千百年的熏染,打造了人们善良的底蕴。</h3><h3> 这里的街头,漫着一种悠闲的味道,人们都活在一种自由自在的节奏里。</h3><h3> 卖花的老人。</h3><h3> 这是卖笛子,但很长时间我没看到他卖出一枝,但他一点不着急。</h3><h3>街头随拍。这是当地的女人,也可能是印度人。</h3><h3> 我在拍摄这位先生时,他直勾勾地看着镜头,眼神相当有力度。</h3><h3> 街头随拍。尼泊尔绝对是世界一景,世界各地来看她的人很多,尤其是西方人。是什么吸引了他她们?</h3><h3> 是她脸上纯净的微笑,还笑容后面对生活低微的奢求?</h3><h3> 看这两双干净的眼睛,可能就能找到答案。</h3><h3> 在世界的目光中,尼泊尔就这么简单地活着!</h3><h3> 在世界的目光中,尼泊尔人就这么率意地活着!</h3><h3> 在世界的目光中,尼泊尔人就这么高尚地活着!他们可以做着简单的小生意。可以自由自在地晒太阳。可以在神庙边小坐。可以祖孙快乐。他们守着古老的规矩。更守望着古老的屋舍。</h3><h3> 但他们最不缺少的是拥有一棵树,一片森林,还有树叶间流淌的风景。</h3><h3> 苦行僧是靠人们的施舍来过活的直面轮回!加德满都的烧尸庙,是尼泊尔著名的世界遗产,活着的人注视着死人的离去。在这里,死亡是庄重的告别!加德满都街头的汽车,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年轻人自然的挤上了车顶!但人们不会为此斗气吵架,这应该是南亚诸国共同的风景。两个女人在向外看着。</h3><h3>车顶上,一片年轻的灿烂的笑脸,</h3><h3>街头随拍,一串彩色的手印,寄托了尼泊尔对这个世界有限的遐想!</h3> <p> 加德满都市区享有世界文化遗产美誉的杜巴广场, 这里有17世纪前后建造的王宫、神庙等古建筑群,其建筑风格与中国汉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飞檐斗拱却更加夸张,从底下仰望让人平添了几分宏大威严的气势。</p><p> 壮观的大王宫,虽然并没有显现金碧辉煌,但雕梁画栋却随处可见,而且木雕精美,别具特色,是尼泊尔民族手工艺的典型代表。住在这里肯定会感觉威武霸气,但那个年代没有电梯,很为大王上下出行担心。</p><p> 站在大王宫的台阶顶部,高瞻远瞩,环顾四周,很有点君临天下的感觉。小王宫比较接地气,没有高大的台阶,住在这的王应该很惬意,方便四处溜达,体恤民情。</p> <p> 真实的尼泊尔——矛盾而又和谐的迷人存在。</p><p> 2019年的四月,是我在尼泊尔整整拍片的第十个年头了。在这10年里,我年来尼泊尔两到三次进行摄影创作,于当地的尼泊尔人留下了深厚的友情。</p><p> 我与庙里的小喇嘛们同吃同住,顺便还帮他们洗洗澡。</p><p> 清晨,伴着他们puja的诵经声醒来,夜晚,在悠悠的诵经声中入睡,这样的真实体验让我有机会可以融入尼泊尔当地人的生活当中,亲历了尼泊尔迷人而又多彩的文化氛围。</p><p> 尼泊尔是一个让人好奇,惊叹,然后着迷的地方。在这座历史名城里,一切看似矛盾但又和谐地存在,都在诉说着一千年风云变幻的古遗迹和尘土漫天飞扬的空气,混乱嘈杂的交通。</p><p> 众所周知的贫穷落后和每一个 尼泊尔人脸上洋溢的幸福微笑;迥异的宗教信仰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p><p> 这些,都让我对这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国度充满了热爱和想再回去看一眼的留恋。</p><p> 寺庙的天台 ,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巴德岗寺庙的天台上,读书写字对我来说是一个的安静去处。一个来自芝加哥的志愿者Andrew也常常坐在寺庙的天台上来写着日记。</p> <h3> 尼泊尔人将天地之间精粹又广博的情感,呈现在杜巴广场、帕坦皇宫、博大哈佛塔、帕斯帕提那神庙、猴庙之前。</h3><h3> 尼泊尔人一心一意地虔诚、专注,虔诚到让你心酸、专注到让你惆怅。它们千方百计地许愿,又谦卑地不在意结局,就散散地在佛前说几段闲话,说几段清新、温柔的闲话。</h3><h3> 恰如一间陋室,恰若有一扇柴门,尼泊尔这国家陈设简洁,看壁画、调素琴、无事静坐、说文谈书、怀佛记佛讲佛。总是有可遇见之人,总是有眼前一亮、心头一热的宜人时光。</h3><h3> 一段佛缘,由经书、寺庙、佛像、金文、香烛联系上,它自有它的佛风和朴素,你自会满载着它的气息和春光。</h3><h3> 你的慧根、你的情怀、你的拿捏会被催化得更地利人和,那种佛性的结集、钩沉、无暇,更是你为之动情为之倾心的理由。</h3> <h3> 有游人说,来尼泊尔是累了的时候,来这儿喘息,来这儿感怀,来这儿让眼睛静一静。而我觉得,当你来到尼泊尔,你的视觉必须锐利。你不仅是为了休养而来,你还是为了生息。</h3><h3> 你必须透过一切表面看到它内里的丰实,你必须藉由对它的认识整理自己,你必须珍视这个国度所述的热血沸腾的信仰。你必须来这里手忙脚忙地寻求某一刹那的因缘际会。</h3> <h3> 当你身处尼泊尔,你会发现,宗教信仰在这里根深蒂固。</h3><h3> 他们饱尝了苦涩,自幼就有很敏感的心灵,但他们把深切的感情系在了这被忽视的地位上,他们因为信仰了神灵而知道自己的命运既是必然又是偶然。</h3><h3>他们端端正正地生活在自己的位置里,只是任凭佛教和印度教影响着自己的性格,将自己的身份和色彩、幸福和疾苦另有一番合成。</h3><h3> 尼泊尔的美,比不上波德莱尔的散文诗,它会有灰色的天空和浮云,慢慢透露着一种腐烂,而驱散了孤独。</h3> <h3>大佛塔</h3> <h3> 尼泊尔的首府城市加德满都,意为“光阴之城”,人们在四季如春的气候中、佛寺僧舍的襟怀里熬得岁月。但这也并不是个完完全全洁身自好的城市,它的颜色常常是黑白加点灰,它的文化格局独特却不多元,你在这个城市守护自己的精神传统,却不要过早地做下判断说它适合安度晚年。</h3><h3> 加德满都的泰米尔区,以天然宝石、经文彩布、尼泊尔茶、沙质和毛料的衣饰、民族特色的银制品、佛教和印度教的法器挟裹着人们的各种欲望。</h3><h3> 你在这里会看到某个顽固地坚持着旧有思想的人在蓝天白云的下面,显得那么快乐和欢欣呀。</h3><h3> 尼泊尔的宗教与文化,不讲性别不讲老少不讲美丑,泰米尔区什么都卖,绣上佛眼的T恤衫、“沙玲吉”四弦琴、羊绒制品的成衣,像摆龙门阵一样逐一展示在那里。</h3><h3> 你也可以尝试用你不凡的眼光,视这一切为恒定体系里的更年轻活跃的元素。毕竟你在这儿看到的,还是佛教和印度教的人文感和儒雅气。</h3><h3> 如果我们用东方人的思维来理解加德满都的人文、仿古工艺、便宜纪念品,在物欲侵袭的当代,这些伴随着佛缘兴起和持续的商人和摊贩,他们用勤奋和执着来换取生活最基本的收获。</h3><h3> 谁也没权利不许他们信仰湿婆神和释迦摩尼。谁也没权利说他们无趣、难看和浅薄。就像爱情小说里也一直都有金钱出现啊。</h3><h3> 无论你来自哪儿,你从前有怎样的焦灼和紧张,你可以来这儿过一段无人欣赏的日子。你不再打扮,不再管顾,反正这整个国度都在欣赏佛而并非人。</h3><h3>说实在话,当我第一次见到尼泊尔的寺庙,看到一尊尊佛像在无休止的尘土、飞彪领先的骑车人、扭扭曲曲的车流间呈现得那么安然那么庄严那么密致。我感觉这是一个适合夹缝中的人和弱势的人向往的国家。</h3> <h3> 曼纳提婆寺、仰罗啒哩伽寺、阎摩寺、四眼天神庙,自然地座落在加德满都;博卡拉的帕尔瓦蒂女神、小Bhimsen庙、佛塔式的VarahiMandir庙、纽瓦丽式的KarmaDubgyuChokhorling寺。你可以寻找到生命中异域的寺庙。如同在这个高山之山国家里的空间里安静下来、投入进去。它会容纳你、牵动你、拥趸又劝诫你。</h3><h3> 你会觉得,湿婆、观音、度母恍一下神,便会听进你的苦苦哀求,去成就你的野心,又觉得它会严格到极致,它让你在时间上成功,却在重重叠叠的空间里无所事事、无端松垮。</h3><h3> 修行对尼泊尔人来说也是一种生态。寺庙里的供奉仪式,到街边上的礼拜,到信徒为你的额头上抹上“提卡”。</h3><h3> 莲花蜡烛之类的贡品圣物,远远地会飘来厚厚的香味,它或迟或早会地让踏上这个国度的人都闻到,不露一点踪迹让你联想到素心热肠和清贵沉稳。你闻到的是令你垂眉敛目的单纯的人情伦理,是实实在在的尼泊尔生活,是无尽的可说与不可说。</h3> <h3> 大佛塔</h3><h3> 静定,悠闲,公允,从加德满都到帕坦,从巴德岗到博卡拉,尼泊尔的佛教和印度教的根基十分深厚。</h3><h3> 尼泊尔的佛也不都是善意微笑和盘膝静坐的,偶尔,他们身上也有一种曾经流浪于红尘世途的少年心、流浪意。对它有高山仰止之感是自然。</h3><h3> 尼泊尔的人事物间亲切地,让你既存仰止之心,亦有随行之意。它会让女士们像美少女一样忍不住反复地拍合照,让她们乐此不疲地比较谁才在佛前拥有一贯的美丽。</h3><h3> 我情不自禁地喜欢来尼泊尔的女性,有特别的气质,时时是极大的柔情,时时又不断地言情,她们有神喜欢和不喜欢的部分。</h3><h3> 但她们为古迹和佛寺而来,不可避免地被撒上鲜花和稻米,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摇响成排的铃铛。她们想成为故事的主角,想达到人性的深度。她们比别人更早悉内在情绪和他乡寄意。</h3><h3> 尼泊尔给予人的,更像是短小美文,尽管它有那么多的历史和人文,它 却不愿用大量的信息轰炸你。它的旁征博引很短,它的起承转合很短。</h3><h3> 它的短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短。因实而短,因短而实,它所给予的,是轻言漫语的精致和惬意。</h3> <h3> 如此多情的尼泊尔,表现在它隐隐淡淡的私人生活上,表现在异国人和本国人的种种情缘与厚爱上,表现在佛教徒和印度教平等融洽的氛围里,表现在它在尘俗社会所给予的福分和神话里。 </h3><h3> 静定,悠闲,公允,从加德满都到帕坦,从巴德岗到博卡拉,尼泊尔的佛教和印度教的根基十分深厚。</h3><h3> 尼泊尔的佛也不都是善意微笑和盘膝静坐的,偶尔,他们身上也有一种曾经流浪于红尘世途的少年心、流浪意。对它有高山仰止之感是自然。</h3><h3> 尼泊尔的人事物间亲切地,让你既存仰止之心,亦有随行之意。它会让女士们像美少女一样忍不住反复地拍合照,让她们乐此不疲地比较谁才在佛前拥有一贯的美丽。</h3><h3> 我情不自禁地喜欢来尼泊尔的女性,有特别的气质,时时是极大的柔情,时时又不断地言情,她们有神喜欢和不喜欢的部分。</h3><h3> 但她们为古迹和佛寺而来,不可避免地被撒上鲜花和稻米,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摇响成排的铃铛。她们想成为故事的主角,想达到人性的深度。她们比别人更早悉内在情绪和他乡寄意。</h3><h3> 尼泊尔给予人的,更像是短小美文,尽管它拥有那么多的历史人文,它却不愿用大量的信息轰炸你。它的旁征博引很短,它的起承转合都很短。</h3><h3> 它的短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短。因实而短,因短而实,它所给予的,是轻言漫语的精致和惬意。</h3><h3> 它的多情,在于它把多情坚持了下来,在于它“藏”了很久,然后它与每个人都有私交都有聚散。</h3><h3> 信神信佛对任何阶层的尼泊尔人来说都是本分,好好生活下去的本分。连开着花花绿绿图案的卡车司机,他们在车上写着情话和箴言,画上佛主图像、莲花座底、功夫熊猫。他们什么都信、什么都尊敬。</h3><h3> 在这些信任之下,他们在几百公里车祸频仍的崎岖山路上并不缺兴致和勇气。</h3><h3> 他们在佛前做过功课的,超越了学生时代在老师面前做的功课,也并非夜深人静江海寄余生的功课,是在陈旧的车辆和固定的车站上做给自己的功课,是招手即停、隆隆作响的车程中转瞬即能安魂的功课。</h3><h3> 一个善良人互相切磋的国度。一个国家的存世,总有一个玄机。对于尼泊尔,那种杂忆在寥寥数天之后,在消磨了些别的时光之后,更显隽永更显分量。</h3><h3> 你难忘它素面朝天的风格,它当你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那种说不完的心里话、那何等真诚的问候,好像这样有益的相遇,也算是凤毛麟角的了。</h3><h3> 一杯佛酒,一种显化,一点佛粮,一种淡化,佛堂胜似天堂。无悔感、轰动感、延续感,便是尼泊尔这个不和人生分的国家为你提供的所想所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