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春天家乡的一块湿地照片,水草丰盛,草色嫩绿,牛群悠然,有草原的感觉,觉得很美,做为题记背景。</h3> <h3>又一次回到乡下老家,看望年近八旬的父母,吃了母亲蒸的嫩苞谷棒,切成小块的北瓜和土豆,全是父母亲自种的新鲜食材,纯真味美,不加任何佐料,吃着可口又舒服!</h3><h3>母亲的做法很特别,嫩苞谷以前是用柴火灶的铁锅煮,今次是和土豆北瓜一起蒸,减少了水分,保留了嫩玉米的甜嫩口感。土豆沙面香甜,父亲专门选择了优质的品种,整个冬天就往地里施了不少农家肥,所以土豆长得比别人家的大,最小拳头大,口感也好,挖出的土豆装在架子车上往家拉,路上遇到的人谁见谁夸,父亲说起来颇自豪!北瓜是我们陕南当地人的叫法,和陕北的南瓜相似,又不一样,但父亲种的北瓜品种都是自己尝好吃留的瓜籽做种,姑母来家走时父亲给了四个,姑母没舍得吃,又给了自己女儿两个带回家一吃,结果表妹的女儿直问真好吃,还有没有?我也是从来没有吃到过这么香甜的北瓜,细想:父亲先选优质品种,再只施农家肥,水肥得当,精心耕种,焉能不好?</h3><h3>也许老人年纪大了,血液流动慢了,易得心血管病,饮食上油盐要轻,父母就发明了将嫩玉米,北瓜,土豆蒸熟吃,再喝了一碗豆角拌汤,我陪父母一起吃了,竟觉得真是美味了!食材自然,新鲜,不用化肥,不加佐料,原汁原味,简单蒸熟,不油煎爆炒,这才是真正的农家饭口味,比饭店里的美食好吃多了,我竟然也慢慢喜欢上了!</h3><h3>临走时,照例母亲又掰了十穗嫩玉米🌽,一堆昨天地里才挖的嫩花生,一笼门前核桃树上才打下的鲜核桃,一篮院外葡萄架上剪下来的葡萄。这些都是年迈的父母亲手种植,浇灌,采摘下来的农产品,也是他们眼里最好的东西,送给自己的儿子吃,他们就高兴了!父母永远不会说我爱你,但是永远会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给儿女,随时为回家的儿女做可口的饭菜!分别的时候,父母永远会送出老远,儿女渐行渐远,父母的目光一直留在儿女的背影上,终生不曾离开!</h3><h3>晚上回到城里,整理完带来的菜筐,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我的父母,年近八旬,仍然在乡下老家,辛勤耕做,自食其力,养鸡种菜,为住在城里的儿女每周提供一筐新鲜安全的自产菜!感动之余,录入美篇,以不忘父母之恩!</h3> <h3>这嫩玉米,市面上早就买不到了,母亲是分茬种植的,这已经是第三茬了,就在老家门前的地里专为儿女种植吃嫰玉米的!</h3> <h3>这是我今天在老家院子㚈亲手采摘的葡萄🍇,冬天我曾剪枝施肥,眼看它开花结果,由小到大,由青变红,直到放在我的餐桌上,吃一颗觉得很甜,也是我的劳动成果哟!</h3> <h3>母亲昨天为我挖的嫩花生🥜,干炒或者煮着吃均好。</h3> <h3>嫩核桃已经放进冰箱零度保鲜,一干就不好吃了。核桃是爷爷手里栽的老树,树干高大,快一百年了,属老笨核桃,比矮化的核桃好吃,虽然看起来小,皮厚,外观没有新品种漂亮。就像做人木纳老实者往往是心地善良的君子,"巧言令色者,鲜仁矣",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者常有,泥中裹金者往往被埋没!</h3> <h3>网络上看到的照片,一瞬间引起共鸣:曾经我也曾坐在父亲自行车前边横梁上,冬天父母会早早给我备好帽子,围巾,手套,一如照片上的父子,用自行车带我进城只为买一本巜儿童文学》和巜少年文艺》,如今父亲却老了:腰身不再挺拔,头发白了,耳朵有点聋了!</h3><h3>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父子关系大抵如此,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也会做为父母老去,唯有趁着父母尚在,常回家看看,善待父母!特以文记之,以防忘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