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下话传承

平安是福

&nbsp; &nbsp; &nbsp; &nbsp;8月26日,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少先队活动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总辅导员华耀国老师受邀来到高邮,为辅导员老师们作了《坚持少先队根本任务 聚焦少先队主责主业全面推进少先队改革》的讲座。 &nbsp; &nbsp; &nbsp; &nbsp; 培训结束后,华老师与高邮团市委刘玲书记、学少部刘胜部长、高邮少先队总辅导员陈溪、副总辅导员谢郁、钟欣合影留念。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讲座前,我邀请华老师在邮城转一转,他欣然应允。四十多年前,华老师曾在高邮师范就读,这次也算是故地重游了。那天一大早,我去酒店去接华老师时,还是早上六点多,他已经在电脑前工作多时。老前辈的工作精神,让我这个70后深受感动。为了便于出行,我建议骑共享电动单车。华老师虽从未骑过,但他说要试一试,这或许也是少先队工作者勇于尝试的精神吧。很快,华老师就能骑行自如了。我俩骑着电动车,一前一后,穿行在邮城的大街小巷中。初秋的早晨,暑热早已不见了踪影,凉风习习,令人倍感惬意。一会儿工夫,我们就到了第一站,净土寺广场。净土寺塔,高邮人俗称“东门宝塔”,建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华老师说,在高邮求学时,他们也常到这里来,不过当时还是一片农田。我告诉华老师,这里已建成了较大的市民广场,成了大家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特别是到了晚上,净土寺广场灯光璀璨,和着欢快的乐曲,人们载歌载舞,一片祥和。华老师感叹时代之变迁,高邮之发展,净土寺广场可见一斑啊! &nbsp; &nbsp; &nbsp;过了一个红绿灯,我们就来到了蝶园广场。蝶园本是高邮城东南隅一座范围不小的私人花园,主人是在明清都为官的王永吉。二十多年前,我在邮城就读时,这里也还是一片菜地。本世纪初,高邮市政府在这里新建了第一个市民广场——蝶园广场。广场坚持“以水为源、以绿为美”的原则,体现了高邮水乡的特色。驻足四望,绿树成荫,鲜花遍地,流水淙淙,令人心旷神怡。此时,已有市民晨练了。我和华老师都感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才有了人民安康幸福的生活啊,这是我们应该牢记的。 &nbsp; &nbsp; &nbsp; &nbsp; 蝶园广场的东南角就是邮城著名的奎楼和宋城墙了。宋城墙始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是邮城仅存的一段古代城墙。奎楼又称奎星楼,始建于明代天启三年(1623),砖木结构,八面三层,耸立在城墙中,更显雄伟壮观。传说中,奎星为二十八宿中主宰文章新衰的神,奎星高照,寓意多出人才。千百年来,高邮确实是人才辈出,文脉蔚然。华老师介绍,上学时,他们也曾到奎楼访古寻胜,读书学习。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回头向西,拐个弯向南,就到了馆驿巷。馆驿巷里一庭秋月梦飘香。巷子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民居,穿行其中,惘如隔世。几分钟后,就到了盂城驿。盂城驿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驿站。鼓楼飞檐峭壁,如展翅的雄鹰。华老师连连称赞,高邮文物保护得好,文化传承得好。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走出盂城驿,我们就向最后一站——高邮师范进发。高邮师范虽已不存在,但华老师和我对师范的感情却永存。大约五六分钟吧,我们就来到了师范。华老师很激动,想寻找当年他的校舍给我,哪里哪里是教室,哪里是宿舍,哪里是食堂,笑容如孩童般灿烂,像又回到了青葱岁月。可惜当年的校舍已没有了踪迹,唯有两棵大银杏树,默默地守护在这里。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校园内,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我们两个校友在银杏树下合了影。高邮师范虽已成为历史,但“博学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一直记在我们心中。同样,师范精神、少先队精神将永远在一代接一代的辅导员老师中传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