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近在李校长的引领下,我读了《听课评课导课的实用策略》,书中的一些观点让我从理论的高度,重新整理和认识了在听课和评课的道路上我的一点感触、思考和收获。</h3> <h3> 从参加工作以来,其实听了好多课,好多课当时我都觉得很好,但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现在仔细想来,是不能从整体结构上听清讲课人的思路,不能从深层明白讲课人的意图,囫囵吞枣,所以“消化不良”。</h3> <h3> 2013年我有幸听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韩军老师的一节课,这是当时我记的听课记录,当时我听完这节课特别震撼,特别欣喜,觉得语文课竟能讲得那么好。听课时我手中没有教材,我也从没读过《老王》这篇课文,回家还特意用电脑百度了老王的原文,我更加震惊了,老王是一个篇幅很短的小文章,我单单读这篇文章是完全没有任何吸引我的地方,但课堂上老师的引领似乎让我看到了老王是一个非常鲜活的命运悲惨的小人物,我甚至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有无数个像老王一样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他们的命运惋惜和心痛。我很激动,还忍不住想把《老王》这个故事分享给我的爱人,但我发现我心里感慨万千,和他说起来却寥寥数语,完全没有引起他的兴趣。现在回想起来,是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讲课老师在教材挖掘上下了多大的功夫,才会带来那种效果,从我的听课记录上也可以看出,即便我当时觉得这课讲得真好,但我依然不知道好在哪里,我只是记录了课堂上老师的各个环节,没有认识到各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我像一个不懂京剧的人在看京剧,在看热闹,然后拍手叫好。</h3> <h3>2018年,我们学校赵一男主任录制一师一优课,我有幸听了一次她的课,感触颇深,回家后重新整理了听课记录,觉得收获很大,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很多,所以根据她各个环节的设计,我一一做了总结,这是我当时记录的,思路比原来清晰了不少,但可能还有很多她的意图我不能领会的地方,这次,在李校长的引领下我读了《听课评课导课的实用策略》这本书,让我突然清晰了许多,让我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的听课要听什么?让我看到了我之前的听课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h3> <h3>结合学校这么多年的集体备课评课,我听下来所获得的经验,还有这次从书中获得的认识,我觉得,评课,或赞赏、或困惑、或质疑、或建议,目标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今后遇到的课堂问题指明方向,优点和长处可以成为我们今后教学的示范,缺点和短板成为我们时刻谨记的戒线,想要课程达到的理想状态可以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评课不仅仅让讲课人有收获,自己也要有进步,得到专业的成长和发展。把自己置身到讲课人的课堂情境中换位思考、移情体验,如果是我应该怎么设计,怎么讲,我想这样才能加深对课堂情境的理解和感悟,推己及人,由人返己,这样才会让自己全面提高。</h3> <h3>关于导课,书中说导课者必须是高手、行家、先行者、有新理念。的确,只要这样的人才能帮你理清思路,删繁就简,删除没有用的环节,设计更加有效的问题,看透你这样设计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指导你把每一个环节细化。前两周,年组集体备课时,我准备讲《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李校长耐心地帮我导课,帮我梳理了思路,对各个环节做的详细的指导,让我原本想要抓得很多,呈现得很多的那种乱七八糟纠结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因为她特别忙,我们俩都没有碰面,所以她把我需要注意、改正和她给与的建议都在教案上做了详细标注他(如图),我去取教案时也没有和她碰上面,但对于这一课大的方向上目标的把握,设计的原则到各环节中的小细节,她都帮我用心去想。希望自己在这样的引导和帮助下能快速成长起来。</h3> <h3>我想无论是听课、评课、导课还是磨课研课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让课堂成为学生幸福的乐园,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不断的学习,发现不足,及时改进。今年五月份,我们在微信群里观看第八节小学语文教学大赛的直播,记得我们都在为哈达小学一个叫李瑶的老师投票,因为她代表我们吉林省去南京参加比赛,我不认识她,但我真心为她点赞,因为据说参赛的老师当场抽课,准备24小时后开始在现场上课,我想她一定是平时在业务上认真钻研,在磨课研课的道路上孜孜不倦、一直坚持学习的人,否则不能委以重任,否则她又怎敢挑此重担,我想如果每一个老师都有这样的勇气、有这样的自信、有这样的能力接受这样的挑战时,是不是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也能更加井然有序。然而,成长,没有捷径,学习,要小水长流。</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