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纪念室主任,副研究员丛中笑莅临海南省图书馆,为广大读者讲述“王选的世界--当代毕昇的心路历程。” 丛中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曾担任王选院士专职秘书,耳濡目染王远院士风采,著有《王选传》、《王选的故事》等。由丛老师讲王选,具有真实性,权威性。 曾读过她写的《王选传》,材料翔实,春秋笔法,充满正能量,于细微处见真情,用一件件具体事例,宣传了王选的处事原则,不拔高,不虚美,在听完之后感动,落泪,情感得到升华。
王选院士,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明人,将印刷技术从铅字印刷带进了激光照排,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印刷效率,把汉字输送到了计算机世界。是中国科技史上可以书写的重要人物。 从一位助教,成长为一个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关系。他的重要选择有:做个好人,一个考虑别人和考虑自己一样多的人;致力于计算机的软硬件相结合研究;坚持学英语,始终关注计算机研究前沿;刻苦钻研计算机技术,心无旁骛;选择一位始终支持、理解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侣;爱护团队,关心培养年轻人;始终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商品,用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王选院士,一位有担当,有风格的科学家,可谓“方正之士”: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不容私,尽心力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以亡能居尊显之位。自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矣。——《汉书·晃错传》 丛中笑在讲激光照排技术。王选是激光照排之父,他的发明让印刷出版告别铅与火,走向了光与电。它将和仓颉造字,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一起载入史册。 王选院士一个重要的选择,是人生中选一位贤妻,既能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又能在事业上共同帮助的好伴侣。也是科学家,陈堃銶先生,王选感慨道:人生中有这样一位妻子陪伴,是不会走上绝路的。 得知患了肺癌,王选院士很坦然地立下遗嘱,不设灵堂,不留骨灰,把眼角膜和身体上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抓紧有限的时间做科研,即使治病时很痛苦,也不喊叫,免得周围人为他担忧。 王选院士曾为省下五分钱的车票,提前下车,走一站路程,好把省下的钱用到科研上。他曾为别人捐款,也曾设立基金,捐出善款从最初的三五元到后来的几十万元,为学子和九三学社生活困难者解忧。他写下的0101组合,编写的程序,制造的硬件产品,为国家创造了巨大财富,也为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最大方便,为汉语文字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他很简朴,又很克己,从不铺张浪费。他爱护学生,培养年轻骨干,形成了追求卓越的计算机科研团队。 王选在北大曾处于边缘的学习研究状态;在文革中所受到的冲击;全身投入研究而不顾身体衰弱,他有着自我突破的坚毅和执著。丛中笑老师将王选的精神概述为:百折不饶的献身精神;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细致踏实的工匠精神,决战市场的开拓精神;甘为人梯的大师精神;淡泊名利的大家精神;挑战生命的超凡精神。通过她例举的事例,我能感同身受。其中的顶天立地,是科学顶天,市场立地。 丛中笑的著作《王选传》,详细地记载了王选的生活和生平事迹。读后,学生,科学家,管理者,推销员,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最暖心的语言,是鼓励、鞭策,也是金玉良言。 这本是丛中笑编写的王选事迹故事版,鼓励着中华少年做好人,走科学道路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