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絮语--怀古篇。(三)

心飞翔

<h3> 旅行絮语—怀古篇(三)</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古”字早在东汉许慎的《说文》里解释为“故也”,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古”字的含义衍变为多种解释,我不是在研究汉字的起源,这个“古”字让我怀念起在旅行中游览过的古迹,一处处古迹就是一个个故事,情起缘定,谁让我如此喜欢“古”呢。</h3><h3> 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称为“古迹”,“名胜古迹”汇聚了古代能工巧匠和名人的著名杰作,有优美风景和古代遗迹。各地为了旅游利用地利优势挖掘古迹大力开发古资源为旅行者提供了怀古名胜景区,例如: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秦陵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台湾日月潭,等等。我国历史悠久,古迹很多,但名胜古迹很少。</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把古迹分为五类,分别是古建筑类,包括宫殿、楼阁、城墙、关隘、桥梁、栈道;园林类,包括苑囿、园林;陵寝古墓类,包括帝陵、诸候王墓、其它古墓;宗教类,包括寺庙、祠堂、古塔;世界文化遗产类。声明一下,这不是严格的专业学术和考古的古迹划分,是我在旅行中根据历史自己粗浅的归纳为五类,以便区分,仅供自己参考。这五类中我比较喜欢古建筑和园林,去的多的也是这两类,算是偏爱吧。</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古建筑类中我对古都、古城、古镇、古村、古寨怀有独特的情愫,这些地方文化底蕴深厚,精美的建筑群见证了古人的聪明智慧和历史沧桑,轻轻触碰一下心灵瞬间会穿越时空又突然感觉失落和惆怅,让人浮想联翩,历史和现代的存在我只是一个过客,我会停在木雕或拱门处凝望发呆,时间静止了,空间却变换着找寻历史曾存在的镜头和发生的故事,我幻想着古人生活起居或自己已经变为其中的古人,……后面有人撞我才回神但意犹未尽。说起古建筑,北京的故宫是代表,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有位日本建筑学家曾经预言中国已经没有减柱法的木结构古建筑,只有在日本才能看到这样的古建筑,梁思成夫妇为此耗尽毕生所学遍寻中国大江南北终于在五台山佛光寺北侧的文殊殿找到了仅存的唐朝的减柱法建筑,我当时看到这样的报道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中华匠人的精妙创作欢呼,为中国的伟大建筑树立心灵丰碑。我们要深深的反思,重要的还是行动,保护古迹就是保护人类发展史的证据和创造者的精神尊严以及荣耀,弃之亡国,护之兴国。</h3><h3> 对于名胜古迹我还是情有独钟,去年我到沪苏杭旅行时在苏州的拙政园转了三遍,听着讲解并认真观察浏览每个景点的奇妙之处,园林设计得精妙绝伦,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真是中华园林中的精华。曹雪芹在此曾居住过并以此为模型写了千古名著《红楼梦》,我在“戴玉葬花”处驻足痴呆,这就是我听着“葬花呤”歌曲想象着戴玉葬花的凄凉忧伤的地方,那首歌又在耳边吟唱</h3><h3>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h3><h3>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h3><h3>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h3><h3>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h3><h3> ……</h3><h3>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h3><h3>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h3><h3>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h3><h3>伤感之余略有看似非是的遗憾。拍摄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主场是在北京宣武区的大观园,剧组另外在河北正定县建造了宁国府、荣国府和宁荣街等景址,现都成为旅游风景区。</h3><h3> 说到大观园,这使我想起2004年在正定的荣国府旅行时,我和同事坐在景区大门左侧的台级上吃苹果,吃完后顾左右没人就顺手扔了苹果胡,不知从哪儿窜出一位戴袖章的老头要罚款,自知理亏,交了二十元罚款。不文明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肆意损坏环境大自然也会报复人类,因果循环,旅行即修行,修错修恶修欲才会正身得道。</h3><h3> 名胜古迹能吸引四方来客的原因是环境优美、文化深厚、古迹著名、服务周到等综合因素,但有的景区不考虑历史因素和尊重客观事实而过度开发,随意践踏历史古迹并以商业为上而胡乱篡改历史,可惜但无奈的痛恨着,这些景点因而失去了自身形象和良好口碑,甚至受到国家旅游局的处理。现在可喜的是流行复古风,很多地方用现代科技手段仿造古建筑和园林,有点“东施效颦”的感觉,不过还是甚慰。我个人认为利用古迹元素创新建筑和园林,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而不失中国风,毕竟古文化要宏扬和传承。</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古迹游在于赏和品,赏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品通过知识让古迹复原并富于其生命和想象。旅行中会处处有古迹,由于我们匆忙的脚步而跨越过了,或是无心无趣无味无知而忽略。旅行有选择,喜欢的就去,不喜欢就过。</h3><h3>我喜欢古迹,特别是名胜古迹。我双手垂立站在中国古迹的大门口,进门沿着历史古道,缓缓步行,垂瞻天工。看到范仲淹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上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张继在苏州听到了寒山寺传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悠远的钟声;在长安街上,杜牧揭露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的生活;我随着常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入山参禅。一个人静静的边顾盼边思索着走着,我好像是隐形人一样穿梭于古人生活中而不被察觉。不知不觉到了西湖岸边,柔软的柳条舞动着,我看到苏东坡和佛印在小舟上正饮酒高谈。不知走了多久,走着,看着,想着,念着……</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处处古迹让人感慨万千,伫立古迹前,有时会心静清明而透彻,有时会心情阴郁而悲痛。在古迹旅行,感觉自己很渺小,小到苍海一粟,古迹就像一条永恒的人类不断创造的有感知的天路,那是人类从古至今走过的路也是未来之路。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古迹会随着地理环境和时空变化而逐渐消失,将来也许会成为永恒。</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又一次踏入古迹,不知又会遇到哪位故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