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在前面</h1><h3><br></h3>我自己都没想到我会写这么多,以及我要写这么多。夏令营开始的时候我就想着到时候得写一下总结,但是当我开始着手写这个复盘,在第一步——画这个复盘的思维导图——的时候,我发现我给自己挖了个大坑😂<div><h3><br></h3><h3>我就不废话了,直接上思维导图,就开始复盘了。说是复盘,其实就是把这个夏令营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一下,给大家一个参考,也给自己以后的工作积累一些经验。</h3><h3><br></h3><h3>这个复盘,因为比较长,所以我会用<b>【思维导图定位板块——文字叙述——图片展示】</b>的方式,来描述这个夏令营的实施过程。希望大家以及以后的我自己看起来能尽量清楚一点。</h3><h3><br></h3></div> <h3>新增:放一下结营仪式上统计的阅读本数</h3> <h3>开始之前,先解释一下【暑假打卡夏令营】。</h3><h3>这是我自己起的名字,不加修饰。但和平常的夏令营不同,它不是真的和学生出去活动,而只是代替【活动】两个字。</h3><h3>(悄悄说:我觉得“夏令营”这三个字会让学生更有兴趣)</h3><h3><br></h3><h3>所以可以把这个活动的名字看作【暑假打卡活动】。</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47天,</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们这个夏令营,做了什么呢?</b></h1> 一、起因 <h3>首先是这个打卡夏令营的起因,也就是【为什么我要组织这个活动】。</h3><h3><br></h3><h3>如上图,这个活动的起因有两个。</h3><h3><br></h3><h3>1.用好暑假</h3><h3>根据网络上所呈现的广大少年儿童的暑假,可以看出很多孩子的暑假是有些浪费的。而暑假大片的时间,可以养成好几个习惯。我经常跟家长和孩子说写字和阅读的重要性,不过学期中很难进行系统训练,而暑假是个很好的机会。</h3><h3><br></h3><h3>2.家长愿望</h3><h3>放假前就有家长和我沟通谈起孩子不爱读书、不好好练字、家长说不听的问题,其实也能理解,因为我们班孩子到了五年级,懂事了也有自己的想法了。家长普遍反映,让孩子读书,孩子说:“不是老师要求的,不读。”我听了也是哭笑不得😂</h3><h3>班里有同学读书多,阅读题确实做得好很多,进步看得见,所以我觉得可以利用暑假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21天不间断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一个暑假,至少可以养成两个。当阅读成为习惯,孩子自己就会想读书了。</h3> 二、筹备 <h3>进入筹备阶段,首先我确定了【建群+打卡】这种监督模式。</h3><h3><br></h3><h3>我自己在线上也参加过不少付费社群,也参加过打卡活动,在那些活动中接触到一些微信小程序。现在微信已经成为最普及的即时聊天工具,小程序也越来越人性化。【在这里要鸣谢微信之父张小龙】</h3><h3><br></h3><h3>我的设想是参加的家长单独建群,在群中用小程序打卡,每天拍照上传孩子的作业,我点评,并且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每个用户的历史打卡记录,查找方便,还能重复查看点评。比只在微信群里发图整齐多了。</h3><h3><br></h3><h3><br></h3> <h3>确定了形式,就要开始招募了,有招募就要有海报。既然是夏令营,排面就得“看着正规”点儿么,这样学生才有参与热情呀。于是我又做了一个海报,尽量把关键信息都放上去了,能让家长看懂。</h3> <h3>有了海报,就开始宣传了。宣传渠道有两个,一个是学生,我在班里尽可能详细地说了这个夏令营是干什么的。不过实际上我觉得关键还是得看父母。所以家长会的时候我也跟家长解释了这个夏令营。</h3><h3><br></h3><h3>自愿参与、一名家长督促、每天拍照上传、坚持打卡给孩子奖励。这就是家长听到的重点。</h3> 三、实施 <h3>开始实施,我在群里发了报名表(嗯,“正规”的排面该有都得有~)也算是一种承诺:</h3> <h3>这个报名表包含了许多内容,包括家长有没有时间、有没有耐心、能不能对学生参加这个活动给予支持、能不能和孩子商量好最后的奖励。</h3><h3>基本上,填完这个报名表,家长也就大体知道【这个夏令营是干什么】以及【他们需要做什么】了。</h3><h3><br></h3><h3><b>【奖励由家长和孩子商定,夏令营只起监督作用】</b></h3><h3>这是这个活动的基本原则。</h3><h3><br></h3><h3>也有几个学生和家长想报的不一样,家长和我沟通的时候我都建议按照孩子的想法报,毕竟,他自己感兴趣才会有动力。</h3> <h3>报名之后就是筛选,基本上报名了的都符合条件,于是我整理了表格,便于分组管理。</h3><h3><br></h3><h3><br></h3> 四、经过 <h3>夏令营根据报名情况,分了四个领域:口算、练字、阅读、演讲。</h3><h3><br></h3><h3>我建群的时候公布了每天的任务:</h3> <h3>口算的同学每天做自己买的口算题,家长批改。</h3><h3>练字的同学每天对照着我发的视频写字,拍照打卡后我点评。</h3><h3>阅读的同学每天至少30分钟阅读时间,并写摘抄,摘抄的格式也是我给。</h3><h3>演讲的同学看视频记笔记,并自己练习。</h3> <h3>(截图拼图我已经要手断眼花了……)</h3><h3>(现在的心情有点复杂)</h3> 五、规则 <h3>虽说是自愿,但是这个夏令营可是有奖品的,家长和学生商定的奖品啊!如果学生糊弄过一个暑假,也能得到奖品,那就没意思了。同时,如果没有惩罚,学生都糊弄了我也没辙啊。所以,我为这个夏令营设置了一个淘汰机制:</h3><h3><br></h3><h3>1.连续两天不打卡,退营。</h3><h3>2.敷衍3次,退营。</h3><h3><br></h3><h3>我考虑过这个机制,第一个,连续。不排除有的时候家长忙忘了,所以给了一定的缓冲,偶尔一天不打卡不要紧,只是没法全勤了。而全勤能否得到家长的奖励,这个由学生和家长商定。第二个,两天,这个严格了吗?我觉得不,本来既然要参加夏令营,就要遵守规则,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之前的努力效果会大大减少。</h3><h3><br></h3><h3>降低效率的做法,不好,不好。</h3><h3><br></h3><h3>实际实施起来,大部分家长和孩子很看重全勤。当确实有事有一天不能打卡时,会跟我商量,不过当我说明可以推迟一天但是没法全勤之后,家长表示要坚持打卡。这令我很感动,因为家长和孩子对这个活动的支持。</h3> <h3>第三个,敷衍三次。是否敷衍由我来定。每天我检查学生们的打卡情况。在这里有一些特殊情况:第一种就是一个学生本来是左手写字,这个暑假他尝试用右手写字。那么他写的字就不如别的同学,看上去不太认真,但是我知道他这种情况,就不会判断他是敷衍。第二种就是我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来判断是否敷衍以及是否评优置顶。有的学生写得不是很好但是也能置顶,因为跟他以前相比他写得好很多了,那就应该鼓励。</h3> <h3>在这里我补充一下置顶,因为画思维导图的时候忘记了。</h3><h3>小程序里有置顶功能(太贴心),每天我选出三个写得好的置顶,置顶的同学可以额外获得奖励。(加星规则见下图)</h3><h3><br></h3> <h3>实际上没怎么有同学评论,这也有点遗憾。我设置这个加星规则也是为了加上大家的互动,能让学生看看别的同学的作业,取长补短,激励自己。置顶也是这个目的。</h3> <h3>最后是统计。</h3><h3>统计是一个大工程,虽然就是看哪个同学打卡没,但是很繁琐,我设置小组长,把参加的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一人负责一组。记录打卡和置顶的加星情况。每人一周,一共7周,这样几乎每个同学都能轮得上当一次小组长。</h3><h3>小组长统计一周之后,把统计表发给我。我做最终统计。</h3><h3><br></h3><h3>在这期间,我意外发现了一些同学的细心。表格做得很工整漂亮。而我并没有给他们演示统计方法。我觉得这个工作根据每个孩子的习惯,他们想怎么统计,就怎么统计,所以没有过多要求。但是有的同学的统计令我感到惊喜:</h3> <h3>有男生也有女生,第一张是学习委员的,第二张是一个男生的,这是个平时我以为虽然不粗心但也没那么细心的同学,没想到做的统计表非常细致。很棒!</h3><h3><br></h3><h3>统计一周是很小的一件事,但是这些同学的态度让我觉得孩子真是长大了。</h3> 六、总结 <h3>结营仪式也是“正规”的。我做了宣传海报,发了邀请函,在全班的家长群里举行,邀请全体家长共同见证。</h3> <h3>奖项设置了三部分。</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全勤奖</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优秀奖</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进步奖</b></h1> <h3>进步还是能看出来的,希望平常写字也能注意呀。</h3> <h3>以下是一些作业,图片太多了</h3> <h3>下面两张是同一个学生的对比,第一张是一开始,第二张是快结束的时候。暑假,他完成了从左手到右手的转变。</h3> <h3>最后是学生和家长的结营感言。</h3> <h3>结营仪式片段~</h3><h3>原本打算30分钟,实际80分钟。。。</h3> <h3>很多同学和家长对这个活动表示赞赏,同学们也确实取得了进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一个夏天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借着这股冲劲儿,开启六年级的学习生活吧!</h3> 不足之处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现在来说说我发现的不足之处:</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本来打算带动父母也参与进来,但是实际没有达到。大概率因为父母工作忙所以没有时间吧。</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原本希望学生互相点评,也没有达到,这一点原因有待解决。</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3.阅读比口算较好监督,练字不太容易监督,因为每个字都会有问题,点评一番下来很累眼睛,所以这种模式只适合小班化教学,控制好练字的学生人数。超过8个就有些吃力了。</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4.演讲原本打算好好弄一下,报名的学生也是因为我经常说演讲的重要性就报了。不过只有一名,没法组队练习,这方面的适合少年儿童的课和书都不多。</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5.这种打卡获得奖励的方式,我个人认为,只适合小学四五年级,最高六年级上学期。更小或者更大的孩子就不太适合了。太小了坚持不下来家长也不忍心逼着,太大了就不会感兴趣了。</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为什么我说家长不忍心逼着呢?因为我们这次夏令营有学生是那种平时也坚持不了多久的类型,他也有好几次没打卡(好在没有连续)。之所以能到最后,就是因为家长一直鞭策着。也有被退营的,家长不鞭策,有的孩子真的坚持不下来。所以家长一定要有那种监督意识,不然只能是浪费感情。</h3> <h3>以上就是这个夏令营的基本情况,找图截图拼图让我眼花缭乱,可能有些地方有点啰嗦。不知道我说得清不清楚,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可以提出,欢迎探讨!期待大家的宝贵意见!我会继续努力的!</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谢阅读</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