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灿的灿烂人生

雨后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此标题非我所取,而是老首长赵可铭上将所赠。那天我和开灿去白云山下拜访老首长,听过相关情况汇报后将军顿起兴致,即上楼挥毫泼墨写下“灿烂人生”四个大字赠勉,同时郑重的对我说:“你若写刘开灿,就以此作标题如何?”我当场欣然应允。</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灿烂人生是奋斗出来的。开灿的人生经历亦是最好的注释。他是广西邕宁县(现南宁市青秀区)人,1978年2月入伍,为489团七连战士。当年这个这个普通的壮族小伙并无特别之处,只是比同伴们长得白净高挑,修长的身材纤细如一根豆芽。据说他新兵队列训练时,站不到几分钟便一脸苍白;第一次5公里越野,没跑到一半便气喘吁吁;投手榴弹测试,使出吃奶的劲也不过30来米。但是,这看似弱不禁风的家伙却特别要强,训练场上从不服输。“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够做到!”训练中他横下一条心,再苦再难也决不告饶。射击操枪练习,别人在枪杆上挂两块砖头,他就逼着自己再加两块,练得吃饭筷子都握不住,硬是咬紧牙关不肯放弃;剌杀训练中常被人捅得“嘴啃泥”,爬起来抹去满脸的泥沙又操枪反扑上去……为尽快提高自己的体能,他给自己制定了“四个100”的训练计划:即強迫自己利用业余时间,每天完成100个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100个引体向上,100个双杠杠端臂曲伸。他将此作为对自己的钢性要求,哪怕再苦再累也必须完成。由于持续的超负荷训练,他累得经常头脑发昏,眼睛一眨就睡了过去。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傻劲”,当兵不到一年各项训练成绩全部优秀,“豆芽菜”练成了“壮苗子”。同年底部队开往南疆前线时,他已经成为连队一流的战斗骨干。</h3> <h3>六号高地战斗间隙,开灿(中)和战友们及时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战术协同。</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真正的军人是硝烟焠出来的。开灿的成长过程亦如此。当年他们连为突击连,对方为越军有名的“飞虎团”。战斗打响后,他随连队从金鸡山西侧的弄怀发起冲击,突破敌人道道防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续攻下四个山头。面对强大攻势,敌军在一阵混乱之后迅速组织疯狂反扑,并向五、六号高地重兵增援。开灿所在二排的任务是拿下六号高地。他们班利用地形从侧翼包抄进击,在排长的带领下率先攻入主阵地。眼看着就要攻克六号高地时,突然遭到敌炮台山和339高地重火力压制,班长及多名战友中弹负伤,进攻一度受阻。在这危急关头,开灿挺身而出,勇敢地担当起班长的重任。他临危不乱,沉着地指挥大家散开队形,带领全班迅速从东侧迂回接敌,近距离对敌进行火力压制。那一刻,他们班所有火器交织一道密集的火力网,将敌人死死地压得透不过气来,掩护五班和六班隐蔽接敌。紧接下来,他又乘机带领全班主动出击,和友邻班交替掩护追歼壕内之敌,勇猛地一举夺下六号高地。当年师摄影干事李永安跟随他们前进,激动地拍下了那一历史瞬间。几十年后我们一起欣赏照片时,那稚气未脱的脸庞虽被熏得漆黑,勇敢顽强的形象仍让人倍受感动。老李回忆说,当年五、六号高地战斗异常惨烈,他们连指导员和副连长相继牺牲,连长也负了重伤。开灿在危急中冲杀出来,真的十分英勇!永安兄回忆起硝烟中的那一幕,那壮族小伙冲击的身影仍历历在目……</h3> <h3>六号高地激战中的英姿。第四位持冲锋枪者为刘开灿。</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同登西侧的平顶山,又称“法国楼”或“鬼屯炮台”。这是一座庞大的地下城堡,钢筋混凝土结构,长约200米,宽约70米,深20余米,墙厚0.5至1.5米,是同登防御体系的核心,能俯瞰同登镇,控制着周围20多个山头。全堡有上中下三层,水电、食品、武器弹药齐备,配置了40多个火力点,曾被越军吹嘘为“攻不破的堡垒”。当年开灿所在连第二阶段的任务就是 “端掉鬼屯炮台”。为此,他们冷静地分析了敌我态势,根据火力密集、明暗结合、互为依托坑道作战特点,釆取強攻巧取、小群多路、打炸结合的战法,一股作气消灭这股顽敌。“再硬的碉堡,我们也要把它攻破!”接受任务时,开灿摩拳擦掌,热血沸腾,即时向连里递交了请战书,坚决要求“当尖刀、打头阵,为祖国再立新功!”他带领全班在炮火的掩护下潜伏到敌人的鼻子底下,冲击信号发出时一跃而起,如一把尖刀直刺敌人咽喉!他们的英雄事迹登上了《解放军报》,当年记者是这样描述的:团团火球在山顶上滚动,硝烟笼罩了鬼屯炮台。炮火过后,碉堡里的轻重机枪象喷壶一样射出宻集的子弹,条条火绳封锁着连队主力通向炮台的道路。刘开灿见此情景心如火燎,他端起一根爆破筒,侧着身子向左侧一个暗洞口冲去。离敌堡只有八、九米时,一梭子弹从侧翼扫来,他机灵地臥倒一滚,跌下到一个弹坑。见此,六班长接连投出两枚手榴弹。趁着手榴弹爆炸的浓烟,刘开灿一个翻滚跃了起来,猛然扑向敌堡,利索地拉开导火索,等到爆破筒“吱吱”地冒着白烟时迅速㩙进洞口。随着“轰”的一声,浓烟翻滚,气浪扑面,敌人坐上了“土飞机”……</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40年后我重读这段文字的时候,开灿浴血奋战的身影仍如眼前。他从不知恐惧为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恶仗,他越是生龙活虎,精神百倍。就是这样,他和战友们攻同登、克谅山,一路攻坚克难,充分展示了不怕牺牲、连续作战、无往不胜的英雄风釆。战后,他们连荣立了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连”光荣称号。他本人也荣立二等功,并在战斗中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h3> <h3>1985年5月25日,参加纪念强渡大渡河50周年活动时,在红一团团史馆和送十七勇士过河的老船工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刘开灿、刘月华、大渡河老船工张子云、帅士高,红一团政治处主任谢石鹏及本人。</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战后不久,开灿和我成了工作上的搭档。那时摄影干事李永安荣升秘书科长,要在全师挑选一个人来接班。经多方反复考察一致认为,刚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深造归来的刘开灿最为合适。我当时真的有些替他担心,老李在摄影界名气很大且成就辉煌,而开灿却是从零开始,落差这么大,这个班能接得上么?然而事实证明,我的忧虑纯属多余。他的进取精神和学习能力确非一般。那些日子,他自费购置了许多摄影和新闻书籍,对自己列出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学习钻研的劲儿简直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白天下连队釆访,晩上回来一扎进暗房就是两三个小时。粤东的夏天酷热难耐,狭小的暗房里密不透风,如蒸笼一般闷得人透不过气来。开灿猫到里面从冲胶卷洗照片,严格按要求一步步反复操作,每次从暗室出来一身都要被汗水湿透,闷得脸色苍白,整个人几乎都要虚脱。我曾劝他不要这么玩命,他却总是回答说,没办法呀,底子太薄。和打仗一样,唯有一拼,让自己冲上去,炸掉横在工作中的堡垒。他就是凭着一股拼搏精神,使自己快速成长,成为新闻战线的后起之秀。<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1984年8月,在师核化条件下实兵实弹演习报道中,他釆写拍摄的“蘑菇云下的战斗”、“抢救”、“夜战雷区”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战后训练改革的成果,先后被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为此师党委给他荣记三等功一次。</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1985年5月,红一团举办“强渡大渡河”50周年大庆活动,我和他负责活动的新闻报道。接受任务后,我们一起下到该团,对活动安排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迅速列出了宣传方案。我们以红一团英雄血脉为主线,以报道老团长杨得志的贺信内容为先导,一同釆访了当年大渡河的老船工帅土高和张子荣,狼牙山五壮士老英雄葛振林,红一团新一代战斗英雄代表,大渡河连优秀战士代表等等。没想到开灿会进步得那么快,竟能同大家配合得天衣无缝,将活动报道搞得有声有色,在军内外媒体普遍开花。那是我军旅新闻生涯的最后一次活动,开灿的出色表现让我倍感欣慰,那忙碌的身影及有条不紊的处事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h3> <h3>在某集团军基层建设现场会上,与广州军区工作组的领导和同志们合影。</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我离开部队同开灿再次相逢,是十多年之后的一个夏日。那次他是作为大军区司令部的“笔杆子”,来湖南省军区指导验收典型材料的。真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其十余年身份的置换,多少有些让我惊讶。在省军区招待所我们聊及别后变故,他告诉我自我转业不久他再次改行,前往广西军区司令部任作训参谋。摄影干事与作训参谋,是两个天差地别的行当,实现这兑变需要怎样的勇气?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组织上决定了,他就只有服从,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扮好新的角色。为此初到南宁的那些日子,尽管离家近在咫尺,他也没回去过一次,将全身心投入工作。白天虚心向老参谋请教,并留心收集相关业务资料。一到晩上他就一个人猫到作战室,从最初的参谋业务开始进行系统的学习。他学习起来简直就是玩命,每天都要坚持到凌晨两点。为抵御困倦,每晚都要耗尽整整一包烟。我记得他以前是不太抽烟的,其烟瘾大约是那时所形成。那些日子,他阅读了大量的军事著作,对各种军事思想,作战原则,战史战例,军兵种运用及编制装备、外军知识、军事科学等,均有过广泛的涉猎。同时还自修掌握了拟制各种作战文书,识图用图标图,作战数据计算,指挥信息系统使用等参谋业务。他讲广西军区条件好,若大的作战室有空调,还有地图和沙盘等,学起来很方便也很有味,他的参谋基础业务就是在那里得来的。他尤其注重“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将每次随首长去边防视察当作最好的学习机会。出发前他都要首先做足功课,将1020公里的边境线的各种情况、各种数据做一次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力争做到随时能为首长提供准确的信息,提出正确的决心和建议。他将千里边防线当作一个大课堂,每到一处都注意认真察看地形,领会首长的决心和部署,推演各种情况下排兵布阵,适时提升自己能参善谋的能力。同时他虚心向一线官兵学习,广泛收集各种战例,征求他们对加强边防建设的意见,从多方面丰富自己对未来战争的思考。就是这样开灿以超人的刻苦精神,使自己迅速成为深受上下喜爱的作训参谋,不仅为边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还在工作之余发表了50余篇个性鲜明的军事论文,引起了上级机关的高度重视,并给予荣立三等功。于此这般他很快又被调到广州,<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担任广州军区军事工作研究室研究员,</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华丽转身为大军区年轻有为的“高参”,</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几年之后又提升为新组建的军区装备部办公室主任。</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此次来湘,见我惊于其文字方面的造诣,他哈哈一笑地说,这是被工作逼出来的。此前他只是写点照片说明之类,到新的岗位后“能写”成了一项基本要求。于是他逼着自己在这方面下苦功,自觉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于读和写,“三更灯火五更寒”已成那时的常态。从一般的业务文书,到总结报告、经验材料、军事论文……象当年攻山头一样,一个一个的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久别重逢,听着他的那些事儿,我由衷感动于他的进取精神,并对他一直保持着一个战士的姿态心生敬意。</span></h3> <h3>在塔山英雄团检查工作时,和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金谷将军在该团纪念馆前留影。</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此次羊城战友小聚时,开灿已转业到地方工作多年。回眸人生角色的再次转换,他艰难的跋涉令人惊叹 。当初许多人轻视军转干部,认为他不懂经济,只会打打杀杀,便有相当一段时间将其束之高阁。堂堂大军区装备部办公室主任,面对现实虽心有不平,但却默默把无奈埋在心底,拿出当新兵的劲儿从头再来。那些日子他象女儿备战高考一样,系统地读完了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管理课程,并结合实际边学边用,渐渐实现了外行到内行的转变。他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全局意识、务实精神、严谨作风、创新能力,很快就得到上下一致认可。当年他所在辖区外来人口多、摩的如蝗,交通秩序混乱、治安案件高居不下。为改变这种状况,他组织相关部门合署办公,大胆创新关键节点的管理办法,首创在域内组建环保电瓶车队。此举使种种乱象得到有治理,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取得了一举多得的好效果。他就是这样从群众关注的问题做起,在短时间内使所辖面貌渐渐改变,一跃成为市里的文明单位,同时他本人也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岁月如画,一幅幅皆是斑斓的人生足迹。在这些过往的画面中,开灿总能于自信中进击,于勤勉中向上,在每个阶段均能走上更高的层次,在各个领域均能创造事业的辉煌。前些日子,他将以往战斗生活的画面汇集成册,还做了个生动的视频短片。老首长看了后连声称赞,并示意我将其事迹写出来,唤起更多的人在建功新时代中砥砺奋进,开创更多灿烂的人生风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