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爱,处处好风光。

慧玲

<h3>生活从来不会刻意亏欠谁,它给了你一块阴影,必定会在不远的地方撒下阳光,我们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h3> <h3>不管雨下得多大、多久,总会有晴天的时候。所以,当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不顺的事,记得告诉自己: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人生总会雨过天晴。</h3><h3><br></h3> <h3>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负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责任。宁愿偷偷抹泪,也不愿让人嘲笑。宁愿咬紧牙关,也不愿家人担心。撑不住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忍一忍,逃避不能解决问题,人生总会找到出路!人生就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想要人前风光无限,就得迈过人生低谷。奋斗的路上,没有人带你走完全程,没有人对你感同身受,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再坚强,也会流泪,别自暴自弃,再能干,也有伤悲,别妄自菲薄!鼓励自己,别放弃,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告诉自己,坚持住,你总能得到你想要的。</h3> <h3>学‎佛讲求‎善缘,‎想得福‎报,先‎种善因</h3><h3>想得到什‎么,‎必‎先学会付出什‎么。‎学佛讲求善财,‎取之‎有道,‎用之有方,‎布施众生,‎供养‎三宝。真正的善‎财应该是我‎们福报的结果,‎同时布施善‎财又是积累福报的‎因缘。</h3> <h3>不要破坏自己身上的风水:不为钱财算计人,不为利益伤害人,不玩手段陷害人,不耍心机折磨人,能善良的时候别恶毒,能真诚的时候别虚伪……心向善,才能远恶源。做吉人,自然有天相!</h3> <h3>徒弟和师父抬一面镜子,边抬边说:“这镜子可真是贱货,几十元买了这么一大面!” ­</h3><h3> 师父笑着说:“你可别小看了这镜子啊!它可以当你的老师呢。”­</h3><h3> “哦?”徒弟也逗趣说,“不知这镜子老师将何以教我啊?”­</h3><h3>  “不管什么东西 ,只要放到镜子前面,它都映得出吗?”­</h3><h3>  “当然”师父说。­</h3><h3>  “那么东西移开后,镜子里还留有余影吗?” 徒弟问。­</h3><h3>  “那怎么会呢?”师父说。­</h3><h3>  “这就是智慧啊!”师父说:“这叫'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徒弟,你在生活中能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吗?”­</h3><h3>  “不能”徒弟说,“想不到这镜子还有点门道,还有吗?”­</h3><h3>  “多得是”,师父说:“比如孔孟先师或帝王 将相来照镜,你说镜子会因为高兴而加倍细心吗? ”­</h3><h3>  “不会”徒弟答。­</h3><h3>  “如果乞丐、弃儿来照镜,镜子会因厌恶而应付了事吗?”­</h3><h3>  “不会。”­</h3><h3>  “这就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又叫与圣人居而不喜,与凡夫居而不忧,你做得到吗?”师父问。­</h3><h3>  “做不到!还有吗?"徒弟兴冲冲地问。­</h3><h3>  “当甲物体正在照镜子时,镜子会一边照甲又一边惦念乙吗?”­</h3><h3>  “不会”。­</h3><h3>  “这叫把握当下,置心一处。你做得到吗?”­</h3><h3>  “做不到!还有呢?”徒弟穷追。­</h3><h3>“镜子映现红色物体时,其本身会不会也变成红色?映现绿色时会不会本身也变成绿色?”­</h3><h3>  “不会。”­</h3><h3>  “镜子本身虽不变色,却仍能红来现红,绿来现绿,是不是?”­</h3><h3>  “是,这叫什么?”徒弟问。­</h3><h3>  “这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你做得到吗? ”­</h3><h3>  “做不到,还有吗?”徒弟还不解渴。­</h3><h3>  “镜子映人映物、映狗、映水、映火、而本身 玻璃的本质却始终不变,这叫做'体不动,而用常显。用常显而体不变'你明白吗?”­</h3><h3> “明白了”,徒弟感叹地说,“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镜子,竟蕴含了这么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为师啊!!”­</h3><h3><br></h3> <h3>善者不辩,辩者不善</h3><h3>以前结识过一些能言善辩、巧舌利嘴的人,当时曾认为那是他们的一种才能,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善辩与善恶的关系问题。</h3><h3>  后来又结识了一些忍辱不辩、寡言不争的修炼人,就感觉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差异很大。</h3><h3>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最后收笔之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顿时感到恍然大悟。是啊,巧言令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h3><h3>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一语出自于《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h3><h3>  意思是说: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h3><h3>  真理没有必要每天去争辩。一天到晚争论不休,也未必就能辩论出来真理。一切真理与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实修,才能真正领悟。</h3><h3>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论语·学而》中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由此看来,在人生中应该少说多做,这一点孔子与老子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h3><h3>  因此,不管是人生的修行还是一般的社会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只说动听漂亮的话而没有实际行动。</h3><h3>  细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与别人辩论什么,不会只用言论去证明自己是正确,即使面对诽谤或人身攻击,他也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h3><h3>  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埋头做事,他必定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h3><h3> 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赞许,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h3><h3>  修口德就要先远离高谈阔论,不对他人评头论足;真诚待人,与人为善,遇到磨难时忍辱不辩,才是正人君子之所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