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新疆游记 — 人文篇</h3> <h3>感觉自己要写新疆人文篇的游记好像挺困难的,对于风景我也算饱览大好河山的人,多少还有些感悟;而对于人文,实在觉得自己史书文学都涉猎太少,有些无从下笔。闲暇之余随手翻了一下从旅行中带回一本书《守望天山》,没想到自己一口气读完了,然后开始提笔写了这篇人文篇游记。</h3> <h3>这本书其实就讲了一段真实的报恩的故事:陈俊贵是当年修建独库公路部队的一名战士,在一次雪崩后困在路上,班长和副班长把唯一剩下的救命馒头给了他,而后两人都牺牲了,陈俊贵却活了下来。转业后的陈俊贵有着舒适的工作和生活,而最后他选择带着妻儿回到天上为牺牲的战友义务守墓,而一守就是三十来年,至今还居住在乔尔玛烈士陵园。</h3> <h3>我去参观烈士陵园的时候陈俊贵正好也在,他又把他故事给我们重新讲了一遍。而我一直对爱国主义过于形式化的宣传比较漠然,习惯性的一笔带过,买了一本书让主人公签了一名就离开了。<br></h3><h3><br></h3><h3></h3> <h3>而今天看完书以后才觉得特别遗憾,没能和陈俊贵留张合影。也许是我的生活在一个太过物质的环境中,而陈俊贵和我的价值观虽然背离太远,但却让我感到灵魂的震撼。天山的艰险,生活的贫瘠就这么赤裸裸的展现在我眼前,而陈俊贵内心的平静和富足却使我满生羡慕。不谈什么精神,什么主义,回到人性的本身:纯粹,这也许就是新疆的人文精神之所在。</h3> <h3>谈到新疆的人文,必须还得提一个名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到底是怎么一个存在了?政府机构?企业单位?神秘组织?查了一下度娘,给我定义非常的拗口,看完后还<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不知所云。但我在从库车回乌鲁木齐的路上,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兵团。</span></h3> <h3>在轮台县之前高速两边基本都是无人区。</h3> <h3>过了轮台县后开始有各种农作物了。</h3> <h3>这是为什么了,难道就一两公里的距离地理条件就不一样了?就没法种庄稼了?其实答案很简单,乌鲁木齐到轮台一带有兵团的驻扎,而轮台到库尔勒就没有了。原来所有的耕地都不是天然良天,都是人工开垦出来。</h3><h3>很多地方之前都是无人区根本没有地名,现在就直接以某个团命名了。</h3> <h3>这下我终于明白了,兵团其实就是开荒的部队,但也有承担戍边的任务,随时可以转成民兵。新疆有60%人口是兵团的人,看新疆十八怪里面那句“兵团的姑娘不对外”应该就知道兵团在新疆的重要位置了吧。</h3> <h3>同时我也明白了从飞机上看到的狭长绿洲是如何形成的了。</h3><h3>想想真的不容易啦,勤劳的中国人民能把沙漠变成绿洲,有什么理由打不赢和老美的MYZ战了?</h3> <h3>由于在乌鲁木齐呆的时间比较长,再加租了车,所以在这个城市角落的蹓跶着。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乌鲁木齐和内地二三线城市没有啥区别,商场,酒店,公园,博物馆都是我熟悉的模样。<br></h3><h3>人民公园里跳广场舞的大妈大爷们。</h3><h3></h3> <h3>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虽然是清真的建筑,但卖的衣服绝大多数是汉人衣服,小商品也多从义乌批发过来。</h3> <h3>新疆博物馆里小小讲解员。当我临时提问蒙古族的蒙古包和哈萨克族的毡房有啥区别时,她只是微微一笑,回答:都一样。</h3> <h3>然而我们到了南疆重镇库车后,情况却完全不一样。在这里鲜少见到汉人,一派异域风趣。库车王府的解说都一水的维族姑娘,普通话发音还不甚标准。</h3> <h3>随处可见烤肉串大叔。</h3> <h3>临街的民宅很有异域风情。但旁边的小巷口进去需要安检,还有一个小屋挂着《教导站》三个大字。</h3> <h3>写到这里我就不好再深入下去了。但就我所见所闻,感觉在新疆不管汉人还是少数民族,生活基本都是在小康水平线以上了,民族认同感还蛮强的。</h3><h3><br></h3> <h3>最后我再说说新疆美食吧。说实话,我满心期待这是一趟美食之旅,因为我对新疆美食情有独钟,北京的新办都快成我食堂了。但从新疆回来后我估计会有时间都不会去碰新疆菜了吧。因为在连吃四天的新疆菜后,我最想吃就是水煮白菜。在新疆青菜比肉贵啦,而且口味还特别重,感觉比我这重庆人还能吃辣。在后面的旅行中老公每次问我想吃什么,我就一个要求:不是新疆菜就行。</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不过新疆的馕和水果还是值得一提的。在乌鲁木齐大巴扎有家囊博物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小小一块囊还有这么多学问。除了形状大小不一,口味还不尽相同,连囊上的压花也可以体现不同地区特点。一块硬得可以磕掉牙的囊可以放两三个月了,极大适应游牧民族生活。即使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出门带个囊也是必需品。</h3> <h3>新疆由于日照时间长,所有的水果都可以甜到发腻的程度。八月也是葡萄瓜果最丰富的时节,路边随便一个水果摊都有七八种葡萄,价钱8元-25元不等,但都是以公斤计价的,算算还是实惠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能看到新疆这么祥和的景观,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内地特别的是兵团对新疆的建设。但也依赖于新疆本来具有丰富资源,石油矿产不用说了,旅游资源更是内地任何一个省份望尘莫及的。在国家拉动消费国策的号召下,新疆会更会焕发出它独特光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