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瑞典皇家贝格斯拉根炮兵团射击协会奖章</p><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瑞典军事博物馆在斯德哥尔摩 Östermalm的Riddargatan 街,早年曾经是一所炮兵兵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博物馆主馆隔一广场正对邻街大门,是栋坐北朝南白色三层楼房。馆前广场三面被2栋L型楼房围成四合院状。Hedvig Eleonora教堂位于主馆后面,从大门望去,与前面的建筑几乎融为一体,给人感觉那座穹顶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瑞典军事博物馆是瑞典最大博物馆之一,拥有藏品8万余件,附设档案馆和图书馆,收藏、研究、展示瑞典军事力量从维京时代到今天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经常性展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博物馆经常性展览,按年代介绍瑞典军事历史。展览集中在三楼和二楼东侧,顺序从三楼开始。这层楼上,集中介绍维京时代到19世纪(950-1900)的军事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展览开始于一个主题为战争的导言性展室。开篇文字解说是:“战争系诸事之父亲“。伴随背景音响嘶叫,展厅中央四只黑猩猩,挥舞着木棒和石块,呈争斗拼杀之状。对面占据整面墙壁的展柜,布置了从刀矛剑戟,战斧战镰,到AK-47突击步枪的各色坚兵利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博物馆介绍说,有组织的暴力并非人类所独有,黑猩猩分享DNA的方式,就象是它近亲伙伴的战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对战争的认识与反思,除了第一部分“战争”,其他展室是:(1)维京时代;(2)中世纪的瑞典(950-1520);(3)联盟、领土扩张(1520-1648);(4)工业发展(1649-1679);(5)建立军事地区(1680-1700);(6)北方战争(1700-1721);(7)18世纪,拿破仑战争(1721-1814);(8)和平时期(1814-1900)。陈列介绍了将近1千年间,瑞典的军事从崛起到辉煌,再从辉煌到衰败,直至一个平和阶段:飚悍、航海、海盗——斯堪地纳维亚维京人,向外袭掠、贸易和殖民获得利益,经过中世纪500年的过程,建立国家并逐步使它强大。17世纪,瑞典卷入30年战争,多次打败神圣罗马帝国军队。战争使瑞典获得波罗的海沿岸大片土地,大笔战争赔款。展览用贵族叼着烟斗的模型和一些奢侈的武器,说明瑞典处于力量和荣誉颠峰,一跃成为北欧强国。18世纪起,灾难开始,俄罗斯、丹麦和撒克森人联合进攻瑞典,大北方战争爆发,瑞典在卡罗来纳溃败,损失20万人口,从此由力大无穷变得无能为力。此后,瑞典除了世纪初的失地败北交战,其军队大多不是在军营训练,就是去修铁路、挖运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第二层介绍从1901年直到上世纪末20世纪瑞典军事史。展室主题包括:(9)兵役制度;(10)布登要塞;(11)军事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12)战争之间;(13)动员训练( 1942);(14)瑞典和二战;(15)兵舍(1965);(16)冷战;(17)感受战争等。这个时期的瑞典军队,打仗已经不是它的历史主线。不打仗,但军事和军队建设不可缺少。国家实施兵役制度和建成布登要塞,两次世界大战和大战之间,瑞典也没有闲着,作为“中立的旁观者”一直忙于武备。虽然1814年以后,瑞典就没有发生战争,但不等于瑞典人不参与战争。展览展示了芬兰、南非(布尔战争)、西班牙(国内战争)和二战时期站在德国人一边的瑞典人事迹——还是有小部分瑞典人参加了邻国的各种战役。二战在邻国爆发,引起瑞典强烈反响,成千上万的瑞典人参加了1939年的冬季战争和1941年—1944年的持续性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由于广岛和长崎遭到轰炸,核武器的出现导致了冷战。瑞典同样参与研制核武器,展览中陈列了瑞典曾经实验核弹的一个仿制品,1968年瑞典自己取消了这个项目。这部分还能够看到瑞典维持自己军事力量的举动。他们学习美国人,用绿色棉布军装代替了灰色毛纺军装,发展自己的空军,引进外国先进坦克,面对东方威胁重点研发反装甲武器,以及允许女性加入军队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专门性展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专门性展示包括:二楼的冷兵器与枪械展,一楼的炮兵历史展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武器与枪械展区展厅面积350平方米。呈献给观众的是相当数量的瑞典军用武器。包括中世纪以来锋利的刀剑和前装火器。你可以看到上百件1600年到1860年的锋利的冷兵器和火器,其中火器都是定装弹药武器被发明以前的前装火枪。展览的另一侧是现代武器,包括金属枪弹、手枪、冲锋枪、步枪、突击步枪、机关枪,还有历史上和电影中著名的枪械。展柜里摆放着镀银的武器和被用于重大政治谋杀的武器。在一个较小的隔间,布置了一个1960年普通士兵的餐厅。展厅将设想进一步扩大,包含所有瑞典军队的现代武器。而博物馆认为,这需要拥有必要的财源并落实安全保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枪械实际体验区域,博物馆兵器展厅中各个时代兵器展柜间,设置了一个可以动手的展台,上面依次放置滑膛枪、前装燧发枪、弹仓式步枪和现代突击步枪,对应陈列分装铅丸和火药、纸质定装弹、79枪弹与弹夹、小口径枪弹与弹匣。对面展柜标注该枪的有效射程,用照片显示相应距离人员大小。柜中从上到下置钢板、明胶和木材,显示对应枪支对上述材料的毁伤效果。通过这个展台,参观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枪械实际射速和射程,及其技术发展历程、枪支构造原理、弹药学和弹道学等知识。并可以在实际动手中认识兵器构造发展,体验兵器技术进步过程,极具科学普性及互动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楼一侧是临时展览,接待处、商店和衣帽间。另一侧是炮兵历史专门性展览,陈列不同时期火炮实物,介绍炮兵组织结构、炮兵如何运作以及威慑能力。同时还展示艺术和科学的进步对火炮和炮兵发展的影响。最早是14世纪,欧洲引进黑火药式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黑火药的质量不断提高,直到19世纪末无烟火药代替了黑火药。第一发火炮弹是由石头做成的,后来发展成铁球、手榴弹和炮弹。展厅布置了来自不同时期的各种火炮,最古老的火炮可以追溯到15世纪。封建统治末期火炮开始运用,促进了城堡、墙垣等防御工事建设。古老的中世纪城墙被火炮所摧毁,低矮且具有角度的防御(被称为意大风格)代替整齐、垂直的城墙。展览厅中有一个具有了望孔的瑞典防御模型,旁边是1678年哥德堡镇模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7世纪开始时,大炮射击只是用一个管来瞄准。后来,瞄准器改进成为用四分仪来测定角度和调整瞄准管。这个时期前装火炮常常有漂亮的装饰和铭文。瑞典钢铁行业受荷兰人资金和技术援助,成为欧洲钢铁大炮的先驱。战争爆发时,必须稳定地制造大量标准化的武器。瑞典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钢铁大炮出口国,一次次成为瑞丹联盟出口的大型产品。瑞典铸铁质量高超,范斯蓬(Finspong)企业模式很好地适应铸炮工业发展。展览显示了前装炮的装填装置:一根蜗杆在发射间隙用于擦拭清理炮膛,清除膛管里的障碍物,以便于能够放进炮弹和发射炮弹。在19世纪瑞典开始出现马拉炮,这是作战战术进步,敌人可能把马拉炮误认为骑兵而损失惨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火炮技术迅速发展。博物馆天花板上的钓钩,是车匠以前用来把炮架吊起,便于用在需要的地方。1831年,一个瑞典炮兵军官威列德(Wrede)发明一种系统方法,使得火炮部件可以适时互换。展品显示炮车的车轮,可以在这个系统中,能够与任何一辆炮车轮子置换。1860年的膛线发射原理被应用于火炮。老式滑膛炮管中发射的球形炮弹,弹道性能不稳定并且翻滚。运用炮管来复线赋予其旋转,形成陀螺稳定性,使炮弹旋转不偏不倚。因此,火炮可以发射更重的炮弹。到19世纪末,工程技术发展使后装成为可能,后膛装填成为火炮标准技术。后膛装填火炮有几个优点:炮弹可因来复线与炮管紧密地结合,这样增加了火炮的威力和精确度,炮弹装填更加方便快速,炮架及其配件也更加简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天,大炮逐渐被自动发射的导弹所代替。在展览橱窗里有各种不同的反坦克武器、对空武器和现代火炮等,自动导弹、机器人和计算机化车辆已逐渐代替便捷的火炮。</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3.室外兵器展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3.1前装火炮(Trofépjäser)</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瑞典军事博物馆建筑物建成于1770年,此后一直提供给炮兵使用,直到1877年成立炮兵博物馆。所以,该馆收有的火炮藏品自称是无与伦比,大约有3000件。门前的古炮既是战利品,又是战争纪念品,同时也是艺术品。这些是瑞典人从欧洲获得的火炮集合体。摆放在露天广场的,则按材质分类,一排是铁炮,另一排是青铜火炮。这些炮大多数来自1600年—1814年期间丹麦人征服德国格吕克施塔特时的战场。火炮上用不同颜色标识着来自的国家,绿白色代表撒克逊,红白色代表丹麦,黄兰色代表瑞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瑞典国王卡尔九世时,瑞典人开始把战利品带回国内。1721年,瑞典约有2000余件缴获的大炮。后来,这些战利品有所减少,其原因是要塞部队和瑞典舰队使用损坏。接着在国王死后,部分战利品被熔化,变成硬币、雕像和现代作品,例如用于1774年竖立在贵族院外面的古斯塔夫雕像。还有的卖了废旧金属,或是锯开用做武器店的外饰门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北欧比较注重传统的火炮兵器,多数馆前都展示大量前膛火炮。这些炮陈列非常之简洁,没有任何装饰,两块石头一垫,看似随意陈放一列。但就这简单一摆,使这些铜、铁疙瘩,让人产生了对兵器的敬畏美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3.2.Strv 103坦克(103 or S-Tank)</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辆坦克摆放在院门左侧,作为瑞典战后主要作战坦克,其闻名于世在于它非传统的无炮塔设计。20世纪50年代,瑞典开始规划新型坦克,当时有三种选择:美国的M60,德国的豹1,瑞典自己设计。瑞典最后选择自己设计。这就是Stridsvagn 103(Strv 103),或S-坦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tridsvagn意思是行进中的容器,或意为“战斗的四轮马车”。瑞典陆军兵器局新设计的坦克重30吨,打破传统的无炮塔型主战坦克,火炮固定式安装,依靠车体旋转和俯仰进行瞄准和射击。就是说它没有脖子,头要转方向、得身子和头一起转。其优点也非常突出:诸国主战坦克中最矮,最高只有2.14米,最先采用自动装弹机、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前置,复合动力装置。车组3人,车长、驾驶员和炮手、信号员。坦克采用博福斯公司105mm线膛炮,随行弹药50发,辅助武器是3挺比利时的KSP58式7.62mm多用途机枪,两挺固定,一挺用于防空,配弹2750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瑞典军事博物馆前的这辆坦克是Strv 103C型,重量42.5吨,长度9米,宽3.4米,高度2.14米,传动装置有2个前进挡和2个后退档,车架气体液压悬挂。速度:50千米/小时,水中3.4节;行程:390千米。与其他变型的区别是在1986年升级了火控系统,每辆坦克前面增加了一个推土铲。1987年—1988年使用底特律柴油机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发动机升级了动力系统,装备新的激光测距仪。1990年代初,一些坦克还加装了反应装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瑞典博福斯公司总包制造商,在1967年-1971年共生产290辆。1960年代先装备了4个装甲团。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是瑞典部队装备的主要坦克。除了瑞典军队,该型坦克没有出售给任何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3.3装甲汽车KP-bil</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KP是代表装甲的术语,正式名称是Terrängbil m/42 KP,即1942式越野装甲车,是瑞典军队第一种装甲运兵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技术发展带来战术变化,瑞典为满足坦克行军对步兵速度的要求,着手开发一种轮式装甲运兵车。作为战争期间的一个权宜之计,KP-bil有斯堪尼亚(SKP)车型和沃尔沃(VKP)车型,分别由斯堪尼亚公司、沃尔沃公司生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装甲车重量8.5吨,长度6.30米,高度2.30米;乘员组3人,包括:指挥官,驾驶员,炮手,可以搭载7名全副武装的士兵。速度:70千米/小时,行程:300千米。车载主要武器是比利时生产的KSP58 7.62mm机枪2挺,有6联装烟幕弹发射装置。装甲厚度主要在8毫米,但一些部位有4-20毫米之间的变化。 动力装置是:斯堪尼亚 —瓦比斯4缸汽油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61年瑞典参与联合国在刚果危机行动中,装甲车接受了实战洗礼,受到广泛欢迎。在刚果,一些联合国国家的部队拒绝提供服务,除非他们得到KP装甲车。因此,联合国购买了15辆,交给印度和爱尔兰营使用。80年代,车的上部加装了防护装甲,改善了车后部的人员出入口,增加了火箭榴弹武器。在塞浦路斯两族暴力冲突期间,这种车辆曾用于联合国塞浦路斯的维和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63年,瑞典的哥特兰团首先获得18辆KP-bil装甲车,以往这个团只有自行车。KP-bil装甲汽车一共制造了350辆。在博物馆前广场,一共陈列两辆,一辆绿色在后,另一辆白色放在入口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瑞典军事博物馆参观需要门票,票价依对象而别。成人80克郎,大学生50克郎,10人以上团体60克郎,19岁以下免费。不过这是前几年的事情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