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图为原怀仁耶稣堂)</h3><h3><font color="#39b54a">基督教是对世界文化影响最大的教会。我们使用的公元纪年和星期都原源于它。基督教从1915年传入怀仁,次年瑞典传教士李思本同妻子李德贞(人称李师娘)来怀仁传教,不久,李思本病故,李德贞接任三十余载,直到1949年。“改开“后教会得以恢复。其间有好多故事,很有展示的价值。教会活动是怀仁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故将部分故事简介如下。</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李德贞(李师娘)像。</font></h3><h3><font color="#39b54a">她在怀仁生活了三十四年。期间创办了崇实国民小学,请了教师。还先后用瑞典国内募捐来的善款资助了十数名孤儿到大同教会学校学习。日军占领时,保护了好多妇女免遭强暴。她远离祖国,远离父母亲人,舍弃爱情,一心一意为怀仁民众奉献。她的事迹在老辈人中有口皆碑。</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王某小时候跟随父亲去教堂作礼拜,李师娘见了关爱地说:“孩子,你好!我给你糖吃,你愿意吗?”王某不敢说话。在父亲的鼓励下,他接过了糖,转身要走。李师娘弯下腰,亲切地对他说:“孩子,你应该对我说声谢谢才对。”</font></h3><h3><font color="#39b54a">说罢,她用生硬的怀仁话教了王某几次“谢谢”后又说:“孩子,这句话很好,要学会!”</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李大奴十二岁就和十岁的哑弟弟赶着驴上窑驮炭了。有幸认识了李师娘。李师娘认为这般年龄干这样的活儿太危险,得知他家生活拮据,便送给他一些衣物、食品。不久又送他去上学读书。</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后来他又在教会学会了拉手风琴。通读了圣经,知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此他改变了人生轨迹,也改变了他后代人的命运。</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李师娘偶然在路边的井台上看见一个哭泣的小女孩。母亲投井自尽,无人抚养,她便领了回去。取名“路得”。在教会的关怀下,路得得以健康成长。长大后又帮她成了家。婚姻美满。子孙兴旺。</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陈玉仙,父母早年离世,家境困苦。十多岁还没裤子穿。李师娘闻讯,便去她家里看望。并资助了一些钱物。后来又送她去大同育贞女校上了五年学,并帮助她成了家。</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一天夜里,李师娘刚睡下,听到街外有人哭。连忙起来去看。原来邻居王大娘被丈夫打了。李师娘对她劝慰后,把她送回家中。对其丈夫讲了夫妻不能暴力相向的话。得知她家极度困难,送了她一些米面。后来夫妻双双入会。</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鹰教士名鹰素贞,亦是瑞典人。她经常外出,一双天足在当时十分引人注目。更为注目的是她经常对贫困者随机施舍,由其是孩子和残疾人。一位姓孙的落泊读书人在她的关怀下,生活有所改变。她善行多多,在她离开怀仁时,人们都来送行,很多人流下了惜别的眼泪。</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杨利美也是瑞典人,她和鹰教士都是独身主义者。李师娘一度回国筹善款,她在教会代理主事。一天,一个醉酒的日本兵,看见教会门口有两个女人,便狂笑着走了过去。她们赶紧跑进教会大院,杨利美见势不好,连忙把她俩护在了身后。</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谁知那日本兵转而向她扑了过来。杨利美勇敢地与之周旋,后遇人解救。后杨利美去日本人的警署报案。日本军官长谷川命令全体集合,让她指认其人。但她心存善念,以认不准为由,饶恕了这个日本兵。第二天,日本人在教会门口贴出了“日本人不得无故入内”的告示。从此耶稣堂这个妇女们的避难所更加安全了。</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在日军刘晏庄大屠杀中,教会中有三人遇难。城里人苑福因胸前有一教会徽章而幸免其难。日军进城后,教会还成功地庇护了国民政府原县长安继三一家。后安继三去世,妻儿一直在教会生活到了日军投降之时,才回到原籍。</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日军投降后,在文庙前烧了好多东西,还有多个日本人自杀。亦有在撤退时遭游击队伏击,也死了不少。李师娘事后带领信徒去现场为亡灵祈祷。她大声地说:“世界要和平,让战争这个魔鬼撒旦远离这个世界!”</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1948年,教会运来美国民间组织送来的大批衣物,救济民众。一看守士兵偷拿了一包毛线和一件大衣。长官发现后,下令要枪毙他。李师娘闻讯后,急忙去看他。并为他说情,饶了他一命。(当年吊打他的树,至今还在)</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1947年,某村土改中,一位好吃懒做的弟弟,与发家致富的哥哥反目成仇。同其他人一起把他哥打成重伤。直到工作组赶到才制止,并命他背上去医治。当时没有西医,一行人就去了教会。李师娘她们都是外科医生。为其治疗后,语重心长地对弟弟说:“你们是弟兄,不要互相斗了!”</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陈翠兰也是教会资助上学的。而资助她的人,是远在瑞典的一位洗衣妇,即李师娘丈夫的姐姐。后来陈翠兰成了一位小学老师,工作和家庭都很如意。因此她怀着感恩的心,一直不忘教会的恩情,珍藏着李师娘的照片。</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在文革中,有人发现了这张外国人的照片,便认定她是美国特务,为此受尽了折磨,但她始终也没交出照片。在改开后在家里办起了教会小组。继续传播博爱精神,规定把自己退休金的一部分用之于教会。</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1948年,国内局势动荡,李师娘去了大同。和她交好的天恩奶奶得知消息,觉得今后相见的机会不多了,便送了她一双绣花小脚鞋。李师面对这样的礼物流下了泪水。她不明白,禁锢了中国妇女一千多年的“刑具”,该是扔掉的东西,还要把它作得那么精致。主啊!快让文明的阳光去融化世上的残冰吧!</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刘壁先生,原本是一位本分的农民,后来在教会的熏陶下,提高了文化水平,通读了圣经,学会了拉琴,成为本土的第一位长老。受到所有教友的尊重。</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郭增娥是鹅毛口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从未出过远门的她与安翠英一起拿了一万两千多元钱去绵阳、映秀一带参加抗震救灾,虽然二十多天中都瘦了十多斤,但博爱精神愉快着她们的心情。她们的爱心行动受到了教友们的赞扬。</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林大夫得了绝症,信徒李月兰决定用爱心去滋润她生命的最后时光。每隔一天就带着教友,拿着她喜欢吃的东西来到她家里为她弹琴、唱诗。林大夫老伴及家人都十分感谢她们。李月兰把林大夫家人感谢她的物品都捐给了教会。</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冯灵艳是一位秀丽聪明的女孩,不幸得了病,下半身瘫痪。身为四川人的她和父亲一愁莫展。教会知道了情况,让她住进了老年公寓,又集资为她做手术。后来认识了在北京打工的湖北小伙刘林,二人结成了伉俪。如今他们都在怀仁生活,教友们不时地来家里看望。这是他们和小女儿的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1998年10月,八十多年前在雁北传教的瑞典人后代,来怀仁回访,受到了教友的热情欢迎。图为中瑞教友共同弹奏《圣爱之歌》。</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图为教友李月兰与来访女教友在原教堂旧址合影。</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为社会做贡献</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向世人呈爱心</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