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焱 修</p><p><br></p><p> 人生而为人,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但是人也是这世间最为庞大的群居动物,所以人也只有生活在这个最庞大的人群中才能被称之为人。</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part·1】人(解忧杂货店)</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学会倾听别人,世界就会倾听你的声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东野圭吾是我比较喜欢的作者,但是一直以来都只阅读过他严谨烧脑的推理小说,如此治愈系的风格倒是第一次遇见了。不过读完之后带给我精神上的震撼不亚于任何一本推理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局。</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看似毫无关联的几则故事,从奥运会选手月兔挣扎在奥运梦想与绝症男友的爱情、鱼店音乐人克朗徘徊于职业歌手与继承鱼店家业、热爱披头士乐队的浩介成长路上的爱憎分明、真正的解忧杂货店创始者浪矢雄治对生活和询问者的责任、迷途的小狗晴美追逐人生目标的曲折、到最后三个偷窃者通过杂货店的自我救赎,作者巧妙地通过这家神秘的杂货店和丸光园福利院全部联系起来。让人不禁感叹于作者的奇思,沉浸在这间能够穿越时光跨越身世的奇妙的屋子里。</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正如浪矢爷爷说的那样:“这么多年咨询信看下来,逐渐明白,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当每个人面临烦恼时不太有旁人能够左右自己的决定,就算选择用抛硬币来解决,而往往做出决定的就在硬币抛出的那一瞬间。人生就像是一张地图,常常存在着岔路口需要我们们去做选择,但是只要选择权在自己手中,只要是对的方向,无论走出哪一步,都会拥有最好的风景,属于自己的风景。</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月兔不被自己所谓的爱情而负担,拥有了更加自在的无悔人生;克朗不被所谓家庭传承而负累,勇于牺牲自己成就他人,最终也成就了自己,实现了死了却依然活着的价值。浩介第一次的叛逆也是最后一次的叛逆,却也守住爸妈的秘密靠着自己活出了精彩人生;浪矢爷爷害怕好心办坏事却也认真对待每一封信,无论是小朋友的恶作剧,还是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晴美尽管是得到来自未来的人的详细指点,但也会为了自己的美好人生而做出努力;三人组虽然做了弯路但不失善意,用以真心对待来信也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我的地图就是一张白纸,虽然有决定的目的地,但却不知道路在哪里。白纸般的地图不需要迷失和抱怨,需要的是对生活的热爱、自信,不留余力地释放潜力,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很多时候人也就如解忧杂货店中一般,无形之中也有着些许牵连,所以以自己最好的善意回馈这世界也会得到善意的回报,任何形式。也许人群是个闭环,善意也是,沿着箭头传递下去总有一天会回到自己这里。</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part·2】从(看见)</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两人为从,从别人所闻中看见,从自己心灵处瞧见。</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 这本书很朴实,没有文学技巧的渲染,以文字的形式踏实地跟随柴静带你浅浅地经历着她十年之中毕生难忘的场景,没有戾气。她在追求真实,建立真实,不为了煽情而煽情,也不为了克制而克制。她将人还原成人,以最谦卑的心态去了解去理解,去掉装饰,关注细节,看见人与人之间见,人与世界之间那个看不见的纽带。<br> 小男孩问她什么是“洁白”,柴静这样回答:“将来有一天你爱上一个人,她也爱上你,从她看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就是真正的洁白。”<br> “人其实是背对着死亡,一天天倒退地活着。人都有一死,但内心需要一种东西活着,而用文字记录,就是唤醒这种内心的过程。”<br>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 才会忘记自己。”<br>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br> 面对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的时候新闻的真实性却被掩埋在了舆论流量的脚下,有自媒体的舆论导向,键盘侠的猛烈攻势,吃瓜网友的不明就里的盲目跟风,也许今天千夫所指,遍体鳞伤,明天却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人人都有社交工具,人人都有社交账号,可以说人也是自媒体,但是当时件发生时,又有多少人能放下戾气,去平淡的追求一个真相,去了解清楚原委,是不是才更有发声的能力。<br>人若是总是跟从,不拥有自己独特的笔画,那么被从而融时,又是多么的可悲可笑呢?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part·3】众(万历十五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人成了众,那便是没人绝对自由的,人总有各种牵制才能形成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在万历十五年里就是将人聚成了众。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以及李贽,即使他们在明朝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历史长河中又显得是那么渺小,在时代面前他们都是芸芸众生,自身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限定了发展轨道,他们试图打破它,却发现到头来一场空,因为所有人都被时代裹挟着前行。<br> 万历皇帝表面看上去光鲜亮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实他才是被时代教条束缚的最可怜的人。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是文官集团势力庞大的时代,他所处的时代是思想受程朱理学深刻影响的时代,所以他有“人欲”则不达,一是受文官集团势力的牵制,二是受他内心思想的羁绊。他当然不能像正德皇帝一样,不顾名声为所欲为,因为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从小所有的教育与文官集团集体认同的道德标准如出一辙,这些从始至终束缚着他。他试图打破这个无形的牢笼,以至于在张居正死后要那般绝情的清算他,是在自己世界观被倾覆的时候的撒气,但是这种报复行为对于他自身获得真正的自由没有任何裨益。身为皇帝又怎样,时代决定了他的命运。<br> 而比万历帝更高一筹的张居正来说却也无法逃脱时代对他命运的书写。他是这个文官集团的代表,也是绝对不能懦弱的忍受这个帝国自生自灭的人,他也的确用自己政治手腕将一个奄奄一息的帝国提起了几寸,但是他的寿命长短有限,在这个几千年的时代大背景下更是微不足道。所以当他死后,随着改革的戛然而止,这个沉重的大帝国一切又回到了原来既定的轨道上,甚至他当初扔下的那块想要激起千层浪的石头倒成了拖拽大明帝国走向深渊的一块陨石。他的离去,注定是个悲剧。<br> 在众字面前人是弱小的,在时代面前人生也不过是一瞬。无论是后来佛系平静接受一切,由着时代裹挟向前的申时行,还是固守执念螳臂当车的海瑞,或是军事好手戚继光和时代产物李贽,在时代的洪流下就算拿着船桨顺流而下也避免不了因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而翻船的下场。 <p></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part·4】我(拖延心理学)</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最终人化而为己,自己永远都占有最重要的那一撇一捺。</div><br><p></p><p> 拖延心理学是我一眼挑中的书,大概是“拖延”二字的确对我有着强大的冲击力。<br> 拖延一直以来是我自己认为的最大毛病,在学校的强制管理中问题还并不是很突出,但是每一次到了放假,这个问题就显露无遗,也成为了假期里与父母发生不愉快的主要原因。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没有一次假期作业是提前完成的,每次多多少少都会把作业拖到开学前一周才最终完结。每一次放假之前都雄心壮志要早早完成假期作业,而每一次都以完败而告终。再者就是自己喜欢写故事,但是就算是自己将情节在脑海中构想千万遍,却也不会提笔写下任何一个字,怕开头不好,嫌弃以后修改麻烦,可是到最后急忙赶出来的却也不比之前的好。所以我任重而道远地翻开了这本书。<br> 这本书大致分为理解拖延和克服拖延。当最开始看理解部分的时候真的是背脊发凉,手冒冷汗,简直像是搬了一面镜子在跟前剖析自己,感觉自己活脱脱的被作者摊开了在写。每一条条款款都不禁感叹:这不就是我吗?一度让我没有勇气再看下去。但是拖延源自于恐惧,恐惧失败,亦恐惧成功。<br> 恐惧这个词语一共出现了134次,恐惧失败,实质是在恐惧自己在做一件事时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个程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比瑞博士提出,在拖延者的眼中都有一个假设: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一个人所做的事表现了一个人的能力,能力的大小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因此,一个人表现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其价值的大小。差的表现表现会带来负面的自我价值感,于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便拒绝去表现,通过打断自己内心中的假设等式,保持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但是人们忘记的是:人的自我价值感并不是由能力一项所决定的。因为害怕失败,害怕达不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程度,便拒绝去做事,去通过拖延来自我保护。<br> 恐惧失败也是一种完美主义,完美主义这个词语出现了80次,结合出现的还有“高期待和苛刻要求”。这里的完美主义者,我大概可以理解成行动派和理想派,行动派的完美主义者和强迫症可以关联理解,理想派,往往是因为想要把事事都做到完美,实际执行中反而会迟迟不行动。虽然要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的反感是相当痛苦的,但比起去看清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地自容,这样的感受或许更能够承受得起,拖延是保护他们的盾牌。但是如果换一种思维:虽然这些幻想的处境是你所恐惧的,但是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夸大了,同时,如果你更进一步,将自己的固定心态转化为成长心态,那么你或许会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不完美——它是你提升自己、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推动力,而并非致命打击。<br> 对于克服拖延作者提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细化目标和步骤,把宽泛的目标变成可执行的步骤并列出来;建立的第一个目标应当在15分钟内可以完成;在做某一件事情前,给自己一段时间放空;改变自己做事情的环境,和数字网络说再见或者去图书馆、咖啡厅等等。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自由书写。自由书写就是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将你的所思所想以一种不停顿、不判断和不做修饰的方式书写下来。这种方式通常被书写者用于激发自己开始做事的动力,或者发现某些没有被自己意识到的想法。这也是我自己曾经做过的事,在演草本上随便的写字 不是为了写成什么,就只是放空一下自己,或分析自己,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写下脑海中闪现的话语,只是那时可不知道这也是对付拖延症的方法。那么由此观之,吾之症有救矣。<br> 拖延,今日我将正式向你发起攻势。</p><p><br></p> <h3 style="text-align: left;">或许人于宇宙而言之渺小,但是人于自己而言则为全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