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说到外国,迪拜无疑是个热门话题。在许多媒体平台的介绍中,那里似乎是一个世外桃源:城市高楼林立、豪车竞驶,人人穿金戴银,光鲜亮丽。真个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啦,只是这个“黄金甲”并非树叶,那可是真金白银。据说在那里当个乞丐也能挣得盆满钵满的。</h3><h3><br></h3><h3> 这些文章和帖子不知引起了多少国人的羡慕和向往!</h3> <h3> 恰好孩子被单位外派迪拜工作,也便有了我们老两口到此小住的机会。</h3><h3><br></h3><h3> 走马观花地看了看,算是对迪拜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眼见为实吧!</h3> <h3> 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七个成员国之一,也是该国人口最多的城市。</h3><h3><br></h3><h3> 位于中东地区的中央,是波斯湾南侧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面积四千多平方公里。</h3> <h3> 迪拜的原住民是一群苦难的阿拉伯人。</h3><h3><br></h3><h3> 1833年,有一个叫做巴尼亚斯部落的八百多人离开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城沿着海岸线向西北方向迁徙。</h3><h3><br></h3><h3> 他们走了150多公里后,来到了当时还是一片以渔业和珍珠输出贸易为主的小渔村迪拜,并选择在这里定居下来。并建立了迪拜酋长国。</h3><h3><br></h3><h3> 而后的100多年里,这些人在茫茫的沙漠里仅靠着饲养骆驼、打鱼和潜海打捞珍珠艰难地生存和缓慢地发展着。</h3><h3><br></h3><h3> 值得一提的是打捞珍珠。一只小船,两个人,一个在船上,另一个拉着绳子潜到十几米深的海底。靠着长期练就的憋气功夫,迅速地在海底搜寻。有那种过于自信而出水太晚的,就会有永远沉睡海底的可能。</h3><h3><br></h3><h3> 在日不落帝国统治半个世界的时候,这里曾经是英国的属地(因为太穷英国人不愿意把它当作殖民地,懒得去管理),后来在美国人的帮助下才获得独立。</h3> <h3> 直到1966年迪拜象古兰经上描述的那样发现石油后,这里才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h3><h3><br></h3><h3> 迪拜有五百多万人口,其中原住民只占约20%,其余均为外来人口,印度人居多。政府不仅确保了原住民的生老病死和高福利,而且在政策上进行支持。</h3><h3><br></h3><h3> 例如:迪拜实行土地私有制,过去土地只对原住民出售,使得他们在房地产方面享有特权。外国人购房却只能买到使用权,这就培养出一批原住民大地主,靠出租土地和房地产积累了财富。</h3><h3><br></h3><h3> 再如政府规定:在迪拜无论是经营跨国公司还是理发店,都必须由原住民担保才能办理,换句话说想在迪拜做生意就必须向原住民让利,由外国人来养活原住民。</h3><h3><br></h3><h3> 所以迪拜成了外国人的淘金地,买房不贵租房贵,大家都不准备在此扎根。</h3> <h3> 直到2002年,阿联酋修改法例,准许非阿联酋国民在迪拜拥有房地产。一些城区中的房地产的永久所有权,及部分城区99年的长期租赁权获准销售给外国人。</h3><h3><br></h3><h3> 这项措施引来了各国的移民潮,众多的移民带来了巨额资本,大大刺激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h3> <h3> 作为迪拜发祥地的迪拜河从城中穿过,将城市分成两个部分。一边是老城,昭示着迪拜的历史,另一边则是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都市。</h3><h3><br></h3><h3> 坐船观看河的两岸,你会惊叹竟是如此的不同。这边是一幢幢造型新颖别致的高楼,玻璃幕墙闪闪发光,充满现代气息。那边却是另一番景象,像是回到了过去的年代。船在行进中,还可以看到老旧建筑群后面露出的清真寺圆屋顶和尖塔。</h3> <h3> 迪拜河入海口很长,也很宽。却没见到飞跨两岸的大桥。依迪拜的经济实力这不该是难事,也许是有意保留迪拜河的自然风貌吧。</h3><h3><br></h3><h3> 河边停有很多木船,被称为“水上计程车”。连接两岸的渡船也是频繁往来,成为了“水上桥梁”。 </h3><h3><br></h3><h3> 有一种小船叫“阿布拉”,只能坐几个人,却是摆渡船中的主力军。远远望去,河中各种船只往来穿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h3><h3><br></h3> <h3> 在老城中,有迪拜的香料市场和黄金市场以及一些历史建筑和遗迹。</h3><h3><br></h3><h3> 其中著名的黄金街是一段不足100米长的小街,主要由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经营。一间间小店铺密密匝匝。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珠光宝气,金光闪闪,散发着诱人的气息。不由得使人感叹囊中羞涩,银子缺货! </h3><h3><br></h3><h3> 当你走过时他们会凑上来打招呼,说着听不懂的“鸟语”,并热情地把围巾披在你身上进行推销,搞的你不买点东西都有些不好意思。</h3><h3><br></h3><h3> 不过,人家不会强卖,只要说出世界通用的语言“NO”,他们就会退后,但仍然会热情地目送你离开。</h3><h3><br></h3><h3> 看着这些金银珠宝,心里也是有点犯疑?即便没有假货,语言难以沟通的情况下,成色怎样判定呢?</h3><h3><br></h3><h3> 也许想买的话就会有办法了。</h3> <h3> 老城在成为商人们交易场所的同时,也张开双臂迎接着大量游客的到来。而游客们倒是配合默契,好像不到这里来痛快消费一回就没来过迪拜似的。</h3> <h3> 迪拜有着世界一流的城市风貌。建筑物外观新颖、高端大气,充满现代气息。道路宽阔,设施齐全。人行、汽车、出租车、有轨和无轨电车、地铁、轻轨应有尽有,运行起来各行其道、有条不紊。</h3><h3><br></h3><h3> 到了夜晚,华灯初上,以围绕在最高建筑哈利法塔四周的光圈为引领,满城都笼罩在奇幻的光影中,五彩斑斓,流光溢彩。</h3> <h3> 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亦称迪拜塔)高828米,162层。内部以公寓为主,也有大型购物中心、多个游泳池和大型的水池景观等。底层周围还有大片稍矮的塔楼群。</h3><h3><br></h3><h3> 站在塔顶,可以俯瞰全城。极目远眺,“一览众楼小” 的豪情便会油然而生!</h3><h3><br></h3><h3> 哈利法塔旁边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里面有世界最大的音乐喷泉,是迪拜标志性景观之一。<br></h3><h3><br></h3><h3> 喷出的水柱高达150米,为世界之最。每天晚上都定时开放,水柱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美轮美奂。据说能有1000多种变化呢!</h3> <h3> 阿拉伯塔酒店。因为外形酷似船帆,又称为迪拜帆船酒店,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七星级酒店。</h3><h3><br></h3><h3> 酒店共有56层,321米高。酒店的顶部设有一个由建筑的边缘伸出的悬臂梁结构的停机坪。酒店为了宣传和营销,曾多次邀请世界著名网球、乒乓球运动员在停机坪上举行表演赛。</h3><h3><br></h3><h3> 旁边的海滩干净美丽,海水清澈见底。 旁边还有各种游乐设施。 </h3><h3><br></h3><h3> 据说酒店内极尽奢华,许多生活用品都是镀金的。价格最低的房间也要人民币六、七千元,足以令国内工薪族望而却步。</h3><h3><br></h3><h3><br></h3><h3> 帆船酒店与迪拜其他大酒店一样,对一般人都是“谢绝参观”的,所以也就无法得识 “庐山真面目”啦!</h3> <h3> 迪拜在沿海填造了几个人工岛,种植了许多棕榈树,所以统称为棕榈岛。</h3><h3><br></h3><h3> 岛上基本上都是豪宅。</h3> <h3> 亚特兰蒂斯酒店,是坐落于棕榈岛上的又一家大型酒店。</h3> <h3> 去棕榈岛主要乘坐轻轨列车。上图就是去亚特兰蒂斯大酒店的必经之路。</h3><h3><br></h3><h3> 这个轨道岔口曾在微信上疯传过,眼看列车开过来了,道岔才猛然开合,列车向左向右呼啸而过,有点吓人!</h3> <h3> 列车直接开进酒店楼上的车站,游客下车后只能透过窗户看到室外漂亮的建筑、园林和游泳池。下楼不被允许,也就是说酒店 “闲人免进”,除非你是住客。</h3> <h3> 迪拜购物中心,是一个综合的建筑群,有100个足球场大,又一个世界之最!</h3><h3><br></h3><h3> 不过除了一个我从未见过的巨大鱼缸外,其他方面似乎与国内的大型商场相差无几。</h3><h3><br></h3><h3> 在迪拜只要人多的地方,都能见到中国人,而且还不少,让人倍感亲切。我们常说“朋友遍天下”,现在是“中国人遍天下”,甚至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你迷了路,都不用担心,一会儿就能遇到国人啦!哈哈哈!</h3> <h3> 迪拜高档场所的黄金售卖机。按说明投入钱,就会有真的金币滑出。</h3> <h3> 街头的公共电话亭</h3> <h3> 迪拜博物馆,建于1787,是迪拜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主要展示着迪拜酋长国的传统生活方式。</h3><h3><br></h3><h3> 这个博物馆一点点大,象一个村委会的大院。里面的展品很少,只好弄几个蜡像来凑数。没有历史的国家,也就没有文化的传承,所谓的文物恐怕还不如国内偏僻地区一幢老宅里的东西久远。</h3><h3><br></h3><h3> 可是在迪拜旅游,想看的东西要么不让进,如酒店;要么就不收费,偏偏这样简单的博物馆却要收费,不多,人民币7元。这种反差恰恰表明了他们对历史的尊重。</h3><h3><br></h3><h3> 而我们也许是因为历史太过悠久,往往就容易淡忘或熟视无睹了。</h3><h3></h3> <h3> 中国人投资的龙、凤两个小商品购物商城,主要是中国人经营的一间挨一间的小商铺。这是其中的龙城,门口正在整修。</h3> <h3> 迪拜原住民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男人白帽白褂,女人黑衣黑裙,对比鲜明。</h3><h3><br></h3><h3> 走在大街上会听到每天五次的祈祷钟声响起,此时教徒们就会停下脚步,驻足进行祈祷。</h3><h3><br></h3><h3> 伊斯兰教徒禁酒,所以迪拜不论哪国人开的饭店里都是不允许卖酒的,但旁边的零售店却有的卖。</h3><h3><br></h3><h3> 在中国餐馆,你可以买了酒带进去喝。餐费不算太贵,一般游客可以接受。别国的嘛!没进去过,真不知道啦!</h3><h3><br></h3><h3> </h3> <h3> 富人区</h3> <h3> 迪拜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富裕,起码表面上看来是这样。比如路上跑的车多数是日系车,尤其是丰田车占据了半壁河山。也不像宣传的那样连警车都是豪车。更没见到哪个车窗里伸出个当作宠物的豺狼虎豹的头来,估计也不会被允许。</h3><h3><br></h3><h3> 出租车多数也是丰田牌,象法拉利、玛莎拉蒂、劳斯莱斯等豪车也只是偶然可见。</h3> <h3> 位于城市中心的公寓。外观看上去很一般,类似国内一些新建的居民小区。</h3> <h3> 到了郊区的民宅,就更差了,像我们的小县城。</h3> <h3> 在迪拜类似国内的外环路上可以看到,高楼林立的中心城区面积并不大,与我国的二线城市都没得比,更不要说大城市了!</h3><h3><br></h3><h3> 往外看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只有零星的几个圆球形的灌木丛在太阳暴晒下、狂风施虐中摇摇晃晃地顽强生存着。</h3><h3><br></h3><h3> 朝向城市中心方向,是大片不高的楼房和设施。与城区所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h3> <h3> 建在沙漠中的城市,沙尘暴免不了成为常客。往往一刮就是几天几夜,这时的迪拜就变成了“满城尽带黄金土”了。<br></h3><h3><br></h3><h3> 我们在那里的时候,没有经历过沙尘暴,但在停车场经常有被黄沙埋得连车窗玻璃都看不出来的车辆,估计是停放时间较长了。</h3><h3><br></h3><h3> 沙尘暴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h3> <h3> 迪拜缺少淡水资源,每年只下一到两场雨,加上蒸发量大,使得水资源短缺已然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只能靠抽取地下水和海水淡化来解决。可是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及较高的生活水平却使得人均用水量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h3><h3><br></h3><h3> 地下水资源得不到补充,不可持续。所以现在废水循环处理就成了重要的淡水来源。</h3><h3><br></h3><h3> 为了节水,迪拜的农业灌溉都采用滴灌技术。城市绿化带里也都布满了输水用的细塑料管。</h3><h3><br></h3><h3> 城市绿地也要耗费巨额资金来进行养护。据朋友介绍一棵椰枣树每年约需两千美元,照此计算,遍布全城的绿地、树木、连接各邦公路两侧的绿化带(全部由地下管道进行输水浇灌)其花费该是天文数字了。光看这一点,迪拜的豪气也是让人刮目相看啦!</h3><h3></h3> <h3> 迪拜的气候可以用恶劣来形容。只分冬夏两季。</h3><h3><br></h3><h3> 夏季气候炎热,无雨,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少有云彩。气温总是维持在40多度,甚至高达50度。气候干燥,但海风却让人体感多湿,很不舒服。</h3><h3><br></h3><h3> 偶尔还会有沙尘暴,能见度几十米。所以夏季人们都只能宅在室内,不能进行室外活动。虽然有美丽的海滩,却只能坐在太阳伞下面。</h3><h3><br></h3><h3> 在国内我属于不怕晒的,多出点汗罢了。我们去的时候是10月底,这里白天还是36度上下,依然热的不行。迪拜的太阳好像没有国内的温柔,火辣辣地直射下来,给人一种炙烤的感觉,真的很难受。</h3><h3><br></h3><h3> 唯一的办法就是躲到空调环境里去。而室内外、车内外都是冰火两重天,人们的皮肤就这样不断地“享受”着高强度的冷暖刺激。</h3><h3><br></h3><h3> 所以迪拜旅游是从11月份才进入旺季的。</h3><h3><br></h3> <h3> 迪拜通过短短的几十年,不像深圳那样有祖国作后盾的情况下,从沙漠小渔村,发展成世界最豪的城市之一,是值得称赞的,也有很多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h3><h3><br></h3><h3> 特别是在石油资源接近枯竭,国民经济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迪拜成功的进行了产业转型。而高效的营销策略也使得地处亚、非、欧大陆中心的迪拜 ,成为了航空和贸易的中转站以及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同时也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大发展。</h3><h3><br></h3><h3> 各大跨国公司纷纷来此驻足,大批游客慕名前往;各类国际性的会议、展会、以及体育赛事、文化交流活动层出不穷,因而延续了迪拜的辉煌。</h3><h3><br></h3><h3> 虽说这里是旅游的天堂:空中有直升机观光、滑翔翼、跳伞等;下海有海钓、潜水、帆船等;住宿有世界顶级的酒店和各国的美食;夜晚有豪华的酒吧、舞厅等,但毫无疑问这都是给富豪们准备的,好像与普通百姓无缘哈!</h3> <h3> 迪拜依赖石油资源赢得了第一桶金,奠定了城市建设的基础。随后又依靠吸引密集的资本投入和大量的外来廉价劳动力,得以顺利完成了产业转型。<br></h3><h3><br></h3><h3> 敢为天下先是迪拜人先进的理念,也是成功的经验。但是这个“先”不是像以色列那样的高科技,而是以服务行业为主,这就容易受制于人,受制于资本。</h3><h3><br></h3><h3> 虽然迪拜地处中东福地,得天独厚。而且各个方面都追求完美和极致。实际上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的沙漠城市,维持这样的繁荣恐怕要付出同类城市数倍的代价。如果将来一旦经济下滑,失去了持续、高额资金支持的话,前景也是堪忧的。</h3><h3><br></h3><h3> 祝福迪拜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h3><h3><br></h3><h3> (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