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三百多年前,1648年。在中国,那一年是清朝第三代皇帝在位的顺治五年。在地球的另一边,欧洲西北部一个小小的低地国家荷兰,正式脱离西班牙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一年,荷兰商业已经高度繁荣,成了继西班牙之后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我国台湾一度时期就沦为荷兰的殖民地。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就是这一年,该国一家水务公司发行了一份债券。这个债券后来的故事,或许比书剑恩仇录更传奇,故事至今还没有画句号。</font></h3> 荷兰,Holland,意思就是地势低洼之地。其实,荷兰只是一个省份的名称,该国本称尼德兰王国,国花郁金香世界闻名。因其荷兰省最为出名,多被世界称为荷兰。荷兰国土约有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约有四分之一海拔不到一米,大约五分之一的土地是由填海造出来的。于地势低洼,必须面对洪水等自然灾害。一家名字叫做“列克戴克上水坝水务公司”,主要负责维护位于乌特勒支水坝上方长达21英里的克莱河堤坝,该公司发行面值1000荷兰盾的债券,债券的持有者将每年获得50荷兰盾利息。债券内容写在羊皮纸上,其最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一种持续支付收益的永久债券,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永远支付利息。<br> 永远有多远?<br>我们见过商家承诺终身保修,或者永久免费,但是,一旦有事情去找他们时,有的敷衍了事,有的早已不见了踪影。有的在网商平台早已下架!<br>列克戴克上水坝水务公司的这张债券,却创造了奇迹。一战、二战以及美苏冷战,即便在二战最激烈的时候,该公司没有想过躲债跑路。后来公司并入乌特勒支水务委员会,它所有的责任和义务一起转到委员会,每年50荷兰盾的利息,如今被转化成欧元,也就是11.34欧元。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支付,战乱时期也是如此。<br>2003年,这张古老的债券被拍卖,耶鲁大学买下了它,但出资购买的耶鲁大学贝尼克图书馆遇到一个小麻烦,图书馆只接受封存文档,也就是那些不再具有任何实质用途的文档。但这一债券却任然有效。这个债券,信用一直在延续,现在,耶鲁大学还会定期派人收取每年11.34欧元的利息。<br>美国当代著名金融史学家、耶鲁大学教授威廉.戈兹曼经过仔细调查并将此事详细纪录在案。<br>这样执著讲信用,在我们的认知世界,如同聊斋,几近传奇。 随手在百度搜索,承诺没有兑现或者各种原因没有兑现成功的案例不少。请看一例,一张1971年的活期存折,现金137.26元。(见照片)。比照当时的工资水平,这个一百多块钱绝对是一笔可观的数字。大约相当于现在一般工作人员半年的收入。四十多年过去,现在连本带息可以取多少钱?据了解,家里保存有这样存单的人不是个例。据说持有者到银行取钱无果。有人去咨询有关部门,答复,上世纪80年代,人民银行的储蓄业务分离出去,存款业务交由工商银行管理,要取钱得和工行相关部门联系。如果跑来跑去,就是跑得四水汗流,就算能取出来,可以取到多少钱?或许有几百块。如果综合考虑劳动成本,或许意义不大。 也有人说,40多年前的老存折很少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可以收藏。<br>持该存单老人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斤大米一角多钱,10元钱可以买100斤米,200元钱够全家人吃一两年了。” 当事人无奈表示不取钱了。一是手续麻烦,银行要找当年的存根估计费时费力。二是的确意义不大,40多年的本息加在一起,也是小钱一笔。<br>万一银行要收手续费、账户管理费什么的,说不定还得倒找银行钱。<br>也有人说,40多年前的老存折很少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可以收藏。<br>不管怎么说,这张泛黄的存单,还是有历史厚重感。<br>我们无意对比探寻东西信用价值观。只是由此引发一些感慨。这张债券,或许间接解释了小小的荷兰为何会一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