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海南,一定要去看看“石头村”。当然,这不仅仅是我的偏好,而是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文化,太多故事去追寻。“石头村”,顾名思义就是用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的居住、防御、生产及其他功能的生活区。因琼北地区大多属于火山岩地带。先辈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神奇的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石头”村落。</h3> <h3>村与村之间,大多以姓氏为单位自成一体,宗祠当然是少不了的建筑,村子的中心一般都会有一个大水塘,当地村民会叫它“风水塘”。其时,先辈只所以这样设计,一是为了村里的排水,二是为了取水,消防安全当然是要考虑的。</h3> <h3>虽说沧海桑田上千年,但当年先辈们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补而动荡的生活依稀可见,好多古村落中都建有“炮楼”其实,这些超群绝伦的建筑,叫它“瞭望哨”更贴切一些,历史上用它来抗攻海盗、土匪、种族的骚扰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3> <h3>前几天应朋友之约去了趟澄迈县老城附近的谭昌村,这个村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相传村里的祖先听闻琼州人杰地灵,风景秀丽,有利于子孙蓄衍绵长,在南高宗期间,由福州不畏艰苦渡琼,在此地建业,取村名谭昌村。</h3> <h3>全村由三条火山岩铺设的石道通往各家各户,整个村落房屋主体坐北朝南,是由火山岩作为砌块的石木结构。由于老城临海,清代时常受到海盗骚扰,村民为了自保,用石头将整个村子围住,仅在南面留下一个大门,并在村北修建三座炮楼,保存自今。</h3> <h3>村子里的人很少,大部分石屋已经是人去楼空了,偶而能看到几位老者,大多也是风烛残年了。好在古村落内部没有重新翻建平房,村民们大都在村里另外盖了新楼房,古村落基本保持完整。</h3> <h3>我曾看到一则新闻《一栋房子居然只要一美元》,讲的是位于瑞士意大利语区一座山区小镇莫堤西嘉,因为地处偏远,居民不断外流,使当地房屋变得破旧不堪,因此当地政府为了吸引外地人口前来居住,就决定把荒废的房屋以81便士(约1美元)的价格出售,希望能帮助振兴整个村庄。</h3> <h3>便宜卖屋消息一出,便吸引许多民众的关注,但想要买下这边的房子还是必须符合一些条件,因为这些房子其实就是荒废小屋,是由石头堆砌而成的,因此做为报价的一部分,民众在住进去之前,必须根据当地法律将房屋全面装修。</h3> <h3>但即使如此,许多民众也认为,这样的地里位置跟优惠价格实在值得考虑,虽然房屋的外观看起来不太美观,但用这样的价格可以居住在这风景如画的欧洲环境,还是相当值得。哈哈,如果这里也引进这种做法会是个啥情况?估计很难行得通!</h3> <h3>石(石矍)(音què)村,不仅这个字难认,而且连《新华汉语字典》都查不到,当然就打不出来了;不过,这并影响它是澄迈老城独特的地方之一。</h3> <h3>这个被称作“冯氏海南第一村”,沿村前风水塘依次排开的广文第、阳夏侯庙、冯氏大宗祠、将军第、正顺第、冯氏次世中房祠、文林冯公祠等格外显眼。村里的石屋都修得很低矮,全是用石头垒成,木头和瓦片仅在堂屋的隔板、横梁和屋顶使用。</h3> <h3>村民说,老屋虽然不住了,但还是祖宗屋,逢年过节大家都要回来上香的。听老人讲,过去村子里的水系很发达,有数条河流在村中汇集,再流入大海。后来因河水断流,仅剩下村前这口风水塘了,村民也称它为作“饮马塘”,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千古江山,金戈铁马,气吞如虎的沙场时代。</h3> <h3>饮马塘边有两口古井很讲究,当地人叫它“四眼井”和“两眼井”。其时,所谓的“眼”就是在井口上加盖一块石板,分别在石板上凿四个或两个木桶大小的洞,这样既可以防止人畜意外掉入井里,又可以同时多人从“眼”里取水,既安全又高效,这不得不佩服先辈们的智慧。 </h3> <h3>今天的村民都以自己是冯宝、冼夫人的直系嫡孙而分外自豪,他们认为遍布海南岛的冯氏后人,都始于此;故被称作“冯氏海南第一村”。</h3> <h3>对石头村的偏好,除了它厚重的历史和独领风骚的建筑外,更喜欢古村的简单质朴,清幽和沧桑,那黑褐色的玄武岩犹如人生的长卷,象一杯咖啡,让人回味绵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