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晋、陕户外6日休闲游(三)

香芋

<h3>第4天早餐后,游玩雨岔大峡谷。</h3> <h3>途经延安服务区,此地离枣园不远,只有六公里,因为行程不包含,所以没去。</h3> <h3>山西的天好蓝。</h3> <h3>雨岔大峡谷共有四条沟:花豹沟、龙巴沟、桦树沟和牡丹沟。<br></h3><h3>我们首先来到牡丹沟。</h3> <h3>甘泉雨岔大峡谷,地点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约在亿万年前,陕北曾发生过一次强烈地震,黄土大山分开一条条裂缝,有宽有窄,后经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地表被切割和冲刷后慢慢形成这样独特的峡谷地貌。走进峡谷,峡壁呈现凹凸不平,线条流畅,如波浪从你身边划过,宽的地方几人并排可行,窄的地方只容一人过去,专家称为"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属于陕北独一无二地质美景。该峡谷与美国的羚羊大峡谷极其相似。</h3> <h3>桦树沟景色最为壮观。</h3> <h3>下午三点多进入峡谷。</h3> <h3>峡谷内峡壁颜色随着光线的不同而不断的变化着,五彩纷呈,变化无限。</h3> <h3>沟里没有水,路面平整,正午的阳光大面积的照射在沟壁上,五彩斑斓,十分养眼。大家纷纷在这里拍照留念。</h3> <h3>真的是一步一个景。</h3> <h3>甘泉大峡谷桦树沟的美石。</h3> <h3>由于时间关系,花豹沟、龙巴沟没去了。</h3> <h3></h3><h3>再见,甘泉雨岔大峡谷!<br></h3> <h3>傍晚到达波浪谷,游玩水上丹霞。</h3> <h3>晚餐后,开始篝火晚会,音乐设备齐全,载歌载舞,尽情狂欢,与陕北人一起扭秧歌,唱着走西口——入住波浪谷景区农家。</h3> <h3>第5天,早晨看日出,和太阳零距离接触。</h3> <h3>阳光下的波浪谷</h3> <h3>波浪谷位于陕西榆林靖边县东南22公里处的龙洲乡,其独特的地貌和神奇的外观令人叹为观止,纹理线条非常清晰,像一层层的波浪,围绕着起伏的小山丘形成了不同的走向,红色的沙石在周围黄土高原的映衬下,显得色彩浓郁,惊艳奇绝。波浪谷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一亿五千万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h3> <h3>清晨水上丹霞。</h3> <h3></h3><h3></h3><h3></h3><h3>在山西吕梁山中的黄河边上,坐落着一座古镇,这座古镇的名字叫碛口。 碛口位于山西省临县城南50公里处,依吕梁山襟黄河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h3><h3>碛口古为兵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 “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h3><h3>碛口的繁荣缘于大同碛的惊险,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当时,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h3><h3>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h3><h3><br></h3> <h3>碛口兴于黄河,败于黄河!因紧靠大同碛,上游过来的船只无法通行,在碛口渡口靠岸后,货物转为陆路运输。碛口作为水旱转运码头,成就了它的繁荣昌盛。在京包、同蒲铁路相继建成后,货物都走了铁路,黄河水运价值一落千丈,碛口随之完成了它商品集散中心的历史使命,从此被人遗忘在黄水沟壑中,在贫困的岁月中守望。</h3> <h3>直到1989年10月,著名画家吴冠中到碛口采风,惊呼碛口的李家山村像"汉墓",并将其与湖南武陵源、黄土高原一道列为他一生的三大发现后,碛口才渐为人知。于是就有了政府的一系列动作。</h3><h3>1999年9月,碛口被公布为山西省风景名胜区。</h3><h3>2001年9月,碛口被确定为山西省第一个旅游扶贫试验区。</h3><h3>2003年1月,碛口被命名为山西省第二个地质公园。</h3><h3> 11月,碛口镇西湾村被公布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h3><h3> 同年,碛口镇被公布为首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h3><h3>至此,碛口完成了漫漫时空的跨越,终于从"深闺"中走出。</h3> <h3>黑龙庙是碛口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碛口古镇的制高点。站在庙门前,远眺黄河气势,近观湫河曲折,聆听二碛涛声,俯瞰古镇全貌。黑龙庙山门两侧有一副楹联: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此联非常准确地概括说明了碛口当时的繁荣景象。</h3> <h3>黑龙庙,是古镇祈雨的宙宇。它气势不凡地踞于黄河边的卧虎山上, 俯瞰黄河,雄峙河东。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凝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h3><h3>历史上,当地人的祈雨都在这里进行。原来,面对黄河水却依然未能摆脱干旱,于是,黑龙庙便常常处于香火鼎盛的状态。</h3> <h3>黑龙庙戏台上悬挂着清道光年间永宁知州王继贤撰书的““鱼龙出听”四字牌匾。</h3><h3>晋陕两省隔河相望,黑龙庙戏台的对面就是陕西,因此这里有山西唱戏陕西听的说法.。</h3> <h3>黑龙庙钟楼</h3> <h3>古碛老醋坊。</h3> <h3>当年的乔家,买卖做到全国,在这碛口要地,自然也雄踞一方。碛口大德通钱庄,就是祁县乔家在黄河边的银行。看着如今荒凉破败的乔家铺子,真难想象当年生意兴隆的样子。</h3> <h3>石馆</h3> <h3>古老的街巷。</h3><h3>古镇各个院落巷道全部相通。</h3> <h3>骆驼圐圙。“圐圙”,这两个字读什么呢?2019年8月13日,我游览这个古镇,认识了碛口的“碛”字。而“圐圙”二字,未能读出它的发音。</h3><h3> 回家后查字典, 圐圙的读音是kū lüè,蒙古语音译词,又译为"库伦"。常用于方言。圐——即“四”和“方”,圙——即“八”和“面”,连起来即是“四面八方”。其字型由“口”框住的“四方八面”形象的表示其意为“城圈”即“围起来的草场”。我何其孤陋也。</h3> <h3>碛口民居整体设计奇特:依山傍水,街街相通,巷巷相通,院院相通。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h3> <h3>碛口古镇的具体地理位置,造就了碛口这个“弹丸之地”的赫赫声名。碛口地处当年山西与内蒙古、晋陕商道水陆交通的中心点,是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其次,碛口镇位于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湫水河携来了大量泥沙,挤占黄河水道,黄河河床在碛口由400米猛缩为80米,混浊的黄河水像一头被惹怒的雄狮——“黄河行船,谈碛色变”,除了极有胆识的老梢公,几乎没有人敢在碛中行船。于是,雄心勃勃的商人们只有“望碛兴叹”,极不情愿地将满船的货物卸在碛口岸边,再雇佣驮队经陆路转运。</h3><h3>于是在这里,碛口成为一种地理上的极限。无论大小、远近的船筏,一到碛口便意味着水路贩运的终结和陆路运输的开始。而那高高耸立在碛口卧虎山上的黑龙庙,便成了商人们时时企盼的吉祥路标,望着飞檐挑梁的庙宇,商人们长长地松一口气,终于可以脚踏实地,暂时告别那艰险的黄河水道。他们将货物卸下,提起行囊,极为气派地跨进客栈,要来一盘油炸花生米,一壶当地的老黄酒,极闲暇地品味着。有些倦意了,便坐在房间里的太师椅上,在昏暗的烛光下拨着算盘,仔细地清点着几天来的买卖结余,算盘声和着窗外的阵阵喧闹,极为动听地响起来。</h3> <h3>黄河边戏水游玩,捡玛瑙石,雕刻小物件。</h3> <h3>有人在黄河边捡石子带回家。</h3> <h3>黄河边游人骑驴、骑骆驼。</h3> <h3>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碛口是华北通往延安的主要运输口岸,当时镇内建有军工厂、军衣厂,为繁荣边区经济和解决八路军、解放军的物资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于碛口,后转到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现镇内保存有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碑和路居处等。</h3> <h3>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三日,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率领中央机关由陕西吴堡县川口村乘船东渡黄河,从碛口登岸,从此离开了陕北。后经兴县、蔡家崖、岢岚、五寨、神驰、雁门关、代县、繁峙、五台、阜平、到河北的平山县西柏坡村。</h3> <h3>历史沉沉的车轮。如黄河浊浪奔涌,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历史,但历史我们是不会忘记,也不应当忘记的。</h3> <h3>晚上入住碛口窑洞。</h3> <h3>这里有长长的古街、有幽深的古巷,有成片的古建筑,有特色的美食,有淳朴的乡风。来这里,可以悠闲地看夕阳西下,可以枕着黄河的涛声入眠。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更有美好的未来。碛口古镇,值得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