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名山《马鞍山情怀》

知己知彼

<p class="ql-block">(原创作品图文版)</p> <p>雨后晚霞中远眺马鞍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我对马鞍山的情怀要追溯到五十年前,文革时期的1969年,獾子洞小学全校师生在五月节那天,集体到马鞍山游玩。以至后来成家娶了石桩子大队的姑娘;女儿也嫁到这里。我与石桩子有不解之缘,因此也更喜欢马鞍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马鞍山,在法库县西部三镇:叶茂台、包家屯、秀水河子方圆几十里是很有名的。位于叶茂台镇石桩子村西北两公里处,距我家獾子洞村八公里远,晴天抬头放眼西望,能看到它的全貌,这是法库西部最高的山。山的南面属叶茂台镇石桩子村辖地,西面和北面属包家屯镇十家子村和刘帮屯村辖地,这座山是两镇的界山。</b></p> <p>………………</p><p>法库县行政区划图。马鞍山位于法库县西部,包家屯与叶茂台两镇交界,高320.2米,山虽不高,却远近闻名。</p> <h3>………………</h3><h3>辽宁省法库县西部三镇图。</h3> <h3>………………</h3><h3>这是我在獾子洞村外拍的远处的马鞍山脉(2019.年7月1日拍照)。</h3> <p class="ql-block">去马鞍山的路上(山东边)过往拍照</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马鞍山脉是辽宁西部名山医巫闾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源起北镇,经阜新、彰武进入法库境内,连绵起伏三、二十里,马鞍山是这段山脉的主峰,海拔高度320.2米。</b></p> <h3>………………</h3><h3>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伏的马鞍山山峦视频(雪晴录制)。</h3>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马鞍山,原名胜宝山。从东南方向西北眺望,酷似一个马鞍,顾名思义。人们习惯称主峰为大砬子,鞍尾部分叫二砬子。整座山上半部是裸露的岩石,山半腰往下有绿色的植被,山根坡地周边有一片一片的多年生的乔木或灌木丛林,林草丛中不时有早年从山上滚落下来的大大小小的石块。主峰大砬子,南坡山势陡峭,北坡坡度向山下渐缓,如若登山时,从东北坡可达顶峰。二砬子顶部缓平,半山腰有挺大一个天然石洞,人们叫它“狐仙洞”,洞中有泉水流出,清澈见底,溪流汇成小河,弯弯曲曲地向山下转东南方向流去。</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山的南麓有一平地方城,里高外低,边长约百余米,据考证是辽金时期古城遗址,如今只残存土城墙基和散落地里的瓦片,以及依稀可辩的城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在古城的东侧不远的坡地上,曾有一座寺庙,名福兴寺,1931年日本占领东三省,扶持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936年,农民出身的宫良栋、苏义等人,反对日伪统治,以传教的形式在福兴寺举义,提出“打倒日本,恢复中华”,不满日伪统治的人们,纷纷参加了“白刀会”,群众叫“白洋法”。1937年3月初,“白刀会”员们揭杆而起,向伪东科前旗所在地后新秋进发,途径十家子砸了伪警察分驻所,后行军至平顶山村与日伪军遭遇,会员们冲向敌阵,杀得敌人抱头鼠串。时敌援兵四面包围了白刀会员们,他们高呼刀枪不入,但他们手中的大刀,长矛哪里抵得住敌人的现代枪炮,终因寡不敌众,斗争失败了,牺牲了48人。这个悲壮的抗日斗争故事,在辽北民间广为流传,我小时候就曾经听爷爷奶奶讲过。</b></p> <p class="ql-block">  伪满时期的1937年春,在马鞍山举义的“白洋法”队员,进军后新秋途中(图片来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马鞍山辽金时期方城遗址指示碑(以下3张照片是2018年4月王程拍照)。</p> <p class="ql-block">马鞍山辽金古城遗址《法库图志》</p> <h3>………………</h3><h3>辽金方城四角的文物保护标桩。</h3> <h3>………………</h3><h3>马鞍山大砬子前怀(正南)。</h3>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这座山,我曾经在上小学五年级那年(1969年)的五月节去过一次。清晨天还没亮,和几个同学(王同祥、王杰、张振宇、倪清祥)结伴同行,到达马鞍山脚下,太阳刚刚升起。仰望山上,岩石峭壁,巍峨雄伟,山间不时有几只山鸽飞过。山下丛林成片,有刺槐、桑树、山杏、山枣、核桃、榛子等树种,还有片片草丛。我们开始从山南围山而上,尽情游玩,先登上山间石洞,洞口有泉水一股一股地涌出,喝上一口甜丝丝的。再绕爬到山的东北坡,用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登上大砬子顶部,山顶较窄小,正中有一方形测绘点,坐在上面小歇一会。在晴朗的天空下,站在马鞍山上放眼环望,看得很远很远,确实体会到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这一次野游时至今日,仍不能忘怀。</b></p> <p class="ql-block">发源于马鞍山的季节河流,流向东南四官堡方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九年前(2009年),为充分利用马鞍山地区独特的风力资源,风电开发公司在这里安装了很多风力发电机组,给这里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每逢五月节,都有很多各地的游客到这里观光游览。</b></p> <h3>………………</h3><h3>三十年前大外甥小两口在马鞍山游玩留影。</h3> <h3>………………</h3><h3>十年前安装的高高耸立的风力发电机。</h3>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我的女儿女婿原住石桩子村,2001年移住沈阳。他(她)们对家乡、对马鞍山有着特殊情感,经常在节假日回到家乡去马鞍山一游。2015年10月2日,适逢国庆假日,早晨沈阳的二姐、艳霞一家、艳丽一家、小芳一家驱车前去马鞍山游玩。他(她)们在山的前面、后面进行采摘山枣、攀登、拍照并饱览了马鞍山风光。我第一时间收到用微信发来的照片,虽然不能亲自前去观光,但是通过几张照片,我同样增添了不少乐趣。</b></p> <h3>………………</h3><h3>我的女儿小芳。</h3> <h3>………………</h3><h3>这是2015年10月2日小芳她们去马鞍山游玩拍照的。</h3> <h3>………………</h3><h3>这是站在山顶上拍照的山北面的刘帮屯村乌橄图。</h3>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2016年五月节那天,沈阳小芳一家3口驱车前来獾子洞,去马鞍山游玩,我的大孙子也结伴同行,首次攀登马鞍山,回来还拿了一枝结有山杏的树枝。</b></p> <h3>………………</h3><h3>2016年五月节远眺马鞍山。</h3> <h3>………………</h3><h3>他们正前进在山路上。</h3> <h3>孙子王泽正在登山。</h3> <h3>小歇一会儿。</h3> <h3>我的女婿同外孙常源、孙子王泽终于登上山顶留影。</h3> <h3>………………</h3><h3>早春的马鞍山(2017年2月王芳在山根近距离拍照)。</h3>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獾子洞的姐妹们(王艳玲、黄英、陈秀云、张凤琴),在马鞍山附近游玩留影。</p> <h3>………………</h3><h3>2018年五月节王程在马鞍山东南方拍照的辽金遗址全景(6张)。照片中东西向的土壕就是辽金方城西 北角城墙遗址。</h3> <h3>………………</h3><h3>在马鞍山上拍的前怀景色。</h3> <h3>………………</h3><h3>在山的东面拍照。</h3> <p>在山的东北面拍照</p> <h3>………………</h3><h3>在山的西南面拍照。</h3> <p>在山的西北面拍照</p> <p>在山的北面拍照</p> <p class="ql-block">远眺雾中马鞍山(@六月飘雪)</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2019年的五月节又到了,女儿一家又去马鞍山,这次我的一个孙女,两个孙子都随车去玩了,与山上的许多游客一起,采着野果,腑视四周,呼吸着新鲜空气,品味着大地的芳香,拍摄着那美好的瞬间,玩得特别开心尽兴。</b></p> <h3>………………</h3><h3>洪云在马鞍山上拍的视频。</h3> <h3>游客游玩的视频(鸿运录制)。</h3> <h3>………………</h3><h3>这是在上山后小歇、游玩、拍照。四个小伙伴。</h3> <h3>金旭、欣蕊、王泽、王博合影。</h3> <h3>孙子王博。</h3> <h3>树上有桑茚了。</h3> <h3>姐弟俩。</h3> <h3>孙女金旭。</h3> <h3>两个孙子王泽、王博。</h3> <h3>姐三个合影。</h3> <h3>吃点东西。</h3> <h3>喝点水。</h3> <h3>身后是山下广阔无垠的天地。</h3> <p>从东北坡登顶的游客</p> <p>今生缘于2019年6月在马鞍山顶峰留影</p> <h3>………………</h3><h3>女儿在马鞍山上录的视频,山的北侧。</h3> <h3>视频</h3>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看了他(她)们在马鞍山几次游玩的彩色照片和视频,几幅从各个角度拍照的马鞍山的全景彩色照片,它巍峨的雄姿,与蓝色的天空,绿色的丛林以及山下的田野交相辉映,同高高耸立的白色的风力发电机构成了一幅自然而又美丽的图画。这就是景色宜人的马鞍山风光,美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它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原文写于2015年10月,2019年8月30日修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石桩子村名由来】</b></p><p class="ql-block"> 原名“三家子”,建制村。隶属叶茂台镇。清初有杜、金、崔三户蒙族人迁移此处首居,成村落后,取村名为“三家子”。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重修关帝庙清理地基时,挖出一个石经幢,高丈许,底部棱形石盖上有房型盖顶,石面上刻有佛像,村人称其为石桩子,庙修好后将之移入庙内,遂更村名为“石桩子”。</p><p class="ql-block"> 该石经幢座高一尺五,高五尺,顶盖覆八棱形石盖,上有石柱七节,总长不过七尺,石色清白,石质坚硬,八面各刻佛像一尊,雕镂精工,系八宝罗汉像。经专家鉴定该石经幢为辽代遗物。也有专家说是五代时的遗物。由此可说明该村历史较为悠久。</p><p class="ql-block"> 马鞍山位于石桩子村西北两公里,因为它是法库县西部名山,所以在辽北地区,石桩子村的知名度是很高的。</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笔者2019年秋留影</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知己知彼撰文编辑制作,</p><p class="ql-block">——照片、视频;洪云,小芳、王程、过往、光霞、风雨归人、秀娟、农资达人、六月飘雪。</p><p class="ql-block">——史料参考《法库县志》</p><p class="ql-block">——音乐歌曲《牧羊曲》</p><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5日撰文.</p><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30日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