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长途跋涉,跨越万里,费了好大的劲,才说服了父母,于是,有了我人生第一次陪伴父母出远门旅行,带他们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一路走来,感慨万千。</h3> <h3> 我们常说,来日方长,可有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这是最大的骗局。<br></h3><h3> 作为子女,我们最害怕的事情之一,是爱得太迟,领悟得太晚,让陪伴父母的想法成为一种遗憾。</h3><h3> 小时候,我们很依赖父母,甚至是崇拜他们的伟大。年轻的时候,我们希望挣脱束缚,我们总是想离家远一点,去过更精彩的人生。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了,却突然记起来,在路的源头,还有父母在爱着你,等着你。</h3><h3><br></h3> <h3>俗话说,再不陪伴,他们就老了。在奶奶在世的时候,我奶奶经常对我说,“平平呀,好好读书,以后想去哪就去哪,看遍每一个天角”。而如此疼爱我的奶奶,我最远带她进过县城,自己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好好陪陪奶奶,带她看看外面的大世界。每当一想起这件事,我就特别难过。这种遗憾是一种无论你去过多少地方都无法稀释的痛。</h3> <h3>爬长城</h3> <h3> 在此之前,我总觉得带父母去旅游很麻烦,要考虑许多事。而在这次旅行中,我常常看见有很多年轻的父母,抱着还不太会走路的孩子,去天安门看升国旗,去爬长城,走戈壁雪山,兴趣盎然,满脸笑容。<br></h3><h3> </h3> <h3>天安门看升旗</h3> <h3>当时,我也在想,我们有多少年轻的孩子,愿意带着越走越慢的父母,陪他们去看看这些美好的风景呢?我也总以为,给钱,让他们出去游玩能解决一切问题。可是,一辈子节约习惯了的父母,怎么舍得花钱?通过这次陪伴旅行我发现了陪伴父母的重要性,我想,这也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h3> <h3>我父母那一代人,有着典型的省钱思维,挣钱本来就不容易,所以他们一直觉得挣钱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省钱。因为这种在思维上的差异,我嫌他们老古董,格局小,他们说我浪费钱,吃饱撑着瞎折腾。</h3><h3> </h3><h3></h3> <h3>这次出行,是我用“全家还没一起出过省呢”“我在新疆三年,你们应该过去看看,看了你们就放心了”“趁着还能自己走动,否则我也不敢带你们出去了”等等理由说服了他们。不过出发前,他们还是再三叮嘱我,要以便宜为主,能不花钱就不花钱。飞机票多少钱,火车卧铺多少钱,住宿费多少,门票贵不贵,就连每一次点菜,一定看价钱点菜。</h3><h3> </h3><h3></h3> <h3>四合院看老北京艺人表演</h3> <h3> 此行,但我还是瞒着他们,抛开便宜第一的原则,综合考虑着计划好了一切。从购买常备药,衣服鞋子,行程安排等,我从不告诉他们多少钱。我带他们吃地道的北京烤鸭,游玩整个京城基本上的景点,吃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新疆烤肉和各种“硬菜”,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同的旅行方式,看到了一些自己未曾看过的风景。</h3><h3> </h3> <h3>他们一路嘀嘀咕咕多少钱,我忍不住偷笑,边笑边感慨,父母的格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但孩子的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父母,尤其是在孩子长大以后。我也在想,父母也曾年轻过,只是时代不同而已。</h3><h3><br></h3> <h3>有时,我又在内疚自责了,嫌弃父母格局小,想法旧,也许是自己认为自己长大了,长本事了,有了更大格局,也许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带老去的父母走得更远一些?可实际情况呢?</h3> <h3>在故宫感受中国建筑文化</h3> <h3>一路下来,看到二老的笑容,我突然发现,其实父母很容易被满足。有句话说的好,说小时候我们对父母小心翼翼的,长大后却是父母对我们小心翼翼的了。当时我觉得很有共鸣,在这次旅行后更是深有体会。收拾行李时,沿路衣食住行,父母想方设法顾及我的意思,从不反对我的决定。特别是在海拔四千米的帕米尔高原,我总是不耐烦,说自己年轻不怕冷,父母却不甘心,不停地劝我加衣服。</h3> <h3>突然想起,我带儿子一起去旅行的时候,都是儿子在我前面撒了欢地跑,我在后面追着,我经常回头喊他慢点跑。</h3><h3><br></h3> <h3>有时,我也嫌弃他们磨蹭,嫌弃他们不会用房卡,不知道开宾馆的电视机,不知道刷卡进出地铁栅栏,不知道…</h3><h3><br></h3> <h3>但我忘了,我的父母,当年都年轻过,也有过热血和梦想,也曾对远方满怀向往,就和今天的我一个样子。而我们,若干年以后也会老去,我们的孩子们会不会也嫌弃我们?</h3><h3>即使在很多年后他们更老了,但谈起那时候的自己,他们还是会眼带光芒。</h3> <h3>之所以选择北京,是因为父母一直以来的愿望,中国人,一定要去一次首都北京。上了年纪的人总是喜欢有历史、有年代感的东西。或许是一种信仰、或许是对过往的念怀、又或许是心灵的沉淀。四点起来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排队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去故宫听导游说历史,谈风水文化,爬长城,在四合院喝茶,看老北京胡同,在恭王府摸摸“天下第一福字”,欣赏老北京艺人的民间艺术表演。每天起早贪黑,排队等候,他们却乐此不疲。</h3> <h3>我妈回家之前,总结了一下,骄傲的和我说总算到过北京了,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地铁,坐动车,骑马,骑骆驼,可兴奋了。我突然觉得,他们才是孩子。我甚至可以想象,他们回去家里,是如何的去和周围邻居亲友去描述此趟旅行的见闻。</h3><h3><br></h3><h3><br></h3> <h3>我爱北京天安门</h3> <h3>有一种蓝叫做阿克陶蓝,跨越了大半个中国,行程万里,领略西域风情。</h3> <h3>阿克掏县境的平原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坡下,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边缘。中山牧区一般在海拔2500~3500米之间,低山农区在海拔2500米之下,高山寒漠带之下为高山草甸带和亚高山草甸带,海拔在3500米左右。高山冰雪带雪线以下大都为寒漠带,大约在海拔3500~4000米之间,山地在海拔4000~5000米以上为冰雪带,山顶常年积雪。最高处海拔达7000多米。</h3> <h3>坐在柯尔克孜族的白毡房前</h3> <h3>感谢热情招待,热乎乎的面条</h3> <h3>馕,边疆的特产</h3> <h3>雪山,积雪终年不化</h3> <h3>“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7509米。直人云端的雪峰在湛蓝的天空下自得耀眼,一泓碧水中倒影着蓝天,白云、雪峰,美不胜收。</h3> <h3>阿克陶的蓝</h3> <h3>初秋的草原,牦牛成群</h3> <h3>中巴国际公路上,一马平川</h3> <h3>奥依塔克冰川公园山脚下,你们笑得像个孩子!</h3> <h3>雪山,草原,尽在画里</h3> <h3>老赖不赖</h3> <h3>老妈不老</h3> <h3>亿万年的冰川</h3> <h3>打卡,中巴国际公路,到此一游</h3> <h3>健康快乐</h3> <h3>第一次骑骆驼</h3> <h3>驾驭</h3> <h3>白沙湖的山水</h3> <h3>蓝天白云雪山湖泊</h3> <h3>第一次上到海拔四千米地方,有点高原反应</h3> <h3>喀什古城</h3> <h3>西域风情</h3> <h3>玉石</h3> <h3>古城人家</h3> <h3>丝路上的我们</h3> <h3>天门的山,大峡谷</h3> <h3>上到天门山顶</h3> <h3>大峡谷</h3> <h3>边境口岸,打卡,也算路过</h3> <h3>来到南疆后的公园散步</h3> <h3>县城步行街</h3> <h3>在新疆的几天非常匆忙,开学了,我的事情也多。父母看到我的情况,才几天就迫不及待的说要赶紧回去。其实,我知道,他们心疼儿子。虽然看到我所工作的学校特满意。但是他们也听说了这边生活的不容易,他们也感受到了干燥的气候和工作的压力。至于地震沙尘暴等情况,我不想提及,因为他们来的是南疆最好的季节,我想他们带着美好回去。报喜不报忧,我想是所有儿女共同的“美丽谎言”。</h3><h3><br></h3> <h3>龙应台在书中所写:“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我想,对于我来说,这也是我所能做的吧。</h3><h3>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否则,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h3><h3>2019.8.30凌晨</h3> <h3>今天,父母已经平安返回江西于都老家,甚是欣慰,也感慨万千,夜不能寐,谨以此文和图片,共同记录我和父母的北京之旅,记录他们的南疆之行。</h3><h3>愿一切安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