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业故事 徐国鹏

捞河源茶业

<h3>忆往昔,自惆怅!</h3><h3> 高中毕业后第一个十年,我从事过电器维修、夜总会DJ,卖过水果、开过饭店、做过湘绣来料加工,那些年,有青春,有懵懂;第二个十年,我从家乡村的村委委员、代理村主任、村主任,到现在的村党总支书记,其中有迷茫,有成长。人生能得几回搏?人生又能有几个这样的十年?在不惑之年,我 “惑”了。 </h3><h3> 成家立业乃是人生根本,家是成了,可业在何方?无数个夜晚,我独上二楼、观山景、听虫鸣,望尽星光,突然一个念头浮出脑海:我要做一番事业,一个力所能及,既能养家糊口,又能惠及家乡的事业。茶叶,是的,就卖家乡的高山茶,打造家乡的茶叶品牌,为家乡的产品代言! </h3><h3> 正所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h3> <h3>目标既定,迈步前行! 第一步、注册公司:我找到在家乡一直从事茶叶种植加工二十余年的一位亲戚,一番思想的碰撞后,产生了创业的火花。孔老夫子曾经曰过:“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我的家乡正是一片山水丰盈的胜地,于是乎,我们成立了“浏阳市爱山乐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创立家乡品牌、发展家乡产业”为目标,打造一条从育苗、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既结合本地实际,又高度符合乡村振兴提出的产业兴旺的战略要求。</h3><h3> 第二步、扩大基地:借助于合伙人二十多年所积累的茶叶加工技术和业界人脉,我们与附近五个茶园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他们负责种植管理、组织采摘,我们进行技术指导、监督种植、鲜叶包收等。为了满足鲜叶的品质要求和产量需求,我们又在周洛村与合盛村选了两处没有工厂污染、远离马路的地方,新开发了两个基地。忙碌的春茶采摘后,当我们将一百多万的务工工资分发到各基地周边村民手中,尤其是习总书记最关心的贫困户们的手中时,望着她们的笑脸,心底满满的成就感。</h3><h3> 第三步、正规生产:基地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又马不停蹄的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一系列的填表、签章、证明、学习后,在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合伙人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线的各项标准进行施工建设。我负责部门衔接,对接领导来加工现场进行指导检查,学习食品生产企业相关政策要求。两年后,一个全新的茶叶生产加工厂房和生产线正式诞生。在通过省级验收的那一刻,捧着历经千辛万苦得到的,也是镇上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本食品生产许可证(SC),我真想放声大哭一场,申办过程中所有咽下的心酸,在这一刻都氤氲成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h3><h3> 第四步、注册商标:在申报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同时,因为我们地处捞刀河的源头,又正在周洛风景区的旁边,基于打造家乡品牌的目标,通过我与合伙人无数次的思考、磋商,我们分两次申请注册了“捞河源”和“周洛一号”品牌商标。手捧着属于自己的商标证书,望着自己设计、定制的产品包装,我仿佛看到了两颗明日之星正在冉冉升起……</h3><h3> 第五步、开店营销:一系列的流程走下来,公司的形象店也在合伙人的辛苦中闪亮登场。经过前期的广告宣传、店堂布置、员工培训后,在各级领导的亲临指导下、在亲朋好友的热烈祝贺中, “捞河源茶业”形象店择吉日隆重开张了。午饭后送走最后一波客人,我回家倒头就睡,这一觉睡得开天辟地,这一觉睡到昏天暗地。从注册公司到形象店开业,三年了,从未睡得如此酣畅,从未睡得如此释然。</h3><h3> 当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h3> <h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h3><h3> 公司门店开业后,一切似乎已经走上正轨,我与合伙人也想象着只要在家等着日进斗金了。可现实总是喜欢展示它独特的骨感,几十块钱的茶叶一包包的零售,刚开始几个月月终盘底,最低时月营业额不到一万的现状深深的打击了我们的信心,因为我们门店每个月的固定支出都在一万五以上。没办法,初心不更改,梦想就不能停留。我们变被动为主动,扩大宣传、主动出击、找公司、跑单位,在保证现有的客户群前提下,努力拓展销售范围,在单位日常用茶和节日礼品茶上下功夫。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更多的客户了解、认可了我们。现在我们的形象店已经连续几个月月营业额突破了二十来万,在客户的口口相传中,我们的“捞河源茶叶“正一步步的走向全国各省市!</h3><h3> 这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h3> <h3>  放眼青青茶山、细品悠悠茶香,感恩所有帮扶,感恩美好遇见!我坚信,更大的成功一定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