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名利比尘灰 绿竹青松手自栽——缅怀山东省书法家刘恩常先生

孙中献

<h3></h3><h3>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颂扬鲁迅先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恩常先生仙逝已近三年,但他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恍惚间宛如看见他那清瘦的身影,正迈着沉稳的步子款款向我们走来;还和往常那样,在公园晨练的间歇中,以浑厚的男中音和练太极拳的人群谈笑风生,以他特有的方式传授着他丰富的习作经验和书画艺术的精华......</h3> <h3></h3><h3> 他是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在恩常先生的字典里,原本就没有“艰苦”二字。虽然,他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里,从记事的年龄起,就和父母过着战乱纷杂,颠簸流离的生活,食不果腹衣不保暖的苦日子锤炼了他不畏艰难困苦的刚强性格。幸好到了上学的年龄,抗战及解放战争胜利结束,在这相对和平的日子里,他顺利上了小学。父母勒紧裤带从牙缝里挤出的一点钱为他交上学费。他十分珍惜父母的苦心和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努力的学习,使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52年,11岁的恩常到武城十二里庄中学赴考,由于教室漏雨失修,就在学校的操场上,临时布设了“露天考场”,学校给考生每人发了两块砖,坐着一块当“座位”,抱着一块当“书桌”。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武城县仅有的一处中学。上高中时,学校条件仍很艰苦,缺粮少菜,学校就让学生课余时间拔野菜交食堂,后来野菜找不到了,恩常就到收割后的白菜地里挖白菜根充饥。1960年,恩常先生没毕业即应征入伍。农家出身的子弟总有农家特有的淳朴与刚强。他在空军第五航校四团任制氧员,在一次战备加班中,一连紧张工作了十几个钟头的他,突然累晕在工作岗位上。在卫生队的病床上,惊梦中还在喊叫“快干,别误飞!”由于他表现突出,由一名义务兵很快提拔为干部。先后任团政治处干事,警场连政治指导员。转业地方后,他依然保持着部队特有的军人素质,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工作上,先后任夏津县人事局干事、副局长、局长,2001年在夏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上退休。</h3><h3></h3> <h3>  他是一个非常勤奋执著的人。恩常先生聪颖好学,兴趣广泛。在部队里,他是团政治处文艺演出队的文艺骨干,善歌唱,喜二胡。男中音歌喉甚厚。后来又酷爱书法之道。他的书法初学颜体,历练数年,坚持不懈。为了节省宣纸,就从旧报纸上反复练习,几年下来,习练的旧报纸就有一人多高。因负行政职责,公务繁忙,白天无暇练字,他就用晚上时间,每天练至深夜,“偶得假日,惜时如金,秉笔书写整日不倦,乃至忘乎寒暑,终岁不缀,黾勉勤奋,令人叹服!”著名书法家张业发如是说。</h3><h3> 恩常先生学书严谨,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潜心耕耘。他不辟捷径,不急求成,以自己踏踏实实的辛勤临摹,努力攀登书法艺术的峰巅。临摹中且认真观察,精琢细磨,自找笔划细节缺点,扬长避短,力求进步。他自汉碑入手,临曹全、乙瑛、张迁、礼器等碑帖及当代名家作品,师古不泥,撷英取华,兼容并蓄,博采众长,遂成自家气韵。他的书法作品,曾被近20家报刊杂志载录,并被选编于多种书法集内。由于他在书画界的成就,被聘为夏津县书协主席,德州市书协副主席,他还是山东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齐鲁书画研究院书法家,中国人才研究会书法家。1995年11月,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了“刘恩常书法作品展”,展出书法作品260多幅,受到了全国书画界启功、沈鹏、 魏启后 等老一辈书法家的高度评价和赞扬。</h3> <h3>  他的行草,书体方正劲健,隽逸峭拔,气质神采飞动。一次我拿我的两篇散文习作请他润笔,他看后大加赞赏,并用行草写下对我的鼓励与期待:“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使我终身受用。他学写的毛主席诗词,更是飘逸飞扬,惟妙惟肖。尤其练习学写的《七律.长征》,顺致流畅,一气哈成,把毛主席那种狂傲不羁、挥洒自如的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h3> <h3>  他的画作,主要以画鱼、竹为主,构思奇特,笔触细腻,上彩巧细,浓淡相宜,特别是画的九鱼戏珠图,姿态各异,松紧有度,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无不渗透着他精密的构思和力透纸背的心血。他喜欢画竹,更喜爱竹的挺拔刚直。他在自家院子栽竹自赏,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青竹山房”以青竹的刚直清廉自律自励。鼓励自己取得更高更好的学习成果。</h3> <h3> 他又是一个虚怀若谷、非常谦逊的人。恩常先生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学功底。他从1961年当兵入伍时就非常注意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及其感受。战备偶得暇息,灵感来袭即随手记下,当时没有纸笔,就暂且记在手背上。这一习惯,就是转业到地方后,也没放弃和改正。从老家的“篱下虫鸣”,到离别家乡后酣甜的记忆;从别离父母的深切思念,到走进部队这个团结紧张的大家庭,无不充斥着恩常先生真挚浓重的真情实感。他思念:“小时候家里那几分瓜园,父亲种的什么都有,想吃什么摘什么,最美的景色”;他思念:母亲第一次见到他穿上军装时欣喜过望的笑容。2003年10月,他在手背上、膝盖上、背包上的即兴诗作,终于集纳成锦,出版了诗集《篱下虫鸣》,内容涵盖了“部队、乡恋、亲情、友赞、书趣”等五个方面内容的150多首诗,乡亲乡恋亲情浓重,书法书趣情感盎然,部队的火热豪情跃然纸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h3> <h3>  恩常先生对自己总是高标准、严要求,事事处处表现了一个治学者高度的严谨与谦和。1998年3月,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刘恩常书法展作品集》,其中《行草书初习》收录了他18幅字,清劲豪放,潇洒自如,达到了书法界的高度水平。他的《隶书问字异写》800字,每字有四种写法,皆以隶书写出,由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字发行。也得到了全国书法界认可和高度评价。他仍谦虚称道,“由于年迈体弱,心迟手钝,在编辑中难免有误、错之处,敬请方家校正”。同时,他坚持苦练、精炼,不断总结出新方法、新形式,开拓出更加精巧的新境地。在写作实践中,他非常注意摸索规律,探索诀窍,善于总结,不断深化升华,他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总结出了《学习行草书法口诀》,其中分:笔划(8章)、笔法、笔法病院、以及字法、墨法、章法,全部以5字排列,合辙押韵,读来上口,便于记忆。并打印成册,无偿发给新学员。他在每份之扉页,都郑重地写下“恩常浅识”,从不以师资老成自居,而以当小学生的姿态,和书法爱好者们一起体验商榷。恩常先生学识城府至深,令省内外书法家们钦佩不已。中石先生专门为恩常及其父刘德和题字:“推恩似海,耀德三光”。高度评价恩常先生的高尚人品与谦虚严谨的良好学风。</h3> <h3>  他又是一个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人。恩常先生有个常年奉行的做人处事的规矩。他说:做人,要身直影正,像学楷笔画一般,横平竖直,要有一种无往不胜的凛然正气;做事,要扎扎实实,善作善为,务求实效。要把“奉献”牢记于心。北宋诗人王汝舟有诗云:“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十分贴切地映现了恩常先生像竹子一样刚直清峻。他淡漠名利,视名利如尘灰;他亲做亲为,从不把辛苦推给别人。生活中,他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和熏陶后人。他讲求忠孝,倡学诗书,顺先孝后,道德高尚。他说,在学校要尊重师长,爱护同学;在单位,要服从领导。配合工作;在家庭,要孝顺父母。尽献孝心。1983年,老母亲重病卧床不起,他在床前精心伺候,白天黑夜守候了60多天,老母亲临终前竟没有一点疮痕。他经常教育儿女侄孙:处事冷静低调,付出无须回报。雷锋精神不老,当学效仿一生。2003年,县政府加快了旧城改造的步伐,一举建立了8个公园,大大改变了县城的绿化环境,全县人民无不拍手称快,县委宣传部在全县书法界公开征求书法命名,最后经评委评定,聘恩常先生题名。恩常先生欣然命笔,连夜写出楷隶行草30多幅,供评委选用。现在他的笔力劲挺的行草仍豁然闪烁在县城公园的横卧巨石上。</h3> <h3>  恩常先生练笔不保守,居功不自傲,平易近人,无私奉献。他的作品曾多次无偿赠送给企业、同事、战友、同学,书法爱好者,从不以收藏赚钱为目的,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境况,或鼓励,或自励,或意味深长,或指明方向。当时夏津泉林公司正在发展时期,他赠送给企业以期望:“泉林林深”,“泉韵”、“泉深林远”,鼓励企业争创更高的利税富民强县。夏津英华门诊的刘丽英,是个自学成才的骨科医生,她时常聆听恩常先生教诲,以恩常先生无私奉献精神为楷模,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终于学成骨科疗法的“一手绝”。她以祛除广大患者病痛为目的,一只银针,手到病除,受到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恩常先生目睹医疗现场十分感慨,亲自为她题诗命笔:“英雄难免染病魔,华佗也曾无奈何,针灸百位脉络通,妙手轻捻气血活”(藏头诗谓:英华针妙)。(图片)这对年轻的刘丽英是一个莫大的鼓励与鞭策,她自己也成了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爱戴的一方名医。她受恩常精神的熏陶和影响,不满足于已取得的医疗经验,仍孜孜不倦地学习中医的经络学说、阴阳学说,把中医学的辩证施治真正运用于临床,将治疗、预防、保健、心理调节融为一体,为更多的疑难杂症病人祛除病痛。现在的英华门诊已发展成颇有名望的骨科医院。2005年,夏津县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相继筹备老年大学,恩常先生主动请缨为书法班义务授课。他根据学员书法基础认真备课,并边教边学边示范,使学员学练劲头很大,并坚持不懈,兴趣盎然,现已经出手成才的学员有二十多名。</h3> <h3>  他又是一个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者。正当恩常先生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无情的病魔却悄悄临近了他。面对不治之症,他泰然自若,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手术出院之后,每天坚持散步或打拳锻炼身体,每天在音响室内引吭高歌,以锤炼身心。他始终以军人的姿态,保持着那么一股子劲头,那么一种精神,那么一种无以伦比的乐观。他笑对儿女:“我和癌症奋斗近二十年,想活过八十,给你们后人留个长寿基因,没有实现。你们要照顾好妈妈,她身体挺好,让她当百岁老人,把我也平均到高龄上去!”“名利淡然、境困泰然、意足欣然、心宽坦然、趣雅悠然、事随自然”的豁达心态竟让无情的病魔退缩了十七年。2016年10月,凛冽的冬天终于把他推倒在病床上,他很明白,知道自己已经为时不多,他把子女叫到跟前,嘱咐他们办理后事一切从简,不要过多地烦扰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他对儿子长军满怀期望:“你虽然学书小有成就,但还要下真功夫学孙过庭和米芾,我只能传给你这些......”他再三叮嘱家属: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事后不要太多悲伤沉痛。他身体在抵抗痛苦,思维在追寻过去,他沉静地回想了自己的一生,感觉还没有碌碌无为而无所事事,还能为党的事业做些有益的工作。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种壮志未酬的遗憾袭上心头,他硬撑着病体,为自己远行写下了自己的心声:“心想挥毫空有砚,意欲放歌杳无音”,他还到他每天必去的再熟悉不过的音响室,录制下为自己送行的音乐。用他略显苍老深沉的男中音,像临上战场的壮士,像离别辞行的儿子,感情深重地喝下这大碗的《壮行酒》:喝一壶老酒,让我回回头,回头啊望见 妈妈的泪在流/喝一壶老酒,让我回回头,回头啊望见 妈妈你还招手/喝一壶老酒,让我回回头,回头啊望见 妈妈你还没走/喝上这壶老酒啊 我壮志未酬,喝上这壶老酒 忠孝两难求/喝上这壶老酒,那是妈妈你酿的酒,千折百回不回首啊,我大步往前走,大步往前走......</h3><h3> 2016年12月19日,恩常先生溘然长逝!</h3><h3> 灵堂内,肃穆而沉静,恩常先生的亲笔挽联耀人眼目,使人顿生敬佩痛惜之情;殡仪馆里,没有低廻乌咽的哀乐,恩常先生吟唱的《一壶老酒》的歌声,在天空中,在人们的心头上,久久回荡!</h3><h3> 恩常先生精神不死!</h3><h3> 恩常先生永远活在人们钦佩的心目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