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创作过程

郑春龙

<h3><br></h3><h3>“喂,老郑,最近在忙啥呢?”</h3><h3>“在画《开国大典》”。</h3><h3>“啊!”</h3><h3>朋友惊讶。</h3><h3>说实话,不光是朋友惊讶,我自己也很惊讶。因为能力有限,这样的题材我是不敢轻易去触碰的。但有些时候你越是不想画不敢画的,却偏偏让你遇见。</h3><h3>受朋友之托为建设中的教育馆创作油画《开国大典》。甲方要求很高,不要临摹现成的作品,必须是新创作。而且,而且,时间紧迫,只有一个月。画幅尺寸200cmX400cm。</h3><h3>接到这个任务,只有一个字,懵!</h3><h3>没办法,硬着头皮,上!</h3><h3>军人,敢冲锋。</h3> <h3>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最辉煌的时刻,作为一个画家,能创作这样一幅作品也是光荣的事情。</h3><h3>首先查找资料,把我所能够搜集到的资料全部集中在一起,几天下来,搜遍了网上,跑遍了图书馆,能够使用的图片寥寥无几。</h3><h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当天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人士总共622人,不可能所有人都画出来,但主要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就必须在画中展现。为了尊重历史,当年由于战事,工作,生病的等原因当天没有出席仪式的领导人,如任弼时,彭德怀,林彪,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等,没有登上城楼的领导人就不画了,保证历史的真实性。除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这些大家熟知的领袖人物,还有一些知名民主人士也必须要表现。我是60后出生的画家,对党政军领导人还是比较熟悉的,可对有一些民主人士却很陌生,比如李济深,张澜,程潜,黄炎培,谭平山,司徒美堂等。可查到的这些人的图片资料却极其有限。</h3><h3></h3> <h3>简单勾勒出创作草图后,直接在画布上起稿,摸着石头过河。此时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够画成个啥样。揣着忐忑的心情慢慢前行。</h3><h3>先确定毛主席的主要位置,再把各个主要领导人往上添加。越画就越感觉压力山大,困难山大。就连图片最多的毛主席都没有我所需要的合适照片,就别说其他领导人照片了。怎么办?“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绞尽脑汁,反反复复,费尽周折。好在艺术创作不是国家正式会议排序,领导人所处位置可以根据画面美观需要由我而定。此时的我真像大会的秘书人员,安排领导人的站位,权利很大,让谁站在哪里领导就站在那里。这么多领导人放在一起,处在一个环境,形成一个完美的画面。</h3><h3>这些年我创作过几幅大的历史画,也遇到过许多问题和困难。比如画《到陕北去——哈达铺会议》时,就没有毛主席长征时期合适的照片,最后只好根据主席的五官特点在画面上创作一个全新的毛主席形象,才使作品得以成功。</h3><h3>现在,这幅油画的创作遇到了同样的困难,这么多历史人物,要使他们活生生地,完美顺利地出现在一个画面上,其难度太大超过以往的创作难度。这种群像的二度创作,其难度可想而知。</h3><h3></h3> <h3>2019年的夏天似乎比往年要热,最热的三伏天开始创作,画室里热得像烤箱。我又是个不喜欢开空调吹冷气的人,每天只穿个短裤挥汗如雨地画画。为了保证在约定的时间完成,除了吃饭睡觉,一个月没有走出画室。</h3><h3>因为时间的紧迫,资料的缺乏,注定了画面上不可能表现过多的细节,所有的创作精力都集中在人物的表情上,像,成了第一要务。所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形象反反复复的调整多遍,有的推翻几次重画。保证了所有人都控制在一个庄严肃穆的氛围之中。在色彩的控制上也遇到了不小的难题。《开国大典》这样的题材,喜庆、鲜艳是其鲜明的特点。在以往的创作上,我偏爱灰色系列,很少运用鲜艳的色彩,但考虑到大众对这一题材作品的共识习惯,我也只能放弃自己的喜好习惯,用色彩烘托主题。加之天安门城楼的主要色彩也都是暖红色,灯笼,柱子,窗户,地毯等,红色成了画面的主色调。在处理窗户时很费事儿,城楼的窗是很复杂的,既不能像工笔那样一丝不苟地画,也不能过于简单的处理,还要保持绘画性。</h3><h3>在表现衣服时,我尽量做到简单再简单,因为繁复的衣纹褶皱会影响人物的表情,所以有的衣服我几乎采取了近乎平涂的手法。</h3><h3><br></h3><h3></h3> <h3>画邓小平时,起初是画他穿黑色便装,但后来查资料时发现他在开国大典那天在天安门城楼上穿的是军装,为了尊重史实又改画成军装。</h3><h3>这幅作品是在紧张的状态下完成的,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好在绘画作品不是照片,不能追求科学的精准。另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来勉强完成这么大的作品,也只能表达出一个基本的气氛和意境了。留下遗憾当作以后创作的镜子。</h3><h3>一个月,一个人,完成一幅人物众多的历史画,对我而言收获很多。如果有时间重新来画,我会画得更好。</h3><h3>2019.8.北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