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ed2308">306 李智敏 任彩萱</font></span></h3><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ed2308">305 苏靖茹 文博研</font></span></h3><h3><font color="#010101"><span style="line-height: 1.8;">山西的戏曲艺术,不只历史悠久,其剧种繁多,也可居全国首位。据1980年普查,全省有大小剧种五十二个之多。</span><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耍孩儿”、“道情”、“弦子腔”、“清戏”、“眉户戏”,都是较老的联曲体剧种。山西的地方戏以“道情”名者很多,有“晋北道情”(包括神池、右玉等县道情)、“晋西道情”、“洪赵道情”和说唱形式的“阳城道情”、“永济道情”、“太原道情”、“大同道情”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耍孩儿”也叫“咳咳腔”,流行于山西北部,“耍孩儿”对全国人民来说,虽然比较生疏,但它的历史却要比南昆北戈,东柳西梆要古老得多。“耍孩儿”剧种,有它自己独特的唱腔,独特的剧目和独特的表演艺术。它至今仍然独树一帜,扎根在山西北部的人民群众之中。“耍孩儿”曲调古朴、婉约、豪放、细腻,充满乡土气息,在笛、笙、管、弦的配合下,更加优美动听、悦耳感人。“耍孩儿”的优秀传统剧目有《千里送京娘》、《狮子洞》、《刘家庄》、《绣鞋记》等十余种。</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大行弦子胜”是河北“丝弦戏”同一个剧种的分支,它是由“清音桌”坐唱演变来的,历史较较久,传说清同治年间才加入了弓弦乐器“板胡”。曲牌分“官调”、“越调”两大类,民间传奇剧目较为丰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眉户戏相传出自陕西省的眉县和户县。传来晋南后,逐渐发展丰富成为具有晋南特色的戏曲剧种之一。眉户起初用于弹唱故事,以后才演变为登台扮演的形式。它的曲调丰富,乡土气息浓郁,以朴素的语言表现人民生活,易记易唱,琅琅上口。72大调、86小调、没有死板的格律限制。晋南眉户的念白沿用蒲白,但在节奏上略有差异。在表演上,吸收了蒲剧的帽翅、水袖、手帕等技巧,行当齐全,以生、旦、丑为主。主要传统剧目有:《张连卖布》、《隔门贤》、《抬万金》、《反大同》、《三进士》、《泰山图》、《紫荆关》、《珊瑚坠》等。眉户戏的形式更接近于现代生活。晋南临猗眉户剧团自从建团以来,三十年来坚持演现代戏,除了别的原因外,与这种戏剧形式也颇有关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清戏”是“青阳腔”的异枝,已呈衰退状态。</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广泛流布于山西各地的秧歌戏,竟达十六种之多。这些秧歌戏从音乐唱腔上说,并非一个类型,有的为民歌体,如“祁太秧歌”、“沁源秧歌”,有的为初期板腔体,如“壶关秧歌”、“襄垣秧歌”、“武乡秧歌”;</font></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