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是暑期幼儿园线下培训活动的第三天,我们携南门、河阳、全州、行宫共五所幼儿园相聚在第九中学报告厅,有幸邀请到了无锡立人幼儿园李士彪园长和他的团队为我们开展了一场关于课程建设的饕餮盛宴。
</h3><h3> </h3> <h3> 李园长一开始便以互动游戏使我们展开了激烈的脑力风暴,巧妙地将今天的两大主题“经验”与“课程”融入其中,引发了老师们的热烈讨论。</h3> <h3>游戏一:如何快速从1数到90</h3> <h3> 我们大脑中一贯的意识驱使我们依次从1开始数:1,2,3......而这正是经验的体现</h3> <h3>游戏二:你喜欢哪种教养模式?</h3> <h3> 虽然第二个游戏并没有答案,因为每个人习惯的教养模式基于每个人的经验,而每个人的经验又是不同的,让我们明白了,经验的重要性,通过经验的形成来创设课程。</h3> <h3> 老师们踊跃发言</h3><h3> 李园长从发言中提炼了如下:经验,指从已知的事件中获取的信息。经验-视角-心智模式-世界的样态。经验,是课程的基础,幼儿园各类活动的总和(生活、经验)即是课程。而我们需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兴趣、培养社会态度、获取信息和思维技能的经验。</h3> <h3> 李园长带领我们重温了大教育家陈鹤琴、张雪门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他用这样一段话来诠释课程,“课程,就是想好的,有选择的生活”。</h3> <h3> 李园长的讲座,从经验谈起,让我们明白经验与课程的关系,课程是从幼儿的生活中产生的,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是一个“加入”和“陪”的过程,他对课程独到的见解与诠释,给我们老师带来了莫大的启发。<br></h3> <h3> 接下来是娜娜老师为我们分享她的教育案例——我的计划书</h3> <h3> 在娜娜老师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计划书时间周期多样,可以是每日、每周,也可以是每个月、每个学期。它也可以存在于每个区域中,计划孩子的各种活动。由计划书串起的一日活动更具计划性,帮助孩子在进行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其他集体活动时有目的的去做。</h3><h3> 娜娜老师的分享更好的诠释了一日生活皆课程。只要对孩子发展有益的,孩子需要的,我们都可以进行深度挖掘。</h3> <h3> 经过午间短暂的休息后,我们再次与李士彪园长和他的团队相聚练湖幼儿园锦湖部,共同进行项目课程的园本研训。</h3> <h3> 练幼老师们和峰影的老师们分成小组,进行了幼儿园课程的现场模拟。</h3> <h3> 讨论过后,预设了荷、梧桐树、橘子和柚子、搬家和我爱我家五个项目课程。</h3> <h3> “荷文化”的课程帮助孩子了解“荷”的外形特征,与荷相关的诗歌,感受荷之美,与我们练幼培育“和雅儿童”的思想贴切。</h3><h3> 课题梧桐树,从幼儿园周边本土资源出发,以孩子们感兴趣的梧桐树为研究中心,展开一系列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会不断的开发出其他未知的经验,总之,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h3><h3> 课题橘子和柚子,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孩子经常会分不清橘子和柚子,此次课题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区分,以后再不用问爸爸妈妈了。</h3><h3> 搬家课题,从我们自身已有经验出发,小朋友们切身感受搬家过程中的种种细节。</h3><h3><br></h3> <h3> 区别与传统课程,项目课程围绕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兴趣点或者偶发事件展开学习,孩子不再单纯的跟着老师走,老师不再单纯的跟着教学目标走,而是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你给我兴趣点,我给你框架、线索,孩子和老师更像是课程研发的合作者。项目课程做到以孩子的角度出发,学孩子想学,从原有经验出发,在问题和操作体验中获得核心经验。同时,项目课程区别与传统的分科课程学习,孩子们学习项目课程时,获得的是全领域的发展。</h3><h3><br></h3> <h3> 最后来自峰影幼儿园的老师对我们今天的活动进行了点评,并从自身经验出发,向我们指出了一条研究项目课程的新道路,老师们受益匪浅。</h3> <h3> 教师培训心得摘录</h3><h3><br></h3><h3> 葛凌燕 </h3><h3> 今天上午李园长给我们作了一场“从经验到课程”的讲座,活动中他从游戏导入,步步启发我们从不同视角,深入思考对经验的理解,总结了孩子们需要的四大经验,接着又详细剖析了经验与课程的联系,向我们推荐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各类书籍。下午他的团队参与我们幼儿园的教研活动,针对项目课程的相关要素对我们进行了一对一的案例式帮扶,更新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使我们对课程的深入开展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h3><h3><br></h3><h3> 杨清 </h3><h3> 上午立人幼儿园的李园长从是经验是什么、怎么做、和达成效果三方面,让我们对经验与课程的关系有了相应的了解,利用经验教育在生活和行动中建设课程。教育的方式就是学习者拥有的教育经验,教育的关键手段是其提供的经验,而不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东西。 我们还可以用计划书的方式串起幼儿一日生活的流程,让我们寻找到观察幼儿游戏的重要突破口,为接下来的生成课程提供了素材。 下午的研究讨论,总结出项目课程的实施要紧扣幼儿的年龄发展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熟记于心。同时还需要考虑各领域的整体发展,用计划、回顾等方式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去。最后用前经验和后经验的对比来实现相应的目标评价。</h3><h3><br></h3><h3> 汤焱 </h3><h3> 李士彪园长从数数游戏中,启发我们对经验再次的认识。我们认识到,已有经验的两面性,对我们的局限性,经验是否禁锢了我们的思想?而接下来的三张图让我有了深刻的反思。这三张图的主要内容都是下雨天家长和孩子一起打伞,但又各不相同。再由每一位老师都说出来自己的看法。博士提出希望孩子获得什么样的经验?这让我想到平时我们给予幼儿的经验是否是他们需要的?是否是他们有兴趣的?而这些经验又能提供他们什么样的帮助?我想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要对幼儿有更多的观察了解。</h3><h3><br></h3><h3>周田恬 </h3><h3>在接触项目课程活动之前,我们的一些教研活动基本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因为我们生怕孩子会错过在他年龄段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或是认为没有集体教学就不能够很好地让孩子了解身边的事物。通过今天下午的项目课程研究,我认识到,老师和孩子的位置不是一尘不变的。在讨论孩子的兴趣点时,孩子应该是站在主体位置的,此时孩子是主导。而在预设孩子的核心经验时,我们老师则需要站出来,根据孩子的已有经验和项目课程的价值去判断这个兴趣点是否可以生成一系列活动。并且做到目标在心中,去做资源、经验和方法的预研究,让孩子能够继续自由地、自主地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h3><h3><br></h3><h3> 朱霏霏</h3><h3> 通过李园长的精彩讲座,我感受到了教育不仅可以存在书本上,还要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这是一个不受拘束,非常有趣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进行提升,不断的进行思维转变。无锡的老师还给我们分享了她《用计划书支架的幼儿一日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计划书的重要性,也大致了解了如何去发现、思考、感悟,最后在研究的过程中孩子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在项目课程的研讨学习中,每个人都有思考、有想法,是一次智慧的碰撞。高婕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老师,要认识到在平时与幼儿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是一个课堂,在和幼儿的互动中,观察幼儿在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挖掘潜在知识价值,引领幼儿发展。开展建立在幼儿兴趣上的项目教学课程,幼儿通过项目活动获得的经验,而这些应是经过精选的、有价值的经验,而不是零散的、杂乱的自然经验。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经验。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把问题抛给孩子,通过孩子的嘴巴把问题反馈出来给老师,而不是老师直接把问题答案说出来,老师要做到有明确的目标,做到有理有据。</h3><h3><br></h3><h3> 张丽颖</h3><h3> 在这一天的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比如李园长说的什么是经验,我们老师需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社会态度、获取信息、思维技能等学习经验。在选择课程时,我也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再结合孩子的经验,创设出富有弹性的课程,来适应个别不同的兴趣与能力的儿童。另外让我印象深刻地是创设一个问题墙,我们不光可以在区域里设置问题墙,也可以在其他一日活动中设置出问题墙。在项目课程的教研活动中,我也通过教研,大致了解了项目课程,以及幼儿与教师的前后位置。总之,通过这一天的培训让我收获满满!</h3><h3><br></h3><h3> 冯晨阳
</h3><h3> 今天我们学习了经验对于课程的作用,首先,经验是建立在事物之上,个体与事物的相互作用,伴随过程中的探究与反思称之为经验。并不是所有事物的相互作用都能产生经验,活动的过程中个体的思考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我了解了经验与课程的关系,可以用拉尔夫·泰勒一句话来体现:教育的方式就是学习者拥有的教育经验,教育的关键手段是其提供的经验,而不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东西。启发我们将自己的经验以活动的形式教给幼儿,把一切会的,幼儿需要的教给幼儿。即是陈鹤琴先生的一句话:生活就是教育。最后,我学习了课程该如何建设。我们应该把课程的建设看作一个"加入"和"陪"的过程,启发我们在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仔细观察,发现幼儿的困难,选择适当的时机"加入"来引导幼儿解决困难,亦或是"陪"幼儿一起活动。</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