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的五行选择你的色彩,改善你的运气

美友47413143

<h3>据五行选对色彩,改善你的运气!</h3><h3>文化丨传统丨经典丨传承</h3><h3>我们一路同行</h3><h3>古代哲学家常以五行理论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以五行间相生相克来阐释事物之间的联系,维持着协调平衡,并将这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要素称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克,演化万物,万物形成后,形状、颜色均反映出内在的五形特征。</h3><h3>五行对应的方位是:</h3><h3>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央</h3><h3>五行相生相克关系</h3><h3>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h3><h3>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h3><h3>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将色彩与五行紧密联系起来,人们认为色彩本身亦是形成宇宙的重要因素。</h3><h3>想要利用颜色来调整风水磁场,当然也要了解每个颜色背后的含义;五行属性不同,所代表的颜色也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影响也大大的不同。</h3><h3>五行与色彩的关系</h3><h3>木——绿色、青绿、深绿、蓝绿</h3><h3>火——红色、暗红、朱红、紫红、紫色</h3><h3>土——黄色、土黄、褐色、咖啡色</h3><h3>金——白色、金色</h3><h3>水——黑色、深灰、蓝色、蓝黑</h3><h3>1</h3><h3>在五行与色彩的结合应用上,从我国古代就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度,如古代崇尚黄色,常常被看作君权的象征,古代帝王的衣物、生活用品等均为黄色,黄色在五行中为土,地处中部,所谓四方皆归于我,以中为贵,确立以黄色为尊贵,后世都遵循这个规定。</h3><h3>2</h3><h3>紫禁城城墙为红色,而上面的琉璃瓦及故宫众多殿宇的金顶都为黄色,体现了五行中火(红色)土(黄色)相生的原理。历经数百年沧桑,紫禁城在今日更显其独步天下的王者风范,而这恰恰印证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h3><h3>3</h3><h3>江南传统建筑的白墙黑瓦,亦依据了五行相生的原理,白色为金,黑色为水,是为金生水。</h3><h3>4</h3><h3>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终身匹配色彩。</h3><h3>毛主席生于1893年12月26日,饿火命,他的幸运色彩是红色。依据五行相生的原理,红色为火,绿色为木,木生火。(毛主席一生手不离烟,烟亦属火。他率领的红军队伍军装是绿色的。)</h3><h3>决定八字的五行是季节</h3><h3> 何谓八字?它就是指我们出生的年月日时。决定八字的五行是季节。在属金的季节出世,他整个八字有极旺的金。当金旺的时候,木一定凋零,在秋天木凋的季节出世,即使他的八字中有木,但那些都是凋零的木,所以这个八字不够木。即使在木的时辰出生,例如生於寅时或卯时,但他的八字仍然欠木,理由是秋天的早上一样是木凋。虽然那个是木的时辰,但秋天的早上只有凋木。因此,此人属饿木命。</h3><h3> </h3><h3>自己的八字究竟“饿”哪一种五行?</h3><h3>通常来讲:</h3><h3>任何年生于公历2月19日至5月5日的人,用神为金者,为饿金命。</h3><h3>任何年生于公历5月6日至8月7日的人,用神为水者,即为饿水命。</h3><h3>任何年生于公历8月8日至11月7日的人,用神为木者,即为饿木命。</h3><h3>任何年生于公历11月8日至2月18日的人,用神为火者,即为饿火命。</h3><h3>这四分法已可将最缺的五行强调出来,饿“土”的人当然有,但土分热土、湿土,热土多数饿火命人兼用,湿土多为饿水命人兼用,但说不上“最”缺,因此可以把“土”隐去。</h3><h3>当然,要想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饿命,最好找专业的人士帮忙测算更为稳妥。</h3><h3>颜色有相生关系,亦有相克关系:</h3><h3>黑水克红火</h3><h3>红火克白金</h3><h3>白金克青木</h3><h3>青木克黄土</h3><h3>黄土克黑水</h3><h3>如五行属土的人避忌用青色作为装修主色调,因为青色为木,能克黄色的土,房主在装修时应小心使用颜色。</h3><h3>颜色破坏生命,相等于五行相克,颜色丰富生命,相等于五行相生。若八字中五行欠缺某些元素经,可选择适当的颜色来化解。</h3><h3>此外,不同颜色的食物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皆由这五种元素组成,而五种元素各以不同的颜色为代表,并各自代表不同的季节和人体器官。</h3><h3>因此在古人看来,选择食物也要“对症下单”,即你身体的哪个器官不舒服或出现了问题,就吃其对应的某种元素的食物。</h3><h3>缤纷世界,看似变化无常,都是由五行八卦构成的。</h3><h3>颜色本身没有好坏与吉凶,但在色彩的选择上,一定要顺应自然法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也是周易不易与变易之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