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2019年初夏,我们约了好友,在女儿的陪伴下,到苏州吴江区的同里古镇游玩。古镇的建成可追溯到千年以前,但现存的建筑,桥梁以明清为多。同里被称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显然她在江南众多的古镇中是有一定份量的。要说这份量主要还是来自拥有15条河(汊)和四十多座桥,“小桥流水人家”在这里随处可见,移步换景,四季有景。</h1><h3></h3> <h1>先看几张照片,这些没经修饰的彩照已经吸引了你吧?水美,桥美,灰瓦白墙的民居也美。踏上这个古镇,印入眼帘的美景就抓住我的眼球,猛然间看到一个“水墨同里”的招牌(是一间剧院),好!就以此为名来记述我们的同里之行。既是水墨那就只剩黑白灰,该不会影响你的欣赏吧?</h1> <h1>从苏州驱车过来,好快!</h1><h1>民宿的主人来接我们,好高兴!</h1> <h1>走在古镇的街道上,我们时刻都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这不,搭在大街上的戏台,正在演出当地的戏曲(沪剧?锡剧?淮剧?)。听不清楚,看不明白,但知晓自古以来古镇居民喜欢这口。但看到现代化的商铺,我们又被拉回来,店铺不少,商品繁多,分明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玲珑小镇,可一拐进胡同,又是另一番景象,石头路,老街名,带犄角的墙饰,店铺前的旗番……好一派明清气象。我们也随之在古今中穿越。</h1> <h1>这个桥叫泰来桥,走进同里,站在中川桥上,顺眼望去看到的第一座桥就是它,泰来也是同里的招牌桥!就是它吸引了我们注意力,怎么拍(桥上,桥下,近景,远景)都美!后来在网上查同里的照片竟然都少不了它!一座桥,美了一方,让见过的人过目不忘!究竟何故?木制,造型简单却别致,配以旁边的民宅的白墙灰瓦个,飞檐斗拱……总之,非常完美。</h1> <h1>当我无意间把上面这张照片编辑成黑白片时,发现这座桥又有了不一样的美!古朴,静美,倒影与实景难分,正反看一个样!</h1><h1>于是,有了这座桥的更多黑白片。</h1> <h1>招牌桥是一定要留影的。</h1> <h1>桥边的中国风煞是好看,找找这处景在桥边吗?</h1> <h1>到同里时已是饭点。放下行李直奔有名的酒店用餐。</h1><h1>叫啥名?《酒坛子饭桶》。哈哈哈,还有这种酒家?还有人立马领了这两个号,“酒坛子”,“饭桶”。就是要喝酒吃饭,正好!</h1><h1>进得门来,确是另一番景象,不俗,小雅,有文化。</h1> <h1>看清楚了</h1><h1>小河柳叶桃花</h1><h1>黛瓦粉墙人家</h1><h1>丝丝小雨还下</h1><h1>我张篦儿网虾</h1><h1>爱吃螺丝小鱼</h1><h1>你我一醉方罢</h1><h1>还有许多小诗,读来十分惬意,有说天热须小酌,有谈秋季尝鲜蟹,搞得我们四处跑,只为录得佳句妙!</h1><h1>菜品也挺棒!那个“太湖三白”和“状元蹄膀”是有名菜肴,是好吃!蹄膀味美至今念叨,还有陶碗装的桃花酒也对某人的口味!</h1> <h1>第二天早上溜达至此,还念念不忘地说,酒坛子饭桶的菜好吃,酒好喝!</h1> <h1>饭后,首先去参观退思园。</h1><h1>退思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由落职官员任兰生出资白银十万两建造。因寓有“退则思过”之意(左传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故名“退思园”。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巧妙利用不到十亩面积,设计了坐春望月书楼、琴房、退思草堂、闹红一舸、眠云亭等建筑……<br>此园一改以往园林的纵向结构,而变为横向建造,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全园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点缀,移步换景,呈现出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朗、幽静之感。</h1><h1>视频拍摄处是退思园花园。</h1> <h1>细看退思园的布局,慢读厅堂字画楹联,你感受到设计者和建造者的辛劳和智慧,整个建筑蕴涵了儒、释、道各家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h1><h3><br></h3> <h1>退思园厅堂楼</h1> <h1>这里是退思园庭院。恰逢“六一儿童节”,有好事的老顽童,用落叶摆了“六一”二字,我们就在此留影,纪念我们逝去的儿童时光!</h1> <h1>这个园林很美,是古镇排第一的园林古宅。如果没有看苏州那些著名园林,这处宅庭园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因那日早上我们刚去过苏州留园,多少会有些对比,后来整理视频和照片时又搜索到一些细节,比如它的布局特点,楹联呀还有别于江南园林,尤其是那座石舫,闹红一舸,少见,名也新颖。</h1> <h1>你们在“闹红一舸”上比划,好像是,从此出发,奔向远方!(目的地?)</h1><h3></h3> <h1>从退思园回来在民居小息一刻,挺不错的一间房子,两个年轻人自己打理,还是有现代气息,房间里有冲浪🏄🏻浴缸。</h1><h3></h3> <h1>住所旁街道上,处处有景。尤其是“有情人”同游,一定能找到感觉!</h1><h3></h3> <h1>很多什么?酸甜苦辣,自己去琢磨!</h1> <h1>这是我们儿时曾吃过的搅糖(加了生姜味),用糯米做的。用两根小棍,挑一陀,然后拉长,再并拢,再拉,再并……最后深褐色的米糖变成白色的。就一口吃进。这个师傅搅糖还是蛮用力的,旁边看的人都有点累了😇</h1> <h1>看的蛮过细,还是没看出过名堂。😻</h1> <h1>兰花幽香,庭院深深,吴侬细语,请君留步。</h1><h1>小镇处处小资,招牌,门前花卉,墙饰,还有着古装招揽生意的小姑娘……总之少了许多吵杂、粗狂的商业叫卖声,这样好。</h1> <h1>每次从它身边过,都要多看她几眼,在这个季节大丽花开的如此艳丽,不多见。</h1> <h1>在同里 居民出行撑船是家常便饭,游客到此,大多也要坐船游玩。小桥流水人家,坐在船上,可以尽情享受这道风景。说句实话,看景还是岸上观美。但坐船,听船夫叙说同里古今,介绍各知名景点,顺便休息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船到景点“同里三桥”处,停一停,看看鱼鹰,听听三桥的说道,感觉蛮好的。</h1><h3></h3> <h1>从住房门口上船,沿河而下,两旁的老房子多成了商铺、民宿和餐馆,但基本保持原来的样子,并无改变。河边的绿树成荫,隔不远就有数步台阶通向河边,偶见居民在河中涮洗物件,水并不透明洁净,但也不浊。</h1><h1>据摇船的老哥说,这部分开放的旅游区少有居民居住(背街还有),他们都搬到后面去了。(晚上我们在另一条河边看见)现在的日子好过了,摇摇船也来钱,还说到他的家庭情况(记不清了),说最多的还是导游当说的,就是各种桥名及习俗。</h1> <h1>这家店的位置,全镇最佳!</h1> <h1>毗邻三桥,才敢叫此名。</h1><h1>划船的老哥,一路上嘴就没有停过,快到三桥了,先过的是“长庆桥”,左边看过去是“吉利桥”,再往前行是“太平桥”,每个桥都有它的寓意。但本地人说走三桥也是有讲究的,有顺序的,是要按照吉利,太平,长庆的顺序依次走完一周,寓意“万病无有”。走三桥就是一个祈福驱灾的意愿。还有说不同年龄的人走三桥意思不同,我们走肯定是健康长寿!过年过节或镇上有喜事和值得庆贺的事,走三桥是必须的。<br></h1><h1>在同里婚嫁的时候一定会来走三桥的,也很有讲究,首先是迎亲的花轿围绕三桥来走一圈,然后新郎背着新娘走第一座桥-吉利桥,然后新郎抱着新娘走第二座桥-太平桥,最后由新郎牵着新娘的手走过最后一座桥-长庆桥,寓意新婚夫妻心心相印,白首同偕老。</h1><h1>真好,一个民俗,竞那么多的讲究和这许多的祝福,明天我们一定来走走!</h1> <h1>上岸后,我们先后参观了三桥附近的“嘉荫堂”和“崇本堂”。这也是同里古镇留下的众多的老宅子中,较完整,有其建筑特色的几座。</h1><h1><br></h1> <h1></h1><h1>这就是嘉荫堂,位于同里古镇竹行街尤家弄口。房主柳炳南,北厍人,先于芦墟开设油坊,发迹后迁于同里营建宅第,共耗白银贰万两。他与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北库大胜村人)同宗,传柳亚子曾住此地。<br>嘉荫堂建于民国初年,主建筑系仿明代结构,有四进门,)窗梁栋都有精美雕刻,嘉荫堂俗称“纱帽厅”。因梁头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故名。罕见的是“纱帽翅”(即梁头棹木)上刻有《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等八幅戏文透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br><br></h1> <h1><br><br></h1><h1>衍庆楼即嘉荫堂的内宅堂楼。可见门楼上枋刻有“暗八仙”浅浮雕,下枋一块玉中心刻有“福禄寿”三星的深浮雕,字牌上刻着“厚道传家”四个大字。移步衍庆楼内,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名人轶事木雕,历历在目,观者无不为之倾倒。位于衍庆楼西北隅还有一座“水秀阁”,小阁临水而筑,小巧玲珑。置身其中,近可闻风声、水声、鸟叫声,远可观小桥驳岸,老树苍翠,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h1> <h1>景中景,好有趣!框中人,多高兴!</h1> <h1>厚道传家永不忘!</h1> <h1> 崇本堂</h1><h1></h1><h1><br> 崇本堂位于同里古镇富观街,长庆桥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筑,与嘉荫堂隔河相望。崇本堂原为同里富商钱幼琴宅第。民国元年(1912),钱幼琴购买顾氏“西宅别业”部分旧宅翻建为崇本堂。该堂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五进,包括门厅、正厅、前楼、后楼、下房等共25间。其中第三进为清道光八年(1828年)建造。崇本堂寓意崇德思本。本宅的特点是有大量木雕石刻,喜欢的人可以慢慢欣赏一幅幅窗门上的雕刻,有大家熟悉的故事(红楼梦,三国等)。这里还有江南婚俗展。</h1><h1><br></h1><h1><br></h1> <h1>崇德思本</h1> <h1>敬侯遗范</h1> <h1>乐善家风</h1> <h1>我们在此再对拜一次,嘻嘻好玩儿!好像捧着花烛。</h1><h1>这一拜,今生今世永相爱,<br>这一拜,千难万险不分开,<br>这一拜,富贵贫贱一样嗨,<br>这一拜,健康长寿伴我来!</h1> <h1>夜晚,我们顺着河边,找到三姐妹中老三的饭馆吃同里的第二餐。都是网红餐所。快打烊了,老板娘还是热情接待我们这群远道的食客。有些菜品已经售罄,她又推荐了几个,味道还不错!难得的是环境,小桥流水美食!好生欢喜。</h1><h3><br></h3> <h1>举杯,为今夜的美食!</h1><h1>举杯,为雅静的氛围!</h1><h1>举杯,为老友重逢!</h1><h1>举杯,为我们的快乐!</h1> <h1>酒坛子配饭桶就是这个样!</h1> <h1>饭后,沿着河(过着桥)走了一大圈。看原住民居住地,看背街小巷民居(多改为对外开放的民居宿),观河中一座座桥(绝大多数是水泥桥),赏镇里的灯光秀,与白日有另一种趣味。</h1> <h1>再看看这座招牌桥的夜景吧!</h1> <h1>第二天,我们早起趁小镇游客少,漫步街上,河边。再看看那个三桥景,能不能在一张照片上把三桥都拍进去?找了几个位置都不理想,忽然间发现这个角度不错。就是在长庆桥南,靠近吉利桥一边,站在一商铺台阶上,可以清楚地把三桥拢一块堆。像孩子一样,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高兴😄!这个发现被后来者学习,大家一起乐了!</h1> <h1>右边是长庆,左边是吉利,远处是太平,同里三桥。</h1> <h1>走过多座桥,名字多好听,寓意多幸福吉祥,比如泰来,泰安,永寿,普安,富观,升平……还有一桥叫思本桥(1253年建),是古镇桥龄最长的、也是最古老的桥,传为南宋诗人叶茵所建。<br>普安桥又称小东溪桥,初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在其西侧石壁上,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一泓月色含规影”,下联为“两岸书声接榜歌”。最小的桥名为独步桥仅三尺宽五尺长。<br>同里镇现在主要是有八条街道,它们是;新填街、竹行街、富观街、东溪街、上元街、三元街、南新街、鱼行街这八条街道,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给人的感觉是宁静恬淡的,为了找寻早点处,我们走了几条街,后来相中了一家早点铺,特点:货真价实!好像平日里在街上“过早”一样。而大部分的店铺品种少,卖价偏高。我就不打广告了,在泰来桥附近,吃的人可多了!就找这个“人多”的小店。</h1> <h1>吉利桥旁</h1> <h1>思本桥</h1> <h1>承铭桥</h1> <h1>渔行桥</h1> <h1>普安桥</h1> <h1>泰安桥</h1> <h1>吃过早饭,又开始我们游览小镇的行程,一个上午,先是看了住宿对门的王绍鏊旧居,接着去了珍珠塔,松石悟园,耕乐堂,还顺便看了看太湖水利治理一个展览。午饭后离镇回苏州。</h1><h1>同里的名人有些,此行记住了王绍鏊和陈去病。至今未忘的是王曾任建国初期财政部副部长,参观故居,见过当年他出入政务院的证件。而对陈的印象是在后来参观虎丘回的路上,见到他的墓地,他也是一方知名的爱国人士。</h1> <h1>在抵达珍珠塔景区前,一直以为必有一座高塔,便四处张望,寻塔而去。直到站在园门口才知珍珠塔并非一座塔,跟退思园一样也是一座典型的私家园林,整个面积却是退思园好几倍,也非常气派。想不到在这古镇里还藏着一座御史府邸。但这些建筑都不还是原貌,就有点掉价。</h1> <h1>珍珠塔园区由御史第、陈家后花园、陈家牌楼、宗祠四大建筑群组成,是在现存的历史遗迹基础上,遍请江南能工巧匠,搜集了各地建筑精品,根据原貌进行恢复建设而成。在木雕、石雕、砖雕、泥塑、家具陈设、建筑架构等方面,尽量展示了苏州香山派工匠精湛绝伦的手艺和吴文化的灿烂。视频为后花园。<br></h1> <h1>陈家牌楼</h1> <h1>本是一座私人府邸,为什么会称之为珍珠塔呢?学生时代看过一部戏剧电影“珍珠塔”,原来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就来源此地。主人公为这座府邸的小姐陈翠娥与其丈夫方卿。方卿与陈翠娥本为表兄妹,当时方卿家道中落,因此来投靠自己的姑姑(陈翠娥的母亲)。由于封建社会看重门楣,当时方卿一身寒暄的来到陈府,正值姑父大寿之际,姑姑嫌他丢人便将方卿引自内宅的前厅羞辱了一番,但陈家小姐有情义偷偷赠予方卿传世之宝珍珠塔,助他考取功名,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珍珠塔的景点也因此而来……寻遍景区,终在小姐闺房中见到这座珍珠塔,也解园名之谜。</h1> <h1>就凭着这段美好的故事,珍珠塔没白看。</h1> <h1>从珍珠塔出来,前行中偶见墙上一首“</h1><h1>花好月圆”歌谱,吸引我立刻按歌谱哼唱起来。同行人中亦有音乐爱好者,一起唱!</h1> <h1>松石悟园,简称“悟园”,即“同里镇松屏石展馆”所在地,与珍珠塔景区一墙之隔。全园占地1600平方米,园内草木茂盛,竹影摇曳,水彬林阴交织,百年银杏挺拔巍峨。松屏石展馆有七八个(我们没有全部走完),园名出于收藏者的诗:“石皮弄中石破石皮呈天书”,“吾心静处吾悟吾心得菩提”。以破译天书,感悟人生为展馆之旨要,故谓“悟园”。在悟园里陈列着一千二百余块松屏石板画精品(都用玻璃镜框安装,没法拍照),它是由原铁道部工程总公司设计部部长张家忻先生及其夫人王月军女士三十多年苦心收集之珍藏(现已赠同里政府),松石悟园就是同里镇政府为了永久保存这批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而修建的展馆。</h1><h1>找了一张松屏石画。展馆中的作品图形各异,颜色多青绿黑,一石对剖,就见一幅对称、工整、自然生成的风景画。</h1> <h3></h3><h1>耕乐堂在镇上上元街陆家埭,是传统的前宅后院布局,坐西朝东,临河而筑,耕乐堂为明代处士朱祥(号耕乐)所建。占地约六亩四分,建时有五进五十二间。莫旦撰记有门厅、正厅、堂楼,后园有荷花池、三曲桥、三友亭、曲廊、鸳鸯厅、燕翼楼、古松轩、环秀阁和墨香,园西还有西墙门,可通郊外,是典型的明清宅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园内百年老树白皮松,</h1><h1>此景,初看貌不惊人,进得门后,厅堂楼阁,桥亭水榭一应俱全,还有大量根雕作品,美不胜收。不看有遗憾!</h1><h1> <br> </h1> <h1>百年白皮松</h1> <h1>手机没电了,很多根雕就没留下照片。</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最后用餐的一处很有古风古韵的酒家。</span></p> <h3>再见!古镇同里。</h3> <h1>当我写完这篇游记时,叹了一口气。美哉!同里,累乎,我心!要从过去的日子里搜索一幅幅画面,要给一幅幅画面找出它的姓名,对于我而言,是一件劳心费时的事。好在同游者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此一并致谢!尤其是Greg提供的黑白视频,正合游记之意,难得!</h1><h3></h3><h1 style="text-align: right;">老曹 2019 08 29</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年前在此游玩,印象深刻,感觉舒服。重读游记,昔日欢快,历历在目,面露喜色。三年疫情关门禁足,把原来的游玩计划打乱,对于耄耋老人还有几个三年呀!?只有在美篇中再过眼瘾。</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曹 2022 06 29</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