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 陶炀</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右起副团长宋宪孔 政治处主任肖润堂 参谋长陶铁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排右一政委符必玖 三排右四团长何耀海</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119师356团在北部湾中一个面积不足2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打了一仗,史称“涠洲岛战斗”。这场战斗是356团在一座孤岛上独立进行的,无论从规模,级别还是烈度来看都不算高,但却在我军军事斗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作为海南岛战役的前哨战,涠洲岛战斗的意义在于,解放了岛上八千多苦难的人民,拔掉了海南岛守敌在西边海上的耳目,为我军提供了宝贵的渡海作战经验和所需的船只,创造了木船打兵舰的范例,为更快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条件,为我军广大指战员渡海作战,树立了信心。从战术角度看,这场战斗的胜利在于,作战计划制定的周全精妙和实施计划的果断坚决。70年过去了,涠洲岛战斗在我军事院校战例教程中仍然占有一定的篇幅,作为一个经典的作战范例,为我后代军事作战人员所研习。我为此骄傲和自豪,因为我的父亲陶铁英,就是当年356团的参谋长,他亲历了这场战斗的全过程,能够从他的视角见证和记录这段历史。</p><p class="ql-block"><b>一、受领作战任务</b></p><p class="ql-block">涠洲岛战斗是我军解放海南岛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除掉这个海南岛守敌窃取我军事情报的前沿据点,缴获敌人藏匿在涠洲湾的三百多条船只,以解决我军渡海作战运力不足的燃眉之急。资料显示,早在2月12日15兵团就对此战做出了时间安排和情报准备,并在几天后电令119师师长徐国夫,“以一个团于3月6日黄昏突袭北海以南的涠洲岛”,我356团受领任务时已经是二月下旬,团党委立即召开会议作出工作部署:</p><p class="ql-block">①司令部尽快制定作战方案,着眼实战进一步加强作战训练(参谋长陶铁英负责)。</p><p class="ql-block">②政治处深入到连排班中,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解决个别同志畏海畏战的顾虑 (政治处主任肖润堂负责)。</p><p class="ql-block">③后勤处做好渡海作战所需船只的筹集和质检维护,计算和备足粮秣军需(副团长宋宪孔负责)。</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为完成这次渡海作战任务,356团确定了“先党委先干部后党员后战士”的自上而下,层层贯彻的动员方案,到出发前召开各级别动员会达60余次。</p><p class="ql-block">要打涠洲岛的消息令全团上下群情激昂,紧张有序的备战工作全面展开,“打下涠洲岛,再立新功劳”成为指战员们新的追求目标。</p><p class="ql-block"><b>二、制定作战计划</b></p><p class="ql-block"><b><i>(一) 情报来源与搜集</i></b></p><p class="ql-block">情报对于军事行动的重要性毋须赘言。战争时期我军遵循的情报工作原则是“上保下”。</p><p class="ql-block">当15兵团向40军119师下达攻打涠洲岛任务的同时,也将该岛的相关信息提供给了356团,并持续向我提供北部湾一带的天气和海洋讯息。北海市军分区也对此早有准备,曾提前派遣当地的同志秘密住岛侦察了近一个月,摸清了岛上敌人兵力、番号、防御前沿火力配系、以及当前敌军的政治情绪等情况,为我掌握敌部署要害、弱点,和我如何部署兵员火力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团党委扩大会议上,参谋长作了敌情分析,团长决定派副团长宋宪孔带领部分营连干部和侦察参谋对涠洲岛周边再进行一次抵近侦查,旨在定下最后决心。</p><p class="ql-block"><b><i>(二)涠洲岛上的敌情</i></b></p><p class="ql-block">涠洲岛上有国民党正规军一个营,海军陆战队一个连,退守岛上的原国民党南路挺进总队梁传佳大队残部、合浦军官大队、合浦县政府机关人员和地方反动分子头目等,总数约700多人,其中不乏反共顽固分子,他们欲凭险死守,顽抗到底。此外,还有“海硕号”和“差九号”两艘吃水6.5尺,炮身长度约13米的炮艇环岛游弋。</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现存于台湾伪国防部的关于当年涠洲岛拨配“海硕号”和“差九号”两艘舰艇的资料</i></p> <p class="ql-block"><b><i>(三) 登陆点的选择</i></b></p><p class="ql-block">确定登陆点是制定渡海作战计划的首要问题,登陆点选择的正确与否影响着作战行动的成败。</p><p class="ql-block">师首长在向我团下达作战任务的同时也转达了15兵团司令员邓华的两点指示,一是要“突袭涠洲岛”,二是“务必首先包围港口,不让敌人的船只跑掉”。基于上级的第二条指示,团最初拟将敌藏匿船只的涠洲湾(南湾)作为登陆点来考虑作战方案。然而,当分析了所有信息后,陶参谋长对这个选择产生了质疑,涠洲岛位于北海正南方,其北港与北海直线距离最近,不到100华里。从南湾登陆,意味着我船队至少需沿岛东/西某侧多走一个南北贯穿距离,而且为避敌发现,我必须在敌瞭望域之外绕远航行,这不仅会增加航距航时,也会大大增加我被岛敌或海南岛方面敌侦察机发现的风险。从地势上看,该岛北低南高,南湾湾口两侧东拱手到西拱手之间的10里海岸线由几十米高的岩石崖壁构成,坡度大于75º,不适宜登陆。更要命的是,敌兵力重点部署在岛南部,一旦我登陆行动暴露,敌人完全可以居高临下对我进行阻击,这不仅会造成我团重大伤亡,甚至会导致我作战任务的失败。参谋长立即将情况向团党委汇报,建议将登陆点改在北港。北港西北部梓桐木一带地势低,沙平水缓,敌兵力薄弱,沿岸只有几处望哨,且航程短,一夜可达。团长,政委认为参谋长的建议理据充分,但仍担心如果不“首先控制港口”,敌人可能会利用我军从北港登陆向南湾穿插的时间摧毁藏在湾内的船只导致我作战目的落空,一时难下决心。于是,三人立即去师部汇报。在我父亲向师长徐国夫和师参谋长夏克陈述了南湾不宜作登陆点的理由后,团长何耀海补充说,南湾内已泊有敌几百条船,我船队即便到港也难以安全靠岸,一旦就地开战,则湾内船只会遭破坏,作战意义不复存在。团政委符必玖也说,虽经两个月的海练,我团渡海作战的技战术能力有很大提升,但我毕竟是陆军团,涠洲岛南北距离约13华里,如果战术得当,在北港登陆后控制住敌火力和南逃路径应不成问题,这样不仅我此战主要意图可达成,且风险大大降低。上级领导采纳了356团的建议,将登陆点定于北港新后背塘和梓桐木沿线。</p><p class="ql-block"><b><i>(四)兵力的调配部署</i></b></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根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用兵思想,在战役和战斗中,坚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集中六倍,五倍,四倍,至少也要三倍于敌的兵力与之作战。</p><p class="ql-block">当时涠洲岛上有守敌700多人,我356团总兵力约为2400多人,敌我比为1:3强。但考虑到我是从海上打进攻战,是在明处,敌是在暗处凭借岛上制高点、野战工事、明暗火力点、岛上民宅与我打防御战,另有“海硕”、“差九”两艘炮艇在海上火力支援,我团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鉴于此,119师决定将师侦察连两个排和357团1连配属于我团,使我总兵力达到了四倍于敌的2800多人,并支援我团三艘机帆船(土炮艇),师参谋长夏克亲自下团任战斗总指挥,这大大增强了我团的战斗力和决策力。在攻打涠洲岛之前,我军尚无任何海战先例,因而在制定作战计划时毫无经验可资借鉴。据父亲讲,当时他脑子里只有步兵团阵地进攻战的队形阵容和战术要略,这次要搞海战计划还真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不过,越是新课题就越有挑战性,也越能激发司令部人员的工作激情。参谋长首先粗略地将总任务分为“两块三步”,所谓“两块”指陆军登岛作战一块,和土炮艇队与敌军舰海战一块;“三步”则包括:海上行军,登陆抢滩一步;陆上掐喉,海上堵口一步;缴获船只,押船回营一步。他命参谋们每人限时出一套方案来讨论。各路参谋立即开始进行数据分析,情报汇总,逻辑推演,海战想象,写写画画地忙碌起来,从船队的起渡动作、行军队列,到进港靠岸前队形变换所需距离速度时间的计算;从登陆后压制敌火力的兵力配置战术运用,到登陆后从北港向南湾穿插所需最大最小时间;从如何控制南湾东西两侧制高点到如何从岸上对我土炮艇队进行火力支援等等,都想出了不少好点子。在观点的碰撞中父亲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很快拿出了第一份作战计划。</p><p class="ql-block">团党委对作战计划细节逐一推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方与夏克等军师首长给予了非常宝贵的指导意见。几易其稿后,涠洲岛作战计划终于上报到师里,去接受上级更为严格的审查。 </p><p class="ql-block">父亲说,这是一个凝聚了356团集体智慧的作战计划。在制订过程中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突破了一些陆战既定的概念,譬如“梯队”这个陆军阵地战最典型的用兵概念,在涠洲岛战斗中其内涵就有所变异: 陆地战一次冲锋不利可以撤回,可以重整旗鼓再次冲锋,可以一梯队战力不支二梯队及时增援,而渡海登陆作战则是“背水一战”,没有撤回的可能,同批渡海的梯队靠岸后不应分批次分阶段投送,所有船只必须在第一时间迅速登陆抢滩,并立即自行投入战斗抢占和巩固滩头阵地,在此阶段各梯队任务界定是不明晰的,只有在部队成功登陆的前提下,才可能在后续战斗队形的考虑上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b><i>(五)各部队的战斗队形</i></b></p><p class="ql-block">团参谋长所说的战斗队形,特指为完成上级作战企图与自己任务实施战斗所做的兵力与兵器的部署。</p><p class="ql-block">在本战策划中,356团沿用了步兵团战斗队形这个概念,根据团对主要任务、敌情,地形,海况和天气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将兵力分成两个梯队,一个土炮艇队和一个预备队。</p><p class="ql-block">第一梯队由二营三营组成。主要任务是,在登陆时突破并占领敌第一阵地(滩头阵地),并继续执行团后续任务,快速突破敌防御前沿,克服敌组织最严密的防御配系和火力配系的抵抗,阻断敌下海出逃和从岸上火力损毁湾内船只的路径。</p><p class="ql-block">第二梯队由一营(欠二连)组成。主要任务是登陆后与第一梯队共同突破占领敌第一阵地,增加纵深突击力量,发展第一梯队的胜利,击灭敌人可能组织的反冲锋。</p><p class="ql-block">土炮艇队由师援助的三艘土炮艇(山炮二,战防炮一)组成,步兵一营二连加强土炮艇队。主要任务是保护主力船队航行安全,护航任务结束后,快速直抵涠洲湾,封堵湾口,保全船只,断敌退路。</p><p class="ql-block">预备队由配属我团的师侦察连两个排和357团一连构成。主要任务是,随团基指行动,击退敌可能发动的袭击,应付意外情况,为前方战斗的各梯队提供必要支援。执行团后续任务,押护缴获的船只返回北海。</p><p class="ql-block"><b>三、扎实有效的战前作训</b></p><p class="ql-block"> 除了负责制定作战计划之外,团参谋长还主抓作战训练工作。在受领攻打涠洲岛任务之前,部队已在北海开展了两个多月的海上练兵,356团这支主要由勇猛的“东北虎”组成的“陆战队”经过勤学苦练掌握了基本的海上生存和作战技能,逐渐显示出“南海蛟龙”的气质,兼备了“龙虎精神”,一支水陆两栖的“陆军海战队”已具雏形,尚待实战的检验。</p><p class="ql-block">通过作训,指战员们不仅掌握了必要的船上知识,如船只各部的名称、性能、作用、风向与篷帆之间的关系、桨橹的使用等,而且也学习了海上知识,如潮汐规律、风雨雾天气对航行的影响、暗礁浅滩的识别与防避等。眼下,实战在即,作训内容必须更具针对性,于是,增加了迅速上下船的动作次序、兵器在船上的排列、船上故障的预防与排除、划桨靠岸时各船之间的协同,以及判断航海方向和防迷失船间连结法等等。</p><p class="ql-block">对于连排干部的训练内容则增加了单船独立作战的指挥能力、突破能力、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以及多船组队打敌兵舰的能力等。针对全团的训练课目则加强了以连、营、团为单位的多船起渡、远距离航行、航海队形保持和海上联络的保持等等。</p><p class="ql-block">参谋长还设法将作训与作战相融合。海训间歇,他会别出心裁地在沙滩上画一个大大的涠洲岛地图,用卵石和贝壳摆示出岛敌的兵员火力部置,营连排干部们围在沙盘旁,边休息边直观地了解岛上敌情,村镇环境,自己部队的进军路线以及与友邻部队协作配合等,在讨论的过程中作战计划的细节也更臻完善。</p><p class="ql-block">各级指战员充分认识到,海战的特点是有进无退,必须遇危不屈,克敌制胜。实战证明, 临战前的作战训练卓有成效,为我军后续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p><p class="ql-block"><b>四、战时班子成员的分工</b></p><p class="ql-block">战时指挥员的表现直接影响战士们的作战情绪,而考察一名干部是否德才兼备主要看在完成任务中的表现。356团有一个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五位团党委成员中有三位红军时期两位抗战时期的干部。远了不说,仅在我父亲任参谋长这两年里,五名成员都经历了东北战场、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两广战役血与火的考验。在他们的带领下,356团在四平保卫战,锦州攻坚战中打得气壮山河;在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中打得可圈可点;在杨家岭战斗和小董圩战斗中打得战绩辉煌。也正因如此,军师首长才会把解放涠洲岛这场首次用木帆船去打敌兵舰的登岛夺船的作战任务放心地交给我356团。</p><p class="ql-block">在平时的工作分工上,团长何耀海与政委符必玖负责团全面工作,其他三名副职除在司政后各司其职以外,还分管各个营的基层队伍建设。参谋长陶铁英主抓一营,副团长宋宪孔负责二营,政治处主任肖润堂协理三营。</p><p class="ql-block">在涠洲岛战斗中,除团政委符必玖作为“不渡干部”留守北海团部值班外,其余班子成员全部参战。团长何耀海与师参谋长夏克坐阵团基本指挥所,登陆后何团长靠前指挥岛上战斗;参谋长陶铁英既是带领全团渡海行军的前进总指挥,又是率领团土炮艇队海战的阵前指挥;而宋宪孔副团长和肖润堂主任则在第一梯队分别带领二营三营冲锋陷阵,身先士卒。</p><p class="ql-block">父亲曾感慨地说,在战场上,指挥员是战士们的主心骨,无论面临怎样的危难,只要指挥员和他们在一起,临危不惧,并肩战斗,战士们就会心里踏实,敢打敢拼。(待续未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