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门的记忆

AT(乙休)

<p class="ql-block">左上是一汽奠基前就到达工地的652厂(一汽)的建设者们于1952年10月1日参加国庆三周年庆祝活动的照片。</p><p class="ql-block">不仅生产用电,建设也需用电,所以652厂建设者们先建成了热电厂(见左中照片,那时还没建1号门呢)。一汽建厂奠基典礼是1953年7月15日(见右照片,652厂党委关于一汽奠基典礼的文件),到了10月长春就下起了第一场雪,东北的冬天冷到零下30度左右,从南方过来的建设者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寒冬。 “眉毛结了冰,手上生了冻疮和裂口,寒风吹来,一股钻心的疼。八人睡一个屋子,没有炉子,也没有热水,只能用冷水洗脚,冻得整晚睡不着觉!”,这是当时吊装厂房的起重班班长王速新的回忆。到了第二年春(1954),彻骨的寒、刀刮的风,直逼每个人的生理极限。但施工任务刻不容缓,三年建成汽车厂的目标必须完成。急中生智,设法用废旧火车头的蒸汽锅炉供热,这个办法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寒冬里建设者们的斗志!建设者们就是用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了各种困难,硬是提前半年实现了建成一汽(652厂)的目标,见左下照片(李春雷提供),1号门里的厂房即将完工。</p><p class="ql-block">最下边的照片是1953-11-2第一批从长春出发的39名实习生启程赴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实习,一汽先后送九批518名实习生赴苏联汽车厂实习、培训。</p><p class="ql-block">一汽当时自己也抓紧学习、培训,从领导到工人都努力提高文化水平、掌握技术知识,经常早七点上课,九点下课去上班,晚上去夜校,周日去做实验或找老师答疑……。</p> <p>1954年9月党委书记顾循调往北京,中共中央任命赵明新为一汽党委书记。1954-10-5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部长会议副主席布尔加宁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到一汽建设工地参观。</p><p>为适应即将开工生产的需要,1955-2-5第一批400余名四级以上技工到达一汽。在年末的新年晚会上,饶斌厂长宣布,一汽将提前生产出汽车。</p><p>1956年7月13日从咱们一汽总装配线上,造出了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当这些首批汽车要经过1号门驶出汽车厂时,员工们挤得水泄不通,欢呼雀跃。都压抑不住兴奋的心情,抚摸着汽车的各个部分,像第一次抱起自己的婴儿一样欢喜。国产解放牌汽车的诞生,标志着党中央下达的三年建成汽车厂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标志着中国已经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历史新时期。</p><p>右下角为驾驶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司机马国范,时年近半百,五十岁的老司机。</p><p>下边这段视频纪录了解放牌汽车的诞生:</p> <h3>1956年10月15日,在1号门前的广场上,隆重举行了一汽开工典礼大会,两万多名员工、家属代表和在厂的土建与安装施工人员参加了大会。照片(胥志成摄)是第一机械工业部黄敬部长在大会上讲话,饶斌厂长、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孔祥祯(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苏联代表团团长亚西里万诺夫等也相继讲话。大会将序号000002的解放牌汽车赠送给苏联人民,同时以一机部的名义分别向苏联经济联络总局、苏联汽车工业部、苏联汽车工业设计院、斯大林汽车厂(1956年10月改名为利哈乔夫汽车厂)赠送了锦旗。此前于1956-7-13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开下了总装配线,后来将1956-7-15定为新中国生产第一辆汽车的纪念日。三年前的1953-7-15一汽举行了奠基典礼,652厂的建设正式启动。三年来共建了十个主要厂房的36万多平方米,铺设铁路专用线27.9公里,安装设备7552台,工业管道84364米。共建宿舍32万平方米(94栋家属宿舍、5栋单身宿舍),民用管网43597米以及相应的文化、教育和福利设施。至此共完成基建投资6.087亿元(大约平均全国每人1元)。</h3> <h3></h3><h3>上部为1957年一汽员工的一些家属,在1号门前围在国产的解放牌汽车旁留影,骄傲与自豪同在。正如那首“老司机”歌曲中,唱出了国人的心声:</h3><h3>……,盼星星盼月亮,盼的那个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h3><h3>一汽建成投产开始出车后,隆重举行了感谢苏联专家大会(见左下),一机部黄敬部长代表周总理向希格乔夫等37名苏联专家颁发奖状,饶斌厂长把一汽的感谢信和开工纪念章发给全体苏联专家。此后苏联专家陆续回国,右下(照片由李朝绂提供)为1957年9月时任一汽副总动力师的江泽民等到长春火车站送别苏联专家、电力工程师基列夫回国。</h3> <h3>1957年发行的4分邮票上的一汽图案,其视角是从1号门向一汽大院内观。这枚邮品是自幼就喜欢收藏的一汽资深收藏家党伟光在小学五年级时,发现了1957年发行的一套(两张)一汽题材的纪念邮票,他因向往652厂(一汽),小小的他对这套邮票情有独钟,但“资金”紧张,两套邮票一张面值八分,另张四分,他的“长期积蓄”只够买四分的邮票,于是有了这幅照片中的邮票(上部照片就是党伟光提供的),后来下乡插队的他于1970年抽调回城进入一汽,如愿以偿成为一直响往的652厂的一员,退休前他已是一汽的高级经理,仍一直在专注于与652(一汽)有关的收藏,而且一发而不可收。</h3><h3>下部照片是1957-5-1发行的一套(两张)邮票的另一张(8分邮票,是我国自制汽车出厂的图案)。</h3> <p>上左为1958-8-1一汽试制出的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在1号门里“留影”。这是东风牌轿车试制成功后,在“乘东风,展红旗,造出高级轿车去见毛主席”口号的鼓舞下,全厂掀起了大干“红旗”高级轿车的群众运动,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成功。其最大功率为200匹马力,最高时速为185公里。</p><p>上右的轿车就是1958-5-12试制成功的东风牌小轿车,上部为银灰色,下部紫红色,车灯为具有民族风格的宫灯,发动机罩前上方有一条小金龙装饰。这辆车于5月14日下午运抵北京当时的前门火车站,正在北京开会的饶斌厂长亲自到车站迎接,然后从前门经天安门、西单驶向西郊,一路上受到人们的热情欢呼。车到达一机部大院时,汪道涵副部长出来祝贺,后来停放在中南海怀仁堂旁,供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代表参观。据当时奉饶斌厂长之命送这辆轿车进京的史汝辑(留美归国专家、时任一汽设计处处长)说,在怀仁堂最先看到东风牌轿车的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见到车上的DONGFENG拼音字时,建议改为汉字,以免误认为是外国车,这一建议迅即实现了。车停在怀仁堂旁时,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真、陈毅等观看了东风牌小轿车。5月21日上午,毛主席同林伯渠(时任中央秘书长)一起乘坐这辆东风牌小轿车绕草坪两圈后(见右边照片),高兴地说“坐上我们自己的小轿车了”。</p><p>中部照片为当年的轿车在一汽厂内铁路专用线装上火车后,即将运往北京(谈瑞林提供照片)。</p><p>底部照片(张云山提供)为1958-5-14东风牌小轿车运抵北京前门火车站。</p><p>下边的视频是一汽东风牌轿车的诞生及当年毛主席坐我们自己的小轿车的纪录:</p> <p class="ql-block">照片的上部是在1号门里拍摄的一汽生产的CA-72J红旗检阅车,1959年9月,第一批两辆红旗检阅车送往北京,供国庆10周年阅兵式使用。红旗检阅车庄重典雅,造型光顺谐调,犹具巡洋舰的雄姿,显示了检阅的威武气势。此前,1949年开国大典时,朱德总司令所乘的检阅车是美国产的别克Roadmaster Convertible敞篷轿车。1954年国庆五周年,国防部长彭德怀所乘的检阅车是吉斯-110B,是苏联斯大林汽车厂生产的。1959年十年大庆,国防部长林彪可以乘国产的红旗检阅车阅兵了。</p><p class="ql-block">照片的下部是阅兵式上的一汽生产的红旗检阅车,包括1959国庆10周年林彪阅兵,1984国庆35周年邓小平阅兵,1999国庆50周年江泽民阅兵,2009国庆60周年胡主席阅兵,2015抗战胜利70周年和2019国庆70周年大阅兵。</p> <h3>上部照片是1959年时从1号门房顶拍摄的一汽大院的全景。</h3><h3>下部照片是大跃进时期在一汽西门外的西华钢一带所建的小土高炉群。当时一汽正在搞跃进的“班产250辆”运动,但全国正处在全民大炼钢铁的热潮中,一汽不得不在汽车生产之外,又承担制造200多台鼓风机、200多台电动机、3台轧钢机及辅助设备,还要承担吉林省下达的年内生产35000吨钢、25000吨铁的任务,为此一汽各基层单位都建起了炼铁炉、耐火材料厂、炼焦大窑、土高炉群等,造成极大浪费。大跃进、大炼钢铁,导致那个时期汽车生产设备严重失修,加之经济困难造成材料、协作产品供应困难,1961年年初,一汽全厂被迫全面停产,直到8月24日才恢复生产。</h3> <h3>上面是1960年欢送饶斌厂长赴京履新时在1号门里厂部大楼前的合影,左四为副厂长孟少农。孟少农留美回国后先在清华大学任教,后来配合郭力抓汽车工业筹备组工作,1952-1965任一汽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后来调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陕西汽车厂、二汽),为创建和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h3><h3>下左是孟少农在现场了解红旗轿车发动机的调试和运行情况。(孟少农1941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6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开创了汽车专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孟少农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h3><h3>下右是孟少农的时年四岁的女儿孟运被著名摄影师阙中(人民日报编辑)选中,而诞生了《我们热爱和平》这张照片,这幅宣传画广为那个时代的人所知。该照片首先被刊登在1952年6月1日儿童节《人民日报》的报眼,后又被制作成彩色宣传画,被大量印刷发行。它同时还被印在信封、明信片、笔记本、搪瓷杯、茶叶盒和祖国慰问团赠送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纪念品上,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这张名为《我们热爱和平》的照片和二战时《愤怒的丘吉尔》一样,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两张照片之一。</h3> <h3>左上照片为1960年来一汽实习的太原工学院师生在1号门合影留念。</h3><h3>数十年来,一汽一直是全国上百所理工科院校实习的首选企业(本人所在大学的毕业实习也是在一汽),因为一汽是大型综合性企业,产业关联度高,制造工艺门类全,视野宽,产品好,管理强,是产学研合作的好基地,一汽为祖国几代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默默地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h3><h3>左下照片为一汽教育大楼,实习人员往往先在这里听取一汽企业情况的介绍,学习工厂规定的安全守则。教育大楼也是一汽对自己员工教育、培训的基地,是一汽被誉为“学习型”企业的标志之一。</h3><h3>右边照片中的长春汽车技工学校1955年毕业纪念章由一汽收藏家谈瑞林提供,该校与起源于1952年的长春汽车技术学校,都是一汽建厂时创办的,与一汽一样那时同归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管辖。后来持续发展,校名多次变更,至1985年4月4日,经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批准,变更为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归属第一汽车制造厂。现有实训设备达1.5亿元,开设高职高专专业18个,在校生近万人,教职工五百余人。先后获得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等荣誉称号。</h3><h3>一汽建厂初期,外地来一汽的大学毕业生主力是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而那时外地来一汽最多的毕业生则来自一机部的三个机校(见右边三个机校的老照片)。这三个机校是一机部北京机器制造学校(后来称北京机械学院,现称西安理工大学)、一机部汉口机器制造学校(后来称华中工学院,现称华中科技大学)、一机部沈阳机器制造学校(1952年因朝鲜战争,沈阳机校迁至长春,改称长春机校,1955年迁回沈阳,又称沈阳机校,后来称沈阳机电学院,现称沈阳工业大学)。</h3> <p>为应对三年经济困难,按省、市委減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的指示,1961年一汽精简职工3097人,精简技校学生454人,合计占职工总数12.5%,其中返乡、下乡1497人。</p><p>在困难条件下,一汽仍按一机部指示,承担了援助古巴活塞环厂、减震器厂的建设任务和朝鲜气门芯厂、气门咀厂的设计任务。</p><p>1962-6-16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来一汽视察,上部照片是周总理在1号门与一汽广大职工见面。当时厂长郭力、副厂长孟少农、党委副书记方劼、副厂长沈曾华等陪同,先后视察了铸造、发动机、冲压、总装配等分厂和车间。此前,1957-4-27朱德副主席、1957-10-14政治局委员彭真、1957-10-16陈云副总理来一汽视察,1958-2-13毛主席来一汽视察,1958-9-19邓小平总书记来一汽视察,1959-6-17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视察一汽,1960-5-17陆定一副总理、1960-8-3叶剑英元帅、1960-10-18薄一波副总理、1960-11-18贺龙元帅视察一汽,1961年8月邓子恢副总理、1961年11月班禅副委员长、阿沛副委员长等视察一汽。</p><p>下部照片为1962年时任一汽副厂长沈曾华陪同周总理在一汽视察。沈厂长珍藏的“稿字四方联”为稀世珍邮,他是享誉世界的集邮家,是进入国际集邮联合会(FIP)的第一位中国人,也是进入世界集邮大奖俱乐部的第一位中国人。曾任国家级邮展评审员、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会士。2005年11月,83岁高龄的沈老为了振兴民族工业,将他珍藏了63年的“稿”字新闻专用邮票四方联拍卖所得的200万元巨款全部捐献给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作为自主创新奖励基金。</p> <p class="ql-block">1963-7-15一汽隆重召开了纪念建厂十周年大会,这是一汽的第一次厂庆活动,号召全厂职工发扬建厂时期的优良传统,坚决保证产品质量,搞好经济整顿,全面完成各项任务。这年十月完成了工资调整,升级面达43.8%,平均工资由56.6元上升为60.51元。</p><p class="ql-block">上部为张学东收藏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工艺研究所的1964年元旦贺年片,采用了1号门里的厂景并附有红旗轿车照片。</p><p class="ql-block">中间是1964年7月10日邓小平总书记在一汽发动机车间视察的照片,由厂长郭力陪同。</p><p class="ql-block">1964年8月郭厂长受命赴京筹办托拉斯,9月即成立了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任命一机部副部长郭力兼任公司总经理。11月将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制改为长春汽车分公司(同时有丹东汽车改装厂、沈阳汽车制造厂、辽阳汽车弹簧厂、营口汽车配件厂、哈尔滨齿轮一厂、长春汽车座垫靠背厂、四平客车厂、辽源汽车配件厂等13家地方企业进入长春汽车分公司),任命赵学义为党委书记,刘守华为经理。</p><p class="ql-block">(1969年一机部取消长春汽车分公司建制,恢复第一汽车制造厂)。</p><p class="ql-block">下部是1964-7-15我们大连工学院机械系同班一组同学毕业实习时在一汽留影。右下角是第二年(1965)分配到一汽,成为一汽员工后的第一张照片(在厂区东风照像馆摄)</p> <p class="ql-block">上面照片是李春雷提供的1964年长春汽车工厂设计处全体在1号门里中央大道中部的合影,时任处长是陈祖涛(前起第三排左七)。工厂设计处诞生于1958年,直属一机部;1978年更名为机械工业部第九设计院,1987年划归一汽;现称为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九院),被誉为“中国汽车工厂设计的摇篮”。</p><p class="ql-block">1964年陈祖涛参加二汽筹建,作为5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负责二汽选址和工厂设计。接着在二汽主持技术工作,任二汽第一任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1981年,参加筹建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历任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总经理,曾任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理事长。陈祖涛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二汽创建人之一。</p><p class="ql-block">陈祖涛是红军著名将领陈昌浩将军之子,陈昌浩曾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职务(曾任红四方面军政委、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政治局委员等),1953年到1967年陈昌浩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是“俄华大辞典”的主编。</p><p class="ql-block">下左照片是王喜平提供的陈祖涛是一汽的第一个职工的报道。那是1951年3月陈祖涛以优异的成绩从苏联鲍曼高等技术学院提前毕业后,归国心切,希望用所学助力新中国建设。回国后陈祖涛去探望周恩来总理,周总理问陈祖涛:“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愿意做什么呢?”陈祖涛回答:“我是学机械、汽车专业的,我愿意从事相关工作!”</p><p class="ql-block">周总理听了非常高兴,说:“那正好嘛,我们正与苏联洽谈建设长春第一汽车厂,你就去吧!”就这样,陈祖涛到了一汽。</p><p class="ql-block">陈老无比自豪地称自己是“一汽的第一个职工”。</p><p class="ql-block">(下右照片是胡国良提供的陈老1988年为一汽高专的题词)。</p><p class="ql-block">下边的视频是采访陈祖涛时,陈老讲述了结束在苏联12年的学生时代,大学毕业后立即从苏联回国参加一汽建设的情况:</p> <h3>1965年7月市委一汽社教工作队冲压分队办公室全体合影于1号门前(见上部照片)。社教运动,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简称,亦称“四清”。上世纪60年代,在广大农村和部分城市基层单位开展的以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和清组织为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运动。由上级派出社教工作队进驻,开展社教运动(也叫四清运动),直至文革初期才结束,也有认为是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序幕。</h3><h3>下部照片为四清工作队在生产现场向生产工人宣讲的情形。</h3> <h3>1966-4-21一汽人试制出可供中央领导和外事接待使用的第二代红旗CA770型三排座高级轿车,首批20辆发往北京,正在驶出1号门(见上部照片),将成为“国车”、“礼宾车”。国宾车队组建之初,只有4辆吉斯车,20辆吉姆车,因此又被称为“吉斯吉姆车队”。以后陆续添置了华沙等一批杂牌车,车辆五花八门,有人戏称“万国车队”。1962年送中央领导同志去北戴河,车队由110辆车组成,除4辆吉姆、1辆伏尔加、4辆柯罗沙外,全部是华沙牌。1966年的首批20辆三排座红旗高级轿车,加盟国宾车队,是一汽人的荣耀。</h3><h3>中部照片(张云山提供)为1966-8-31毛主席乘坐一汽的红旗检阅车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h3><h3>下部照片为当年红旗车队路过天安门的场面。</h3> <h3>1967年一支文革战斗队在悬挂主席画像的1号门前摆“pose”拍照(见上部照片)。1966年,“中央文革”表态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到北京交流革命经验,也支持到各地去进行革命串联,全国性的大串联活动迅速发展起来。来长春大串联的各地“战斗队”,当然愿意到产业工人集聚的一汽搞串联,但工厂不准串联,所以在厂门口,在1号门广场拍照成为热门。</h3><h3>1965年暑期全国几十所高校的近三百名毕业生分配到一汽工作,第二年(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就差一年未赶上大串联的机会,因此分来一汽的这些六五届毕业生组织起联络站,一再向一汽厂领导要求参加革命大串联,最后厂领导同意只到北京一机部串联一次,于是一汽的六五届毕业生于1967年初来到一机部,住在北京木樨地汽车局大院,其中大部分是第一次到北京,天安门留影是必须的(见下部照片)。</h3> <h3>上面是1968年毛主席视察一汽十周年时制作的带有1号门图案的纪念像章(下部是1958年2月13日毛主席视察一汽总装配线时的照片,当时由厂长饶斌、书记赵明新、副厂长郭力陪同)。</h3><h3>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颁发的银质毛主席奖章是最早的毛主席像章,1942年延安制作出第一枚延安毛泽东像章,1945年电影艺术家凌子风设计了最早的毛泽东金属像章。建国初期,一些地方开始限量制作毛泽东奖章和纪念章,高潮则是在1967年春至1969年夏的各级革命委员会成立时,几年时间制作的毛主席像章种类约1万种、总数达20亿枚。按2017年修正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1976年9月9日以前制作的毛主席像章属于现代文物,受文物法保护。</h3> <p class="ql-block">文革中清华大学率先建造了一座毛主席雕像之后,全国迅速开始了兴建毛主席塑像的风潮。清华雕像组把制作过程写成资料,各地各单位可去索取,模具可仿制。因对领袖崇拜,大部分城市广场、厂区、校园、军队大院,甚至边远山寨都修建了毛主席塑像。</p><p class="ql-block">第一汽车制造厂革命委员会在九大前作出了关于敬建毛主席塑像的决定,决定主要内容是:</p><p class="ql-block">敬建的毛主席塑像象征着伟大舵手毛主席率领我们汽车工人和全世界革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狂风恶浪,绕过暗礁险滩,沿着他老人家开辟的革命航道,向着共产主义奋勇前进。塑像基座前面镶有林副主席“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万岁!万万岁!”的光辉题词。石基上刻有葵花向阳的图案,表现全世界30亿革命人民红心永向红太阳。台基的正面有九层台阶缓缓而上,象征着这座毛主席塑像是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年代里敬建的,见上面照片,1号门前正在敬建中的毛主席塑像(照片由张学东提供)。在毛主席塑像的对面,广场的北侧(东风大街路北),同时立有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的大幅画像,以体现林副主席是毛主席的最好学生,是毛主席最理想的接班人,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光辉榜样(这都是当时的话语)。</p><p class="ql-block">下面照片是1号门广场的毛主席塑像建成后,员工们在塑像前合影(1969年)。</p> <p class="ql-block">一汽资深员工、汽车发动机调试与维护专家、著名业余音乐人杨绍轩1969年领孩子在1号门广场留影,红宝书、红袖标、主席像章,一个都不能少,老杨正在指点他的三个孩子,让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p class="ql-block">一汽王荣兴同志(车厢分厂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做为九大代表,出席了1969年召开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下部照片是当时一汽工人庆九大跳忠字舞的情形。</p> <p>上左照片(党伟光提供)为1970年印制的吉林省地方粮票,印有一汽的图案,展示的是从1号门顶部俯瞰一汽大院内的景像。那个时代属于“短缺经济”,所以不得不凭票供应,粮票(始于1955年)、布票、肉票、油票、糖票、糕点票、煙票、肥皂票、灯泡票、煤票、白菜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上百种票证不止。那时一汽也不例外(见中左一汽食堂粮票图片,中右是繁体字的一汽十二食堂用食券,党伟光提供),一汽内部各食堂也都有各自的粮票、食堂肉票、食堂钱票(互不通用,我们当年住一汽单身宿舍,为了换换口味,不只在一个食堂用歺,我那时就同时有十二食堂、厂部食堂、铸造食堂、锻造食堂、底盘食堂、发动机食堂的粮票和钱票)。年青人现在带着手机到处走,连现金、银行卡都不带了,消费时手机一刷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就成,甚至乘高铁、飞机都不用凭票了,手机一刷OK,或脸部智能识别OK,难怪年青人觉得当年的几十种票证,简直就是天方夜谭。</p><p>右上是1982年时的十二食堂歺厅内照片,下面是当年十二食堂位置的航拍照片。十二食堂在1号门斜对面、东风大街路北,紧邻一汽的110栋以及111栋、112栋、113栋、105栋等单身宿舍。十二食堂对于三年建成汽车厂的建设者们,对于接着开创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老一辈一汽人,乃至对于后来几代一汽人都是熟悉的地方,可谓是一汽厂区餐饮业的“老字号”了。</p> <h3>1971年一个由老工人和知识分子组成的技术组来到1号门拍纪念照(见上部照片),其中的三位(前排中间三位)已调往二汽,即将启程(按一机部要求,当时一汽有三分之一骨干调往二汽)。那时1号门广场有毛主席巨幅画像(塑像已经没有了),1号门上面是巨幅“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标语。</h3><h3>下部照片为二汽筹备处合影(组建时称为“国营东风机械厂筹备处”)。</h3> <h3>上部照片为一汽资深收藏家李朝绂年青时(1971年秋)在1号门广场拍摄的。</h3><h3>那时广场看不到几个人,当时一汽各车间都改为军事化的“连”编制,全厂正在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掀起了大揭发、大检举、大清查、大批判的高潮。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存在着把质量和设备等事故当作阶级敌人破坏活动的情况,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那文革动乱的时期,汽车生产单纯追求数量,造成产品质量、设备维修、管理基础等工作都存在严重问题,“左”的思想搞乱了路线是非,使刚刚“解放”出来工作的中层以上干部不敢理直气壮地抓质量、抓管理,损失令人痛心。</h3><h3>上部照片右下为2019年的李朝绂。</h3><h3>下部照片为那时开展“路线会战”,军宣队战士、领导干部、职工一起进行路线讲评的情形。要把路线会战作为“一打三反”的组成部分,要“一把火烧两面”,一是烧出牛鬼蛇神,搞好对敌斗争;一是烧清领导班子的路线是非,解决路线问题。</h3><h3>上面照片拍照的时期,一汽招来首批知青进厂工作(1968至1971年)。文化大革命中全国有上千万知青下乡,直到1979年才基本解决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知青回城问题,为了安置回城知青,一汽也组建了以安置就业为目的的综合服务公司,一汽人称之为大集体,把那些未能在招工期间进厂的一汽员工子女和没有工作的家属在大集体企业安排了工作(这些企业就是一汽四环企业总公司的前身,后来整合为一汽富维公司)。</h3> <h3></h3><h3>左上照片是一汽资深收藏家李朝绂收藏的一汽动力分厂革命委员会1971年发布的企业员工的作业指导类文件(带有1号门图案)。当时国企(都是国企,那时不准私人企业存在)也与政府变成革命委员会一样,一汽变成了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军代表、造反派和革命老干部组成),下属各分厂也陆续变成了革命委员会,那时忙坏了一汽乐队,每个分厂成立革命委员会都要去当庆典乐队,包括吉标、辽泵等外地的,也要乘解放牌大卡车赶过去。</h3><h3>革命委员会,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各级政权的组织形式,简称“革委会”。1967年上海首先发起一月风暴夺权运动,由群众组织夺取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各级政府的权力,组织一个效法巴黎公社的大民主政权机构,由张春桥命名为上海人民公社,以后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全国各地效仿,纷纷夺权,各地组织的新政权名称并不统一。毛主席认为上海公社的名称不好,并说“还是叫革命委员会好”,于是这后半句“革命委员会好”成为全国必须遵守的最高指示,全国各级政权,从省一级到工厂、学校的领导机构全部改名为革命委员会。</h3><h3>(中间照片是李春雷收藏的带有1号门图案的技术资料,右上照片是带1号门图案的特殊工种操作证)。</h3><h3>下部照片是解放军支左的军宣队人员在厂部大楼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革命委员会牌匾前留影(当时一汽厂部大楼位于1号门里中央大道旁)。</h3><h3>在一汽支左的解放军是3009部队军宣队,他们于1967-3-10进驻一汽,此前,1967-1-26造反派抢占了1号门里中央大道旁的厂部大楼,夺了权,又从揪斗“当权派”发展到搞武斗,115栋因武斗二死二伤,驻在74栋的造反派武斗队堵截路过的军车车队时,打死一人,打伤三人。军宣队进驻一汽后,奋力开展工作并举办造反派头头“斗私批修”班,最终促成一汽“会派”的“革命造反总指挥部”、“社派”的“长春公社”和“东方红公社”于1968-2-4实现了大联合,4月20日成立了第一汽车制造厂革命委员会(包括5名军代表、5名领导干部、9名造反派代表等),结束了生产经营活动无人负责的局面。革委会由于海荣(军方)任主任,刘守华任第一副主任,桑金秋(军方)、王育民、秦秀峰(军方)任副主任。</h3><h3>1973年初,首批45名军代表回部队,在欢送大会上,部队首长王英烈代表部队讲话,刘守华代表厂党委、厂革委会和全厂职工讲话。</h3><h3>1975年秋一汽领导在74栋举行欢送晚宴,最后一批军代表(包括桑金秋等)回部队,至此部队对一汽的三支两军工作全部结束。</h3> <p class="ql-block">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1号门对面(东风大街路北)的巨幅宣传画中的林彪图像被“剪切”掉了(见上部照片)。当时单位传达文件,1971年9月13日,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林彪及其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人,乘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一架256号“三叉戟”飞机从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凌晨2点25分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省温都尔汗附近坠毁,机上9人全部死亡,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p><p class="ql-block">下部为巨幅宣传画图像的原来照片。</p> <h3>上部照片是一汽车身分厂机动科部分人员1972年合影于1号门广场。建厂时他们安装、调试了一汽最大的设备3500吨压机(见下部照片,当时领班是孙云清),后来他们继续负责维修使之长年正常运行。</h3><h3>现在的冲压设备之吨位、精度、节拍等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不仅有常温冲压,还有热冲压(先将钢板加热到奥氏体温度,入模冲压成形同时,淬火成马氏体,强度提高二倍);不仅有钢板车身,还有铝板车身…,发展日新月异。同时设备维修的复杂度、难度也越来越高,维修工人的技能也日益提高。</h3><h3>我们不仅为生产工人点赞,也为维修工人点赞。</h3> <h3>为适应国家发展钢铁工业的需要,一机部决定由一汽负责开发制造大型矿用自卸车。经过三年两轮试验,于1973年12月31日试制成功。上部照片为1号门前展示的这台CA390型60吨矿用自卸车,长9.2米,宽4.665米,高4.3米,轮距4.3米,举升后最大高度8.325米,空车自重43.5吨,发动机由重庆新建机械厂提供。</h3><h3>中苏关系恶化后,东欧的阿尔巴尼亚罕见地支持中国,因此我们赞誉阿尔巴尼亚是欧洲一盞社会主义明灯,并全力援助之。1973年一汽成立援阿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全厂各单位共同完成援阿的汽车项目,下部照片为一汽援阿人员与阿方人员合影(实际表明,阿方狮子大开口,贪婪的什么都要,中国有的它要有,中国没有的它也要有,中国当时处在文革时期,经济十分困难,仍先后援阿100多亿元,后来阿尔巴尼亚竟全面反华,1978年我国停止了援阿)。</h3> <p>1974年堂弟从本溪水电站来看我,在1号门前留影(见上部照片)。他们水电站的清华等多所高校毕业的百余名大学生,皆为连、排军事化编制,正在本溪修建白山水库。</p><p>当时一汽正开展“批林批孔”(见下部照片,基层车间班组都把深入批林批孔做为头等大事),一汽的抓革命、促生产受影响,汽车产量大幅下降,科技工作处于停滞状态。</p><p>例如,建厂初期在我国驻苏联大使馆与李刚、陈祖涛一起协调苏方援建一汽项目的潘承烈(回国后在一汽规划室任经济师),文革中被下放到铸造可锻车间四线长期劳动,时年半百长得瘦小的他几乎累倒,他的娴熟的英文、俄文和杰出的企业规划能力毫无用武之地。</p> <p>上部照片是1975年五一节时展示在1号门广场的解放卡车,那时为了援越抗美,经常加班加点生产军用卡车和CA30越野车(该型越野车是一汽与解放军炮兵和总后运输部联合研制的,并针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六项重大改进,将型号改为CA30A)。</p><p>那时尽管加班加点,铸造分厂也经常成为影响全厂的“老大难”,厂党委决定向铸造分厂派出工作组,选派工具分厂党委书记徐元存、厂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耿昭杰、锻造分厂革委会主任何光远等赴铸造组建新班子(见下部照片),提出“砸碎瓶子口,争当火车头”的奋斗目标,终于走出被动局面,成为全厂学习的榜样。</p> <p>1976-9-9****毛主席逝世,一汽职工佩戴黑纱和白花,9月18日下午于1号门前广场在极其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收听首都人民举行的****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实况转播。</p><p>中部照片是汽车工人在位于103栋对过的汽车工人俱乐部悼念****毛主席。</p><p>下部照片是悼念期间,一汽民兵在1号门前守卫,照片中右边的朴英娥就是该照片的收藏者。</p> <p class="ql-block">1977-4-23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在主持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视察大庆油田后,在政治局委员汪东兴、李德生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及吉林省委第一书记王恩茂陪同下,视察一汽(左边在1号门里的视察照片由王喜平提供),一汽陪同华主席视察的是时任一汽党委书记赵学义(见右上照片)等领导,视察了铸造、发动机、底盘、总装配、轿车分厂,我们站在中央大道旁参加了列队迎送。</p><p class="ql-block">下中照片是1977年一汽员工在1号门广场欢庆党的十一大召开的情形(照片由党伟光提供)。</p><p class="ql-block">右下是1980-7-15工具厂技术科欢送老同事退休合影,1号门上并排有毛主席和华国锋主席的画像。</p> <h3>上右是王喜平收藏的1978年一汽首次科技大会纪念章(带有1号门图案)。</h3><h3>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6000人参加,这次大会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邓小平在这次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而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了科学的春天。</h3><h3>1978年9月20日,一汽隆重召开首次科技大会,1000多人参加大会。一机部副部长张效增、省市领导及厂领导赵学义、刘守华等出席大会,大会公布了一汽1978-1985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重申了拨乱反正后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提出在已经提拔重用了60多名专业技术干部的基础上,再提拔64人,并表彰了姚贵升等535名先进科技人员。</h3><h3>中间是党伟光收藏的带有1号门图案的表彰先进的若干光荣册。</h3><h3>下部为1978年刘守华厂长、李刚副厂长率一汽高管实习团一行20人在日本考察汽车工业的照片,历时一个月,先后考察了三菱、五十铃、日产、日野、本田、马自达、丰田等11家汽车公司,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带回了成套的技术和管理资料,在后来的一汽换型改造和管理现代化中起了很大作用,被戏称为一汽的“明治维新”。</h3><h3><br></h3><h3>下边是在一汽任期最长的刘守华老厂长的视频:</h3> <h3>1979年一汽提出三个奋斗目标:掀起“三个高潮”,均衡生产高潮,技术革新、技术革命高潮,学经济、学技术、学管理高潮。实现“三个第一流”,产品质量、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科学管理达到国内同行业第一流的水平。向“三个方面”进军,向产品换型进军,向年产八万辆进军,向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水平的职工队伍进军。1号门广场展示了当时生产的普通载重车、越野车和红旗轿车。那时广场基座上只有标语(见上部照片)。</h3><h3>下部照片为学经济、学技术、学管理蔚然成风的情形,厂里还举行了万人技术大考试,并对业务、技术干部一律实行六分之五工作制,每周六天必须有五天时间用来抓业务、技术工作,不得占用工作时间搞政治运动。</h3><h3>1980-5-20长春汽车研究所正式与一汽设计处合并,成立第一汽车制造厂汽车研究所。长春汽车研究所是成立于1950年的部属一类所,肩负汽车行业科研服务职能。为使汽车科研工作更加结合生产实际,并加强一汽的产品开发设计力量,一机部决定将长春汽车研究所改由第一汽车制造厂统一领导,这是国内科研机构并入企业的首创。</h3> <h3>上面照片(党伟光提供)是欢送柳殿栋副厂长到济南重型汽车公司任副董事长时,一汽领导在1号门广场合影,合影中标注名字的领导都是先后担任过一汽党政主要领导的。</h3><h3>下面照片是一汽建厂60周年纪念册中,公布了建厂至2013年期间历任一汽党政主要领导的照片,从照片中可见第一任厂长是郭力。</h3><h3>有些一汽人不太了解在老厂长饶斌之前,还有一位郭力厂长。那是建厂之初,中央于1952年4月任命郭力为厂长,郭力193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1940年入党后在冀中从事兵工生产的组织、管理,1950年3月受命筹建汽车工业筹备组。郭力认为,建设汽车厂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援,调一位熟悉东北情况的干部当厂长,自己做副手,能加快工程进展。于是他亲赴沈阳和北京,向东北局和党中央汇报。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在郭力于1952年4月出任厂长仅半年,中央于1952年11月调饶斌同志担任厂长,“郭力让贤”成为佳话。饶斌厂长1959年11月奉调北京后,郭力出任第三任厂长(至1964年8月,郭力被任命为一机部副部长兼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h3> <p class="ql-block">1982年大连科协组团来一汽参访、交流,结束时在1号门前留影(见上部照片)。远处是123栋,是厂部办公大楼(在123栋做为厂部办公大楼以前,厂部办公在1号门里中央大道路东,锻造生活间大楼对面的大楼,因厂部在这座大楼办公,所以其一楼食堂就叫厂部食堂,而从这座大楼中间正门进去,左边就是宽敞高大的厂部接待大厅,很长时间-包括在123栋办公时,大院内的这一接待大厅一直用于接待中央领导和贵宾),直到2003年兴建双子座时,厂部才从123栋临时搬到发动机厂房南侧生活间三楼、四楼办公,2005年进驻建成的双子座(A座、B座)办公。(A座与B座间的空中透明玻璃通廊,比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部的玻璃通廊还漂亮)。</p><p class="ql-block">下部这幅鸟瞰图片,可以清楚看到1号门斜对面,东风大街路北的123栋的位置(见图片右下角标注的123栋)。123栋是一汽包建二汽期间,为二汽实习生建的,包建任务完成后,一段时间曾做为汽车厂公安处办公楼,后来对123栋略加改建,而成为一汽厂部办公大楼。图片中东风大街马路中间的钢构高塔架,几乎成了那时的地标性构筑物。</p> <h3>上部照片是资深收藏家谈瑞林提供的一汽生产的第一百万辆汽车和第一百万零一辆汽车正驶出1号门的照片,那是1983年2月26日上午8点50分,在一汽总装配线上隆重举行了第100万辆汽车下线剪彩仪式。接着10点30分又在1号门里的中央大道上举行了生产100万辆汽车的庆祝仪式(见下部照片),省、市领导和有关企业、单位的代表应邀参加了庆祝大会,中汽公司、二汽、南汽等发来贺电。庆祝大会后,披着大红双喜字的汽车驶出1号门继续庆祝。</h3> <p>1983-7-15一汽隆重举行建厂30周年庆祝大会,省、市、部、驻军领导强晓初、赵修、何光远、祁田等出席。饶斌老厂长作了题为“大家动手,总结经验,实现汽车工业现代化”的报告,大会授予90多位老领导、老同志“一汽建设功臣”荣誉证书。</p><p>左上为一汽党委书记徐元存、解放汽车联营公司经理谢云陪同老厂长饶斌等老领导在1号门展厅内观看纪念建厂三十周年展览(齐振勋书记提供照片)。</p><p>上中为一号门展厅外,前来参观“一汽建厂三十年展览”的人群络绎不绝。这里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了各界人士、一汽员工,还接待过大量的中、小学生参观。</p><p>左中照片是1986-7-15纪念一汽投产30周年时,一汽为感恩各级领导而在汽车工人文化宫合影留念(王喜平提供照片)。</p><p>左下为汽车工人文化宫1983年照片(照片由李朝绂提供),该文化宫建成前,在103栋对面有汽车工人俱乐部(见右上),是1955年末一汽职工义务劳动建成的。</p><p>汽车工人文化宫后来改名为第一汽车会堂(见右中照片)。</p><p>2019年将第一汽车会堂改建为红旗会堂(见右下照片,照片由王建生提供)。</p> <h3>上面图片是轩翰收藏的其父辈的珍藏品实物,以1号门里的建厂初期的一汽厂景为图案的织锦工艺品。这是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中国丝织提花技术起源久远,早在殷商时代就已有丝织物,周代丝织物中出现织锦,花纹五色灿烂,技艺臻于成熟。汉代设有织室、锦署,专门织造织锦,供宫廷享用,而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用贡品,被称为“东方瑰宝”。</h3><h3>下面的图片也是织锦,左侧还有杭州织锦厂的标记(是李朝绂收藏的),织锦织造技艺已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我国特有的技艺,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背景的织锦,真是锦上添花,极为珍贵,是一汽赠送外宾的别具意义的礼品。</h3> <h3>上左的1983年的照片是一汽HQ提供的,是一汽报社组织各分厂宣传科长、干事的工作会议后在1号门广场的合影(上右是铸造分厂党群干部王建生、董兆勇1983年在1号门广场及其36年后的照片)。</h3><h3>合影中的他们作为一汽的党群干部,致力于采集、编辑,并以汽车工人报等一汽报刊为传播媒介向一汽人提供新闻信息服务,为企业文化的建立、企业形象的策划、企业核心目标的实现出力。</h3><h3>报纸是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的一种,传播管道越来越多元化,包括纸类(新闻报纸,杂志)、声类(电台广播)、视频(电视、电影),还有现代的网络类(电脑视频、手机视频、其它终端视频)。</h3><h3>当今,“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正成发展趋势,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也就是说,“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h3><h3>下左为一汽报刊“汽车工人报”配合企业中心工作的报道,下右为一汽党群干部组织宣传身边共产党员的模范事绩,为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出力。</h3> <h3>1984年老宁、大王等工会老同事合影于1号门广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六十年代时,工会活动在1栋进行,那时乐队练习有练习间,合练在1栋小礼堂的舞台上。乐队还常参加市里的游行、庆祝活动,有时参加到全市的大型乐队做为大会乐队,总指挥是长影乐团的尹升山。七十年代时,工会活动在老俱乐部(105栋对过,已拆除),那里总有电影或演出,我们乐队就插空在前厅练习,合练则在俱乐部舞台上。文革中一汽文工团除了参加颂扬毛主席的歌舞演出,还有现代京剧(样板戏),我们也用交响乐伴奏。那时各专业厂(分厂)成立革命委员会时,乐队都去担任庆典乐队,庆典后还给他们伴奏“忠字舞”。文革结束后工会活动就在文化宫了(后来称第一汽车会堂),还有附设的活动楼、写字楼……。</h3><h3>下部是一汽资深收藏家、篆刻家赵培南收藏的带有1号门照片的1984年年历。<br></h3> <p class="ql-block">1985年时,改革更加深入,一汽开始试行厂长负责制,感受到计划经济(统购包销)导致的解放牌卡车三十年产品一贯制、三十年产品不换型(上面照片为谈瑞林提供)和轿车产量毫无经济规模所带来的沉重压力……。</p><p class="ql-block">人们已经不再把轿车与轿子联想,轿车应属乘用车,从设计和技术特性来说,乘用车是用于运载人员及其行李或偶尔运载物品,包括驾驶员在内,最多为9座的汽车(我们现在所说的轿车、吉普车、SUV 、MPV、赛车及家用皮卡等都属于乘用车)。</p><p class="ql-block">而一汽建厂就开始生产的解放牌卡车则属于商用车,从设计和技术特征上来看,商用车是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且可以牵引挂车,包含了所有的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的客车(我们现在所说的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客车非完整车辆和货车非完整车辆以及专用车、军用车、工程车辆、农用车、矿用车等都属于商用车)。</p><p class="ql-block">汽车产品如此丰富、日新月异,我们的汽车产品三十年不换型不行了,一汽的厂长负责制,就是要带领一汽,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变成市场经济的主体,以新思维、新产品参与市场竞爭。</p> <h3>上部照片是1986年2月14日1号门广场换型改造万人动员大会的场面。这是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近两万名员工冒着严寒,参加了大会。</h3><h3>下部照片是耿昭杰厂长做大会动员,他说换型改造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全厂上下万众一心,以压倒一切的气慨,背水一战,万无一失,务求必胜!</h3><h3>第一副厂长李治国任换型改造总指挥。</h3> <h3>上面照片(李春雷提供)是一汽党委李玉堂书记等领导与工会、党委办公室、组织部、人事部、纪检委、宣传部、党校、统战部、团委、公安处、武装部、报刋社、广播电视台、机关党委等党群部门负责人和干部在1号门广场合影。 </h3><h3>一汽党群系统致力于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作用,促进企业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h3><h3>下部照片是王喜平提供的一汽机关党代会代表在1号门广场的合影。</h3> <p>1987-3-2在中国林业用车国际招标中,一汽换型改造最新推出的CA141五吨载重车,以优良的性能和合理的价格,力克国内竞争对手,夺得头标。上部照片就是在1号门前举行的国际林业中标车交车仪式,以后又相继在淡水养鱼、红土壤改造等项目中,以同类车的最高分数中标,三个项目共出口315辆,创汇228万美元。</p><p>为嘉奖换型改造的成果,1987年召开了换型改造祝捷大会(见下部照片),耿昭杰厂长主持大会,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理事长陈祖涛宣读了嘉奖令,第一副厂长、换型改造总指挥李治国宣读了表彰立功人员的决定。</p> <h3>上部是资深收藏家王喜平提供的一汽新闻工作者在1号门广场的合影,及一汽文学工作者的部分带有1号门图案的著作封面照(左下),</h3><h3>作者虽然都是兼职工作,但多有建树。仅举一例,戚积广,1956年参加工作,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工具分厂当工人,后来任政治部干事,并由业余作者成长为专业诗人、作家,先后任吉林人民出版社文艺室编辑,时代文艺出版社编辑、编辑室主任,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连续两届理事。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加热炉之歌》、《炉火集》、《帆梦》、《五彩的年华》,选注《历代爱情诗拔萃》,主编《历代神童启蒙诗三百首》、《历代浪漫爱情诗三百首》、《共产党员自白诗》等,抒情诗《旋转》获吉林省作家协会优秀诗歌奖。</h3><h3>1987年,半道出家的一汽歌手陈力,梦幻般的天籁之音,将红楼梦歌曲演唱得荡气回肠(右下照片),享誉海内外。那是如梦如幻的八十年代,虽不富裕,虽不完美,但很丰满,内心富足,虽然清平,但气质不凡。人们充满希望,富有理想,饱含热情,拥抱一切,造就了方方面面欣欣向荣。难忘的八十年代,一个觉醒的年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五彩斑斓的年代。</h3> <h3>1988年11月10日,一汽解放汽车工业财务公司代理发行了“1988年技术改造有息债券”2900万元。这是一汽初尝用企业债券金融手段融资。从债券采用的1号门标志性图案中,可以看到当时热电厂的配置是五个烟囱加一个超高烟囱,冷却水塔为四个(建厂时为四个烟囱,两个冷却水塔)。该债券是党伟光收藏的。</h3><h3>下部照片是工商银行发行的带有1号门图案的有奖储蓄对奖单(李春雷收藏)。</h3> <h3>经过三年换型改造,1989年CA141新型车进入成熟期。崭新的CA141新型车正驶出1号门(上图),1号门前则是换型转产的成果--多辆CA141新车一展风采(下图)。该型车的6102汽油发动机已经通过国家级质量奖评审,CA141整车的主要性能指标,经中汽公司评审组检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h3> <p class="ql-block">一汽重视企业文化,上部是1990-4-27一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在1号门合影(该照片由一汽著名业余作曲人、收藏家刘成福提供,见下部两照片)。</p><p class="ql-block">文学艺术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重视,例如,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召开的,会议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全体会议代表。</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文代会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未来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最高准则。</p> <h3>上面照片和左面照片是一汽资深摄影记者倪玉臣为厂办欢送吕福源同志赴京工作所拍的在1号门广场合影。</h3><h3>吕福源(1945年10月——2004年5月),毕业于吉林大学,1972年到一汽工作。1981——1983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进行研修。回国后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轿车分厂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副科长、分厂副厂长。</h3><h3>1985——1990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总经济师。</h3><h3>1990——1993任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h3><h3>1993——1994任机械部汽车司司长。</h3><h3>1994——1998任机械部副部长。</h3><h3>1998——2002任教育部副部长。</h3><h3>2002——2003任外经贸部副部长。</h3><h3>2003——2004年05月,商务部部长。</h3><h3>2004年5月18日,吕福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h3> <h3>1990年夏,堂妹来长春开会,会后抽时间来一汽(那时都很自律,重视职业操守,公事没办完,不会顺便去看亲友、同学),来到我家已是傍晚,仍坚持游览厂区,一饱中国汽车摇篮的风采,并在1号门前镌刻有毛主席为一汽奠基亲笔题词的白玉基石旁留影(见上部照片)。</h3><h3>1990-4-21一汽轿车厂的奥迪总装配线举行剪彩仪式,标志着一汽三万辆轿车先导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见下部照片)。该生产线是按1988年引进德国大众公司奥迪100作为三万辆轿车先导的主要车型而建的,同时匹配1987年签约决定引进的美国克萊斯勒OHC发动机产品技术而国产化的488发动机。</h3> <h3>上面是一汽资深收藏家朱吉忠收藏的1990年8月30日在1号门广场(123栋前)的第11届亚运会的“亚运之光”火炬传递到一汽时,一汽的第一方阵合影(一汽党政工团领导和厂办部分员工组成)。</h3><h3>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当年的火炬传递被称为“亚运之光”,这束亚运之光在喜马拉雅山被采集之后分为四把主火炬,分别从中国的最西,最南,最东和最北点开始传递,最终汇聚于北京。</h3><h3>1990年9月22日下午,举世瞩目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36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5200运动员参加27个比赛项目和2个表演项目的角逐,经过14天的激烈竞赛,亚洲各国运动员创下一连串辉煌的纪录。</h3><h3>火炬是由广东神州燃气用具有限公司研制的,重量900克。为了达到这个更适合手持传递的重量,神州公司研发团队不断改进火炬内的各项结构和组件,以减轻重量。为了使火焰颜色从蓝色变为金黄色,采用丁烷气燃烧,还对燃烧器做了全新开发。历经92天研发,一个8级大风吹不灭、一盆冷水泼熄后0.3秒可自动重新点燃、燃烧时长达30分钟的火炬在神州诞生了!之前,由于我国从未制造过这种火炬,曾欲从国外进口(价贵且条件苛刻),而所欲找的外国公司的火炬也只能燃烧15分钟。</h3><h3>下部照片是厂长的秘书们在1号门广场的留影。</h3> <h3>1991-4-21整车创国优专家评审组来厂,经检验,在实物质量满分1000分中获986分,各项技术指标在国内中型车中为最佳,平均故障里程12500公里,达到国际标准。十月,国家质量评奖委员会颁发第一汽车制造厂CA1091(CA141)载货汽车荣获银质奖证书,获银质奖的CA141卡车正鱼贯驶出1号门(上部照片)。</h3><h3>下部是一汽“平安是福”收藏的1991年光美大姐到访一汽的照片(解放联营公司副经理张瑛陪同在1号门里中央大道旁的原厂部大楼前合影,当时一汽的贵宾接待大厅仍在该楼内)。古稀之年的光美大姐(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解放卡车装配线、红旗轿车厂等,受到广大职工的热烈欢迎。</h3> <h3>1992年夏,亲属来长春避暑,首选景点便是一汽1号门(见上部照片)。一位是医生,文革中医疗队到山区治病救人,那时大客车很少,他们经常坐解放牌大卡车奔波。另一位是卡车司机,驾驶过多年老解放,没有同步离合器,没有转向助力,感叹开卡车是个重体力活。我简介了CA141的特点,操控灵活、舒适多了,驾驶条件大大改善,车辆性能先进,他听后说,回去一定让单位速购CA141新车。</h3><h3>下部照片是1992年坦桑尼亚解放有限公司合资合同签字仪式。该公司将在非洲组装CA141整车,这是CA141让“三十年一贯制”的老解放实现换型后,又让一汽的解放牌新产品走出了国门。</h3> <p class="ql-block">上部照片是高级经理王喜平提供的1993建厂四十年期间在1号门展厅门外的照片。</p><p class="ql-block">为纪念建厂四十周年,万名职工在CA6440和奥迪轿车上签名,永远珍藏。</p><p class="ql-block">1993-7-14分别在206号门和1号门里中央大道隆重举行一汽第三次创业纪念碑、换型改造纪念碑揭幕仪式,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为两碑揭幕。</p><p class="ql-block">同日集团公司隆重集会庆祝一汽建厂四十周年,李岚清、王光英及段君毅、周子健、何光远、郝建秀等和省、市领导刘希林、王金山、谷长春、王云坤、米风君等出席。耿昭杰总经理主持大会并讲话。</p><p class="ql-block">1993-7-15反映一汽创业历程的电视片“第一的辉煌”在中央电视台播放。</p><p class="ql-block">下部照片是一汽的主要产品,在1号门广场前的东风大街路南一字排开,坚决响应集团公司的号召,开展第七个质量年(1993),确保质量第一,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迎接国内、国际两个挑战,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厂四十周年。</p> <h3>图示为资深收藏家党伟光收藏的众多带有1号门图片或图案的证件、证书、喜报、记念册等,涵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当代,每件藏品都有其故事,比如左上的工作证,是第一汽车制造厂更名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后,于1994年开始使用集团公司工作证了,后来又出现与工商银行合作的工作证,附有存款和刷卡消费功能。</h3> <h3>1995-7-5以“95解放中国行”为主题,以“展示解放车风采,奉献一汽人热诚”为宗旨的解放系列汽车拉力展示活动从北京揭开序幕,继而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华南、西南、中南七大区展开。历时半月,总行程25000多公里,上部照片是凯旋归来后进厂巡游一圈,从1号门驶出的情形。</h3><h3>解放的风采也体现在国外,1995年出口整车2000辆,比上年增长49%,出口的国家大幅增加,包括亚、非、欧、美等32个国家和地区,下部照片为解放中型载货车在非洲。</h3> <h3>一汽收藏家闫旭提供了1996年在1号门广场的照片和带1号门图案的长春火车站的站台票(见左上、左中)。</h3><h3>右上图为长春火车站,史称宽城子站,始建于1889年,1901年重建。1907年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建头道沟火车站,1932年改名为新京驿。1945年复名为长春站,中苏共管,1952年由沈阳铁路局接管。1958至1985长春站进行过数次改造,1992年因长春站的客流量达到饱和,于是长春站第一代站房以爆破方式拆除,1993年长春站第二代站房建成使用。</h3><h3>2003年长春站站房再次改造后,变成南北双出口,候车室的座椅全部采用航空座椅。经过2013年改造的长春站,建筑风格由原来的中式简约变更为欧式典雅。2017年长春地铁1号线开通后,长春站提供了火车、轻轨、地铁的立体换乘。</h3><h3>右下图为2012年投入运营的西站(距长春站13公里),西站使长春的高铁更为便捷,从一汽1号门到长春西站才5公里。</h3> <h3>一汽集团公司不仅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国内外竞争,而且重视对年青一代和企业所在社区的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希望,一汽认真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照片是在1号门广场的毛主席题词基石前的爱国主义主题活动日镜头(1997)。</h3> <h3>上面是一汽集邮协会资深会员吴大志收藏的带有1号门照片的长春市集邮公司和吉林省集邮公司发行的明信片。</h3><h3>集邮是一种兴趣,也是一种学问,同时也是一种投资。通过收集、研究各种邮品,集邮者除了掌握中外的历史、地理、花草鱼虫以及人物等相关的知识以外,还可以培养出一种禅定的情趣和修养耐性,全球约有 3000 万集邮者。</h3><h3>邮品不仅包含邮票,还包含邮政机构发行和使用的封、片、简、戳等邮政用品。邮品形式多样,包括首日封、国际邮资航空信封、纪念封、原图卡、邮政明信片、邮资封、小全张、小本票、小型张、纪念邮戳、邮柬等。</h3><h3>集邮是以邮票及其它邮品为主要对象的收集、鉴赏与研究活动。邮票素有“国家名片”之称,每个国家发行邮票,无不尽选本国最优秀、最美好、最具代表性或纪念性的东西,经过精心设计,展现在邮票上,1号门被选中,是一汽人的骄傲。方寸之间的小小邮票已成为包罗万象的博物馆、容纳丰富知识的小百科。</h3> <h3>上部照片1号门广场展示的是一汽四平专用车厂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反应,设计制造出15吨自卸汽车。1998这一年公司积极组织了多种新产品开发并投产,包括宽体、宽桥9吨车和16吨车,1吨、2吨和3吨系列轻型卡车,高原车,4X4越野车,新捷达王轿车,奥迪200(1.8T)轿车等。销量比上年增长11%以上,连读六年保持行业第一。</h3><h3>1998年一汽全面实施“精品工程”,在用户中真正树立起一汽产品的名牌形象,下部照片为公司领导在现场检查“精品工程”。</h3> <h3>一汽收藏家吴大志提供了印有1号门图案的一汽集团1999年电话号簿(左边照片)。</h3><h3>1876年电话问世,近几十年变化甚大。本世纪八十年代时,一汽有住宅电话的屈指可数,到九十年代初时,多数人还只能到邮局或电话亭打电话。后来处级干部就都安装了住宅电话,再往后只要缴初装费,谁都可以安装家里的固定电话了。上图1999年的电话号簿登载的是当时一汽集团各级各部门、母公司、子公司及相关单位的公务电话号码,当然,都是固定电话。</h3><h3>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家却在取消固定电话,因为无线移动通讯发展实在是太快了,BP机没用多久,大哥大用上了;然后手机升级換代就更频繁了,现在大家用的都是4G智能手机了(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PDA、游戏机、MP3、照相、录音、录屏、摄像、邮件收发、文档处理、视频会议、定位及其它网络服务等越来越多的功能,简直就像Pocket PC机了。难怪人们不需要家里的固定电话了,用手机太方便了,好多年青人说,没有电脑可以,没有智能手机不行;不带钱包可以,不带手机不行。</h3><h3>而中国领先的5G手机正在来临,所带来的空前变化更令人难以想像。</h3><h3>所以固定电话号码簿就成为收藏品了。</h3> <p class="ql-block">2000-4-26中央“心连心”艺术团来一汽慰问演出,艺术团分成三个小组深入到总装厂调发车间、轿车公司二轿厂新厂房、一汽大众公司轿车厂总装车间,为生产一线工人慰问演出。27日下午,在1号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露天演出(照片由王喜平提供,倪玉臣拍摄),中央电视台摄录人员同期录像,作为“五一”国际劳动节唯一的一台文艺晚会,在5月1日晚黄金时段向全国播出了。</p> <h3>中央心连心艺术团2000年赴一汽慰问演出期间,王喜平在1号门广场与“中国第一轿车”东风牌轿车亲蜜接触,留下了上面的照片。</h3><h3>不仅于此,王喜平还请在一汽慰问演出的艺术家们和艺术团领导在其印有1号门图案的信封上签名留念(见左下图)。心连心艺术团,又称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成立于1996年5月24日,是没有编制、全国最大的艺术团,全国所有艺术家和优秀演员都是艺术团成员。多年来艺术团走遍各地,上万人次的艺术家团队走进老少边穷地区、走进厂矿部队科研一线,在全国各地举办义务慰问演出,在香港回归等重大事件中也都有艺术团的“身影”。</h3><h3>右下图为赫建制作的邮集,这个邮集是赫建专门为介绍一汽一号门方向厂景而制作的,2014年编组,主要元素是相关邮票、纪念邮戳、邮资明信片主图等,曾经在长春市职工邮协和一汽邮协展示。</h3> <h3>四位省和全国劳模在1号门广场合影。1999年铸造公司成立,这四位都属于铸造公司的劳模,拍照时正值2000年五一劳动节,劳动美、劳模荣。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很多年青人成了追星迷;而走向强国,只崇尚歌星、影星不行,科技精英、劳动模范、战斗英雄、技能高手、大国工匠更加举足轻重。</h3> <h3>2000-8-25江泽民总书记在温家宝等同志陪同下视察一汽,并在1号门广场与省、市、一汽领导合影(王喜平提供照片)。</h3><h3>下左为1955年江泽民同志在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实习时留影(右二)。</h3><h3>下右为1993-7-5江泽民同志在中南海接见一汽代表张瑛、荣惠康。</h3><h3>江泽民同志1954年至1962年曾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8年(28岁至36岁时),先后任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动力分厂厂长。</h3> <h3>2001年公司对老厂区环境实施了大规模改造,全年完成环境改造工程48项,拆除不合理建筑296处,厂区道路、物流路线有了明显改善,绿地覆盖率达到20%,完成了东风大街、1号门广场及10条道路的改造。图为改造后的1号门广场一瞥(可以看到远处123栋楼顶的“中国一汽”)。</h3> <p>上部照片是2001年8月2日在1号门广场,一汽首次为非领导职务高层次人才(26名)配备公务用车。</p><p>下部照片是2002-6-5在1号门广场,中国一汽举行为非领导职务技术人才(49名)配发公务用车仪式。(照片由党伟光提供)</p><p>两次都是为了鼓励一汽员工敬业爱岗,钻研技术、技能,勇于创新,争做贡献,只要工作兢兢业业,干得好,不是领导也能配备公务用车。</p><p>同时也是为轿车进入普通人家庭做铺垫,此前一汽刚制定了“十五”规划(2001-2005),提出面向轿车进入家庭的目标,大规模发展轿车。在规划制定时,仍是有争议的(笔者参与一汽“十五”规划制定,亲历当时关于轿车要不要进入家庭的争论,对于轿车做为公务车、出租车没有争议),虽然有关方面提倡逐步改变以行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为主的公款购买、使用小汽车的消费结构,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并根据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市场消费结构变化适时制定具体政策。但汽车是否能合法进入家庭的问题,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注定了它不单是一个生产问题,也不仅是技术问题,更不是国民收入低的问题。我们长期以来,从政策和法律上并不允许,更谈不上鼓励汽车进入家庭,体制的门槛是限制轿车的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直到2001年全国人大立法,首次明确写入“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八个字,从而确立了汽车进入家庭的合法性。</p><p>所以说2001年是汽车进入中国家庭的起步年,值得纪念!它的到来的确是一个曲折与阵痛的过程(从1958年一汽生产了我国第一辆轿车,到轿车开始进入家庭用了四十多年),但厚积薄发的势头锐不可挡。2018年乘用车产销达2370万辆,现在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3亿辆,汽车不仅进入了普通人的家庭,而且一个家庭有几辆车已不罕见,全球汽车消费的每三辆汽车当中,就有一辆是中国消费者购买的,中国已经是名符其实的汽车制造大国和汽车消费大国,中国已经连续十年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p><p><br></p> <p class="ql-block">2002-7-16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来一汽视察。竺延风总经理和吴畏书记率领班子成员在1号门前迎接,并在1号门接待室向吴邦国副总理汇报工作,听到一汽取得的成绩,吴副总理十分高兴(见上图)。</p><p class="ql-block">2002-8-9一汽与日本丰田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接着先后建设了天津、长春、成都等生产基地,中图是一汽丰田TNGA工厂(天津)的照片(一期工程2019年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p><p class="ql-block">下图(照片由刘成福提供)为2002-7-15建厂49周年,员工在1号门广场(123栋前)欢庆当年一汽销售突破28万辆。</p> <h3>上面是2003年由沈阳造币厂承制的带有1号门图案的一汽建厂50周年纪念金币。</h3><h3>金币一般采用99.99%、99.9%、91.6%(又称22K金)的纯金或金铜合金来制造。纪念币由造币厂对合金进行配料和精炼提纯,并用现代化的仪器分析成色 ,纪念币通过大吨位压印机用印模在坯饼上压印出来,经过表面处理,然后封装在透明塑料内。</h3><h3>下面是带有1号门图案的纪念章(右下像章的收藏者为李朝绂)。</h3> <h3>一汽的歌咏比赛水平高,参与广泛,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一汽的企业文化和一汽人的精神面貌。上部照片(王喜平提供)为以1号门为背景的一汽人的大合唱。</h3><h3>2003年一汽开始与日本马自达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生产马自达M6等品牌的汽车(见下左照片)。</h3><h3>为了未来面向海外市场,一汽曾拟在青岛颐中集团的滨海厂区建轿车组装厂(同时在青岛建轿车研发基地),于是2004年至2005年一汽与日本马自达公司就上述青岛轿车项目洽谈技术合作(见下右照片)。</h3> <h3>在风行用公款制作贺卡的年代,一汽母公司、各部门、子公司贺卡的图案往往首推1号门(见上面照片)。企业贺卡又称企业金卡,是新中国邮政用品的新品种,我国原邮电部发行的邮品上出现广告内容,企业金卡是首例。金卡上的广告内容包括企业形象、产品外观、祝福语、广告语或广告漫画等,已经具备了广告邮资明信片的形式与内容。企业金卡的发行方式是由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渠道分发(赠送)。金卡在印刷厂印妥后便发放至企业或企业指定城市,由企业分发给职工,或作为一种公关手段分送给有关单位或用户。</h3><h3>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式来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通报对方,与人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h3><h3>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之“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明清之时的贺帖出现了一种独立的样式--红单,这红单可说是中国古代出现的一种真正的贺年卡了,到了二十世纪初贺年卡更为普遍。</h3><h3>由于传统纸质卡片,其材料多为高档木浆纸,而生产这种纸要消耗木材资源,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难以为继。幸运的是,传统的贺年卡与现代的网络技术融合后,又在虚拟的社会里,创造了自己新的辉煌-----电子贺卡(E-card)。</h3> <p class="ql-block">2006年是一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五十周年,这份附有1号门背景的纪念册是一汽高级经理王喜平收藏的(上部照片)。</p><p class="ql-block">第一批驶下生产线的解放牌汽车叫CA10型,这是一款以苏联吉斯150为蓝本制造的汽车,它自重3900公斤,配有90匹马力、四行程六缸发动机,载重量为4吨,最高时速65公里,经过改进,它较适合我国的路况以及大规模建设的需要。</p><p class="ql-block">第一批下线的解放牌卡车,参加了1956年的国庆阅兵式,之后一部分汽车在天安门广场展出,在那里,无数群众争睹国产汽车的风采。</p><p class="ql-block">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是1956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1885年诞生的)。解放前在我国的公路上,就像开办"万国汽车展览"一样,行驶着130多种不同牌号的汽车,但却难找到我国制造的。解放牌汽车的问世,结束了新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从第一辆国产卡车出厂起,解放牌卡车已投产50年,至2006年产销累计近400万辆,实现了“让使用解放卡车的用户富裕起来;让使用解放卡车的企业发展起来;让使用解放卡车的地区繁荣起来”的企业宗旨,被广大用户誉为“解放卡车,挣钱机器”。并在国防、基建、煤炭、石油、石化、环卫、邮政等各行各业交通运输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解放牌中、重型卡车累计出口近3.5万辆,20余个品种,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p><p class="ql-block">中部照片是带1号门图片的纪念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出厂五十周年的个性化邮票(由一汽高级经理党伟光提供),包括主票和附票,主票含中国邮政邮资,附票为个性化内容。</p><p class="ql-block">下部照片为50年前的1956年秋,一汽首批生产的解放牌汽车运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让更多国人分享国产汽车的喜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边的视频是发展中的一汽解放:</p> <h3>资深收藏家党伟光还收藏有带1号门图案的煙酒商标,娄林和吴大志分别提供了带1号门图案的糕点商标。</h3><h3>虽然汽车进入我国广大家庭是本世纪才发生的事,但烟酒与大家的紧密关系则源远流长,而且特别亲切,到了烟酒不分家的程度。未料到与一汽也结上了关系,1997年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由中国汽车第一品牌的第一汽车集团和中国烟草第一品牌的云南红塔集团强强联合组建的中国较大的轻型汽车生产基地之一。</h3><h3>不过始建于1934年的长春卷烟厂则没那么幸运,1998年8月20日被云南红塔集团实行了资产重组,成为红塔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即红塔集团长春卷烟厂。</h3><h3>红塔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烟草大王褚时健是大家都知道的风云人物,据说他的坎坷经历催生了企业高管的年薪制,人们说褚时健当年“不该拿的拿了”,但按贡献“该给的未给”,所以从那以后高额年薪与强化监管并行。</h3> <p>2007-10-12代表一汽出席第14届ITS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并用英语发表了“Construct Intelligent Traffic, Create Wonderful Life, Work for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People、Vehicle and Society”演讲(下左)。</p><p>2008-4-30离开了双子座的A座718办公室(下中),结束了退休返聘,结束了在一汽的四十余年的职业生涯。感恩一汽,是一汽这一大平台,是一汽所在的汽车行业这一跨国产业大平台,历炼我沿着“技术+管理”、“专业+英语”、“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国内+国际”的复合型人才之路成长,让我象上面的鸟瞰一号门广场一样,站得更高,从更广阔的视角、以更大的格局看世界、看人生。</p><p>愿继续贡献余热,践行大学时的校训“一年为五年,五年为五十年”(一年级为大学五年打好基础,五年的大学培养是为了服务祖国五十年),大学毕业至今,已经为社会服务54年(下右)。</p><p>无论在哪里,不忘一汽人的情怀,不忘为一汽人争光。</p> <h3>2008年拍摄的这张1号门广场的俯瞰图,白玉基石、透明护栏、花坛、喷泉、草坪、绿树,错落有致。轿车驶入、驶出这花园般的工厂,现代化的一汽在前行。</h3> <p>上面是李朝绂提供的带有1号门广场照片的一汽离退休人员管理部所办的刊物封面(2009、2010),照片下部是国庆前夕一汽众多离退休老同志获得建国70周年纪念章的部分照片。</p><p>离退休人员管理部是一汽国企改革的产物,一汽的国企改革先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突出主业、剥离辅业和社会职能,1982年成立集体企业管理处,1994年把公司承担的生活服务职能和社会职能从企业母体中分离出去,1996年实施住房与医疗制度改革,2000年一汽实施公司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一汽长春本部每年退休人员数以千计,建厂六十多年来离退休人员数量庞大,退休金转为社会统筹管理后,为使众多离退休人员仍然“家在一汽”,而设立了中国一汽离退休人员管理部,协助地方政府更好服务于一汽的广大离退休人员。</p> <h3>2011年一汽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紧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紧抓创先争优活动载体,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变国有企业的组织资源为发展资源、变政治优势为竞争优势、变组织活力为企业实力,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做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汽车企业集团。1号门广场的花坛标语反映了上述的主题和主线(见上部照片)。</h3><h3>下部照片为2011年长春汽博会上一汽的主展厅。本届汽博会总展出面积达18万平方米,创历届之最;吸引了大众、丰田、本田、通用等132家海内外汽车业巨头齐聚长春。</h3><h3>因有一汽,长春始有汽车城之称,1999年创办首届长春汽博会时就定位于国内一流的汽车专业展览会,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特征,使之成为汽车贸易、技术交流、投资合作、文化融汇的平台,为加快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打造长春国际汽车城发挥更大作用(至2019历经20年、连续十六届的打磨,长春汽博会已跻身于全国顶级汽车展会之列)。</h3> <h3>上部是不多见的1号门位于画面远端的俯瞰照片,从一汽大院南端热电厂的烟囱和冷却塔向北俯拍,中央大道完整可见(中央大道由东、西两侧单行道组成,中间是较宽的林荫区兼做隔离带),矗立远端的是一汽的双子座大厦。</h3><h3>下部是以一汽和汽车产业为核心的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划图(2012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复,长春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更名为“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专业开发区,而且是国家级开发区。汽开区主要承担加快长春国际汽车城建设、建设长春西部新城区和承接一汽剥离社会职能三项任务。</h3> <h3>上部照片是赫建提供的2013年一汽集邮协会发行的中国一汽建厂六十周年邮展纪念(1953—2013)邮资明信片,采用了一汽标志性厂景“一号门”和老“解放”CA10载重卡车(CA10老解放就是首次参加国庆阅兵的国产汽车)。</h3><h3>建国初期参加阅兵的汽车和检阅车都是国外的,直到1956年10月1日,国庆7周年之际,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参加了阅兵,之后进行的国庆阅兵,开始使用国产汽车了,并且越来越多,今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时,仅东风汽车公司参加受阅的军用车辆就达187台,其中东风“猛士”系列越野车179台(见下左照片),东风EQ2102军用越野车8台,在所有参阅车辆装备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在28个地面装备方队中,东风“猛士”和东风EQ2102在24个方队中亮相,其中,“整体成建制”受阅方队4个,“组成建制” 受阅方队5个,引导方队15个。</h3><h3>下右是纪念一汽建厂六十周年的光盘,由党伟光提供。</h3> <p>2013有人用尼康数码相机拍摄了1号门及前面的广场,蔚蓝的天空使景观效果更佳。蔚蓝的天空与一汽的环保举措不无关系,例如,1号门里南面的热电厂的烟囱早就搞了静电除尘,现在热电厂锅炉又采用了超低排放新技术。(热电厂是苏联大而全模式的代表,汽车厂自己搞发电;那时车厢厂是从林区购进原木,经剥皮烘干、锯切成板,再装配成卡车的木结构车厢;铸造厂则从煤矿购进原煤,经烘干球磨制成煤粉,再加入石英砂、膨润土混制成造型用砂……;大而全还表现在企业办社会,从幼儿园到职工大学,从医院到食堂,从公安局到法院,从住房建造到老弱病残全包全管)。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剥离了辅助功能和社会职能,聚焦主业,全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但一汽不忘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让一汽所在地区,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友好,提高幸福指数,一汽当仁不让。</p> <h3>1号门广场,环境优美、整洁,是员工和家属的又一个休闲场所的选项,上面是一汽著名摄影爱好者、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俞万江拍摄的1号门广场的健身操图片。在一汽厂区可供休闲和健身的选项已有多处,诸如岱山公园、锦绣公园、锦程公园、教育大楼南边的大型休闲健身运动场(下右图),还有各居民小区内的休闲场所等。而历史最久的当属一汽的共青团花园,是1957-6-7在职工宿舍区动工兴建的,当时职能处室的共青团员和青年都参加了建设(下左图),共青团花园是几代汽车人休闲的好地方,这里一年四季歌舞升平,下棋、打牌、谈天说地、散步健走……,不亦乐乎。</h3> <h3>2015年与老申(上部照片左,机动处退休)一起接待来一汽故地重游的大学同学(上部照片中)。半个世纪前,我们毕业实习就在一汽(见下左照片,当年同班同学的一个小组在1号门前留影),全班寄宿在南湖广场的邮电学院,每天步行到宽平大路乘2线有轨电车(后来改称52线)到五站,同学们下车后列队走进1号门……。1965年7月校方公布毕业分配方案时,我恰巧被分配到了第一汽车制造厂,从那时起我每天进出1号门上下班了,成为一汽人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永生难忘。</h3><h3>下右照片(李朝绂提供)为建厂初期在东风大街上行驶的2线有轨电车。长春是我国具有有轨电车较早的城市(1941年开始),为支援一汽,长春市于1953年将红旗街通至宽平大桥的2线有轨电车线路延伸至汽车厂五站(1号门广场东侧),自那以后2线有轨电车成为承担汽车城至长春市内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1995年东风大街上的有轨电车轨道拆除。</h3> <h3>如今一汽的东风大街一带成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了(见上部照片),1号门及1号门广场也在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共30个,包括北京市皇城历史文化街区、北京市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吉林省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上海市外滩历史文化街区、江苏省南京市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历史文化街区等共计30个街区。</h3><h3>除了上部照片中大理石牌匾上标明的住建部、国家文物局2015年将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列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外,2007年一汽生活区的“大屋檐”和“小屋檐”宿舍楼就被列入长春市首批保护历史建筑名录了。大屋檐建筑区被称为300宿舍区,小屋檐建筑区被称为301宿舍区,300和301分别是一汽建厂时施工队的代号。据介绍,当时生活区开始施工时,宿舍楼参照的是301的方案,但中国现代建筑之父梁思成(梁启超长子)“感觉屋檐不够大气,体现不了民族建筑的特征”,于是自1954年,一汽生活区就改用300方案,开始兴建大屋檐,当时大屋檐的造价每平方米140元,比小屋檐多了10多元钱,但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大胆的预算了。无论大屋檐、小屋檐,楼内各单元都有漂亮的地板,冬季有暖气、一年四季有热水供应,各单元都有厨房、洗浴间、厕所、储物间,不只一间卧室,有的还有阳台,这些六十多年前的配置,令当时长春市居民羡慕不已。居住这里的一汽人称之为“标准宿舍”,把那些后来一些职工在孟家屯、四联、“加工厂”地区所住的平房称为非标准宿舍。</h3><h3>一汽元老,比如中国汽车工业之父饶斌、中国汽车工业的开创者郭力、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奠基人孟少农、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一汽第一位职工陈祖涛等都曾住在大屋檐的59栋(下左照片),凡住过“标准宿舍”的一汽员工,无论搬到哪里、离开多久,总是忘不了大屋檐、小屋檐,情结很深,总想回来看看。</h3><h3><br></h3><h3>下边是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视频:</h3> <h3>上部照片是2016年5月28日,一汽集团公司隆重举办339对新人参加的集体婚礼时,在1号门的一个镜头。</h3><h3>最早的集体婚礼,新人们要统一着装,婚礼完毕颁发结婚证书、纪念证章并合影留念,整个过程,洋为中用,新旧交融,简朴而不失隆重。其后,又有完全抛弃旧式旗袍长衫的,新郎一身西装革履,新娘则洁白婚纱笼罩,愈发类似西式的婚礼。新中国成立后,多次组织集体婚礼,目的是移风易俗,倡导简约。新人们多半穿着朴素,较少大红大绿,至多也不过是新娘的红衣衫,为婚礼添了一道喜庆色彩。九十年代后,时代新风洋溢,婚纱礼服也悄然走俏,即后,古典风味的民族服饰苏醒,又有喜着旧式对襟红绸礼服或者旗袍的,于是两道风景并现,任人各取所需。 近些年集体婚礼这一特殊形式的结婚方式,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完美的婚礼策划乃至单位的推波助澜,已发挥到极致。集体婚礼对于新人来说,其好处不仅是省心、省力、省钱,而且更有意义。集体婚礼从最初只是办个集体婚礼仪式,到现在已形成专业的集体婚礼模式(集体婚礼仪式+婚纱摄影+蜜月旅行+全程摄像照相),而且集体婚礼仪式不再是看不到个人,经过改善后的集体婚礼,个人镜头很多,既有集体又有个人,相得益彰。</h3><h3>一汽关心员工的生活幸福,致力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下部照片是2016年一汽的业绩,全年汽车销量310.6万辆,是自2014年后再次突破300万辆大关,从而使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8位,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130位。(2016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千万辆,达到1052.86万辆,2016年,我国全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h3> <h3>一汽人喜迎十九大,我国进入新时代。</h3><h3>国人历经艰难坎坷“站起来”,成立了新中国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始发生根本转折。</h3><h3>而从“文革”困境中走出来的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就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成就是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总体上实现小康、富起来了。这是继辛亥革命、成立新中国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新的里程碑。</h3><h3>经过长期努力,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将在世界高高举起,意味着我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h3> <h3>2017从海外回来过春节,忘不了1号门留影,假期结束后让海外朋友看看,“我为一汽点赞”。</h3><h3>一汽建厂时就是包容乃大,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组成了一汽人(当时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青海以外,都抽调人才支援一汽),一汽人也支援全国、走向世界。一汽人无论走到哪里,包括他们的后代,都一直牵挂着一汽,1号门永远在心里。</h3><h3>下面的图片是香港工业界参访团在1号门合影。60多年来,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五大洲的外宾來到一汽的不计其数,很多老外都知道 First Auto(一汽),在一汽工作过、合作过的老外还知道1号门Main Gete(正门) ,地球村真是太小了,人类就是命运共同体。</h3> <h3>2018年4月1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电视台在一汽主办“中国梦·劳动美” 节目录制,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在中国一汽一号门广场圆满完成了录制,成为节目开办以来首个京外主会场。中宣部、全国总工会、吉林省委、省政府、集团公司领导与2350名员工代表组成观众方阵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会。图片是1号门广场上的实况(上面的照片为乐夫摄)。</h3><h3>下面的照片是这次彩排、录制期间,主持人、演员等正从1号门进入一汽大院内(照片由吴大志提供)。</h3> <h3>收藏家潘成提供的左面照片是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等名人正从1号门进入汽车厂大院内,重走当年毛主席视察一汽路线,感受一汽企业文化(这天,向曹德旺、靳东等交付了限量定制版的红旗L5)。</h3><h3>9岁才上学、14岁就被迫辍学的曹德旺,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经年累月一日两餐食不果腹,但他并未逆来顺受,而是不断地与命运抗争。1976年,曹德旺到福清市高山镇异形玻璃厂当采购员,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这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并于1985年将主业迅速转向汽车玻璃,很快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1993年福耀玻璃登陆国内A股。多年来,福耀坚持每年投入巨额研发费用,现在福耀玻璃的部分高新技术产品代表着当今世界最高的制造水平,并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做为中国民企500强的福耀集团总资产已由1987年注册时的627万增长至目前的80多亿人民币,还设立了中国香港、美国子公司,并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及西欧、东欧等国家设立了商务机构,成为名符其实的跨国公司。</h3><h3>特大型国有企业一汽不仅同外资企业合作,建立合资子公司,而且与福耀等民营企业合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携手奋进。</h3><h3>右面是潘成提供的不同时期的1号门照片。</h3> <h3><h3>2019央视春晚的长春一汽分会场,正在1号门广场搭建晚会设施(见上部照片),1号门这边主要架设灯光、音响、通讯等装置,而双子座那边是舞台。</h3></h3><h3>下部照片是2月4日春晚长春一汽分会场的1号门广场实况:一汽红旗经典款式L5车型的主舞台车头造型,面积达1500平方米、超过350吨,可谓是全场最亮眼的存在。在一汽集团双子座左右“护卫”下,由4组60只音响营造出的发动机轰鸣与由2600多只舞台灯具和48个点位投影设备组成的炫目主舞台灯光秀,搭配科技感十足的机械升降设备,令1600平方米的舞美舞台光华流转、熠熠生辉。</h3><h3>央视春晚长春一汽分会场惊艳且精彩的演出震撼了国内外观众。</h3> <h3>上部的全景图片,是2019-6-21从双子座楼顶上拍摄的(一汽著名摄影爱好者张卫的“超高空作业”成果)。可以从总体上看出1号门周边的变化,1号门广场更宽敞了,东风大街马路中央的钢构高塔架拆除了,1号门里远端热电厂的烟囱不同了,热电厂南面孟家屯的高楼矗立起来了……</h3><h3>下部的照片为夜拍1号门。</h3> <h3>这是无人机在1号门广场上空航拍,汽车人一看到无人机立马联想到无人驾驶汽车。一汽的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起步不晚,十多年前就与国防科技大学的HHG少将的团队合作,H教授曾以教育部派遣的访问学者的身份,专门考察过德国当时先进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我们一起合作,在红旗轿车上研发,2006年在北京试验时,超车性能不比当时同场试车的那台丰田无人驾驶汽车差。</h3><h3>(大家知道,扬名世界的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就是国防科技大学为主研发的)</h3><h3>一汽正在汽车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阔步前进。</h3><h3>为研发人员、为科技人员点赞。</h3> <h3>一汽的摄影爱好者常架起“高端装备”,抓拍1号门的动人时刻;广大智能手机拥有者也是路过1号门必拍。1号门和广场吸引人,除了它的历史和文化,它的超凡不俗也在其中,无数一汽人在这拍照留念,有的一家几代人一起在这合影(图二为一汽资深收藏家、篆刻家赵培南祖孙三代人合影)。每天有环卫工人保洁它,有绿化工人美容它…,披星戴月、风雨不误。他们是我们一汽大家庭平等的一员,我们都是一汽人,热爱一汽,热爱1号门。</h3><h3>为所有的一汽人点赞。</h3> <h3>为参加2019年7月14日长春市“致敬红旗经典车文化巡礼”,分散在全国不同地区的红旗经典车陆续“赶回家乡”,红旗经典车们的团聚不只是回到“家乡”,不只是红旗经典车收藏家们在1号门前合影,更重要的是他们再次见证了奋勇前进中的一汽。</h3><h3><br></h3><h3>下面的视频是奋进中的一汽:</h3> <h3>上部照片为一汽资深摄影记者倪玉臣在2019-8-31第四届汽车文化交流沙龙活动日期间展示1号门的照片。很多一汽人收集与一汽有关的纪念品,因为里面蕴含各种故事,包括用过的各种票、证,见过的海报、书刋,各种报纸,信封、明信片、公函,老照片,任命文书、管理文件,邮品、贺卡,请柬、光荣册,产品样本、说明书、车模,徽章、纪念章,旗标,运动服,书画、篆刻,画册,年鉴、出版物等,各种质地的实物,音像制品乃至电子文档等。一汽一些收藏家更有难得的珍品、孤品,其中,1号门是大家都喜欢的题材。</h3><h3>下部为2019-8-30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天津)建成投产,这是一汽大众长春基地于1991-8-31开工后,陆续又建一汽大众西南基地(成都)、一汽大众华南基地(佛山)、一汽大众华东基地(青岛)后的第五个基地。</h3> <h3>上部照片是一汽资深媒体制作人张学东国庆前夕(9月24日)在庆祝祖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留影,他的一边是红色的东风牌小轿车(一汽1958年5月12日生产的),代表着我国民族轿车工业历史的开端;另一边是参加1959年国庆十周年阅兵式的一汽生产的红旗CA72J检阅车,而此前的开国大典和国庆五周年阅兵式用的检阅车都是外国车(分别为美国生产的和苏联生产的);照片的背景是一汽1号门里的厂景。</h3><h3>9月23日总书记刚参观过这一“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张学东在第二天就幸运地看了这个展览(9月24日起才开始向公众开放),真是难得。张学东的幸运不仅如此,他还在这个大型成就展上幸运地看到了他父亲张观的照片(见下部照片)。那是1949年11月他父亲张观(使馆商务参赞)随我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向苏方递交国书时的留影(五十年代张观曾在一汽任要职)。</h3><h3>一汽产品在建国七十周年大型成就展上的展出,也是在展示一代代一汽人走过的史诗般的创业拼搏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一汽人必将初心如磐,使命如山,为我国成为汽车工业强国而继续努力奋斗。</h3> <h3>上部照片是一汽1号门广场迎接建国七十周年的氛围。</h3><h3>国庆前(2019-9)一汽红旗轿车首次在世界著名的法兰克福汽车展亮相,引起轰动。饶克(中国汽车工业之父、一汽老厂长、红旗品牌的缔造者饶斌的孙女)从瑞士洛桑奥委会专程前往该展会(照片由张学东、颜光明提供),与红旗轿车亲密接触,心系中国汽车、心系一汽。饶克说对红旗品牌,以及对这个品牌的情感,对于她是再熟悉不过,而且是镌刻在心灵深处的记忆。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一路走来,红旗品牌代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形象,凝聚了中国人的情感,红旗轿车走向世界也是海外华人的期待。</h3><h3><br></h3><h3>下边是一汽人迎国庆70周年的快闪视频“我和我的祖国”:</h3> <h3>曾几何时,只有名人政要、达官显贵才能著书立说、撰写“故事”。新时代,机会均等,普罗大众也在挥毫,一汽人也在讲故事。六十多年来,1号门一直默默地在那里守望着,阅人无数、承载着无尽的故事……</h3><h3>1号门并将承载未来与梦想</h3> <p>后记</p><p>本篇除集成民间团体“心系一汽文化快乐群”中的一汽业余收藏者们提供的与1号门有关的藏品外,尚含网络图片、视频之摘编及本人积累的资料,初稿以网名“AFT乙休”发表于国庆70周年前夕,“十一”后有补充,岁末做了通篇调整,按时序从1953至2019年共99幅图片(及99段文字),由近300张照片组成,并有10段视频。</p><p>“心系一汽文化快乐群”在庚子年即将到来之际,于小年之日(2020-1-17)给离退休的一汽咨询委老领导拜年(他们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创业时一汽领导团队的成员,多已九十高龄,平均八十有余),开创了民间团体自发向建功立业的长者们致敬、继往开来的民风之先(合影由“情系一汽文化快乐群”张云山、潘成提供),这张合影正好是本篇的第100幅图片,故荣幸地将这幅难忘的纪念照做为本篇的“完美收官”。</p><p>小年过后,很快就打响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p><p><br></p><p>一汽退休员工 赵立信 </p><p>于20200202. 20:20(2020020220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