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敦煌莫高窟,历史的记录。</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灿烂的文明,艺术的倾诉。</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丝绸之路上,那风霜雨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佛国的传奇,栩栩如生浮。</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天随风飘,佛陀静思苦。</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野百姓多,花鸟依绿树。</p><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可恨那强盗,祸害莫高窟。</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浩劫留遗憾,散落各地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人探莫高,仰望共谦笃。</p><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科研莫高窟,尽展时代符。</h3> <h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东南2 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迄令保存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历时一千多年的多种类型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1900年, 于藏经洞(今编号第1 7窟),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及绘画作品5万余件。莫高窟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h3> <h3>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如今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建有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洞窟,既保护了洞内的文物,又丰富了参观内容。</h3><h3> 窟最大者高40余米,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盈尺。造像均为泥质彩塑,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民,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最大者33米,小者10厘米。多以夸张的色彩表现人物性格,神态各殊。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h3><h3>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h3> <h3>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h3> <h3>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泥等。圆雕、浮雕除第96、130窟两尊大佛,第148、158两大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以第96窟35.6米的弥勒坐像为最高,小则10余厘米。</h3> <h3>敦煌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中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h3> <h3>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h3> <h3>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h3> <h3> 最古的地图《五台山图》大40多平方米。从一花一叶、神、佛,到表现当时当地历史人物活动的《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构图精细,栩栩如生。窟内金碧辉煌,绚丽夺目。画面如按2米高排列,可构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h3><h3>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发现藏经洞后,窟内历史文物和艺术品遭到帝国主义争子的严重破坏,大量珍贵文物被盗窃。1943年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进行修复、保管和研究工作。建国后改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对洞窟内进行全面维修。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建立敦煌研究院,1989年被联合国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h3> <h3>敦煌石窟营造及其历史过程,敦煌的悠久历史,当地有影响的世族与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围民族与西域的关系,在历史中没有或很少记载。敦煌石窟有成千上万个供养人画像,其中有一千多条还保存题名结衔。能够了解许多历史状况和历史线索。</h3><h3>本生、佛传、福田经变、弥勒经变、宝雨经变、楞伽经变及供养人题记,可帮助了解古代经济生活的状况。</h3><h3>法华经变、涅槃经变提供了古代军队操练、出征、征伐、攻守的作战图,及兵器装备的宝贵形象资料。</h3><h3>敦煌壁画中保存有属于体育属性的资料,如骑射、射靶、马技、跃马、相扑、角力、举重(举象、举钟)、奕棋、投壶、武术、游泳、马球、蹴踘等。</h3><h3>敦煌石窟的彩塑和壁画,大都是佛教内容:如彩塑和壁画的尊像,释迦牟尼的本生、因缘、佛传故事画,各类经变画,众多的佛教东传故事画,神话人物画等,每一类都有大量、丰富、系统的材料。还涉及到印度、西亚、中亚、新疆等地区,可帮助了解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宗派、信仰、传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等等。</h3> <h3>敦煌石窟营建的一千年历程,时值中国历中上两汉以后长期分裂割据,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统一,臻于大唐之鼎盛,又由颠峰而式微的重要发展时期。在此期间,正是中国艺术的程序、流派、门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佛教与佛教艺术传入后,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佛教理论与佛教宗派,佛教美术艺术成为中国美术艺术的重要门类,最终完成了中国化的时期。</h3><h3>从中国绘画美术的门类角度看,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画都有千年历史,自成体系,数量众多的特点,都可成为独立的人物画史、山水画史、动物画史、装饰图案画史。特别是保存了中国宋代以前即10世纪以前如此丰富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的实例,这是世界各国博物馆藏品所未见的。</h3><h3>敦煌壁画中有音乐题材洞窟达200多个,绘有众多乐队、乐伎及乐器,据统计不同类型乐队有500多组,吹、打、拉、弹各类乐器40余种,共4500多件。敦煌藏经洞文献中也有曲谱和其它音乐资料。丰富的音乐图像数据,展现了近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变化的面貌。为研究中国音乐史,中西音乐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h3><h3>敦煌石窟大多数洞窟的壁画中几乎都有舞蹈形象。有反映人间社会生活、风俗习尚的舞乐场面和舞蹈形象,如西域乐舞、民间宴饮和嫁娶舞乐;有经变中反映的宫廷和贵族燕乐歌舞场景;有天宫仙界的舞蹈形象,如飞天的舞蹈形象,供养伎乐等。还有藏经洞保存的舞谱及相关资料。舞蹈艺术是无法保留的时空艺术,古代的舞蹈形象,现代人已知之甚少,就敦煌石窟舞蹈形象的珍藏而言,堪称舞蹈艺术的博物馆,保存了无数高超的舞蹈技巧和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代表了各时代舞蹈发展的面貌及其发展历程。</h3><h3>敦煌石窟艺术中有十分丰富的建筑史资料。敦煌壁画自十六国至西夏描绘了成千成万座计的不同类型的建筑画,有佛寺、城垣、宫殿、阙、草庵、穹庐、帐、帷、客栈、酒店、屠房、烽火台、桥梁、监狱、坟莹等等,这些建筑有以成院落布局的组群建筑,有单体建筑。壁画中还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部件和装饰,如斗拱、柱坊、门窗、以及建筑施工图等。长达千年的建筑形象资料,展示了一部中国建筑史。可贵的是,敦煌建筑资料的精华,反映了北朝至隋唐四百年间建筑的面貌,填补了南北朝至盛唐建筑资料缺乏的空白。此外,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800余座洞窟建筑,五座唐宋木构窟檐,以及石窟寺的舍利塔群,都是古代留存的宝贵建筑实物资料。</h3> <h3>敦煌作为中西交通的枢纽,在壁画上不仅留下了商旅交往的活动情景,还留下了宝贵的交通工具的形象资料。他们有牛、马、驼、骡、驴、象、舟、船、车、轿、舆、辇等。常用的交通工具车辆类型各异,牛车有“通幰牛车”、“偏幰牛车”、敞棚牛车,马车有驷车、骆车,还有骆驼车、童车、独轮车等,特别是保存了中国为世界交通工具做出独有贡献的独轮车、马套挽具(胸带挽具和肩套挽具)、马蹬、马蹄钉掌等珍贵的图像数据。</h3><h3>隋至西夏的尊像画、药师经变中的佛、菩萨、弟子手中及供桌上绘画了玻璃器皿,有碗、杯、钵、瓶、盘等器型,它们呈透明、浅蓝、浅绿、浅棕色,器型、颜色与纹饰表现出西亚萨珊风格或罗马风格,说明了这些玻璃器皿是从西亚进口的。壁画不仅反映了古代玻璃工艺的特点,还反映了中西的玻璃贸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走进敦煌石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像是读着一本书,</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到那灿烂辉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人沉醉于历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机敏灵巧北朝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魏晋风骨展无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平盛世唐朝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雍容华贵多自信,</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追求艺术的完美;</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代北宋续辉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渐失进取的勇气,</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夏蒙元的强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引起后人的惊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是妖艳,不是凄凉,</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莫高窟的颜色是浑厚,</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积淀了千多年的风沙,</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撑起了千多年的分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代兴衰岁月的轮回,</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类奋进生命的存亡,</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莫高窟中多少的辛酸,</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过甜美,有过苦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过辉煌,有过愤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些味道,这些情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交织飞扬铺洒诉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洋洋洒洒铸就莫高窟,<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个永久延续的神话。</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一支悠远回旋的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一尊永远不灭的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座石窟,一个世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孔洞穴,一截历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壁画雕塑,藏经传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端坐的佛陀,</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站立的菩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手的观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天的女神;</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反弹的琵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怀抱的胡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让人沉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窟里很静,</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像是在讲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饲虎的王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救人的七色鹿;</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是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割下自己的肉,</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欲换取鸽子的生命。</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一切西来的文化,</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融进了中华文明,</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就是博大与包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追寻中华文明精华,<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绵延数千年不中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里就镌刻着答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百上千姿态不一的飞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引人入胜精美的壁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人类文明的精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人类灵魂的凝结。</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它是永恒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神的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