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我一生的回味!

乔晓燕

<h3>  父亲乔俊川1934年生于介休市义棠镇田村乔家,爷爷是乔家响当当的“二掌柜”,奶奶是山西四大文化世家两渡何家的闺秀,从小生活条件可谓优越丰厚。</h3> <h3></h3><h3> 有句老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1940年动荡不安的时局改变了父亲的命运,家族的生意遭遇兵痞及土匪的洗劫,即刻间倾家荡产,爷爷疯颠着独自一人回了家,不久即辞世。从此,坚毅、刚强的父亲挑起了赡养老母及三个妹妹的重担。凭着一股骨头里的韧性,年幼的父亲开始了“奋斗”之路,20岁时已经是当时灵石县委领导的机要秘书,前途不可限量。怎知,1958年特定的历史年代、特定的政治环境下,命运又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一场浩劫不期而至,仅25岁的父亲无端获罪,被判刑15年。直到1973年才拖着一条工伤致残的腿结束了在阳泉荫营煤矿的井下采煤服刑生活。</h3> <h3>  (向上向善的厚德,顽强不屈的拼劲)</h3> <h3> (不折不扣的“文艺活跃分子”)</h3> <h3>  回村后的七年,因政策尚未落实,父亲就在村生产队里参加集体劳动。不管时运如何,父亲奋斗拼搏、不服输的信念始终坚定。终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们的国家步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进了家门,&nbsp;时年45岁的父亲结婚生子,1980年平反恢复公职,重新找回了应有的尊严。</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5年的高墙生活、23年的不白之冤,并没有把年近天命之年的父亲压垮,凭借对党的无限忠诚,凭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凭借一种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好时代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展现了自己的人生风采。从恢复公职后在“小镇总理”民政助理员这个岗位上,连续30余次荣获县、市、省先进民政工作者称号。</h3> <h3>  退休后他发挥余热,义务植树造林17万株;老有所为,成为镇计生协会的志愿者,充分发挥个人文艺专长,宣传倡导新政策,编写了《只生一个好》、《检讨检讨》、《奖励扶助政策好》等多篇计生稿件入选《晋中市计划生育宣传作品集》。1998年,被山西省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协会授予“老有所为”奉献奖和“山西省计生协会优秀志愿者”;古稀之年,成为享誉百里的王家大院民俗表演司仪;由他等人传承的《灵石评说》被列为第二批晋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父亲说:“极左的年代我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现在咱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让我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后半生步入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咱要把这份恩、这份情回馈给社会。”</h3> <h3>  四十年来,我经历、目睹、感受了父亲从民政助理员为民办事的热心、从退而不休为社会贡献余热的热情、从热爱文艺为群众送去欢乐的热忱、从逆境中不屈不挠奋力前行的信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父亲感慨《后半生赶上了好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我感慨《与改革同岁,&nbsp;与时代同行》,这是一种血脉的传承、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信仰的传承、一种奋进的传承!</h3> <h3>&nbsp;&nbsp;&nbsp;&nbsp; 从事文化站工作后,有很多人跟我说干文化不就是领着一帮人唱唱歌、跳跳舞、扭扭秧歌而已嘛?实际上,无论在哪个岗位,父亲始终教导我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我认为真正的文化应该是植根于人内心深处的一份良好的修养。而这份修养需要知识的积累,大环境的影响,每个人从心底的热爱。</h3> <h3>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石评说》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也是缘于父亲。从1980年开始,父亲就编了第一段关于计划生育的灵石评说《检讨检讨》,内容贴近生活,词句幽默风趣,政策宣传到位,是一段脍炙人口的佳作,深得群众喜欢。后来又编了《十八罗汉回归故里》《只生一个好》等段子,这期间好多朋友都劝说让我也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奈何本人愚钝不开窍,一直惰性十足,不太积极。2018年10月1日,山西电视台摄制组的编导几经辗转找到了我,说国家非遗办要开展一次全国非遗项目的抢救工程纪录片的拍摄,而《灵石评说》作为曲艺类的非遗项目在全县、全市来说都是凤毛麟角。我得知后有些为难,一方面很想趁此机会把家乡的非遗项目推出去,树好这面文化品牌大旗,但另一方面因86岁高龄的父亲患脑出血已瘫痪在床两年半之久,近来愈加憔悴、体力不支,能不能长时间接受采访?会不会因回忆往事刺激到脑神经,引发急性病?再三深思后我决定还是为把这份宝贵的财富宣扬、传承下去做些事情。接下来采访、取景、拍摄工作进行了一周,父亲出奇的配合,不仅对之前的往事叙述的有条有理,还精神饱满地表演了好几个片段。但每次讲述完后憋的通红的脸和加速的脉搏告诉我,父亲是透支着本就不足的全身的力气在配合,这种奉献的精神何以用言语来表达?</h3> <h3>  这一周的时间也让我对这个非遗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月中旬就开始了进校园的第一站--两渡军营坊小学。目前共开展进校园宣讲8场次,受惠学生600余名。</h3> <h3>  11月6日上午,灵石文化馆文化下乡汇演在两渡文化广场举行,我特意表演了自已编创的处女作《全民健身展风采》,下午到曹村小学给孩子们讲了一堂非遗课。11月7日一早安顿好单位的工作,马不停蹄地带着我表演的视频回家给父亲看,看完后父亲温和地说:“嗯,表演的不错。”我还跟他逗趣说给我指点指点,他用异常安定的目光看着我说:“我怎么能给你指导的了呢?”怎想,这句话竟成了父女间天人永隔的交流,第二天,也就是2018年11月8日父亲悄无声息地安然离去……</h3> <h3>  如今想来,应该是父亲晓得这份“丰厚大礼”我已接在手,他知道这项非遗有了传承、有了保护,可以安心走了。</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亲虽然是千千万万个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但他一生不停奋进的脚步、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在这个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潮流里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展示了个人的风采,他的人格魅力已深深地流入我的血脉之中。他是我毕生的榜样,永远不竭的动力!</h3> <h3>  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份退休<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后独特的思想汇报~~他说:“我没有任何困难,就想把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因客观因素造成对党和人民所缺的贡献弥补起来”!</span></h3><h3> 这是怎样宽阔的胸襟?</h3><h3> 这是怎样豁达的心态?</h3><h3> 这是怎样无怨的衷心?</h3><h3> 这是怎样坦然的随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