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国歌,最年轻的歌者</b></h1><h1><b> 李雨生</b></h1><p><b> ——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散文之十二</b></p> <h1><b> 应邀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第一项议程就是升国旗、唱国歌。一生虽无数次看升旗、唱国歌,在电视里,在会议上,在庆典中,甚至在天安门广场。但是这次不同,就在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瞬间,全体宝宝们一起放声歌唱,那声音就如同百灵云雀,直冲九霄之上。其声音之清脆,调门之高昂,神色之投入,激情之澎湃,就像是一磅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立刻溅起了我心底的一腔热血,让我久已木然的情感随着泪水一下子迸发四射。</b></h1><h3></h3> <h1><b> 国歌,我们的《义勇军进行曲》,在这些脸颊还写着稚嫩,小嘴还带着奶毛的孩子们的演绎下,变成了一支更加朝气,更加催人奋进的号角。幼小的孩子们不是在唱,而是在喊,用他们的心在喊,用他们的稚嫩再喊。他们银铃一样的童声喊出了中国最年轻的一代对祖国的忠诚;他们火焰一样的激情喊出了中国最年轻一代对祖国的崇敬。也许孩子们的年龄还不能完全理解国歌的全部含义,但从他们脸上的那种认真,那种庄重,那种虔诚,你又怎敢说他们不是在向整个世界,在向未来宣誓呢?</b></h1><h3></h3> <h1><b> 这是我看到的国歌最为年轻的歌者。 </b></h1><h3></h3> <h1><b> 我们的国歌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决定了她代代传承的必然。“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那如炽如火的激昂里,有一种长期饱受苦难折磨而发出的呻吟;有一种奴隶们即将挺起脊梁而发出的怒吼;有一种在黑暗中为求索光明而发出的呐喊;更有一种挣脱镣铐,砸碎枷锁,向着旧世界发起总攻的召唤。在国歌里,我看见了中华民族反抗压迫的烈火已在燃烧;我看见了东方醒狮乍起鬃毛雷霆出击的英姿雄风。国歌,我们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她的引领下,有多少青春的身影倒在枪林弹雨的路上;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停步于黎明即将显现的黑暗;有多少仁人志士慷慨赴死未能目睹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有多少英雄儿女用身躯铸就了中华巍巍之不倒长城。国歌,我们的《义勇军进行曲》,一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伟大乐章,需要我们世世代代永不绝唱。</b></h1><h3></h3> <h1><b> 我们的古人早就懂得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先秦时期的《周易》里就有这样的论述:“物生必蒙,蒙者,蒙也,物之智也,物智不可不养”。意思就是说,人在幼稚开蒙的阶段就必须进行培养和教育。只有注重教养启蒙,才能健全人的心智。辛亥革命的发起人梁启超也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是什么?少年就是国家的明天,少年就是民族的希望,一个人在少年时代所打下的思想烙印, 一生也难以磨灭。由此可见,对少年一代的锻造,是一项多么伟大而又迫切的工程。</b></h1><h3></h3> <h1><b> 从1935年那个夏天起,我们的国歌已经整整唱响了80年。今天,我们把国歌作为一种传承,从幼儿园的孩子们唱起,就是为了给孩子们的成长加锌补钙。国歌每唱响一次,孩子们的心灵就受到一次信念的洗礼;国歌每唱响一次,孩子们的记忆就得到一次理想的铸造,把“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召唤融入到孩子们的血液和骨骼里,让国歌伴随着孩子们的年轮成长,渐渐地,在春雨润物般的滋养里,孩子们的知行就会受到国歌钢铁意志的浇筑和塑造;孩子们的心底就懂得了国歌中所蕴含的悲壮色彩;孩子们的视野就会观察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是多么的险象环生。于是,他们就会自觉地产生一种紧迫感,责任感,压力感,从而将自己陶冶成新一代爱祖国,爱中华,护佑华夏的栋梁之才。</b></h1><h3></h3> <h1><b> 孩子们的歌声,让国歌变得年轻。国歌越年轻,我们的国运就越久远。 <br> 当我离开幼儿园的时候,迎面吹来了一阵清爽的风。我仿佛依然听到“年轻的”国歌在耳边唱响;我仿佛看见宝宝们正唱着国歌迈向未来。我的心里豁然开朗,感觉天空从未有过的蔚蓝,感觉空气从未有过的新鲜。我有点陶醉,为我们的国歌陶醉,为我们国歌最年轻的歌者陶醉,更为我们国家的未来陶醉。<br> <br> 发表于2015年第四期《晚情》</b></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