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越窑青瓷,传虞疆友情——实验小学四10班青瓷研学小队

❤️•🔒

<h3>  九千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陆龟蒙的诗句,展示了越窑青瓷带给我们不凡的气势和美丽的色泽。怀着对越窑青瓷的无限遐想,研学小队的队员们最终确定越窑青瓷作为自己的研学内容。</h3> <h3>  设计好线路图,我们集合出发啦!</h3> <h3>  毕竟上浦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h3><h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h3> <h3></h3><h3> 一、走近瓷源小镇,亲身访古溯源:</h3><h3> 8月20日上午,青瓷研学小队的同学们在班主任吕丹和7位家长义工的带领下,驱车到上浦瓷源小镇。和新疆小朋友一起走近越窑青瓷博物馆,聆听工作人员的介绍,瞪着眼睛欣赏精美的越窑瓷器,带着问题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为了记录的更丰富,许多同学还带上了纸笔,边听边记、边看边记。通过参观学习知道了许多青瓷知识:上浦是越窑的故乡,古代瓷业十分发达,其制瓷历史与越窑的发展相始终。上虞将近400处窑址,上浦一地就多达200多处。1972年至1977年,在上浦镇的小仙坛、大陡岙、凤凰山等地发现东汉瓷窑遗址多处,证实我国瓷器产生于汉代,改变了以前的魏晋有瓷说,并找到了产地。相关标本经测试,已经完全达到了成熟瓷器的标准。上浦镇被公认为瓷器的发源地。</h3> <h3>  接着大家前往凤凰山窑址遗址参观。这里的发现曾被评为2014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主要有三国龙窑和西晋龙窑。三国龙窑:窑炉是斜坡状长条形龙窑,东向,是目前早期龙窑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条,由火膛、窑床、窑尾三部分构成。窑炉通斜长13.2米,其中窑床长9.8米,火膛长2米,排烟室长1.4米,窑床最宽处2.6米。西晋龙窑:窑炉是斜坡状长条形龙窑,东向,也是早期龙窑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由火膛、窑床、窑尾三部分组成。窑炉通斜长14.2米,其中排烟室已破坏,火膛长1.8米,窑床最宽处2.4米。</h3> <h3>  在越窑青瓷博物馆、凤凰山窑址遗址参观后,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觉到越窑青瓷的悠久历史,感受到越窑青瓷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巨大作用。</h3> <h3>  二、参观实践研学,感悟文明智慧:</h3><h3> 下午,研学小队的同学们和新疆同学们一起到东山湖越窑传承基地做青瓷。首先,由省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张启祥给同学们介绍了青瓷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还给同学们作了示范。然后,大家分组实践做青瓷。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做着,但是很多时候往往以失败告终。虽然失败了,但也更加感受到2000年前古人的高超技艺和他们的心灵手巧。一位同学在做瓷结束后说道:“虽然这次做瓷失败了,但让我体会到做青瓷的不容易,更让我佩服古人的心灵手巧和技艺高超。”</h3> <h3>  做瓷后,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礼物和自己画了青瓷的T恤,送给新疆朋友。</h3> <h3>  新疆朋友拿出了家里的大核桃、维族帽子、红枣……送给研学小队的同学们。互相敬礼、互相握手,那一刻所有的问候和祝愿通过眼神和手心,传给了对方。</h3> <h3>  四、开展青瓷研学,凝聚班级力量:</h3><h3> 12位青瓷研学小队的同学们,从越窑青瓷博物馆,到凤凰山越窑遗址,再到越窑传承基地,大家都是有说有笑,互相帮助。出于泥土,成于烈焰。在千年时光中摔、打、捏、烧,变成说话的精灵。越窑青瓷,带我们遨游神奇的陶艺世界,让我们感受伟大的文明智慧。越窑青瓷,带我们穿越祖国的幅员辽阔,让我们牵手可爱的新疆朋友。</h3> <h3>  五、用心记录这难忘的一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