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有篇叫《人到中年,不如狗》的网文,被传播得沸沸扬扬。我一直没打开看过,原因很简单,不齿于它的名字。狗,作为一种动物,你尽管可以喜欢它或不喜欢它,但在中文语境里总还是骂人的。混到中年,还不如狗,你哪里来的勇气诉诸笔端?还堂而皇之地出来吊打如我般不老不少拖家带口的中年人呢?要我看,不是“往死里起名”蹭热度,就是“别出心裁”的别有用心了。</h3> <h3> 前几年吧,还有一篇《狗日的中年》,是伪了“姜文”所做,也被传得风生水起。同样把“狗”拉出来为中年代言,却更恶劣,一个“日”字,简直是在抽所有中年人那张不老不嫩的脸。</h3><h3> 如此糟蹋中文,如此作贱中年,我只能客气地划个圈圈,祈祷他们下拔舌地狱吧——阿弥陀我的佛!</h3> <h3> 我就纳了闷了,中年怎么啦?招谁惹谁了?怎么就那么的不堪、那么的不招人待见呢?如今的中年人(一般认为是45——59岁之间),最大的也是建国后出生的了,没经过战乱和颠沛流离;最小的也正好赶上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时光,怎么的也混上个温饱无忧吧——扯远了,就单说“中年”吧。</h3> <h3> 我们的少年时代,没有毁坏眼睛的电子产品,没有压弯脊梁的沉重书包。有的是上山摘果下河摸鱼;有的是推铁圈抽陀螺;有的是跳皮筋弹泥球儿……</h3><h3> 我们的青年时代,没有严苛的文凭竞争,没有高昂的房价逼着跳楼。有的是邓丽君崔健;有的是恋爱角英语角;有的是十几元一桌的宴席八九块的茅台;还有能分上的公房(不一定)以及发放的洗澡票电影票……</h3><h3><br></h3> <h3> 步入中年,正如绚烂的秋。山上有果,田里有庄稼,地里有蔬菜,土里有花生红薯山药蛋。再不济,也能在别人收获后的田地里捡拾几把稻穗吧——发不了财,起码,不至于饿死。</h3> <h3> 走过撒欢儿的少年浮躁的青年,慢慢安稳慢慢沉静,一如路旁的磐石。山花在眼前枯荣,蜂蝶在眼前飞舞,风雨雷电骄阳暴雪任意抽打,石头还是石头。不动不移,不是迂腐的老态,而且见惯风雨的笃定。</h3><h3> 中年如石,顶得了激浪浊流,扛得了刀砍斧凿。不再随波逐流,不再东躲西藏。没有的不会再有,便不再奢望;已有的不会失去,也不会吝惜。</h3> <h3> 人到中年,父母已然老矣,儿女却未长成。</h3><h3> 老去的父母可以奉养,可以倚靠;可以“教训”,可以撒娇;可以“骗一骗”,可以“吼一吼”……只要是发乎于情,怎样都行。老人眼里,有胡子有皱纹的你依然是个孩子;中年的你的眼里,父母哪怕是风烛残年,却依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h3><h3> 儿女或在读书,或已立业,依然是可以拿来“欺负欺负”的。捏捏脸蛋儿,拍拍屁股、揪揪辫子有没有?一起郊游假装崴脚,让儿子背一程有没有?与狐朋狗友拼酒不支时,儿子过来大战八荒扭转乾坤有没有?</h3><h3> 同样的养老抚小,有的人记住了艰辛,有的人记住了乐趣。正如咸菜小粥,有的人如饮鸩酒,有的人却吃出了人生况味。</h3> <h3> 人到中年,不说事业有成,起码不至潦倒;身体虽有微恙,却也不至不起;上有可戏衣而娱之双亲,下有可掌教戏耍之儿女;酒还可略熏,色尚可微咪……如此这般,还不知足,那么,别活也罢。</h3><h3><br></h3><h3> 入夜,与妻枯坐,慨于四老去仨,余一昏聩,娇儿远学,醉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