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西塘时光

0818

<h3>七月底,我们一家从荆州回来时,十分仓促地做了一个决定:去西塘古镇玩两天!就这样,一场旅途还未落下帷幕,另一场旅途就紧接着开始了。</h3> <h3>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西塘,找了间客栈放了行李,便迫不及待地来到西塘的街上。</h3><h3>西塘的傍晚是极其有特点的。黑暗还未彻底降临,一串又一串亘古不变的红灯笼,无疑是西塘的一大特色。这串串红灯笼,在西塘的粉墙黛瓦中起到了点睛之笔。到了傍晚,串串灯笼亮起了鲜艳的红色,水中也亮起了片片红色,点缀着黛蓝的夜空。</h3><h3><br></h3><h3><br></h3> <h3>夜幕彻底降临,晚上的西塘不同于沐浴在晨光里的西塘,她变得绚丽多姿,光彩夺目。客栈老板娘为我们介绍,西塘有一条巷子,是酒吧一条街。在这古朴的巷子里,酒吧竟也很好地融入了进去。抱着酒吧都是十一二点正热闹的心理,我们快十点才到了那里。可不料那酒吧竟要关门了。我们得知 ,为了不影响西塘住户的作息,这里的酒吧往往是十点便寥寥收工。要问西塘如何保存地如此完好,这绝对离不开每一个西塘居民互相包容理解的心</h3> <h3>第二天醒得比平常要早些,便趴在客栈的木窗上,微微打开的两片窗子雕得十分精致,但有些地方的彩漆早已斑驳脱落,显得有些伤痕累累。旧时的花团锦簇现在已演绎成繁华旧梦,满梁的花卉被岁月的风片片吹落,只有透过那一缕缕刻痕,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的花繁叶茂和富庶盛景。</h3><h3>在楼上可以发现,西塘沿河而居的人家,用一根根圆木柱子撑起黑色的瓦棚,缓缓倾斜的姿式长达千余米,如一曲悠长的曲子,时而高扬层叠时而低回绵延,如此蜿蜒起伏而又和谐统一的廊棚在今天的西塘古镇中尤显特色。或许因为我们来的不是旺季,清晨的长廊便显得十分寂静,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廊中走动。烟雨中的长廊应别有一番情调罢。</h3> <h3>十点左右我们出了客栈,漫步于桥上,这才看清了岸边的小楼,这些建筑古朴而不张扬,就像年迈的老人,经过岁月的蹉跎,他们收起了身上的锋芒与耀眼。站在任何一座宅院门口,都看不出丝毫的辉宏之气,这大概与西塘人平静谦和的心境与性情有关。可是细看这楼房,却有着如此的精工细作。</h3> <h3>西塘的瓦叫瓦当,是一正一反两两相扣的瓦片组成的,屋檐口的瓦当,一为花边,一为滴水。花边是在盖瓦上所加的扇形瓦片,加上波浪形装饰。滴水是底瓦加上各式花样的滴水檐,可以把雨水抛得远些,不致于湿了门楼。风一吹动,滴滴水珠敲在一起,衬这下方的花花草草,更似“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h3> <h3>夏日的正午,太阳正当头照着,我们便沿着长廊走。买了两块芡实糕捧着吃,小小的一块,带着些桂花与蜂蜜的味道,香糯可口。若是有谁偏爱吃这类糯叽叽的糕点,定要来江南看看。</h3> 若说这西塘何处最能体现西塘人的用心,莫非这“送子来凤桥”了。传说这桥建造之时,有一只鸟飞来,这吉祥的名字便由此得来。而“送子来凤桥”最通体现西塘人细致周到的本性之处,在于桥体上的石阶被一分为二,左侧的石阶是供男人使用的;而右侧被设计成小小的斜坡;原因是,古人考虑到当时女子有缠小脚的陋习,迈步子小,台阶不方便行走,于是做成小斜坡供女子专用。<h3><br></h3> <h3>朴实的西塘居民,造就了水边古朴的西塘古镇,水边的西塘古镇,同样造就了温婉的西塘女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