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花旦一词,来自元代夏庭芝的《青楼集》:“凡伎,以墨点破其面者为花旦。”说明从元杂剧开始就有花旦。明朝朱权在所著的《太和正音谱·杂剧十二科》更是把花旦杂剧列为“烟花粉黛”,明确了花旦是以扮演伎女为主的角色。经过多个朝代,花旦成了京剧和等剧种的共有造型角色。</h3></h3> <h3>京剧中花旦,是旦角的统称,按角色又分为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和花衫。</h3> <h3>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h3> <h3>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娇等。</h3> <h3>刀马旦: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没有武打而只是一些抛、掷、踢、接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h3> <h3>武旦: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h3> <h3>《三打陶三春》陶三春(王晓丽饰)</h3> <h3>《十三妹》何玉凤</h3> <h3>老旦: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点。演唱用本嗓,唱腔与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h3> <h3>花衫: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h3> <h3></h3><h3>20世纪上半叶京剧"四大名旦"的出现,把京剧男旦表演艺术推向了一个顶峰,其精湛的演艺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之外,也传达着这背后所蕴藏的深刻文化内涵,而封建时代女子无权登台演出则成为了京剧男旦产生的主要原因。</h3> <h3>梅兰芳: 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h3> <h3>梅兰芳《贵妃醉酒》</h3> <h3>梅兰芳《贵妃醉酒》</h3> <h3>程砚秋: 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h3> <h3>尚小云: 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h3> <h3>荀慧生:自幼学梆子后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h3> <h3>王瑶卿: 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个新戏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汉明妃》中的王昭君、《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红楼二尤》中的尤三姐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