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外皮为金黄色,古代称为“胡饼”、“炉饼”。<br></h3> <h3>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h3><h3>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h3><h3>这种馕大的要1-2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h3><h3>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 馕,厚约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还有一种直径约10厘米,厚约5-6厘米,中间有一个洞的“格吉德”馕,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种。</h3><h3>馕的花样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br></h3> <h3>馕是维吾尔族人最早的饮食财富。<br></h3> <h3>只要是馕,在任何地方看到它,我们眼睛里都会闪出温暖的光,因为久了不吃真的会想念……<br></h3> <h3>打馕</h3><h3>在新疆,打馕的师傅可以称得上是身怀绝技,不论严寒或是酷暑,他们都会盘坐在馕坑旁,向火热的馕坑探下去大半个身子将馕饼贴在馕坑内壁上,待馕被烤熟后再用火钩子将馕取出,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让人十分难忘。<br></h3> <h3>新疆气候干燥,打出来的馕可以长期存放。</h3><h3>据说当年库尔班大叔就是背了一大袋馕,骑着毛驴,跨越千山万水……<br></h3> <h3>维吾尔族打馕师傅在打馕时各有讲究,每个人打出来的还有不一样,有的像甜甜圈,有的像小面包,有的大如车轮,有的馕上面还刻着精美的图案,撒着皮芽子和芝麻之类的调味品,美味至极。<br></h3> <h3>“馕”源于波斯语,在历史上它还有其它称号。《突厥语词典》称馕为“埃特买克”和“尤哈”。中原人称馕为“胡饼”,在敦煌遗书中,共有26种饼的名称,“胡饼”是其一。据记载,胡饼自汉代传入中原后,就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东汉时,甚至在宫廷里都曾兴起过胡饼热。由于胡饼本身具有易于制作、便于携带、久存不坏、适合旅途携带等特点,也成为商旅行人的最佳选择。张骞凿通西域后,频繁的商业贸易活动使胡饼在内地一些地方普及,而“胡饼”这一名称从汉到五代、宋一直在中原流行,说明它对中原的饮食文化有强烈的影响。</h3><h3>馕是新疆各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h3><h3>馕是一种圆形面饼。先以麦面或玉米面发酵,揉成面坯,再在特制的火坑(俗称馕坑)中烤熟。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h3><h3>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西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h3><h3>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未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 馕极耐贮存,是维吾尔族家庭常备的主要食物,新疆其他民族也爱食馕。因此城镇都有烤馕、卖馕的小作坊(俗称馕房)。维吾尔族家家会制作烤馕。食馕时通常要配以茯茶、奶茶或肉汤。<br></h3> <h3>起源</h3><h3>一般认为馕是从中西亚传入我国的,它是农耕文明的结果。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在烤坑中烤制出来的才叫馕,反之,即使形状类似,也不能称为“馕”,它是有特指的。</h3><h3>馕在新疆的历史十分悠久。有人认为它是维吾尔族人发明的,但是考古出土的证据却不能印证这一点。1972年,新疆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古墓中发现了残馕,其制作形式和现代维吾尔人的主要食品馕完全一样。经专家鉴定,这些残馕是公元640年的葬品。而我们知道,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这时还在漠北高原。
唐开成五年(公元840年)黠戛斯出兵10万,攻占了回鹘汗国的牙帐,回鹘汗国灭亡,部落四散。南逃的回鹘为唐朝收编,安置于淮河南北,后来融合于汉族。东奔的回鹘投靠契丹,逐渐融合于其中,所以辽时有“契丹半回鹘”的俗谚。被黠戛斯掳掠的回鹘融人黠戛斯人中,西进的有一部分留在河西走廊,演变为现在的裕固族,另—部分进入吉木萨尔、吐鲁番,以后逐渐进入到塔里木盆地,并先后建立了甘州回鹘国、西州回鹘国、龟兹回鹘国、喀喇汗王朝西回鹘国。这时候已经是吐鲁番出现陪葬馕几百年以后的事了。可见,馕最先由维吾尔族发明一说还不能成立。但是,馕的确是由维吾尔族人民使其发扬光大了,现在,馕不仅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成为其他很多民族喜爱的食品。<br></h3> <h3>新疆的馕在全国食品中来说,要算一个独特的食品了。在天山南北,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吃到香脆的馕,馕是新疆少数民族人的主食。<br></h3> <h3>馕在新疆的历史也很悠久,在我国许多史料中都有记载。自治区博物馆陈列的吐鲁番出土的唐朝的馕,说明.在两千多年前,吐鲁番人就会做精细美味的馕了。馕,古代称“胡饼”、“炉饼”。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在他们的诗篇中还描写过馕。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这首诗中说:“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予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以辅兴无。”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中摘录了“食经”关于做馕的技术资料,可见馕在我国食谱中由来已久。<br></h3> <h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如今维吾尔族的馕在花色品种和质量上都比过去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进。<br></h3> <h3>馕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少许放些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这种馕一个要有一两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样大,叫“托喀西”馕,厚约l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还有一种直径约10厘米,厚约五六厘米,中间有一个洞的“格吉德”馕,汉族同志叫它“窝窝馕”,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维吾尔族多喜欢吃这种馕,特别是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做窝窝馕的技术很高,他们烤出的馕表面光滑,颜色焦黄,且带有光泽,不仅悦目,而且味道香美。维吾尔族除了用发酵的面做馕外,也有不用发酵的面做馕的。“喀克齐”馕和“比特尔”馕就是用死面做的,面里要和上羊油或清油,擀薄后烤成。”喀特玛”馕也是用死面和油,不过加工更加精细,用一层面一层油拧在一起,擀薄后烤成。这些馕都具有香、脆酥和久放不变质等特点,也叫油馕,逢年过节或是遇到喜事维吾尔族人常做这种馕来招待客人。一般的馕表面上要放些洋葱和芝麻,不仅好看,也很好吃。还有一种馕是甜馕,叫“西克曼”馕,就是把冰糖化咸水涂在馕的表面,烤成后冰糖在表面结成结晶,在阳光下晶莹夺目,叫人垂涎欲滴。不过,在众多馕的品种中,要数“阔西馕”和“阔西格吉达”馕最好吃了。这些都是肉馕,做法是把肥羊肉切碎,放上洋葱、盐和一些作料,然后和在发酵的面里或包在里面,放在馕坑里烤。这种馕吃起来满嘴油香,久久不散。<br></h3> <h3>维吾尔族馕的种类和花样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除了面粉外,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糖、盐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他们在做“托喀西”馕和其他馕时,不仅要放油、蛋、糖等原料,还要在表面上撒些“斯亚旦”(黑草籽,很像黑芝麻),这种馕不仅味道好,而且长时间保存不会变质。所以维吾尔人出差、上远路都带这种馕,喝点茶水,吃些“托喀西”馕马上可以充饥,是一种理想的方便餐。<br></h3> <h3>维吾尔族的馕大部分在馕坑里烤成。馕坑也别具一格,由于地区不同,馕坑的形式和材料也不同。一般馕坑高1米左右,用羊毛和黏土做成倒扣的缸形的土坯,四周用土块垒成方形土台;南疆一些地区则选用当地的硝来和泥做馕坑坯;乌鲁木齐一带的维吾尔族人还用砖来砌馕坑;这种馕坑大小不等,也成方形,根据人口多少来确定馕坑的大小。虽然馕坑的式样很多,但有些馕却不在馕坑里烤。例如有一种肉馕是在铁锅里用油炸成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古老的烤馕方法,即把馕埋在烧过的柴火热灰里,不用翻,也不用看,半个小时后就烤熟了。吃时,吹掉表面的灰,其味道同样可口。<br></h3> <h3>做馕的技术在维吾尔族人中几乎是普及的,无论男女都会做馕,特别是在招待客人时,他们会拿出各种各样的馕来招待你。如果到库车县的维吾尔族家中做客,他们往往把从最大的馕到最小的馕摞起来,摆成塔形,放在桌子的中央,既叫你饱尝,也叫你开开“眼界”。现在馕已成了各族人民喜爱的食品,许多其他民族群众也学会了做馕的技术。馕宛如一枝鲜艳的奇葩,盛开在民族食品之林。<br></h3> <h3>打馕是一门手艺,学会了这门手艺就不愁挣不到工钱,虽然打馕的作坊很多,并且打馕也很辛苦,但是买馕的人更多,所以许多年轻人也很乐意从事这项工作。<br></h3> <h3>馕的种类</h3><h3>新疆到底有多少种馕?</h3><h3>这个问题看似寻常,但估计大家尽管天天吃馕</h3><h3>却也没有人能回答上来</h3><h3>为什么,因为喀什的馕种类实在太多太多了……</h3><h3>下面这15种馕你都吃过吗?一起来看图认馕~<br></h3> <h3>1.皮牙子馕</h3><h3>皮牙子不仅有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还使得这个普通的馕锦上添花。在那馕坑中烤制后,皮牙子的辛辣也悉数淡去,只留余香!</h3><h3>皮牙子即洋葱,新疆人对皮牙子的热爱程度绝不亚于大盘鸡。<br></h3> <h3>2.玫瑰花酱馕</h3><h3>“咔嚓”掰开玫瑰花酱馕,上下两层馕饼薄而香脆,中间的玫瑰花酱颜色清新,甜度适口。</h3><h3>半个馕下肚,没有产生丝毫甜腻带来的厌恶感。与传统意义上的馕不同,它更像是一种介于饼干和烤饼之间的点心。<br></h3> <h3>3.辣皮子馕</h3><h3>辣皮子馕的横空出世,满足了无辣不欢的新疆儿娃子和丫头子们,在馕与辣皮子二者之间终于找到了一个平衡点。<br></h3> <h3>4.芝麻馕</h3><h3>芝麻馕是市面上最常见的一种馕,金黄色的表皮上整齐的排布着花纹, 随处散落的芝麻让整个馕更显诱人。<br></h3> <h3>5.库车大馕</h3><h3>库车大馕的味道、口感和其他馕没什么区别,只是外表大如车轮,让人看了很新奇之外,别无异样。</h3><h3>烤制库车大馕要比烤制其它馕技术含量高,首先,馕坑口径和炉壁比其它的馕坑大,不然无法把馕饼贴在炉壁上;其次,对烤制大馕师傅的技术是一种考验,如果没有上佳的烤制馕的技术,是把馕饼贴不到炉壁上的,也烤制不出大如车轮的馕。<br></h3> <h3>6.油馕</h3><h3>由于其独特的做法,油馕外表金黄,松酥可口,每咬一口,唇齿之间尽是油香与奶香。此外,它还久放不变质,因而备受远行的人们欢迎。<br></h3> <h3>7.窝窝馕</h3><h3>窝窝馕,因中间有个小窝窝而得名,是的品种中最厚的。窝窝馕的表面有芝麻或“西亚旦”,一个馕的面团要揉上百次,因此,好吃又劲道。</h3><h3>每逢炎热的夏日,劳动间隙,叔叔们总会在地头用窝窝馕就着西瓜、甜瓜,半日的疲惫在唇齿之间渐渐消散。<br></h3> <h3>8.“奥尔”馕</h3><h3>与大部分的馕做法大不相同,“奥尔”馕独辟蹊径,用蒸笼蒸出的馕,可谓是馕届的一股清流。</h3><h3>奥尔馕的做法也十分细致,每一步都决定着成品的成败。</h3><h3>馕蒸熟后切成一段一段,放在盘里用手抓着吃,松软油香,味道可口,备受老人和小孩的青睐。<br></h3> <h3>9.杂粮馕</h3><h3>在过去,杂粮馕主要是穷苦人家的主要食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杂粮馕被人们贴上了一个全新的标签——健康。</h3><h3>常见的杂粮馕的一般有玉米馕、高粱馕等。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是产白高粱的地方,这里的高粱面馕远近闻名,吸引了各地游客前往品尝、购买。<br></h3> <h3>10.“果西”馕</h3><h3>“果西”馕即肉馕,可谓是馕中的VIP了。</h3><h3>饼中包有羊肉和皮牙子拌的馅儿,放在馕坑里烤熟后,趁热赶紧咬一口,汤汁顺着缝隙流入口中,鲜美的羊肉与热气腾腾的馕完美的融为一体,不知不觉间一整个肉馕就早已下肚。<br></h3> <h3>11.“喀特拉玛”馕</h3><h3>“喀特拉玛”馕又称千层馕,一层一层的,既酥又香,吃的时候用刀子切成一片一片的,松软可口,令人回味无穷。<br></h3> <h3>12.葡萄干馕</h3><h3>在一堆圆盘状的馕中,这种长得有点像烤过的馒头的“葡萄干馕”有点独树一帜,咬上一口,酥脆中带着柔软,淡淡的甜味充斥着整个口腔,咬到中间的时候,会有糖浆建成的一道带着脆脆的,又有点沙糖粒感觉的一层面。</h3><h3>这一层可谓是这“葡萄馕”的精华。再往中间吃下去就吃到了葡萄干,甜甜的葡萄干夹杂着馕的香味令人欲罢不能!<br></h3> <h3>13.巴旦木馕</h3><h3>巴旦木馕将馕与坚果的完美的融于一体,宛若一颗颗随意镶嵌在馕心的宝石。大颗的巴旦木就在眼前,咬一口,香甜酥脆,坚果的醇香顿时融于口中,幸福也也便在这一刻蔓延开来。<br></h3> <h3>14.核桃馕</h3><h3>这种馕不但不硬,还很酥软,味道焦香酥脆,咸香可口,还有浓浓的核桃味。</h3><h3>烤熟的核桃香气怡人,口感醇厚,再辅鸡蛋、牛奶、清油等材料味道堪称一流!细腻的香酥感,浓郁的核桃香回味,香气宜人,口齿留香,满满的馕香和核桃香的味道!<br></h3> <h3>15.“谢克尔”馕</h3><h3>“谢克尔”馕是甜馕的意思。甜馕一般不在面里和糖,而是把糖均匀的涂在表面,使得馕表面看起来亮晶晶的,不仅好看而且好吃。是喜欢吃甜食的大小朋友们的另一种“零食”。<br></h3> <h3>馕的花样</h3><h3>打馕的维吾尔族师傅们</h3><h3>脑洞大开起来创造力简直超乎你想象!来看看花样繁多的馕~<br></h3> <h3>葡萄、骆驼、蛇、水壶、收音机、树叶……</h3><h3>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打不出啊!</h3><h3>这脑洞一旦打开就再也刹不住了……<br></h3> <h3>馕的吃法</h3><h3>在新疆</h3><h3>有一种浪漫叫你吃馕心子,我啃馕边子!<br></h3> <h3>馕披萨<br></h3> <h3>炸馕<br></h3> <h3>烤馕<br></h3> <h3>馕包大盘鸡<br></h3> <h3>馕汉堡<br></h3> <h3>馕披萨、馕包大盘鸡、馕汉堡、炒馕、馕包肉 ……</h3><h3>我新疆人为了吃也是够拼的!<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