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6日 周一 阴天<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今天上午依然有来报名的家长。</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楼门锁着,带钥匙的老师没有到,我在楼门口等着。不一会的功夫,来了两位家长和一家四口人。两位家长都是“女家长”,朴实诚恳。一家四口,是爸爸、妈妈、女孩和弟弟。在等待开锁的时间里,和这几位家长聊起来。</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先来的“女家长”其实不是孩子的母亲,是孩子的姨妈,她是代替妹妹来给上五年级的外甥女报名的。妹妹在北京打工,为了孩子上学在城里买了房,让家里老人过来住,陪伴孩子读书。</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另一位“女家长”是孩子的妈妈,给上六年级的儿子报名。也是在学校划定的区域内买的房,但是并不常住,因为家里种着地,一天到晚忙活,不可能有空来闲住。</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一家四口的情况有点特殊。女孩的弟弟前几天已经在这里报了名,要上一年级。今天要报名的是女孩,上六年级,原来一直在老家的私立学校读书,据妈妈说读的也挺好。女孩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她和弟弟、爷爷、奶奶在老家,由于老家的房子因建社区都拆了,于是在城里买了房,今年一家都搬到了新房里。女孩就读的私立学校是寄宿制,半月放四天假,在老家住时,有校车接送,但是搬到城里来,没有校车,爷爷奶奶也接送不了,于是女孩放假时如何回城里的家成了问题,这也正是女孩爸妈让她转学来这里的原因。</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三个孩子,虽然情况有所不同,但都属于“留守儿童”。按道理说第二位家长的孩子不应算留守儿童,但是从她的话里听出,她的打算是把孩子自己留在城里住小课堂,一家人还是在老家住,因为实在脱不开身。这样的话,和留守儿童有什么区别,在某种意义上说,还不如另外两个留守儿童,他们好歹还有爷爷奶奶照顾。</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了解了基本情况,我感觉心里堵得慌,总是想说点什么。</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我首先对上五年级女孩的爸爸、妈妈说,把孩子留在家里跟着老人,不要忘了常和孩子沟通交流,不要忘了常回来看看,不要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了孩子。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没有父母的爱,爷爷、奶奶再疼孩子,也代替不了父母。女孩的妈妈听了我的话,很认同,她说:今年暑假把女孩接过去住了一个月,发现女孩并不和她沟通,和她也不亲近,女孩比较内向,有什么话都藏在心里。能够感觉到她对孩子的愧疚之情。她的丈夫,女孩的爸爸也悄声说:“实在没办法你就回来。”</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当说到孩子上六年级时,我说不建议六年级孩子转学,如果确实是因为搬迁,一定得转。但是如果只为了让孩子进城,父母又照顾不上孩子的话,还不如让孩子在原学校再读一年,初中时再到城里来。孩子到一个新的学校、新的班级,认识新的同学、新的老师,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既然孩子在原来的学校比较适应,只剩一年的时间,何不陪伴孩子这一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楼门开了,三位家长进去报名。</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我因有事出去了一趟,回来后,看到女孩的妈妈和女孩在楼外面坐着,我随口问了一句:报上了吗?女孩妈妈说:再考虑考虑。这倒让我感到意外。因为以前的家长来报名时,不管怎么说,都自始至终很坚定,这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动摇的家长。等我走到楼里,见到女孩爸爸往外走,女孩爸爸说:想好了,让她在原来的学校再读一年吧,明年再来上中学。</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上六年级男孩的妈妈还在教室里,等待老师登记信息。她问我:你们学校上不上晚自习?学校附近有没有小课堂?我再次肯定的回答,不上早晚自习,孩子放学后必须回家。因为是新建学校,学校附近也没有小课堂,而且我特别问她,如果让孩子上小课堂的话,你放心吗?她犹豫了好一阵子,说:“其实你刚才和那位家长交流时,我就在犯嘀咕,到底要不要叫孩子来。我家里实在是离不开,只住在城里照顾孩子真的没有这样的时间,也是,放在小课堂也不放心。”最后,她决定把材料拿回去,明年上初中时再来给孩子报名。这是唯一一个交上材料又主动拿回去的家长。</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走了两位家长,我竟产生了不该有的窃喜。最后一位姨妈给外甥女报上了,说她妹妹很快就会回来。</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在前两天的报名和走访中,大体了解了今年报名的这批孩子的情况。学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孩子的来源是六个村庄和两个新建社区。家长几乎百分之百是农民或者打工仔,不是对此有什么看法,相反看到这些朴实坦诚的家长感觉特别亲切,我也出身农村,没有必要瞧不起自己的出身。只是有些担心,留守儿童的占比很大,这些孩子成长的怎么样?</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新建学校,欢迎孩子来,但是在报名时,还总是劝慰家长,如果不打算陪孩子在城里住的话,最好还是让孩子留在原学校。看到家长渴盼让孩子进城上学的样子,我也特别强调,来陪孩子一起住吧,发家致富为了什么?买楼房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孩子吗?!那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多一些陪伴吧!不要以为花钱就可以让孩子幸福,不要以为进城上学就上了保险,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弥足珍贵。</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也许有人会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一家几口人不打工喝西北风啊?是啊,我理解家长的难处,但还总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家长的关爱与陪伴,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报名时,曾有一个时髦洋气的妈妈说:在外面挣钱就是让孩子接受全县最好的教育。孩子在爷爷奶奶家长大,三岁时就开始每天坐校车从老家来城里上最好的幼儿园。三年了,现在要上小学了,也一定要让她上最好的小学。听了她的话,我很长时间没有说话,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后来我对她说:孩子三岁坐校车从老家来城里上幼儿园,我感觉很心疼!</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