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

cici

<h3>这个暑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很有意思的作业,就是阅读数学书籍然后些读后感,我读了梁衡写的《数理化通俗演义》</h3> <h3>这是全书的目录</h3> <h3>这本书非常的有趣,比如这一篇:割圆不尽食指磨出血,周率可见青史标美名-圆周率是怎样算出来的</h3> <h3>这一篇文章详细地讲了圆周率的由来以及题目说的是怎样计算出来的</h3> <h3>其实,圆周率就是在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22/7为约率,取355/133为密率,其中355/133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h3> <h3>那么,圆周率该怎样计算呢?</h3> <h3>其实,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h3> <h3>圆周率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我们通常用3.14代表圆周率进行近似计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