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美的白石传说

丹惠草

<h3>白石山的由来</h3><h3>白石山因山体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白石山上部的白云岩盖层形成于10亿年前的海洋环境;地壳运动使这块白云质大理岩产生了两组以上的垂直节理,在后来亿万年漫长的岁月里,风化作用使垂直裂隙不断扩大,岩层变成了根根柱立的奇峰;而且,这些柱立如林的奇峰又正好伫立在稳固的花岗岩基座上,使得这些又奇又险的峰林在不断的地质运动中能够被保留下来。</h3><h3>白石山植物</h3><h3>白石山的白石是岩浆侵入运动时,炙热的岩浆烧烤白云岩,使用白云岩发生重结晶等热变质,变成了晶粒均匀的洁白的大理石。但白石山顶部因距岩浆较远,火候不够,虽了发生了热变质,但未形成纯大理岩,仍为层层叠叠的白云岩貌。</h3><h3>岩浆拱起上边的地层后,破碎的地层经亿万年的流水刷和日晒、风吹的地层经亿万年的流水冲刷和日晒、风吹等风化作用,一点点被剥蚀掉,变成卵石、沙粒、土壤,冷疑在地壳浅部的花岗岩渐渐“破土而出”。</h3><h3>景点特色</h3><h3>峰多:在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山脊山谷峰多成丛、成簇。</h3><h3>壁峭:直上直下,有棱有角,陡直壁立,如刀削斧劈。</h3><h3>形异:如柱、如帆、如笋、如剑、如人、如兽、如神仙鬼怪。势险:有的上大下小,有的倾倒而不倒,有的状如垒块。</h3><h3>白石山因山体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白石山景观齐全,集峰林、怪石、绝壁、峡谷、瀑布、森林、云海、佛光、长城、庙观等景观于一体,地貌奇特,结构复杂。白石山是中国古代“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一,因为夏季出现云雾机会较多,经常有“佛光”出现。</h3><h3>“白石晴云“是涞源古十二美景之首,意思是说即使是晴天,白石山巅也会有云盘绕,白石山多云雾是由白石山特殊的地质结构决定的。</h3><h3>白石山的云雾胜境当属雨后初霁:沟谷之中生出烟云,成团成片,接着迅速弥漫,如万床棉絮,将谷壑填平,巨岩似浮岛,奇峰若仙山。</h3><h3>白石山峰云组合,是涞源的第一大美景。空气不断上升并有水气不断补充是形成云雾的条件。东南暖湿气流遇白石山爬升冷凝,并被拦贮在重峦叠嶂、溪瀑众多,水汽不断得到补充,从而极易形成云雾。因北来的气流往往占优势,白石山南的云雾难以越过山脊,往往在山顶上盘旋涌动。云雾在白石山南麓形成后,在东南风的推动下试图越过山脊,冷、暖气流往往在晴云峰一线交锋。随着冷、暖气流强弱的变化,云雾时升时降,时进时退,聚如幔卷,散如蝶飞,奇峰忽隐忽现。尤其是当冷、暖气流强弱相当时,在山脊上方相互胶着,云头壁立,一边阴暗如晦,一边艳阳当空,一线两重天。“风云际会”为白石山一大奇观。</h3><h3><br></h3> <h3>这是穿着盔甲的将军吗?</h3> <h3>这多像“石菌”</h3> <h3>一位老人在钓什么呢?</h3> <h3>这是一对守山的恋人吧……</h3>